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事實上,線索是費拉提供的,”加百列說,“她告訴了我她的故事。”
“巴勒斯坦人向來如此。他們沉浸在自己的損失和放逐里不能自拔,永遠也逃不出來。”沙姆龍向前探了探身,手肘撐著膝頭,“你確定想親手讓哈立德殉葬嗎?我們可以找別人做這事。”
“我知道,”他說,“但我必須自己干。”
沙姆龍重重地嘆了口氣。“如果你堅持的話。但這一次只能私了,沒有人幫你,沒有人盯梢。哈立德再沒什麼可以利用的了,只有你和他兩個人。”
“這樣很好。”
接下來是良久的沉默。他們看著一艘漁船緩慢地駛向太巴列。
“我有件事想問你。”加百列說。
“你想問D計劃的事。”沙姆龍說,“貝特賽義德和撒梅里亞。”
“你怎麼知道?”
“你已經在巴勒斯坦的痛苦裡徘徊了太久,是時候了。”
他問了一周前在美吉多問伊萊·拉馮的問題:我們真的把他們趕走了嗎?
“當然,”沙姆龍說,然後馬上加了一句,“有幾個地方,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但如果你問我的話,我們趕走的還不夠。這是我們不明智的地方。”
“你是認真的嗎,阿里?”
“聽我解釋。”他說,“歷史讓我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1947年,聯合國決定給我們一小塊地方來建立國家。你要記住,五分之四的巴勒斯坦託管地已經建立了外約旦。百分之八十!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中,聯合國給了我們一半——也就相當於託管地的百分之十,海濱平原和內格夫。但阿拉伯人依然不同意。想像一下如果他們同意的話事情會怎樣?如果他們在1937年皮爾委員會建議劃分的時候點了頭,事情會怎麼樣?我們可以救幾百萬人。你的祖父母可能還活著,我的父母姐妹可能也還活著。但阿拉伯人是怎麼做的呢?他們說不。他們和希特勒站在了一起,歡慶我們的滅絕。”
“所以我們就應該驅逐他們?”
“不,這不是我們驅逐他們的原因。他們被驅逐是戰爭的結果,是他們發動的戰爭的結果。聯合國給我們的土地上有五十萬猶太人和四十萬阿拉伯人。那些阿拉伯人是我們的敵對力量,會毀掉我們。從獨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泛阿拉伯軍隊會把我們作為侵略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準備好開戰,而且,我們沒法兩頭同時應戰。我們不能一邊跟埃及人和約旦人打仗,另一邊又要應付貝特賽義德和撒梅里亞的阿拉伯人。所以他們必須離開。”
沙姆龍看得出,加百列並沒有被說服。
“告訴我,加百列。在你看來,如果阿拉伯人贏了,他們會僅僅讓猶太人流亡國外嗎?想想希伯倫吧。他們把猶太人帶到市中心,砍了他們的頭。他們襲擊前往斯科普山的護送隊醫生和護士,把他們全殺了。為了保證沒人能活下來,他們把車都用汽油燒了。這就是我們的敵人。他們的目標是把我們趕盡殺絕,讓我們再也無力還擊。現在他們的目標依然沒有改變,他們想殺光我們。”
加百列把費拉在去巴黎的路上說的話告訴了沙姆龍。我們的大屠殺和你們的一樣真實,可是你們否認我們的痛苦,否認你們的責任。你們認為我們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
“確實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沙姆龍說。
“但當時真的執行了地毯式驅逐令嗎?確實制定了種族清洗政策嗎?”
“沒有,”沙姆龍說,“到處都是證據。你在阿布·高什那邊吃過晚餐。如果真的有地毯式驅逐令,為什麼那間餐廳還在那兒?在西加利利,為什麼撒梅里亞沒有了,但阿勒馬克還在?因為阿布·高什和阿勒馬克的村民沒想把我們殺光。但或許我們錯了,或許我們應該把他們都趕走,不讓阿拉伯人留下來,成為我們的少數族群。”
“那樣難民就更多了。”
“是的,但如果他們失去了回來的希望,就可以努力融入到約旦和黎巴嫩,而不是成為政治鬥爭的武器,把我們視為妖魔,視為不合法的那一群。為什麼費拉·阿勒-塔馬里的父親這麼多年一直留在艾因赫勒韋?為什麼他的其他阿拉伯兄弟國家——那些和他有著同樣的語言、文化和宗教的國家——不接受他?因為他們希望把他當作工具,質疑我們存在的權利。我就在這裡,我活著,我呼吸,我存在。我不需要任何人允許我存在,當然,我也沒有別的地方去。”他看著加百列,“我希望有人替我看管這一切,我的眼神已經沒以前那麼銳利了。”
漁船的燈光消失在了太巴列港,沙姆龍突然倦了。“這裡永遠不可能太平,從來也沒有太平過。自從我們從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來到這裡,就一直在打仗。迦南人、亞述人、腓力斯人、羅馬人、亞瑪力人。我們總想讓自己相信,我們的敵人最終會放棄摧毀我們的美夢。現在我們為這些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付出了代價。沒有公平的和平,沒有和解的寬容。”
加百列站起身,準備離開。
“我怎麼回復總理?”
