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當上帝容許我摔斷脖子的時候,他恰恰是在幫助我。他吹熄了我生活中的油燈,吹熄了照亮此時此地、使生活充滿樂趣的油燈。黑暗的絕望隨之而來,不太有趣。但它的確使聖經形容的天堂生動起來了。有朝一日,耶穌再來的時候,上帝將要打開天堂的門窗。我心中毫不懷疑,那時的我將格外興奮和急切,而假如我身體健全就不會那麼激動。你看,苦難使我們對天堂有所準備。
怎樣使我們有所準備呢?苦難使我們嚮往天堂。摔斷的頸、折斷的臂、破碎的家、破碎的心—這些摧毀了我們對於現實能“保守承諾”的錯覺。當我們終於認識到我們懷抱的希望永遠不會實現,死去的愛人永遠離開了塵世,我們永遠不會成為曾經幻想的那般漂亮、走紅、成功、出名,這時,我們便仰望藍天。苦難使我們的目光從這個世界移開,轉移到對天堂的關註上。天堂成了我們熱切嚮往的地方。
說到對天堂的嚮往,我就想到了里克·斯鮑丁—一名23歲的癱瘓青年。他在讀過我的處女作之後很快便給我來信,字裡行間充滿喜樂和對主的愛,使我們這些讀信的人深受鼓舞。我覺得哪天跟他見見面會很開心的,也許我能更多地了解他的病情,我們還能交流對信仰的認識或輪椅使用心得。
1976年7月4日,我得到拜訪里克的機會。當時有幾位朋友帶我去費城發表幾場演講。在二百年國慶的下午,我們沒有任何安排。想起里克在信中提到他和家人住在福吉谷,離得不遠,我們就打電話詢問可否前去探望。不出幾分鐘,我們就上路了。
我們抵達他家的時候,斯鮑丁太太把我們拽到一旁簡述了里克的狀況,讓我們做好見他的準備。
她說:“里克15歲的時候在學校打拳擊,結果摔倒了,腦袋磕在健身房地板上,就昏過去了。醒來後他就癱瘓了。”
原來如此,他癱瘓了,我也癱瘓了。
但她接下去描述了他是怎麼個癱瘓法。要知道,我能動用雙肩,能動用一點點二頭肌,能微笑和說話。可是這些,里克全都做不到。他能做到的極限就是轉頭和眨眼,而且是費了好幾個月才學會的。
“你們得學會看眼色。”她警告說。我們這才進去。
見到里克的那一瞬間,我們就喜歡上了他。他靠在一張躺椅上,不能咀嚼食物,不能說一個字。可是那雙眼睛真會說話!在交流(因為我們無法真正交談)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問他最容易回答的那種問題—他能靠眨眼表示“是”或“否”的問題。
里克的父母介紹了他們探索出的一種讓里克造出完整句子的方法,用的是一張字母表。每當他想拼一個單詞時,他媽媽就會觀察他的眼睛是往字母表的右邊還是左邊看。然後他用仰視、平視或俯視來示意字母在第幾行。最後,他媽媽逐個讀出那一行的字母直到他眨眼,她就把相應的字母寫下來,他再接著拼下一個。
通過用字母表寫論文和聽磁帶學課本,里克已經完成了高中學業和兩年的大學課程,而且成績良好,得到一個A,一個C,其餘全是B!(唯一的C是第一學期的俄語課。後來他把成績提高到了B。)
那天下午,我們“聊”到很多事情,而最令人興奮的時刻莫過於談起共同的信仰和對天堂的嚮往。
“里克。”我希望替他表達他無法說出的話,“想想看,咱們在天堂里獲得新身體的時候,那該有多棒啊!”
他的眼睛一亮。
“我不知道你。”我繼續道,“反正我在能走路的那個時候從沒覺得天堂有多好。我把它想像成一個無聊的地方,每個人身著天使的行頭,腳撐在雲上,整天打磨金器。”
里克笑了,雖然他笑不出來(看你能否想像得出)。
“可是自從喪失了行動能力,我便懂得了有一天,我將換來一個新身體[3]。不要天使的翅膀!只要能做工的手和能走路的腳。想想看。咱們將站立起來,能跑,能走,能做工,能跟耶穌交談—能做一切!也許還能打網球呢!”
