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0

  在這個世界上,一個人重感情就難免會軟弱,求完美就難免有遺憾。也許,寬容自己這一點軟弱,我們就能堅持;接受人生這一點遺憾,我們就能平靜。

  21

  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只是我們對命運的態度。

  22

  人生沒有一個終極背景,這一點既決定了人生的荒謬性,又決定了人的自由。猶如做夢,在夢中一切都是荒謬的,一切又都可以隨心所欲。當然,只有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的人才能夠隨心所欲。但在夢中知道自己是在做夢的人太少了。所以,一般人既不感到人生是荒謬的,也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就後者來說,他們是不幸的。就前者來說,他們又是幸運的。

  第26節:人生的意義

  作者:周國平

  23

  人生的內容:a十b十c十d十……人生的結局:0

  人生的意義:(a十b十c十d十……)×0=0

  儘管如此,人仍然想無限制地延長那個加法運算,不厭其長。這就是生命的魔力。

  24

  目的只是手段,過程才是目的。對過程不感興趣的人,是不會有生存的樂趣的。

  25

  人生的終點是死,是虛無,在終點找不到意義。於是我們只好說:意義在於過程,

  然而,當過程也背叛我們的時候,我們又把眼光投向終點,安慰自己說:既然結局都一樣,何必在乎過程?

  26

  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要依戀另一個生命,相依為命,結伴而行。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於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27

  近代浪漫哲人多從詩走向神,但他們終究是詩人,而不是神學家。神,不過是詩的別名。

  人生要有絕對意義,就必須有神,因為神就是絕對的同義詞。但是,必須有,就真有嗎?人生的悲劇豈不正在於永遠尋找、又永遠找不到那必須有的東西?

  28

  我不相信一切所謂人生導師。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誰敢說自己已經貫通一切歧路和絕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尋找了?

  至於我,我將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

  29

  在這世界上,誰真正嚴肅地生活著?難道是那些從不反省人生的淺薄之輩,哪怕他們像鐘錶一樣循規蹈矩,像石像一樣不苟言笑,哪怕他們是良民、忠臣、孝子、好丈夫、好父親?

  在我看來,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

  30

  狂妄的人自稱命運的主人,謙卑的人甘為命運的奴隸。除此之外還有-種人.他照看命運,但不強求,接受命運,但不卑怯。走運時,他會抑揄自己的好運。倒運時,他又會調侃自己的厄運。他不低估命運的力量,也不高估命運的價值。他只是做命運的朋友罷了。

  31

  塞涅卡說:願意的人,命運領著走;不願意的人,命運拖著走。他忽略了第三種情況:和命運結伴而行。

  32

  習慣的定義:人被環境同化,與環境生長在一起,成為環境的一部分。所謂環境,包括你所熟悉的地方、人、事業。在此狀態下,生命之流失去落差,漸趨平緩,終成死水一潭。

  那麼,為了自救,告別你所熟悉的環境吧,到陌生的地方去,和陌生的人來往,從事陌生的事業。

  人一生中應當有意識地變換環境。能否從零開始,重新開創一種生活,這是測量一個人心靈是否年輕的可靠尺度。

  幸福和痛苦

  1

  幸福的和不幸的人呵,仔細想想,這世界上有誰是真正幸福的,又有誰是絕對不幸的?!

  第27節:幸福和痛苦

  作者:周國平

  2

  幸福是有限的,因為上帝的賜予本來就有限。痛苦是有限的,因為人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有限。

  3

  幸福屬於天國,快樂才屬於人間。

  4

  幸福是一個抽象概念,從來不是一個事實。相反,痛苦和不幸卻常常具有事實的堅硬性。

  5

  幸福是一種一開始人人都自以為能夠得到、最後沒有一個人敢說已經擁有的東西。

  6

  幸福和上帝差不多,只存在於相信它的人心中。

  7

  幸福喜歡捉迷藏。我們年輕時,它躲藏在未來,引誘我們前去尋找它。曾幾何時,我們發現自己已經把它錯過,於是回過頭來,又在記憶中尋找它。

  8

  聰明人嘲笑幸福是一個夢,傻瓜到夢中去找幸福,兩者都不承認現實中有幸福。看來,一個人要獲得實在的幸福,就必須既不太聰明,也不太傻。人們把這種介於聰明和傻之間的狀態叫做生活的智慧。

  9

  幸福是一個心思詭譎的女神,但她的眼光並不勢利。權力能支配一切,卻支配不了命運。金錢能買來一切,卻買不來幸福。

  10

  一切災禍都有-個微小的起因,一切幸福都有-個平庸的結尾。

  11

  歡樂與歡樂不同,痛苦與痛苦不同,其間的區別遠遠超過歡樂與痛苦的不同。

  對於沉溺於眼前瑣屑享受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歡樂。對於沉溺於眼前瑣屑煩惱的人,不足與言真正的痛苦。

  12

  逝去的感情事件,無論痛苦還是歡樂,無論它們一度如何使我們激動不寧,隔開久遠的時間再看,都是美麗的。我們還會發現,痛苦和歡樂的差別並不像當初想像的那麼大。歡樂的回憶夾著憂傷,痛苦的追念摻著甜蜜,兩者又都同樣令人惆悵。

  13

  對於一個視人生感受為最寶貴財富的人來說,歡樂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帳本上沒有支出。這種人儘管敏感,卻有很強的生命力,因為在他眼裡,現實生活中的禍福得失已經降為次要的東西,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穫而得到了補償。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賭場上輸掉的,卻在他描寫賭徒心理的小說中極其輝煌地贏了回來。

  14

  只要生存本能猶在,人在任何處境中都能為自己編織希望,哪怕是極可憐的希望。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終身苦役犯,服刑初期被用鐵鏈拴在牆上,可他們照樣有他們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別的苦役犯一樣,被允許離開這堵牆,戴著腳鐐走動。如果沒有任何希望,沒有一個人能夠活下去。即使是最徹底的悲觀主義者,他們的徹底也僅是理論上的,在現實生活中,生存本能仍然驅使他們不斷受小小的希望鼓舞,從而能忍受這遭到他們否定的人生。

  15

  健康是為了活得愉快,而不是為了活得長久。活得愉快在己,活得長久在天。

  而且,活得長久本身未必是愉快。

  16

  世人把人生的歸宿安排在晚年,竟然把安度晚年看作一種幸福。一本即將焚毀的書,何必去操心它有沒有一張光滑的封底呢?

  第28節:天災人禍

  作者:周國平

  17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