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勞太皇太后記掛,一切都還習慣。有聖上的恩澤,沿途驛館那邊準備得十分妥帖,這京城繁華不是別處可比,一進城可就捨不得走了。」吳氏笑眯眯的。這兩年丈夫立功升官,她一躍成了江南眾婦之魁首,那份氣度更與以前不同。即便是對著楚寒衣這位尊貴威儀的太后,她恭敬謙卑而外,語氣里還是能帶出幾分家常說話的味道,叫人聽著親切,且不冒昧。
楚寒衣微微一笑道:「秦大人這回入京,想必還有許多事要忙,夫人不妨多住些日子。」說著就看了秦氏一眼,「還是住在賀府上?」
秦氏便欠身道:「兄長和嫂嫂難得入京,賀府里也有空著的院子,就先住著。」
「如此甚好。」楚寒衣又看了看秦蓁,「這就是令千金了?」
秦蓁端端正正的再次扣頭行禮道:「民女叩見太后,再拜太后福壽安康。」
「快起來吧,久聞南邊兒養美人,果真傳言不虛。」楚寒衣細細打量著秦蓁。十六歲的少女身段窈窕多姿,加上她肌膚細嫩,氣質沉靜溫婉,是個難得的美人兒。她招手叫來身邊的管事姑姑吩咐了一句,少時那姑姑便捧了個海棠花樣的檀木盒,裡頭鋪了絨緞,端端正正的擺著一枚紅寶石鳳頭銜珠步搖。
這一賜賞叫秦蓁大感意外。這步搖上的鳳頭是純金打造,紅寶石也都是上品成色,珍珠又都極品,工藝精巧大方,端莊貴麗。這東西大多數時候是在盛裝時使用,且大多出現在命婦或是妃嬪頭上,像秦蓁一個姑娘家基本不會佩戴。楚寒衣是太后,見了哪位官家的閨女,賜個尋常物件也就是了,可她頭回見面就賜下這樣的禮物……
秦蓁一時猶疑,迅速看了吳氏一眼,就見她也是意外。
旁邊琳琅哪裡不曉得楚寒衣的意思,無非是後宮妃位空懸,秦紫陽是一方大員且秦蓁又是琳琅的表姐,覺得琳琅應當不好反對,就想把她納進後宮幫兒子穩固朝綱罷了。雖然不大喜歡楚寒衣這樣的行徑,但後宮很多時候都是為前朝而設,楚寒衣有這樣的念頭無可厚非,只不過這回她是選錯了人罷了。
既是內婦們說話,琳琅便也帶了點點撒嬌的意思,「母后真真偏心,這樣好的步搖,可從沒給我瞧過。」說著又向秦蓁道:「表姐還不謝恩,等六月里你出嫁時添進嫁妝里,可就體面極了。」
通常琳琅服軟恭順的時候,楚寒衣還是很喜歡她的,畢竟兩家是舊交,這張臉生得惹人喜歡,且琳琅本身又沒做過什麼壞事,婆媳倆雖然在後宮有那麼一點點爭權的苗頭,卻還不至於影響到日常相處。是以琳琅這般軟語玩笑著說出來,叫楚寒衣的心裡很舒暢,不過後半句她就有點不大明白了,「秦姑娘六月里要出嫁?」
吳氏鬆了口氣,忙笑道:「是呢,就定在六月初九,這回咱們上京,也就是為此事而來。」
「哦?」楚寒衣雖有點失落,到底不會表現在臉上,問道:「是哪位大人家的公子,竟有這樣的福氣?」
吳氏臉色不變,道:「前些年這丫頭和君道桓先生的公子定了親,如今就等著完婚呢。」
楚寒衣一怔,怎麼都沒想到秦紫陽會把閨女說給君家的人。那可是前朝皇室,如今雖然還能活著,卻是根本沒什麼前途的,若說是皇室遠支,君道桓這個名字卻有點耳熟,想了想也沒能憶起是誰,琳琅只得小聲提醒道:「就是前朝時候居於江南的那位睿郡王,字道桓的。」
「是他啊……」楚寒衣想起來了,饒是她久居深宮,那臉上的驚異之色也不能全然掩去。
