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結果,“橙色革命”後的五年,成了烏克蘭失去的五年。“顏色革命”前的烏克蘭,經濟以5%的速度恢復增長。“顏色革命”五年後的2009年,經濟萎縮了15%,貨幣貶值一半,國家債務纏身,甚至面臨破產。烏克蘭曾是前蘇聯時期最富裕的加盟共和國,但到2009年其人均收入不及俄羅斯的三分之一。從國土面積上看,烏克蘭是歐洲第二大國,有廣闊的黑土地、深厚的工業基礎,以及良好的農業產業條件。當年蘇聯“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安東諾夫”系列大型運輸機、T系列主戰坦克、先進的航空發動機和“天頂”運載火箭都是烏克蘭製造的。據獨立國協國家統計委員會統計,2009年1—4月,烏克蘭宏觀經濟指標遠落後於其他獨立國協國家,經濟下滑嚴重。其中工業生產同比下降了32%,其他獨立國協國家平均下降兩成。1—4月烏克蘭累計通貨膨脹率為19.1%,獨立國協國家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4%。1—4月烏克蘭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了14.4%,獨立國協國家平均下降了3%。“顏色革命”後,烏克蘭腐敗橫行,僅一個450人的議會,就有400人是百萬富翁。烏克蘭落入由尤先科、季莫申科和亞努科維奇組成的“永恆鐵三角”鬥爭圈中,難以自拔。一個充滿希望的國家,就這樣白白折騰了五年。
結果,2010年初的烏克蘭總統大選,成了“顏色革命”昔日同盟與“受害者”之間的對決。當年“顏色革命”爆發時掛在嘴邊的“民主”、“透明”及“公正”,已經很難在競選口號中找到了。尤先科2004年“橙色革命”時獲得超過50%的支持率,但在2010年 “顏色革命”後的第一次——大選中,居然只獲得5%的支持率,在18名競爭總統的候選人中僅名列第五,遠遠落在昔日死對頭亞努科維奇之後。“選擇尤先科,就等於選擇混亂和動盪。”烏克蘭的選民如是說。2月8日,亞努科維奇在第二輪大選中以微弱優勢擊敗季莫申科,當選為烏克蘭總統。
亞努科維奇以“橙色革命”終結者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台。他在闡述自己的執政目標時,特別強調首要任務是團結烏克蘭,消除因兩大政治陣營對抗而造成的東西部社會分裂現象;在國內,推行大規模改革,促使烏克蘭克服經濟危機,爭取十年之內躋身世界最發達經濟體前二十強的行列;在對外政策方面,在同時與俄羅斯和歐盟發展互利友好關係的基礎上,優先通過俄羅斯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繼續與北約合作,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不過,他並沒有忘了在2011年借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的機會,以濫用職權的罪名將季莫申科送入監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尤先科出席季莫申科涉嫌濫用職權案的聽證會,提供證詞,力證季莫申科有罪。結果,季莫申科被判入獄七年。
如亞努科維奇看到的那樣,東西部社會分裂現象是烏克蘭社會暗藏的重大危機。經過“顏色革命”中各派的反覆角逐,這一危機正在越來越表面化。無論是尤先科、季莫申科還是亞努科維奇,都保持著與歐盟的接觸。親西方的尤先科、季莫申科力推烏克蘭脫離對俄羅斯經濟的依賴,希望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直至加入歐盟,甚至加入北約。而他們如此行事的政治基礎,便來自烏克蘭長久以來的東西部差異。眾所周知,烏克蘭地處東歐中南部、黑海北岸,共有人口4555萬,130多個民族,其中烏克蘭族占總人口的77%,第一大少數民族為俄羅斯族,約占總人口的17%。烏克蘭語與俄語相似,同屬東斯拉夫語支。一條第聶伯河將烏克蘭領土和人口一分為二。第聶伯河的右岸是西烏克蘭地區,左岸東部和南部是東烏克蘭地區。西烏克蘭地區的人口以烏克蘭族為主,說烏克蘭語,宗教信仰以天主教為主,占烏克蘭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東烏克蘭地區的人口則以俄羅斯族為主,說俄語,信仰東正教,人口約占烏克蘭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烏克蘭與俄羅斯、波蘭等國的歷史淵源複雜。東烏克蘭自17世紀普京的克里米亞勝局起便一直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東烏克蘭人一直將自己視為俄羅斯人。而西烏克蘭在幾個世紀中多次歷經領土變動,先後被納入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波蘭、奧匈帝國、德國等多個國家的版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正式成為蘇聯的一部分。所以西烏克蘭人有著強烈的歐洲認同感,普遍將自己視作歐洲人。西烏克蘭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西烏克蘭人羨慕歐洲發達的經濟,希望能以加入歐盟的方式來分享歐洲的經濟成果。由於蘇聯時代的投資建設,東烏克蘭的重工業發達,且產業鏈與俄羅斯高度融合,經濟較發達。在西烏克蘭人眼中,東烏克蘭人是井底之蛙,只知道俄羅斯,從不考慮未來歐盟的廣闊前景。而東烏克蘭人則認為,西烏克蘭人又懶又蠢又窮,只有東烏克蘭能夠保證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轉。所以,簡言之,西烏克蘭人的要求是烏克蘭加入歐盟,回歸歐洲。東烏克蘭人則要求繼續與俄羅斯連為一體。尤先科、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主要來自西烏克蘭地區,亞努科維奇的“地區黨”則是以東烏克蘭為民意基礎。東烏克蘭與西烏克蘭的鬥爭,在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的問題上漸漸達到爆發的頂點。
