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簇擁在國王周圍的是他的柴郡人馬:騎士、騎士侍從和弓箭手,全都穿著白鹿號衣,他們雖然原本就有義務保衛國王,卻為此領取日薪。理查二世不管走到哪裡,都帶著這群暴徒一般的弓箭手和武士,他們互相之間用濃重的北方方言對話,親熱地稱呼國王為“迪肯”。夜間,膀大腰圓的衛兵手執粗大的戰斧,侍立在國王寢室外,並對他說:“迪肯,有我們守衛,你大可以高枕無憂。”據阿斯克的亞當(他是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消息靈通)記載,柴郡人目無法紀,犯下了累累罪行卻能逍遙法外:“不管國王去哪裡,他們都守護著他……犯下了通姦、謀殺和不計其數的其他罪行。”理查二世所到之處都帶著一隻兇猛的大靈緹,它曾是已故肯特伯爵的寵物。理查二世毫無人君之風。他時刻小心戒備,時刻威脅著自己的人民,更像是個驕橫跋扈的領主,與他的整個王國為敵。
1397年夏季,國王開始強迫臣民向他借款。他向各郡發出蓋著御璽的書信,索要具體數目的金錢。信中債權人的名字是空白。理查二世的官吏向所有他們認為有油水的人發出這種信,實際上是合法的盜竊。大約在同一時期,國王還開始迫使臣民簽署文書,承諾將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無條件奉獻給國王。如果這些人得罪了國王,國王就可以用這些文書,一夜之間讓他們傾家蕩產。隨著國王的妄想狂越來越嚴重,他甚至要求臣民在“空白特許狀”上加蓋印章。據沃爾辛厄姆說,“不管國王何時想對簽章的人發起攻擊,都可以各個擊破”。實在找不出比這更明目張胆地違反《大憲章》的做法了。《大憲章》是英格蘭政體的神聖的奠基文檔,每一屆議會上都會按照慣例重新頒布一次。
這是理查二世最強大的時候,他編織著一張經濟掠奪和人身威脅的大網。整個郡和整座城市被強迫以天文數字的巨款購買國王的赦免令,被迫以數千鎊的數額作為忠順的保證金。1397年,國王向全國發布了“普遍大赦”,赦免所謂的侵犯國王尊嚴的集體罪行,但條件是,理查二世要終身享有一筆歲貢。兩位新晉大員——阿爾伯馬爾公爵和肯特伯爵(分別是理查二世的堂弟和侄子)得到授權,利用叛國法令獵捕國王的敵人。理查二世似乎相信,他的復仇鐵手給國家帶來了和平。1397年,在給巴伐利亞的阿爾伯特的信中,他寫道,他“剷除和消滅了”他的敵人,進行了“嚴酷的復仇”,“給我的臣民帶來了和平,蒙上帝保佑,這和平也許能永世長存”。
這與事實相差甚遠。他的恐怖統治遠遠沒有安撫全國。他的私人武裝越來越膨脹,將國家逼到了內戰的邊緣。國王建立自己的私人軍隊的時候,貴族們也紛紛效仿。他對土地的大規模重新分配嚴重擾亂了地方上的權力結構。他所到之處都帶著自己的武士的習慣影響了權貴們的勢力範圍,破壞了各郡的穩定,因為地方上的穩定得益於人民對當地權貴的忠誠。理查二世有時顯得心理變態,讓他自己的廷臣也膽戰心驚。有人生動地回憶道,“在一些莊嚴的場合,他照例執行了君主的儀式後,便命人在室內安排寶座。從晚飯之後到晚禱時分,他就威風凜凜地坐在上面,一聲不吭,注視著所有人;他的目光落到任何人身上,不管他的階級地位如何,都必須向國王屈膝鞠躬”。
恐怖的氣氛令人民如坐針氈。不僅僅是貴族坐立不安,普通百姓也掀起了起義和暴動。1398年3月牛津郡自耕農的起義威脅要殺死國王和貴族;同時期伯克郡也爆發了起義,企圖在國王巡遊該郡時伏擊他。大多數新貴的地位全都來自理查二世的恩典,一個不小心就會失去一切,因此對他爭相表忠心,但是這種忠誠是毫無深度的。