若是君系旁支倒也罷了,可那君道桓既曾居郡王之位,他的兒子也是徐家特意防範的對象,莫說這輩子,恐怕下輩子都未必能掙個好的出路。秦紫陽把她的千金嫁給他的孩子?這位堂堂的節度使是瘋魔了麼?當初徐家能取了君家的天下,他可出了不少力,如今卻要和君家聯姻,怎麼看都像是個笑話。
吳氏自然曉得這門婚事的尷尬之處,奈何她拗不過秦蓁,且君瑞那個孩子雖然失了勢力,身份所限也沒法掙個前途,但單論起人品才學,要配秦蓁是綽綽有餘的,這也是秦紫陽最終點頭的原因。
見楚寒衣如此神色,吳氏便笑了笑,「正是,他家公子叫君瑞,人品穩重才學又好,蓁兒這丫頭心實,既然已經定過親,就死心塌地的等著完婚了。」
琳琅在旁佐證道:「兒臣那天在垂拱殿外碰見舅舅,也曾見過那人,那份氣度確實和京中的貴家子弟不同,霽月清風、道骨仙姿,想必平日裡是喜愛遊山玩水,清逸俊雅得很。」
吳氏曉得琳琅的意思,當即也道:「江南素來都是溫軟富貴鄉,君小公子和蓁兒都是寄情山水的孩子,又都愛書法詩畫,也算是志同道合吧。」說著自顧自的笑了笑,「唯一叫我擔心的呀,就是怕哪天他倆鑽進山里尋訪仙人,食風飲露去,再也不想回到這十里紅塵來了。」
楚寒衣被她說得一笑,便也道:「難得的是兩人志趣相投。」心裡多少有點失望,便也歇了要把秦蓁納進宮裡來的打算,轉而談起了江南的人情風物
拜別了太后,琳琅便帶著秦氏和吳氏、秦蓁往鳳陽宮去,到得那裡,貼身伺候的都是琳琅自己的親信,秦氏這才吐了口氣道:「剛才你突然一提君瑞,倒讓我很是懸心。」
「母親也曉得太后的性情,掌管內宅那麼久,現如今又是太后,有些事情上頭想得多。舅舅是江南三州的節度使,掌著兵權,政事上又能插手,若是咱們什麼風都不透,讓表姐悄沒聲息的嫁了,反容易叫人多想。如今攤開了說,咱們沒藏著掖著,她那裡也過了明路,就不怕了。」
楚寒衣微微一笑道:「秦大人這回入京,想必還有許多事要忙,夫人不妨多住些日子。」說著就看了秦氏一眼,「還是住在賀府上?」
秦氏便欠身道:「兄長和嫂嫂難得入京,賀府里也有空著的院子,就先住著。」
「如此甚好。」楚寒衣又看了看秦蓁,「這就是令千金了?」
秦蓁端端正正的再次扣頭行禮道:「民女叩見太后,再拜太后福壽安康。」
「快起來吧,久聞南邊兒養美人,果真傳言不虛。」楚寒衣細細打量著秦蓁。十六歲的少女身段窈窕多姿,加上她肌膚細嫩,氣質沉靜溫婉,是個難得的美人兒。她招手叫來身邊的管事姑姑吩咐了一句,少時那姑姑便捧了個海棠花樣的檀木盒,裡頭鋪了絨緞,端端正正的擺著一枚紅寶石鳳頭銜珠步搖。
這一賜賞叫秦蓁大感意外。這步搖上的鳳頭是純金打造,紅寶石也都是上品成色,珍珠又都極品,工藝精巧大方,端莊貴麗。這東西大多數時候是在盛裝時使用,且大多出現在命婦或是妃嬪頭上,像秦蓁一個姑娘家基本不會佩戴。楚寒衣是太后,見了哪位官家的閨女,賜個尋常物件也就是了,可她頭回見面就賜下這樣的禮物……
秦蓁一時猶疑,迅速看了吳氏一眼,就見她也是意外。
旁邊琳琅哪裡不曉得楚寒衣的意思,無非是後宮妃位空懸,秦紫陽是一方大員且秦蓁又是琳琅的表姐,覺得琳琅應當不好反對,就想把她納進後宮幫兒子穩固朝綱罷了。雖然不大喜歡楚寒衣這樣的行徑,但後宮很多時候都是為前朝而設,楚寒衣有這樣的念頭無可厚非,只不過這回她是選錯了人罷了。