我說話的時候,里克以最快的速度頻頻眨眼。這是他表示興奮的方式,是他微笑的方式。他以自己能運用的唯一方式告訴我們,他多麼急切地嚮往天堂。那眨動的雙眼閃現出他對上帝的信心和嚮往,以及獲得新身體的渴望。
那天下午在那間屋裡的交流使在座的所有人—我自己、我的朋友、里克和他的家人—都對天堂心嚮往之。里克去那兒是獲益最大的,所以我想他是最嚮往的。一個月之後,他實現了願望。同年8月,里克去了天堂。
苦難之於里克的益處也能惠及我們所有人,使我們的心常在天上,在心所屬之處。然而苦難不單使我們嚮往天堂,還使我們有準備地去見上帝。
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生未曾感知任何身體疾苦,你豈能憐惜基督迎接你時伸出的那雙帶有傷痕的手?假如你從未深受傷害,當你來到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53:3)的那一位的座前,你豈能充分表達你的感激之情?假如你從未受過窘,從未害過羞,你又何從得知他在擔當你令人羞恥的罪時是多麼愛你。
你豈不知,苦難的經歷讓我們至少淺嘗基督替我們贖罪所受的苦,這樣,當我們見到他時,對他的感激便會大大加深。我們在苦難之中堅守的信心,就是對他的回饋。因為,假如今生未給我們留下任何傷痕,我們能用什麼證明對他的愛和忠心呢?假如基督徒的身份沒讓我們付出任何代價,我們豈不覺得太慚愧了?所以說,苦難使我們有準備地去見上帝。
怎樣使我們有所準備呢?苦難使我們嚮往天堂。摔斷的頸、折斷的臂、破碎的家、破碎的心—這些摧毀了我們對於現實能“保守承諾”的錯覺。當我們終於認識到我們懷抱的希望永遠不會實現,死去的愛人永遠離開了塵世,我們永遠不會成為曾經幻想的那般漂亮、走紅、成功、出名,這時,我們便仰望藍天。苦難使我們的目光從這個世界移開,轉移到對天堂的關註上。天堂成了我們熱切嚮往的地方。
說到對天堂的嚮往,我就想到了里克·斯鮑丁—一名23歲的癱瘓青年。他在讀過我的處女作之後很快便給我來信,字裡行間充滿喜樂和對主的愛,使我們這些讀信的人深受鼓舞。我覺得哪天跟他見見面會很開心的,也許我能更多地了解他的病情,我們還能交流對信仰的認識或輪椅使用心得。
1976年7月4日,我得到拜訪里克的機會。當時有幾位朋友帶我去費城發表幾場演講。在二百年國慶的下午,我們沒有任何安排。想起里克在信中提到他和家人住在福吉谷,離得不遠,我們就打電話詢問可否前去探望。不出幾分鐘,我們就上路了。
我們抵達他家的時候,斯鮑丁太太把我們拽到一旁簡述了里克的狀況,讓我們做好見他的準備。
她說:“里克15歲的時候在學校打拳擊,結果摔倒了,腦袋磕在健身房地板上,就昏過去了。醒來後他就癱瘓了。”
原來如此,他癱瘓了,我也癱瘓了。
但她接下去描述了他是怎麼個癱瘓法。要知道,我能動用雙肩,能動用一點點二頭肌,能微笑和說話。可是這些,里克全都做不到。他能做到的極限就是轉頭和眨眼,而且是費了好幾個月才學會的。
“你們得學會看眼色。”她警告說。我們這才進去。
見到里克的那一瞬間,我們就喜歡上了他。他靠在一張躺椅上,不能咀嚼食物,不能說一個字。可是那雙眼睛真會說話!在交流(因為我們無法真正交談)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問他最容易回答的那種問題—他能靠眨眼表示“是”或“否”的問題。
里克的父母介紹了他們探索出的一種讓里克造出完整句子的方法,用的是一張字母表。每當他想拼一個單詞時,他媽媽就會觀察他的眼睛是往字母表的右邊還是左邊看。然後他用仰視、平視或俯視來示意字母在第幾行。最後,他媽媽逐個讀出那一行的字母直到他眨眼,她就把相應的字母寫下來,他再接著拼下一個。
通過用字母表寫論文和聽磁帶學課本,里克已經完成了高中學業和兩年的大學課程,而且成績良好,得到一個A,一個C,其餘全是B!(唯一的C是第一學期的俄語課。後來他把成績提高到了B。)
那天下午,我們“聊”到很多事情,而最令人興奮的時刻莫過於談起共同的信仰和對天堂的嚮往。
“里克。”我希望替他表達他無法說出的話,“想想看,咱們在天堂里獲得新身體的時候,那該有多棒啊!”
他的眼睛一亮。
“我不知道你。”我繼續道,“反正我在能走路的那個時候從沒覺得天堂有多好。我把它想像成一個無聊的地方,每個人身著天使的行頭,腳撐在雲上,整天打磨金器。”
里克笑了,雖然他笑不出來(看你能否想像得出)。
“可是自從喪失了行動能力,我便懂得了有一天,我將換來一個新身體[3]。不要天使的翅膀!只要能做工的手和能走路的腳。想想看。咱們將站立起來,能跑,能走,能做工,能跟耶穌交談—能做一切!也許還能打網球呢!”
我說話的時候,里克以最快的速度頻頻眨眼。這是他表示興奮的方式,是他微笑的方式。他以自己能運用的唯一方式告訴我們,他多麼急切地嚮往天堂。那眨動的雙眼閃現出他對上帝的信心和嚮往,以及獲得新身體的渴望。
那天下午在那間屋裡的交流使在座的所有人—我自己、我的朋友、里克和他的家人—都對天堂心嚮往之。里克去那兒是獲益最大的,所以我想他是最嚮往的。一個月之後,他實現了願望。同年8月,里克去了天堂。
苦難之於里克的益處也能惠及我們所有人,使我們的心常在天上,在心所屬之處。然而苦難不單使我們嚮往天堂,還使我們有準備地去見上帝。
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生未曾感知任何身體疾苦,你豈能憐惜基督迎接你時伸出的那雙帶有傷痕的手?假如你從未深受傷害,當你來到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53:3)的那一位的座前,你豈能充分表達你的感激之情?假如你從未受過窘,從未害過羞,你又何從得知他在擔當你令人羞恥的罪時是多麼愛你。
你豈不知,苦難的經歷讓我們至少淺嘗基督替我們贖罪所受的苦,這樣,當我們見到他時,對他的感激便會大大加深。我們在苦難之中堅守的信心,就是對他的回饋。因為,假如今生未給我們留下任何傷痕,我們能用什麼證明對他的愛和忠心呢?假如基督徒的身份沒讓我們付出任何代價,我們豈不覺得太慚愧了?所以說,苦難使我們有準備地去見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