理查二世刻意讓他的貴族們爭吵不休、互相敵視和陰謀暗算。博林布羅克的亨利和莫布雷的糾紛體現了理查二世暴政的許多特點,成為全國矚目的一場戲劇,其高潮部分是,國王重新申明了自己對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1398年10月,博林布羅克的亨利離開倫敦,開始他的六年流亡時,街頭擠滿了為他送行的憂傷群眾,對他說:“在您回國之前,這個國家永遠不會喜悅。”(這是傅華薩的說法)這恰恰就是理查二世害怕的——其他人得到民心,也是放逐亨利的動機之一。但他們都不可能想到,國王的堂弟很快就回捲土重來。
1399年2月3日,岡特的約翰在萊斯特城堡去世,享年五十八歲。他的靈柩被緩慢地運過英格蘭鄉村,送葬隊伍周圍擠滿了身穿喪服的哀悼者。據阿斯克的亞當記載,他被“隆重地”安葬在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國王在叔叔臨終前拜訪了他。後來有個故事,說岡特的約翰在死前將自己陽具周圍的潰爛處給理查二世看,警告他以此為戒,不要縱慾宣淫,儘管這警告有些多餘。
岡特的約翰在其漫長一生中不曾得到普遍的愛戴,但他在一些非常艱難的時刻忠誠地為金雀花王朝效勞,參與了一些重大的冒險。他曾經指揮大軍征戰,也曾率領雄壯華麗的外交使團。他曾長期奮鬥,希望奪得西班牙的一個王位,雖然最終沒能登基,但他養育的兩個女兒分別成為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亞的王后。在國內,在愛德華三世晚年,岡特的約翰曾同樣頑強地捍衛金雀花王朝的權益;理查二世在位時,他也努力保護蘭開斯特公爵領地的權利。他是激進的神學家約翰·威克里夫的早期支持者,也是倫敦的派系政治鬥爭中的關鍵人物。最重要的是,他積累了無與倫比的大地產,年收入高達1.2萬鎊。誰要是繼承了蘭開斯特公爵領地,就會成為英格蘭除了國王之外最富有、最強大的權貴。理查二世在構建自己強大的領地勢力範圍時,不可避免地與蘭開斯特公爵領地發生衝突。在英格蘭中部的廣袤地區,國王與岡特的約翰的私人勢力範圍互相交疊,造成了許多矛盾,雙方也為了爭奪追隨者而發生了競爭。
1397年夏季,國王開始強迫臣民向他借款。他向各郡發出蓋著御璽的書信,索要具體數目的金錢。信中債權人的名字是空白。理查二世的官吏向所有他們認為有油水的人發出這種信,實際上是合法的盜竊。大約在同一時期,國王還開始迫使臣民簽署文書,承諾將自己的生命和財產無條件奉獻給國王。如果這些人得罪了國王,國王就可以用這些文書,一夜之間讓他們傾家蕩產。隨著國王的妄想狂越來越嚴重,他甚至要求臣民在“空白特許狀”上加蓋印章。據沃爾辛厄姆說,“不管國王何時想對簽章的人發起攻擊,都可以各個擊破”。實在找不出比這更明目張胆地違反《大憲章》的做法了。《大憲章》是英格蘭政體的神聖的奠基文檔,每一屆議會上都會按照慣例重新頒布一次。
這是理查二世最強大的時候,他編織著一張經濟掠奪和人身威脅的大網。整個郡和整座城市被強迫以天文數字的巨款購買國王的赦免令,被迫以數千鎊的數額作為忠順的保證金。1397年,國王向全國發布了“普遍大赦”,赦免所謂的侵犯國王尊嚴的集體罪行,但條件是,理查二世要終身享有一筆歲貢。兩位新晉大員——阿爾伯馬爾公爵和肯特伯爵(分別是理查二世的堂弟和侄子)得到授權,利用叛國法令獵捕國王的敵人。理查二世似乎相信,他的復仇鐵手給國家帶來了和平。1397年,在給巴伐利亞的阿爾伯特的信中,他寫道,他“剷除和消滅了”他的敵人,進行了“嚴酷的復仇”,“給我的臣民帶來了和平,蒙上帝保佑,這和平也許能永世長存”。
