第82頁
嬴政把話說到這份上,蒙毅也不敢再多言語。趙高僥倖撿回一條性命,卻也從此和蒙氏結下深仇大恨。現在他還有嬴政保著,蒙毅奈何不了他,一旦嬴政百年之後,他豈不是必死無疑?趙高又恨又怕,雖有心報復,卻又無奈嬴政對蒙氏信任有加,害得他不但不敢進蒙氏的讒言,反而還要時常違心地在嬴政面前說蒙氏的好話。
點 評
很多人都有個疑問,像秦始皇這樣的剛強之君,為什麼這麼青睞趙高呢?其實,這和他們相似的遭遇有關。就在趙高出生的三年前,秦始皇出生於邯鄲,此時正與母親一道困於城中,惶惶不可終日。想來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趙高基本上是同齡人,他們在歷史上卻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的王族,他由秦入質於趙,娶趙人為妻。秦始皇出生於趙都邯鄲,後來消滅了趙國。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於秦都咸陽,後來毀滅了秦國。命運,就是這麼無常。
沙丘政變,篡改遺詔立暴君
趙高最“偉大”的事跡,就是導演了沙丘政變,他讓秦朝的歷史重新改寫,其“歷史作用”不可小覷。沙丘政變,因趙高一個人的欲望而改變了一干人等的命運。扶蘇自殺,胡亥即位,李斯失權,趙高掌權,不過是用一些人的代價來成就另一些人的過程。
胡亥即位完全是趙高為了自己專權而一手策劃的,因為胡亥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是出名的紈絝子弟,沒有一點帝王兒子的風度。
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讓兒子們也參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願和大臣們循規蹈矩地在父親面前喝酒,早早吃飽了便藉故退席了。
殿門外整齊地排列著群臣的鞋子,因為按照當時秦的規定,大臣進入宮殿時必須將鞋子脫下放在殿門外。參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這卻成了胡亥胡鬧的道具。他借著酒勁,邊走邊隨意地將群臣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這只是一場鬧劇,但是作為一個王室公子,竟然做出這樣的荒唐舉動,實在是令人可笑。
後來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結果就像他原來踢鞋一樣把國家“踢”得亂七八糟,最後亂得連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了。胡亥的公子哥形象加上趙高的教唆,使他在斜路上越走越遠。為了巴結胡亥,趙高經常教胡亥書法和如何斷案,加上趙高的三寸不爛之舌,將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聽他指揮,這成了以後趙高鼓動胡亥篡位的基礎。
秦始皇三十八年七月,這是一個令趙高終身難忘的時間。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秦始皇再次出巡,行至沙丘時忽然病重。隨行者除趙高外,還有丞相李斯、幼子胡亥。秦始皇此前一直沒有對後事做出安排,到了最後關頭,不得不決定了。他想把皇位傳給長子扶蘇,但又不明說,只是吩咐讓扶蘇回首都主持葬禮。當然,誰都明白“葬禮主持人”和“皇位繼承人”是同義詞。秦始皇覺得,他不需要把話說明白。他發出的命令難道有人敢不執行嗎?有!趙高。
現在,遺命落在趙高的手裡,這個唯一的傳信人成了秦始皇意志的控制者。如何執行,全看他怎麼想了——扶蘇當上皇帝,我會是什麼結果?扶蘇的政見常常和秦始皇相左,對秦始皇身邊的人,包括他趙高在內,都有看法。扶蘇會重用自己嗎?肯定不會。扶蘇的親信里,有替自己說話的人嗎?沒有,說壞話還差不多。蒙恬、蒙毅都是扶蘇的親信,忠貞耿直的蒙氏兄弟和趙高一向不和。如果胡亥當皇帝呢?毫無疑問,他不僅能保住小命,還會步步高升。好了,就這麼決定了!
一場陰謀迅速展開。從前在蒙毅面前的忍氣吞聲,如今成為趙高奮鬥的動力;從前爛熟於心的王朝律條,如今成了趙高奪權的技術保障。他有條不紊,率先提出封鎖皇帝去世的消息,這一做法得到胡亥和李斯的贊同。
於是,秦始皇的遺體在臭魚的陪伴下繼續向首都進發。
接下來,趙高開始真正的行動。第一步,是說服胡亥。說服一個人來當皇帝,這樣的說客是最好當的。憑著與胡亥長期的友好關係,胡亥當然“笑納”了趙高的建議。第二步,說服李斯。大逆不道的“篡位”行為,被趙高堂而皇之地說成了正義之舉。而堂堂一國之相、荀子的得意門生李斯,為了自己的富貴,竟然被趙高一張宦官的嘴說服了。
當時,趙高對李斯說:“皇上賜給扶蘇的詔書和玉璽放在胡亥那裡,所以定誰為太子,只在丞相和我一句話了,這件事您看怎麼辦好?”
