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一位新國王被選舉產生了。或者,從另一個角度看,英格蘭王位被突然篡奪了。1399年10月1日,理查二世被正式褫奪全部宗主權和王位。四個月之後,他將會在龐蒂弗拉克特城堡的獄中活活餓死。10月13日,懺悔者愛德華的宗教節日,蘭開斯特公爵亨利被加冕為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之所以選擇這個日期,是為了強調這位新國王的王族血統。但這無法掩蓋赤裸裸的現實。在連續八代君主、245年統治之後,金雀花王朝的法統傳承中斷了。今後,大貴族也能互相攻殺、爭奪王位了。理查二世愚蠢而貪婪,他對王權的幾乎所有方面都理解錯了,造成了可怕的、破壞性的後果,終於將他繼承的一切拋進了歷史的火堆。
英格蘭王政的一個新時代拉開了帷幕。
終章
亨利四世成功篡位之時,他的熱誠擁護者阿倫德爾大主教將他比作猶大·馬加比,即《聖經》時代的傳奇英雄,他率領上帝的選民揭竿而起,反抗壓迫者,將惡人逐出耶路撒冷,並重新淨化了聖殿。這是個很有針對性的比擬:與亨利四世一樣,馬加比也是憑藉個人勇氣和軍事天才,成功地領導人民奮起反抗。他是憑藉自己的正義性,而不僅僅是靠出身才成為君主的。
亨利四世登基之後,便開始了強有力的宣傳攻勢,強調新國王的神聖性,以及他在務實的層面上是多麼適合當國王。他不僅是在1399年的聖愛德華日加冕的,而且在加冕禮上,他的塗油禮所用的聖油就是據說由聖母瑪利亞直接送給托馬斯·貝克特大主教的那一瓶,後來這瓶聖油成為新國王的外公——愛德華三世的得力大將格羅斯蒙特的亨利——的財產。在慶祝亨利四世加冕禮的宴會上,一位騎士——托馬斯·迪莫克爵士來到了威斯敏斯特廳。他宣稱自己是國王的捍衛者,並向眾人宣布,誰要是敢質疑亨利四世當英格蘭國王的權利,“他做好了準備,要在此時此地,用自己的身體來證明”。沒有人敢回應他的挑戰。
如果亨利四世作為英格蘭新國王的地位無可爭辯,那麼理查二世在被廢黜四個月之後的死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阿斯克的亞當對老國王垮台的速度之快深感驚異,“(理查二世)被命運之輪掀翻,在人民的沉默的唾罵聲中,悲慘地落入亨利公爵手中”。阿斯克的亞當在給理查二世的信中寫道,若國王“順應天意和民意來理政,那麼您一定會配得上人民的頌揚”。
博林布羅克的亨利如此輕而易舉地奪得王位,人民對理查二世的死也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但就和愛德華二世一樣,只要理查二世還活著,舊政權的倒台寵臣們就有可能尋釁滋事。1399年12月,一群前保王黨人炮製了一起陰謀,為首的是拉特蘭伯爵愛德華(即理查二世的侄子、先前的阿爾伯馬爾公爵,後被議會削去了公爵頭銜)、索爾茲伯里伯爵約翰·蒙泰古、理查二世的同母異父哥哥約翰·霍蘭和侄子托馬斯·霍蘭(他們的埃克塞特公爵和薩里公爵頭銜也被削去了)。陰謀集團企圖在1400年1月6日主顯節這一天(理查二世的四十三歲生日)衝擊溫莎城堡,擾亂第十二夜慶祝活動,綁架新國王及其兒子哈里王子(已被冊封為威爾斯親王、阿基坦公爵、蘭開斯特公爵、康沃爾公爵和切斯特伯爵),並營救老國王。但幸運女神早就拋棄了理查二世及其同黨;由於內鬼出賣,這次陰謀很快就東窗事發,被粉碎了。亨利四世和王子都安然無恙,叛賊分散到英格蘭全境,企圖煽動民眾暴動,但都失敗了。托馬斯·霍蘭和索爾茲伯里伯爵被賽倫塞斯特的憤怒群眾斬首,約翰·霍蘭則在群眾的呼籲下在普萊西(恰好是1397年理查二世逮捕格洛斯特公爵的地方)於傍晚時分被斬首。另一名密謀者托馬斯·德斯潘塞爵士在布里斯托被平民殺死。人民並沒有發動起義來支持老國王,而是對他的黨羽再次企圖破壞英格蘭政體而普遍感到義憤填膺。