“告訴他我會考慮的。”
“巴勒斯坦人向來如此。他們沉浸在自己的損失和放逐里不能自拔,永遠也逃不出來。”沙姆龍向前探了探身,手肘撐著膝頭,“你確定想親手讓哈立德殉葬嗎?我們可以找別人做這事。”
“我知道,”他說,“但我必須自己干。”
沙姆龍重重地嘆了口氣。“如果你堅持的話。但這一次只能私了,沒有人幫你,沒有人盯梢。哈立德再沒什麼可以利用的了,只有你和他兩個人。”
“這樣很好。”
接下來是良久的沉默。他們看著一艘漁船緩慢地駛向太巴列。
“我有件事想問你。”加百列說。
“你想問D計劃的事。”沙姆龍說,“貝特賽義德和撒梅里亞。”
“你怎麼知道?”
“你已經在巴勒斯坦的痛苦裡徘徊了太久,是時候了。”
他問了一周前在美吉多問伊萊·拉馮的問題:我們真的把他們趕走了嗎?
“當然,”沙姆龍說,然後馬上加了一句,“有幾個地方,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但如果你問我的話,我們趕走的還不夠。這是我們不明智的地方。”
“你是認真的嗎,阿里?”
“聽我解釋。”他說,“歷史讓我們失去了自己的土地。1947年,聯合國決定給我們一小塊地方來建立國家。你要記住,五分之四的巴勒斯坦託管地已經建立了外約旦。百分之八十!在剩下的百分之二十中,聯合國給了我們一半——也就相當於託管地的百分之十,海濱平原和內格夫。但阿拉伯人依然不同意。想像一下如果他們同意的話事情會怎樣?如果他們在1937年皮爾委員會建議劃分的時候點了頭,事情會怎麼樣?我們可以救幾百萬人。你的祖父母可能還活著,我的父母姐妹可能也還活著。但阿拉伯人是怎麼做的呢?他們說不。他們和希特勒站在了一起,歡慶我們的滅絕。”
“所以我們就應該驅逐他們?”
“不,這不是我們驅逐他們的原因。他們被驅逐是戰爭的結果,是他們發動的戰爭的結果。聯合國給我們的土地上有五十萬猶太人和四十萬阿拉伯人。那些阿拉伯人是我們的敵對力量,會毀掉我們。從獨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知道,泛阿拉伯軍隊會把我們作為侵略的目標。我們必須要準備好開戰,而且,我們沒法兩頭同時應戰。我們不能一邊跟埃及人和約旦人打仗,另一邊又要應付貝特賽義德和撒梅里亞的阿拉伯人。所以他們必須離開。”
沙姆龍看得出,加百列並沒有被說服。
“告訴我,加百列。在你看來,如果阿拉伯人贏了,他們會僅僅讓猶太人流亡國外嗎?想想希伯倫吧。他們把猶太人帶到市中心,砍了他們的頭。他們襲擊前往斯科普山的護送隊醫生和護士,把他們全殺了。為了保證沒人能活下來,他們把車都用汽油燒了。這就是我們的敵人。他們的目標是把我們趕盡殺絕,讓我們再也無力還擊。現在他們的目標依然沒有改變,他們想殺光我們。”
加百列把費拉在去巴黎的路上說的話告訴了沙姆龍。我們的大屠殺和你們的一樣真實,可是你們否認我們的痛苦,否認你們的責任。你們認為我們的痛苦是自己造成的。
“確實是他們自己造成的。”沙姆龍說。
“但當時真的執行了地毯式驅逐令嗎?確實制定了種族清洗政策嗎?”
“沒有,”沙姆龍說,“到處都是證據。你在阿布·高什那邊吃過晚餐。如果真的有地毯式驅逐令,為什麼那間餐廳還在那兒?在西加利利,為什麼撒梅里亞沒有了,但阿勒馬克還在?因為阿布·高什和阿勒馬克的村民沒想把我們殺光。但或許我們錯了,或許我們應該把他們都趕走,不讓阿拉伯人留下來,成為我們的少數族群。”
“那樣難民就更多了。”
“是的,但如果他們失去了回來的希望,就可以努力融入到約旦和黎巴嫩,而不是成為政治鬥爭的武器,把我們視為妖魔,視為不合法的那一群。為什麼費拉·阿勒-塔馬里的父親這麼多年一直留在艾因赫勒韋?為什麼他的其他阿拉伯兄弟國家——那些和他有著同樣的語言、文化和宗教的國家——不接受他?因為他們希望把他當作工具,質疑我們存在的權利。我就在這裡,我活著,我呼吸,我存在。我不需要任何人允許我存在,當然,我也沒有別的地方去。”他看著加百列,“我希望有人替我看管這一切,我的眼神已經沒以前那麼銳利了。”
漁船的燈光消失在了太巴列港,沙姆龍突然倦了。“這裡永遠不可能太平,從來也沒有太平過。自從我們從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來到這裡,就一直在打仗。迦南人、亞述人、腓力斯人、羅馬人、亞瑪力人。我們總想讓自己相信,我們的敵人最終會放棄摧毀我們的美夢。現在我們為這些不可能實現的夢想付出了代價。沒有公平的和平,沒有和解的寬容。”
加百列站起身,準備離開。
“我怎麼回復總理?”
“告訴他我會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