既是內婦們說話,琳琅便也帶了點點撒嬌的意思,「母后真真偏心,這樣好的步搖,可從沒給我瞧過。」說著又向秦蓁道:「表姐還不謝恩,等六月里你出嫁時添進嫁妝里,可就體面極了。」
通常琳琅服軟恭順的時候,楚寒衣還是很喜歡她的,畢竟兩家是舊交,這張臉生得惹人喜歡,且琳琅本身又沒做過什麼壞事,婆媳倆雖然在後宮有那麼一點點爭權的苗頭,卻還不至於影響到日常相處。是以琳琅這般軟語玩笑著說出來,叫楚寒衣的心裡很舒暢,不過後半句她就有點不大明白了,「秦姑娘六月里要出嫁?」
吳氏鬆了口氣,忙笑道:「是呢,就定在六月初九,這回咱們上京,也就是為此事而來。」
「哦?」楚寒衣雖有點失落,到底不會表現在臉上,問道:「是哪位大人家的公子,竟有這樣的福氣?」
吳氏臉色不變,道:「前些年這丫頭和君道桓先生的公子定了親,如今就等著完婚呢。」
楚寒衣一怔,怎麼都沒想到秦紫陽會把閨女說給君家的人。那可是前朝皇室,如今雖然還能活著,卻是根本沒什麼前途的,若說是皇室遠支,君道桓這個名字卻有點耳熟,想了想也沒能憶起是誰,琳琅只得小聲提醒道:「就是前朝時候居於江南的那位睿郡王,字道桓的。」
「是他啊……」楚寒衣想起來了,饒是她久居深宮,那臉上的驚異之色也不能全然掩去。
若是君系旁支倒也罷了,可那君道桓既曾居郡王之位,他的兒子也是徐家特意防範的對象,莫說這輩子,恐怕下輩子都未必能掙個好的出路。秦紫陽把她的千金嫁給他的孩子?這位堂堂的節度使是瘋魔了麼?當初徐家能取了君家的天下,他可出了不少力,如今卻要和君家聯姻,怎麼看都像是個笑話。
吳氏自然曉得這門婚事的尷尬之處,奈何她拗不過秦蓁,且君瑞那個孩子雖然失了勢力,身份所限也沒法掙個前途,但單論起人品才學,要配秦蓁是綽綽有餘的,這也是秦紫陽最終點頭的原因。
見楚寒衣如此神色,吳氏便笑了笑,「正是,他家公子叫君瑞,人品穩重才學又好,蓁兒這丫頭心實,既然已經定過親,就死心塌地的等著完婚了。」
琳琅在旁佐證道:「兒臣那天在垂拱殿外碰見舅舅,也曾見過那人,那份氣度確實和京中的貴家子弟不同,霽月清風、道骨仙姿,想必平日裡是喜愛遊山玩水,清逸俊雅得很。」
吳氏曉得琳琅的意思,當即也道:「江南素來都是溫軟富貴鄉,君小公子和蓁兒都是寄情山水的孩子,又都愛書法詩畫,也算是志同道合吧。」說著自顧自的笑了笑,「唯一叫我擔心的呀,就是怕哪天他倆鑽進山里尋訪仙人,食風飲露去,再也不想回到這十里紅塵來了。」
楚寒衣被她說得一笑,便也道:「難得的是兩人志趣相投。」心裡多少有點失望,便也歇了要把秦蓁納進宮裡來的打算,轉而談起了江南的人情風物
拜別了太后,琳琅便帶著秦氏和吳氏、秦蓁往鳳陽宮去,到得那裡,貼身伺候的都是琳琅自己的親信,秦氏這才吐了口氣道:「剛才你突然一提君瑞,倒讓我很是懸心。」
「母親也曉得太后的性情,掌管內宅那麼久,現如今又是太后,有些事情上頭想得多。舅舅是江南三州的節度使,掌著兵權,政事上又能插手,若是咱們什麼風都不透,讓表姐悄沒聲息的嫁了,反容易叫人多想。如今攤開了說,咱們沒藏著掖著,她那裡也過了明路,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