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
苦難還有一個益處:如果在試煉中我們堅守信心,苦難就會為我們贏得天上的豐厚獎賞。“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4:17)不要將天堂和地上割裂開來,認為地上的苦難多多,而天堂終將是美好的歸宿。實際上,天堂的美好恰恰得之於地上的苦難。我的輪椅儘管討厭,卻是上帝用來改變我的態度、讓我更忠於他的工具。我越忠於他,在天上積累的獎賞就越豐厚。所以世上的苦難不僅於我們今生有益,也惠及我們的永生。
現在我還不知道這些獎賞和珍寶究竟是什麼,但它們肯定值得我受苦。還記得嗎,小學二年級時,某個孩子成為全班追捧的對象,就因為他有一個別致的溜溜球!對其他孩子來說,當務之急莫過於擁有同一款溜溜球。可是上了中學,誰都不再稀罕溜溜球。以後的當務之急就是參加校隊,或者擁有新潮汽車,或者成為某個圈子裡的紅人。
同樣地,當上帝賜予我們完美無暇的心時,我們的當務之急就顯得不再重要了。我們的心將專注於榮耀上帝,唯有他值得稱頌。可以說,那些在今生缺乏信心的人,得不到上帝的很多獎賞,而他們可能也不想要。我相信他們捫心自問,也深知自己不配得獎賞。至於上帝獎賞的那些人呢?似乎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要更完滿地服侍上帝,而上帝會滿足他們的願望。他們將有幸以特殊的方式服侍他,管理他的事務,在他的神殿中作柱子(太25:23;啟3:12)。
我說過有一天上帝將賜予我們完美無瑕的心。在我看來,那是天堂最可稱奇之處。如果上帝今天就要帶我們去天堂,卻沒有改變我們的內心,天堂就不成其為天堂。天上的純淨和聖潔只會排斥我們,使我們感到愧疚,我們不久就會感到極其煩悶,正如在地上的時候,就連最刺激的活動也會變得乏味。
天堂之所以稱為天堂,不但因為外在環境徹底改變,更因為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再沒有犯罪的欲望,再不感到愧疚、沮喪、煩躁。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嗎?我們將體驗到美妙的和諧,不僅因為身在樂園,還因為擁有能夠享受快樂的心。
提起天堂,我便想到被接回家的那一刻。回想我行動自如的時候,每當曲棍球訓練結束後,回到家中的感覺是多麼溫馨、美好。我推開自家後門,鈴鐺撞門發出熟悉的叮噹聲,聽來是多麼悅耳。在家迎候我的是充滿溫情的景象、聲音和味道。媽媽一邊笑盈盈地問候我,一邊把食物盛進大碗準備端上桌。我會扔下運動服和球棍,跑進書房去問候爸爸。他會從書桌前迴轉頭,摘下眼鏡,給我一個大大的“嗨”,然後問我練得怎麼樣。
對於基督徒,天堂便是如此情景。我們會見到先我們而去的老友和家人。慈祥的天父會張開慈愛的雙臂迎接我們。耶穌也會在那裡歡迎我們。我們不會感到陌生或不安,而會覺得像回了家……因為我們終將回家。耶穌說過,那個地方就是為我們準備的。
我們將擁有新的身體和頭腦!我能奔向朋友,擁抱他們。我會在天堂的掌權者面前舉起新的雙手—對身邊的所有人高喊:“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尊貴和讚頌的。他曾把我的靈從罪與死的綁縛中解救出來,現在他又解救了我的身體!”
世上的冤屈和不公得到昭雪。我們的眼淚一滴也不會白流,上帝都已儲存在他的瓶中,他自有量度。道理要顯明,疑團將打開,我們會明白這些最不合情理的苦難到底意義何在。但這只是開始。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等不及了吧?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
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1:4,22:20)
[1]C.S.路易斯《痛苦的奧秘》94頁。
[2]薩繆爾·盧瑟福的《薩繆爾·盧瑟福書信集》。
[3]參見:林前15:42-44;林後5:1-2。
結語
我剛才翻回前頁去欣賞我用鋼筆畫的一張空輪椅的小圖。一張空空的輪椅是我求之不得的!從那次致我癱瘓的跳水事故算起,已有35年之久,從我畫那張小圖算起,也有25年之久。那時我嚮往天堂,現在我渴望天堂。
我並不是厭倦了輪椅生涯。35年的四肢癱瘓和幾乎同樣長時間的研讀聖經已使我懂得,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可以滿足於不使用雙手和雙腿。不,我對天堂的渴望與其說是出於自我關注,不如說是出於對其他受苦之人的同情。