主顯節陰謀的敗露推動了理查二世的最終死亡。被廢黜的國王被羈押在龐蒂弗拉克特,終身服刑。據托馬斯·沃爾辛厄姆記載,“得知這些不幸的事件後,他精神失常,自行絕食,丟了性命,傳聞就是這樣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遭背叛及遇害編年史》的作者對理查二世較為同情,暗示他是被謀殺的,宣稱國王是被一個叫作“皮爾斯·艾克斯頓爵士”的人害死的,他用斧子砍碎了國王的腦袋。真相很可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理查二世可能是被新國王的政權下令餓死的,因為新政權再也不能容忍他繼續存在,就像羅傑·莫蒂默在1327年不能容忍愛德華二世活下去一樣。阿斯克的亞當認為,餓死理查二世的兇手是一個叫作“N.斯溫福德爵士”的人(最有可能是亨利四世的內廷騎士托馬斯·斯溫福德爵士)。
理查二世的死亡日期可能是1400年的聖瓦倫丁日,到2月17日肯定已經死了。他死後,亨利四世煞費苦心地將自己表兄的屍體展示給全國。理查二世瘦骨嶙峋的遺體被從龐蒂弗拉克特運往倫敦,臉部露出來讓所有人見證。遺體在聖保羅大教堂停放兩天之後,被運往蘭利(位於赫特福德郡)比較私密的王室宅邸下葬。
理查二世被廢和亨利四世登基令同時代人頗感驚愕和困惑。阿斯克的亞當的“命運之輪”的比喻特別恰當。老國王將博林布羅克的亨利放逐,處於自己暴政的巔峰時,似乎是整個金雀花王族最強盛的一位國王。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他的政府就垮台了,他自己也丟了性命。天意真是不可預測。但理查二世的倒台並非僅僅是由於上蒼的反覆無常。人們普遍認為,他的殘暴行為、兇惡荒政、寵信奸佞給他自己帶來了噩運,是咎由自取。他無視自己的王國,一心中飽私囊,持續地蔑視自己的加冕誓言、《大憲章》和議會的尊嚴。理查二世如此倒行逆施,導致他的血緣最近的男性繼承人博林布羅克的亨利很輕鬆地奪得了王位。亨利打出的旗號是金雀花王朝最古老的原則,它是自1215年以來每一場政治和憲法危機的核心:國王應當在守法的前提下統治,並接受國內賢良的進諫和輔佐。
英格蘭王政的一個新時代拉開了帷幕。
終章
亨利四世成功篡位之時,他的熱誠擁護者阿倫德爾大主教將他比作猶大·馬加比,即《聖經》時代的傳奇英雄,他率領上帝的選民揭竿而起,反抗壓迫者,將惡人逐出耶路撒冷,並重新淨化了聖殿。這是個很有針對性的比擬:與亨利四世一樣,馬加比也是憑藉個人勇氣和軍事天才,成功地領導人民奮起反抗。他是憑藉自己的正義性,而不僅僅是靠出身才成為君主的。
亨利四世登基之後,便開始了強有力的宣傳攻勢,強調新國王的神聖性,以及他在務實的層面上是多麼適合當國王。他不僅是在1399年的聖愛德華日加冕的,而且在加冕禮上,他的塗油禮所用的聖油就是據說由聖母瑪利亞直接送給托馬斯·貝克特大主教的那一瓶,後來這瓶聖油成為新國王的外公——愛德華三世的得力大將格羅斯蒙特的亨利——的財產。在慶祝亨利四世加冕禮的宴會上,一位騎士——托馬斯·迪莫克爵士來到了威斯敏斯特廳。他宣稱自己是國王的捍衛者,並向眾人宣布,誰要是敢質疑亨利四世當英格蘭國王的權利,“他做好了準備,要在此時此地,用自己的身體來證明”。沒有人敢回應他的挑戰。
