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康熙的憂慮很快就變成了嚴峻的現實:策妄阿拉布坦在舉辦盛大的婚禮後就把丹衷扣壓在伊犁;此後,不僅秘密殺害了丹衷,還派堂弟策零敦多布(史稱大策零敦多布)率兵六千以護送丹衷夫婦回拉薩為名抵達西藏北部,時為康熙五十六年(1717)七月。待拉藏汗了解準噶爾軍隊的真正意圖、組織抵抗時,為時已晚,拉藏汗於該年九月退守拉薩。儘管拉藏汗向清政府緊急求援,但當這份緊急奏疏送抵禦前時,拉薩已經陷落,拉藏汗也早已經遇害。

  為了解決準噶爾部侵占西藏以及向青海擴張問題,康熙一方面任命皇十四子胤為撫遠大將軍,率領軍隊西征,入藏討伐策零敦多布,另一方面又派一部分清軍從北路牽制準噶爾的軍隊,減輕西征軍的壓力,額駙策凌就擔任北路軍的先鋒。

  儘管這是策凌參加的第一次大規模的戰事,但六額駙在與准部軍隊遭遇後,接連取得勝利,先是在格爾額爾格擊敗一支准軍——殺傷數百、生擒百餘,緊接著又在烏蘭濟爾焚毀准軍存儲的軍糧,並在哈達青吉勒擊退准部的增援軍隊,凡此種種都為十四阿哥胤所率領的西征軍向拉薩挺進並最終把策零敦多布驅逐出西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同準噶爾的戰爭中,策凌脫穎而出。

  ◇歡◇迎◇訪◇問◇www.HQDOOR.COM���

  第53節:額駙策凌(2)

  此後,連年的從軍,不僅使得策凌熟悉漠北的山川,也使他了解到:擅長突襲的準噶爾正是利用喀爾喀各部自身的渙散而屢屢得手。為了改變這一狀態,他以軍法管理部眾,每當遊牧紮營時,均用行軍布陣的方法進行約束。經過他的訓練,賽音諾顏面貌煥然一新,萬眾森嚴,如同臨敵。策凌還從部屬中選拔猛士千人,嚴格進行軍事訓練,作為帳下親兵。因而他所管轄的賽音諾顏、他所訓練的親軍在喀爾喀三部中紀律最嚴明,戰鬥力最強。

  力挽狂瀾

  因額駙在抗擊準噶爾的入侵中立下赫赫戰功,已經去世21年的六公主,在雍正九年(1731)從和碩公主晉升為固倫公主。身為金枝玉葉的公主,竟然沾了額駙的光,這種情況不要說在清代就是在歷朝歷代也是極為罕見的。

  從準噶爾軍隊入侵西藏,策凌就開始效命於疆場,康熙在六十年(1721),賜予堪當大任的策凌「貝子品級」。雍正即位後又賜予妹夫「多羅郡王」的爵位,並令策凌所指揮的軍隊使用「正黃旗」旗纛。如果說,策妄阿拉布坦對西藏的染指為策凌提供了初露鋒芒的機會,那麼其子噶爾丹策零對喀爾喀的進犯則為策凌在軍事上大展宏圖造就了一個繪聲繪色的舞台。雍正五年(1727),準噶爾部首領策旺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立。噶爾丹策零「好兵如其父,屢犯邊」,而其稱雄喀爾喀之心則不亞於曾掀起十年戰爭狂飆的叔祖噶爾丹。

  噶爾丹策零即位也同乃父當年一樣,經歷了兄弟手足之間的激烈爭奪與殘酷殺戮;在汗位得到鞏固後,即開始東進,頻頻製造軍事衝突。清朝統治者已經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勢頭,在雍正七年(1729)特建立軍機處,以便及時處理西北用兵的各項事宜。軍機處的建立,足以反映出準噶爾軍事威脅的日益嚴重。

  為了抗擊準噶爾,西路清軍駐紮巴里坤,並在巴里坤與哈密之間設牧場。噶爾丹策零在雍正八年年底出兵兩萬,以突然襲擊的方式劫掠了清軍放牧的駝、馬。數萬駝馬的損失,削弱了清軍的戰鬥力,雍正在接到奏報後慨然嘆道:駝馬損失大半,今年斷不能徒步進剿。然而噶爾丹策零卻不會錯過機會,在雍正九年(1731)五月初一派大策零敦多布、小策零敦多布(巴圖爾琿台吉之弟的曾孫)叔侄率兵三萬殺向喀爾喀,五月初六在和通泊大敗統帥北路清軍的傅爾丹,率軍一萬迎敵的傅爾丹只帶二千殘部逃回科布多營地。

  和通泊之戰結束才兩個多月,噶爾丹策零就派大、小策零敦多布統兵將近三萬再次東進,策凌抓住了准部在和通泊之戰後滋長的輕敵情緒,派六百人夜襲敵營而將追擊的准軍誘至有重兵埋伏的鄂登楚勒(也譯作:歐登楚爾),恭候多時的策凌在經過三個時辰(約五六個小時)的激戰後,幾乎全殲這支准軍。策凌率部連續作戰,又會同土謝圖汗部親王丹津多爾濟(察琿多爾濟之侄)向大、小策零敦多布的營地發起攻擊,並擊敗小策零敦多布之子曼濟所率領的一支三千人的軍隊。大、小策零敦多布在接連被挫敗後,無心戀戰,率部退至阿爾泰山以西。

  策凌以軍事上的勝利扭轉了清軍低落的士氣,粉碎了噶爾丹策零不可戰勝的神話,並以自己的戰功為去世多年的六公主贏得了「固倫公主」的封號,也為自己贏得了親王爵位、固倫額駙;就連六公主依然健在的生母——貴人那拉氏,也因女婿的功績而在雍正年間被尊為「通嬪」。

  砥柱中流

  在遏制準噶爾向東擴張中策凌及賽音諾顏已經成為中流砥柱,因而到了雍正三年(1725)令賽音諾顏自成一部,與土謝圖汗部、札薩克圖汗部、車臣汗部三部並列,喀爾喀也就從三部變為了四部,賽音諾顏地位的提高也有利於額駙策凌在抗擊準噶爾的戰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鄂登楚勒之戰的失利,並未使噶爾丹策零放棄吞併喀爾喀四部建立大蒙古帝國的念頭,8個月後小策零敦多布統兵三萬再次踏上東征之路,並於雍正十年(1732)七月抵達克魯倫河流域,清政府立即令策凌與丹津多爾濟率軍一萬八千前往本博圖山堵截。與此同時,噶爾丹策零也親統大軍進犯喀爾喀四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