2013年11月21日,亞努科維奇突然宣布,其政府將暫停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和准成員國協議的準備工作,轉而與俄羅斯加強經貿聯繫。這一協議本該在四天後於立陶宛召開的歐盟與東部夥伴關係國峰會上簽署。這一“暫停”意味著,在冷戰結束二十二年後,東歐不斷西移的步伐,第一次出現了逆轉。烏克蘭議會同時投票否決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如獲通過,將允許正在服刑的前總理季莫申科離境。
結果,2010年初的烏克蘭總統大選,成了“顏色革命”昔日同盟與“受害者”之間的對決。當年“顏色革命”爆發時掛在嘴邊的“民主”、“透明”及“公正”,已經很難在競選口號中找到了。尤先科2004年“橙色革命”時獲得超過50%的支持率,但在2010年 “顏色革命”後的第一次——大選中,居然只獲得5%的支持率,在18名競爭總統的候選人中僅名列第五,遠遠落在昔日死對頭亞努科維奇之後。“選擇尤先科,就等於選擇混亂和動盪。”烏克蘭的選民如是說。2月8日,亞努科維奇在第二輪大選中以微弱優勢擊敗季莫申科,當選為烏克蘭總統。
亞努科維奇以“橙色革命”終結者的角色登上國際政治舞台。他在闡述自己的執政目標時,特別強調首要任務是團結烏克蘭,消除因兩大政治陣營對抗而造成的東西部社會分裂現象;在國內,推行大規模改革,促使烏克蘭克服經濟危機,爭取十年之內躋身世界最發達經濟體前二十強的行列;在對外政策方面,在同時與俄羅斯和歐盟發展互利友好關係的基礎上,優先通過俄羅斯解決能源供應問題,繼續與北約合作,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不過,他並沒有忘了在2011年借簽署天然氣供應協議的機會,以濫用職權的罪名將季莫申科送入監獄。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尤先科出席季莫申科涉嫌濫用職權案的聽證會,提供證詞,力證季莫申科有罪。結果,季莫申科被判入獄七年。
如亞努科維奇看到的那樣,東西部社會分裂現象是烏克蘭社會暗藏的重大危機。經過“顏色革命”中各派的反覆角逐,這一危機正在越來越表面化。無論是尤先科、季莫申科還是亞努科維奇,都保持著與歐盟的接觸。親西方的尤先科、季莫申科力推烏克蘭脫離對俄羅斯經濟的依賴,希望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直至加入歐盟,甚至加入北約。而他們如此行事的政治基礎,便來自烏克蘭長久以來的東西部差異。眾所周知,烏克蘭地處東歐中南部、黑海北岸,共有人口4555萬,130多個民族,其中烏克蘭族占總人口的77%,第一大少數民族為俄羅斯族,約占總人口的17%。烏克蘭語與俄語相似,同屬東斯拉夫語支。一條第聶伯河將烏克蘭領土和人口一分為二。第聶伯河的右岸是西烏克蘭地區,左岸東部和南部是東烏克蘭地區。西烏克蘭地區的人口以烏克蘭族為主,說烏克蘭語,宗教信仰以天主教為主,占烏克蘭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東烏克蘭地區的人口則以俄羅斯族為主,說俄語,信仰東正教,人口約占烏克蘭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烏克蘭與俄羅斯、波蘭等國的歷史淵源複雜。東烏克蘭自17世紀普京的克里米亞勝局起便一直處於俄羅斯的控制之下,東烏克蘭人一直將自己視為俄羅斯人。而西烏克蘭在幾個世紀中多次歷經領土變動,先後被納入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波蘭、奧匈帝國、德國等多個國家的版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才正式成為蘇聯的一部分。所以西烏克蘭人有著強烈的歐洲認同感,普遍將自己視作歐洲人。西烏克蘭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後,西烏克蘭人羨慕歐洲發達的經濟,希望能以加入歐盟的方式來分享歐洲的經濟成果。由於蘇聯時代的投資建設,東烏克蘭的重工業發達,且產業鏈與俄羅斯高度融合,經濟較發達。在西烏克蘭人眼中,東烏克蘭人是井底之蛙,只知道俄羅斯,從不考慮未來歐盟的廣闊前景。而東烏克蘭人則認為,西烏克蘭人又懶又蠢又窮,只有東烏克蘭能夠保證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轉。所以,簡言之,西烏克蘭人的要求是烏克蘭加入歐盟,回歸歐洲。東烏克蘭人則要求繼續與俄羅斯連為一體。尤先科、季莫申科的支持者主要來自西烏克蘭地區,亞努科維奇的“地區黨”則是以東烏克蘭為民意基礎。東烏克蘭與西烏克蘭的鬥爭,在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的問題上漸漸達到爆發的頂點。
2013年11月21日,亞努科維奇突然宣布,其政府將暫停與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和准成員國協議的準備工作,轉而與俄羅斯加強經貿聯繫。這一協議本該在四天後於立陶宛召開的歐盟與東部夥伴關係國峰會上簽署。這一“暫停”意味著,在冷戰結束二十二年後,東歐不斷西移的步伐,第一次出現了逆轉。烏克蘭議會同時投票否決了一項法案,該法案如獲通過,將允許正在服刑的前總理季莫申科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