這與事實相差甚遠。他的恐怖統治遠遠沒有安撫全國。他的私人武裝越來越膨脹,將國家逼到了內戰的邊緣。國王建立自己的私人軍隊的時候,貴族們也紛紛效仿。他對土地的大規模重新分配嚴重擾亂了地方上的權力結構。他所到之處都帶著自己的武士的習慣影響了權貴們的勢力範圍,破壞了各郡的穩定,因為地方上的穩定得益於人民對當地權貴的忠誠。理查二世有時顯得心理變態,讓他自己的廷臣也膽戰心驚。有人生動地回憶道,“在一些莊嚴的場合,他照例執行了君主的儀式後,便命人在室內安排寶座。從晚飯之後到晚禱時分,他就威風凜凜地坐在上面,一聲不吭,注視著所有人;他的目光落到任何人身上,不管他的階級地位如何,都必須向國王屈膝鞠躬”。
恐怖的氣氛令人民如坐針氈。不僅僅是貴族坐立不安,普通百姓也掀起了起義和暴動。1398年3月牛津郡自耕農的起義威脅要殺死國王和貴族;同時期伯克郡也爆發了起義,企圖在國王巡遊該郡時伏擊他。大多數新貴的地位全都來自理查二世的恩典,一個不小心就會失去一切,因此對他爭相表忠心,但是這種忠誠是毫無深度的。
理查二世刻意讓他的貴族們爭吵不休、互相敵視和陰謀暗算。博林布羅克的亨利和莫布雷的糾紛體現了理查二世暴政的許多特點,成為全國矚目的一場戲劇,其高潮部分是,國王重新申明了自己對臣民的生殺予奪大權。1398年10月,博林布羅克的亨利離開倫敦,開始他的六年流亡時,街頭擠滿了為他送行的憂傷群眾,對他說:“在您回國之前,這個國家永遠不會喜悅。”(這是傅華薩的說法)這恰恰就是理查二世害怕的——其他人得到民心,也是放逐亨利的動機之一。但他們都不可能想到,國王的堂弟很快就回捲土重來。
1399年2月3日,岡特的約翰在萊斯特城堡去世,享年五十八歲。他的靈柩被緩慢地運過英格蘭鄉村,送葬隊伍周圍擠滿了身穿喪服的哀悼者。據阿斯克的亞當記載,他被“隆重地”安葬在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國王在叔叔臨終前拜訪了他。後來有個故事,說岡特的約翰在死前將自己陽具周圍的潰爛處給理查二世看,警告他以此為戒,不要縱慾宣淫,儘管這警告有些多餘。
岡特的約翰在其漫長一生中不曾得到普遍的愛戴,但他在一些非常艱難的時刻忠誠地為金雀花王朝效勞,參與了一些重大的冒險。他曾經指揮大軍征戰,也曾率領雄壯華麗的外交使團。他曾長期奮鬥,希望奪得西班牙的一個王位,雖然最終沒能登基,但他養育的兩個女兒分別成為葡萄牙和卡斯蒂利亞的王后。在國內,在愛德華三世晚年,岡特的約翰曾同樣頑強地捍衛金雀花王朝的權益;理查二世在位時,他也努力保護蘭開斯特公爵領地的權利。他是激進的神學家約翰·威克里夫的早期支持者,也是倫敦的派系政治鬥爭中的關鍵人物。最重要的是,他積累了無與倫比的大地產,年收入高達1.2萬鎊。誰要是繼承了蘭開斯特公爵領地,就會成為英格蘭除了國王之外最富有、最強大的權貴。理查二世在構建自己強大的領地勢力範圍時,不可避免地與蘭開斯特公爵領地發生衝突。在英格蘭中部的廣袤地區,國王與岡特的約翰的私人勢力範圍互相交疊,造成了許多矛盾,雙方也為了爭奪追隨者而發生了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