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事實證明,索契冬奧會,普京成功了。俄羅斯以13枚金牌、11枚銀牌、9枚銅牌總計33枚獎牌的成績高居獎牌榜首位。這是自前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冬季奧運領域前所未有的成功。當然,成功不代表著完美。索契冬奧會遭到外界詬病之處差不多與普京取得的成功一樣多。比如,索契申奧很大程度上是出於普京本人的意願,但這個亞熱帶城市並不見得是一個適合舉辦冬季奧運會的城市。這次是冬奧會第一次在具有亞熱帶氣候的地區舉辦,冬奧會期間溫暖的天氣讓人感覺愜意,也帶來了積雪融化之類的問題。積雪融化,導致賽道雪質鬆軟,令運動員無法自如滑行。玫瑰莊園的賽道不僅遭到各國知名運動員的聯合批評,也造成多名運動員嚴重受傷。普京的反對派們由此揶揄道:“在俄羅斯幅員遼闊的土地上,想找個冬天沒有雪的城市並不容易,但普京找到了。”

  500億美元的巨額預算是遭詬病最多之處。以舉辦開幕式的“菲施特”奧林匹克體育場為例,建設該場館的費用高達6億美元(也有一說為7.8億美元)。然而,這座體育場不用於舉辦任何冬奧會的比賽項目,只用於開閉幕式。除了場館,許多投資過大的基建項目也遭到質疑。比如,以索契阿德勒爾火車站為起點,穿山架橋的混合鐵路公路交通幹線造價就達近90億美元,超過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的總成本。普京的反對派測算,俄羅斯聯邦政府在這條新路上投入的資金是美國聯邦航天局發送和運行一個新一代火星探測器的3倍。另有俄羅斯媒體調侃,政府的投資足夠給這條道路塗抹上1厘米厚的白鱘魚子醬。

  而索契冬奧會的腐敗疑雲更是黑幕重重。國際奧委會委員、國際滑雪聯合會主席卡斯帕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出,他預計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籌備資金涉嫌被貪污,具體數目可能高達180億美元。俄羅斯也曾專門發表過報告來揭露索契冬奧的大規模貪腐行為。俄羅斯反對黨領袖、前政府副總理尼緬佐夫說:俄羅斯政府用來舉辦冬奧會的250億至300億美元的資金被貪污。更有俄羅斯商人抱怨,奧運工程發包人公開索要回扣高達工程款的12%,這已經成了潛規則。反對派們表示,索契冬奧會是普京和寡頭們分錢的遊戲,至少有10座場館的建設費用比正常高出了一倍。

  另外還有安保和組織工作問題。俄羅斯聯邦政府在安保方面投入30億美元,為2004年雅典奧運會15億美元的兩倍。索契冬奧會部署了超過7萬名安保人員,相當於2012年倫敦奧運會警察人數的兩倍。而索契不盡如人意的組織工作,沒完工的酒店客房,粗製濫造的設施,都招致了不少的抱怨。

  但是,對於普京來說,這些都不是那樣重要。普京親自扮演了索契冬奧會最大的明星。17天賽程,關注度都聚焦在普京的身上。外界曾好奇普京如何應對,期待他失敗的更是大有人在。結果,索契冬奧會成了普京最大的秀場。他奔走於各個賽場、奧運村、各代表團所在地,觀看比賽,會見運動員,展示個人愛好。最終,在閉幕式上,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發言說道:“謝謝你,索契!謝謝你,俄羅斯!”“今晚我們可以說,俄羅斯實現了他們所有的承諾!這份承諾彌足珍貴!”

  索契冬奧會成功閉幕後,普京向冬奧會組織者、教練和其他參與舉辦索契奧運會的活動家頒發了勳章。在頒獎講話中,普京系統總結了索契冬奧會的意義。他說:“從事這個項目,我們不僅僅獲得了舉辦大規模活動以及建造現代體育場館的豐富經驗。我們還在通過籌辦國際大型活動的實踐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向全世界展示了俄羅斯是一個具有無限創造力的國家,提出自己的設想。”

  對於前文所說的關於索契冬奧會基礎設施建設的種種質疑,普京說:“我相信,索契冬奧會留下的遺產肯定有用武之地,將長久地為人們服務,包括為我們的運動員,這是俄羅斯自己的冬季比賽項目訓練基地。”

  普京最後的總結是:“結果並沒有讓我們等待太久。這是俄羅斯在總獎牌榜上獲得的完勝,我國專家積極投入工作沒有白費,體育迷們給予巨大支持也沒有白費,數十億電視觀眾都親眼見證了這一切。”

  毫無疑問,索契冬奧會,普京又贏了。

  競逐烏克蘭——“顏色革命”的鬧劇

  2013年年底到2014年年初,全世界的目光除了索契之外,都聚集在了俄羅斯的鄰邦烏克蘭身上。這個在過去的十年間深陷於“顏色革命”漩渦的國家,又開始“革命”了。

  顏色革命,又稱花朵革命,是指21世紀初期發生在獨立國協國家和中東、北非地區的以顏色命名、以和平和非暴力方式進行的一系列政權更迭運動。這些有著明確政治訴求的活動,背後一般都有外部勢力的因素,往往導致持久的社會對立和動盪,給執政者形成強大壓力。2003年,顏色革命在喬治亞發軔。經過一場“玫瑰革命”,親俄的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被推翻,親美的薩卡什維利上台執政,喬治亞從此開始脫離俄羅斯的政治布局,倒向西方,直至在2008年與俄羅斯兵戎相見。

  一年之後,2004年烏克蘭同樣爆發顏色革命。由於抗議者統一穿著橙色服裝,因此又稱“橙色革命”。 2004年10月,烏克蘭總統大選開始,反對派領導人、“我們的烏克蘭”聯盟主席尤先科成為總統候選人,並通過初選進入第二輪大選。歐美對此大力支持,一邊向烏克蘭反對派輸送資金,一邊向烏克蘭政府施壓,要求烏克蘭政府不得對“和平示威”者動粗,要求“選舉公正”。於是,抗議示威愈演愈烈,由親西方人士控制的烏克蘭國家安全局不斷給烏克蘭當局傳去“不讓步,則烏克蘭大流血”的“內部情報”,在街頭第一線吶喊示威的反對派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發出了“誓死保住街頭路障”的吼聲。前去鎮壓民眾的烏克蘭內務部隊被半路撤回,國防部的將軍倒向反對派。烏克蘭當局終於妥協,憲法法院裁定選舉結果對尤先科不利的第二輪大選無效,重新大選。結果,經過2005年普京的克里米亞勝局1月的第三輪重新選舉,尤先科以51.99%的得票率戰勝“地區黨”總統候選人亞努科維奇,正式當選烏克蘭總統。“橙色革命”的成功,緣於“白馬王子”尤先科和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的“雙頭政治”的組合。“革命”勝利後,他們分享了戰利品——尤先科坐上總統寶座,而季莫申科則獲得總理職位。“雙頭政治”的團結是短暫的,不久兩人爆發激烈衝突,昔日盟友如同路人。從2005年起,兩人內鬥不已,斗到激烈處,兩人的宿敵、親俄的“地區黨”領導人亞努科維奇也卷了進來。在烏克蘭,三個人的合縱連橫整日上演,烏克蘭政壇天天不得安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