聽了趙高的話,李斯非常震驚,他不知趙高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就說:“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亂政的話呢?定誰為太子這種事,不是你我做人臣的所應當議論的”。
趙高微微一笑,裝出十分關懷李斯的樣子,分析他的未來前程,明確說明,扶蘇繼位,必用蒙恬做相,李斯將無地容身。李斯崇尚法家學說,貪戀權勢與富貴,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貴為丞相。他怎肯失去自己今天的地位、今天的榮華,何況他為了今天的地位和榮華,曾用卑鄙的手段害死了自己的同學韓非子,怎肯為君臣之亂和正義而失去自己的前程?他終於為了一己之私,成了趙高的合謀者,也為自己的被害埋下了伏筆。
點 評
很多人都有個疑問,像秦始皇這樣的剛強之君,為什麼這麼青睞趙高呢?其實,這和他們相似的遭遇有關。就在趙高出生的三年前,秦始皇出生於邯鄲,此時正與母親一道困於城中,惶惶不可終日。想來也是有趣,秦始皇和趙高基本上是同齡人,他們在歷史上卻扮演了交換毀滅的角色。秦始皇的父親是秦國的王族,他由秦入質於趙,娶趙人為妻。秦始皇出生於趙都邯鄲,後來消滅了趙國。趙高的祖上是趙國的王族,由趙入質於秦,娶秦人為妻。趙高出生於秦都咸陽,後來毀滅了秦國。命運,就是這麼無常。
沙丘政變,篡改遺詔立暴君
趙高最“偉大”的事跡,就是導演了沙丘政變,他讓秦朝的歷史重新改寫,其“歷史作用”不可小覷。沙丘政變,因趙高一個人的欲望而改變了一干人等的命運。扶蘇自殺,胡亥即位,李斯失權,趙高掌權,不過是用一些人的代價來成就另一些人的過程。
胡亥即位完全是趙高為了自己專權而一手策劃的,因為胡亥在秦始皇的兒子中是出名的紈絝子弟,沒有一點帝王兒子的風度。
有一次,秦始皇設宴招待群臣,讓兒子們也參加,胡亥也遵命赴宴,但他不願和大臣們循規蹈矩地在父親面前喝酒,早早吃飽了便藉故退席了。
殿門外整齊地排列著群臣的鞋子,因為按照當時秦的規定,大臣進入宮殿時必須將鞋子脫下放在殿門外。參加酒宴的群臣的鞋子擺放得整整齊齊,這卻成了胡亥胡鬧的道具。他借著酒勁,邊走邊隨意地將群臣的鞋子踢得橫七豎八。這只是一場鬧劇,但是作為一個王室公子,竟然做出這樣的荒唐舉動,實在是令人可笑。
後來胡亥做皇帝治理天下,結果就像他原來踢鞋一樣把國家“踢”得亂七八糟,最後亂得連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了。胡亥的公子哥形象加上趙高的教唆,使他在斜路上越走越遠。為了巴結胡亥,趙高經常教胡亥書法和如何斷案,加上趙高的三寸不爛之舌,將胡亥牢牢地控制住,一切聽他指揮,這成了以後趙高鼓動胡亥篡位的基礎。
秦始皇三十八年七月,這是一個令趙高終身難忘的時間。
在這個炎熱的夏天,秦始皇再次出巡,行至沙丘時忽然病重。隨行者除趙高外,還有丞相李斯、幼子胡亥。秦始皇此前一直沒有對後事做出安排,到了最後關頭,不得不決定了。他想把皇位傳給長子扶蘇,但又不明說,只是吩咐讓扶蘇回首都主持葬禮。當然,誰都明白“葬禮主持人”和“皇位繼承人”是同義詞。秦始皇覺得,他不需要把話說明白。他發出的命令難道有人敢不執行嗎?有!趙高。
現在,遺命落在趙高的手裡,這個唯一的傳信人成了秦始皇意志的控制者。如何執行,全看他怎麼想了——扶蘇當上皇帝,我會是什麼結果?扶蘇的政見常常和秦始皇相左,對秦始皇身邊的人,包括他趙高在內,都有看法。扶蘇會重用自己嗎?肯定不會。扶蘇的親信里,有替自己說話的人嗎?沒有,說壞話還差不多。蒙恬、蒙毅都是扶蘇的親信,忠貞耿直的蒙氏兄弟和趙高一向不和。如果胡亥當皇帝呢?毫無疑問,他不僅能保住小命,還會步步高升。好了,就這麼決定了!
一場陰謀迅速展開。從前在蒙毅面前的忍氣吞聲,如今成為趙高奮鬥的動力;從前爛熟於心的王朝律條,如今成了趙高奪權的技術保障。他有條不紊,率先提出封鎖皇帝去世的消息,這一做法得到胡亥和李斯的贊同。
於是,秦始皇的遺體在臭魚的陪伴下繼續向首都進發。
接下來,趙高開始真正的行動。第一步,是說服胡亥。說服一個人來當皇帝,這樣的說客是最好當的。憑著與胡亥長期的友好關係,胡亥當然“笑納”了趙高的建議。第二步,說服李斯。大逆不道的“篡位”行為,被趙高堂而皇之地說成了正義之舉。而堂堂一國之相、荀子的得意門生李斯,為了自己的富貴,竟然被趙高一張宦官的嘴說服了。
當時,趙高對李斯說:“皇上賜給扶蘇的詔書和玉璽放在胡亥那裡,所以定誰為太子,只在丞相和我一句話了,這件事您看怎麼辦好?”
聽了趙高的話,李斯非常震驚,他不知趙高葫蘆里賣的是什麼藥,就說:“你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亂政的話呢?定誰為太子這種事,不是你我做人臣的所應當議論的”。
趙高微微一笑,裝出十分關懷李斯的樣子,分析他的未來前程,明確說明,扶蘇繼位,必用蒙恬做相,李斯將無地容身。李斯崇尚法家學說,貪戀權勢與富貴,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終於貴為丞相。他怎肯失去自己今天的地位、今天的榮華,何況他為了今天的地位和榮華,曾用卑鄙的手段害死了自己的同學韓非子,怎肯為君臣之亂和正義而失去自己的前程?他終於為了一己之私,成了趙高的合謀者,也為自己的被害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