“瓊妮之友”是我自1979年開始帶領的一項事工,在週遊世界的過程中,我遇見了成千上萬與苦難搏鬥、同抑鬱對抗的男女老少。他們在應對失明、癱瘓、死亡、疾病和離異之苦。他們來自巴爾的摩和北京、明尼阿波利斯和莫斯科,其中很多都是敬虔人,雖然對基督確信不疑,他們仍會常常以淚洗面,心痛不已。正是這些受傷的人加深了我對天堂的渴望。
我知道有一天“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記述這麼多苦難之後,難怪我們在本書的末尾會以《啟示錄》22章20節里我們救主的話作結:“是了。我必快來。”
現在我還不知道這些獎賞和珍寶究竟是什麼,但它們肯定值得我受苦。還記得嗎,小學二年級時,某個孩子成為全班追捧的對象,就因為他有一個別致的溜溜球!對其他孩子來說,當務之急莫過於擁有同一款溜溜球。可是上了中學,誰都不再稀罕溜溜球。以後的當務之急就是參加校隊,或者擁有新潮汽車,或者成為某個圈子裡的紅人。
同樣地,當上帝賜予我們完美無暇的心時,我們的當務之急就顯得不再重要了。我們的心將專注於榮耀上帝,唯有他值得稱頌。可以說,那些在今生缺乏信心的人,得不到上帝的很多獎賞,而他們可能也不想要。我相信他們捫心自問,也深知自己不配得獎賞。至於上帝獎賞的那些人呢?似乎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要更完滿地服侍上帝,而上帝會滿足他們的願望。他們將有幸以特殊的方式服侍他,管理他的事務,在他的神殿中作柱子(太25:23;啟3:12)。
我說過有一天上帝將賜予我們完美無瑕的心。在我看來,那是天堂最可稱奇之處。如果上帝今天就要帶我們去天堂,卻沒有改變我們的內心,天堂就不成其為天堂。天上的純淨和聖潔只會排斥我們,使我們感到愧疚,我們不久就會感到極其煩悶,正如在地上的時候,就連最刺激的活動也會變得乏味。
天堂之所以稱為天堂,不但因為外在環境徹底改變,更因為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再沒有犯罪的欲望,再不感到愧疚、沮喪、煩躁。你能想像那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嗎?我們將體驗到美妙的和諧,不僅因為身在樂園,還因為擁有能夠享受快樂的心。
提起天堂,我便想到被接回家的那一刻。回想我行動自如的時候,每當曲棍球訓練結束後,回到家中的感覺是多麼溫馨、美好。我推開自家後門,鈴鐺撞門發出熟悉的叮噹聲,聽來是多麼悅耳。在家迎候我的是充滿溫情的景象、聲音和味道。媽媽一邊笑盈盈地問候我,一邊把食物盛進大碗準備端上桌。我會扔下運動服和球棍,跑進書房去問候爸爸。他會從書桌前迴轉頭,摘下眼鏡,給我一個大大的“嗨”,然後問我練得怎麼樣。
對於基督徒,天堂便是如此情景。我們會見到先我們而去的老友和家人。慈祥的天父會張開慈愛的雙臂迎接我們。耶穌也會在那裡歡迎我們。我們不會感到陌生或不安,而會覺得像回了家……因為我們終將回家。耶穌說過,那個地方就是為我們準備的。
我們將擁有新的身體和頭腦!我能奔向朋友,擁抱他們。我會在天堂的掌權者面前舉起新的雙手—對身邊的所有人高喊:“曾被殺的羔羊是配得尊貴和讚頌的。他曾把我的靈從罪與死的綁縛中解救出來,現在他又解救了我的身體!”
世上的冤屈和不公得到昭雪。我們的眼淚一滴也不會白流,上帝都已儲存在他的瓶中,他自有量度。道理要顯明,疑團將打開,我們會明白這些最不合情理的苦難到底意義何在。但這只是開始。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等不及了吧?
證明這事的說:“是了。我必快來。”
阿們!主耶穌啊,我願你來!(啟21:4,22:20)
[1]C.S.路易斯《痛苦的奧秘》94頁。
[2]薩繆爾·盧瑟福的《薩繆爾·盧瑟福書信集》。
[3]參見:林前15:42-44;林後5:1-2。
結語
我剛才翻回前頁去欣賞我用鋼筆畫的一張空輪椅的小圖。一張空空的輪椅是我求之不得的!從那次致我癱瘓的跳水事故算起,已有35年之久,從我畫那張小圖算起,也有25年之久。那時我嚮往天堂,現在我渴望天堂。
我並不是厭倦了輪椅生涯。35年的四肢癱瘓和幾乎同樣長時間的研讀聖經已使我懂得,靠著上帝的恩典,我可以滿足於不使用雙手和雙腿。不,我對天堂的渴望與其說是出於自我關注,不如說是出於對其他受苦之人的同情。
“瓊妮之友”是我自1979年開始帶領的一項事工,在週遊世界的過程中,我遇見了成千上萬與苦難搏鬥、同抑鬱對抗的男女老少。他們在應對失明、癱瘓、死亡、疾病和離異之苦。他們來自巴爾的摩和北京、明尼阿波利斯和莫斯科,其中很多都是敬虔人,雖然對基督確信不疑,他們仍會常常以淚洗面,心痛不已。正是這些受傷的人加深了我對天堂的渴望。
我知道有一天“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記述這麼多苦難之後,難怪我們在本書的末尾會以《啟示錄》22章20節里我們救主的話作結:“是了。我必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