如果亨利四世作為英格蘭新國王的地位無可爭辯,那麼理查二世在被廢黜四個月之後的死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阿斯克的亞當對老國王垮台的速度之快深感驚異,“(理查二世)被命運之輪掀翻,在人民的沉默的唾罵聲中,悲慘地落入亨利公爵手中”。阿斯克的亞當在給理查二世的信中寫道,若國王“順應天意和民意來理政,那麼您一定會配得上人民的頌揚”。
博林布羅克的亨利如此輕而易舉地奪得王位,人民對理查二世的死也沒有流下一滴眼淚。
但就和愛德華二世一樣,只要理查二世還活著,舊政權的倒台寵臣們就有可能尋釁滋事。1399年12月,一群前保王黨人炮製了一起陰謀,為首的是拉特蘭伯爵愛德華(即理查二世的侄子、先前的阿爾伯馬爾公爵,後被議會削去了公爵頭銜)、索爾茲伯里伯爵約翰·蒙泰古、理查二世的同母異父哥哥約翰·霍蘭和侄子托馬斯·霍蘭(他們的埃克塞特公爵和薩里公爵頭銜也被削去了)。陰謀集團企圖在1400年1月6日主顯節這一天(理查二世的四十三歲生日)衝擊溫莎城堡,擾亂第十二夜慶祝活動,綁架新國王及其兒子哈里王子(已被冊封為威爾斯親王、阿基坦公爵、蘭開斯特公爵、康沃爾公爵和切斯特伯爵),並營救老國王。但幸運女神早就拋棄了理查二世及其同黨;由於內鬼出賣,這次陰謀很快就東窗事發,被粉碎了。亨利四世和王子都安然無恙,叛賊分散到英格蘭全境,企圖煽動民眾暴動,但都失敗了。托馬斯·霍蘭和索爾茲伯里伯爵被賽倫塞斯特的憤怒群眾斬首,約翰·霍蘭則在群眾的呼籲下在普萊西(恰好是1397年理查二世逮捕格洛斯特公爵的地方)於傍晚時分被斬首。另一名密謀者托馬斯·德斯潘塞爵士在布里斯托被平民殺死。人民並沒有發動起義來支持老國王,而是對他的黨羽再次企圖破壞英格蘭政體而普遍感到義憤填膺。
主顯節陰謀的敗露推動了理查二世的最終死亡。被廢黜的國王被羈押在龐蒂弗拉克特,終身服刑。據托馬斯·沃爾辛厄姆記載,“得知這些不幸的事件後,他精神失常,自行絕食,丟了性命,傳聞就是這樣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二世遭背叛及遇害編年史》的作者對理查二世較為同情,暗示他是被謀殺的,宣稱國王是被一個叫作“皮爾斯·艾克斯頓爵士”的人害死的,他用斧子砍碎了國王的腦袋。真相很可能在這兩個極端之間,理查二世可能是被新國王的政權下令餓死的,因為新政權再也不能容忍他繼續存在,就像羅傑·莫蒂默在1327年不能容忍愛德華二世活下去一樣。阿斯克的亞當認為,餓死理查二世的兇手是一個叫作“N.斯溫福德爵士”的人(最有可能是亨利四世的內廷騎士托馬斯·斯溫福德爵士)。
理查二世的死亡日期可能是1400年的聖瓦倫丁日,到2月17日肯定已經死了。他死後,亨利四世煞費苦心地將自己表兄的屍體展示給全國。理查二世瘦骨嶙峋的遺體被從龐蒂弗拉克特運往倫敦,臉部露出來讓所有人見證。遺體在聖保羅大教堂停放兩天之後,被運往蘭利(位於赫特福德郡)比較私密的王室宅邸下葬。
理查二世被廢和亨利四世登基令同時代人頗感驚愕和困惑。阿斯克的亞當的“命運之輪”的比喻特別恰當。老國王將博林布羅克的亨利放逐,處於自己暴政的巔峰時,似乎是整個金雀花王族最強盛的一位國王。然而僅僅過了幾個月,他的政府就垮台了,他自己也丟了性命。天意真是不可預測。但理查二世的倒台並非僅僅是由於上蒼的反覆無常。人們普遍認為,他的殘暴行為、兇惡荒政、寵信奸佞給他自己帶來了噩運,是咎由自取。他無視自己的王國,一心中飽私囊,持續地蔑視自己的加冕誓言、《大憲章》和議會的尊嚴。理查二世如此倒行逆施,導致他的血緣最近的男性繼承人博林布羅克的亨利很輕鬆地奪得了王位。亨利打出的旗號是金雀花王朝最古老的原則,它是自1215年以來每一場政治和憲法危機的核心:國王應當在守法的前提下統治,並接受國內賢良的進諫和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