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初上京的時候受人排擠,她確實也曾對身世自怨自艾,卻從未想過要投在裴夫人名下。及至後來入了畫院,跟隨隋遠道行過廣闊河山,胸中自是更有丘壑,有自身才華作為倚仗,她也沒必要再去攀附裴夫人。更何況其母楊氏孤苦一世,除了村中一座孤墳,留在世上的也就她一個女兒了,裴明溪怎忍心捨棄。

  不過京城中權貴雲集,於這禮法二字皆十分講究,像琳琅這般不計身份只重性情的更是少之又少。是以即便裴明溪與皇后親近的事情在貴人圈中盛傳,她的出身依舊令許多人所不齒,至少在隋遠道的母親看來,若裴明溪當真以這樣尷尬的出身嫁給隋遠道做了正妻,往後出門交際,她自己的臉上必然不會好看。

  隋遠道是個性情恬淡之人,家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自幼就是閒雲野鶴的性子,不喜受約束,是以既然與裴明溪兩情相投,便執意婚娶。

  裴家二老上了年紀,對這個兒子無可奈何,此前隋遠道還執意不娶呢,後來他肯婚娶,老人家樂壞了,當即就去提親,高興之下也未細究裴明溪的身世,滿心以為裴明溪會認在裴夫人名下。

  可事到臨頭,裴家送來名帖,那上頭卻不是裴夫人的名字。隋夫人這才覺得奇怪,派人過去詢問,才知道裴明溪不肯自認嫡出。而隋遠道也覺得,其母楊氏有生養之恩,無論如何不可更改。

  隋夫人就算再放縱這個兒子,卻也不能接受兒子娶這麼個身份尷尬的姑娘為正妻,生平頭一次對兒子放出狠話——若裴明溪出身不正,便只能為妾室,決不能做正妻。

  隋遠道不願讓姑娘受委屈,母子倆正爭執不下呢,最後還是裴御史提出了折衷的法子——將楊氏認進裴家門,記為妾室。裴夫人那裡就算心裡存了點芥蒂,終究是妥協,給了這個名分。隋家也再無話可說,

  四月下旬的時候,婚禮如期進行。這兩位都只是畫院裡供職的小官吏,自然是鬧不起多大的動靜,琳琅明面上不能太張揚,只賜了裴明溪一套首飾,暗地裡卻貼補了不少,免得這倆人只知山水怡養性情,卻被拘於柴米油鹽之煩瑣。

  到了四月底的時候,殘餘的幾位君氏近族悉數進京,君瑞及其父母也在秦紫陽的安排下順利進京,同行的還有秦紫陽夫婦、秦蓁和秦懷恩。

  秦紫陽是一方大吏,進京後自然要入宮面聖,順便交割君瑞等人。

  彼時琳琅就在垂拱殿裡,因晌午時分兩人下棋後有些犯困,便被徐朗安排在內殿歇息。這會兒聽說有人要入內稟事,琳琅自然要迴避,便先辭別回宮。

  出了垂拱殿的殿門,四月末陽光明媚,晴空有一排鴿子自遠處飛過,玉階之上有幾個人在內監的指引下走過來,琳琅一眼就認出了那為首之人,乃是他的舅舅秦紫陽。秦紫陽的身後是已在州府任職的秦懷恩,再後面則是君瑞及其父親,以前的睿郡王君道桓。

  若是尋常,琳琅本該左轉繞過垂拱殿,再往後到鳳陽宮去的,不過迎面而來的既然是自己數年未見的舅舅,琳琅就無需避開,腳步一緩,並未離開。

  秦紫陽自然也瞧見了盛裝麗服的琳琅。以前他忙於官場中事,對這位外甥女的關心有限,及至後來徐家問鼎天下,琳琅獨寵六宮,他這才上了心。

  皇帝的後宮只有皇后一人,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如今有女子站在垂拱殿門口,除了那位被皇上捧在手心的皇后,還能是誰?秦紫陽不由加快了腳步,上前行禮道:「微臣拜見皇后。」後面君瑞父子也跟著行禮,只是自稱草民罷了。

  雖然對面是長輩,但君臣之別擺在那裡,琳琅還是坦然受了,而後道:「舅舅快免禮。這一路舟車勞動,舅母和表姐還好嗎?」

  「她們一切都好,剛到京城尚未安頓,今日便未隨微臣進宮請安,還請娘娘見諒。」身為地方大員多年,秦紫陽的語氣拿捏得恰到好處。

  琳琅便微微一笑,「我正思念舅母和表姐呢,只是剛到京城怕是還得服水土,改日請她們和母親一起進宮便了。」目光一轉,朝著秦懷恩微微一笑,再往後,便是君瑞父子。

  幾年不見,君瑞已經長高了許多,雖經變故貶身庶民,身上的那股子貴氣修養還在,躬身行禮之時,一舉一動莫不賞心悅目。畢竟是有舊交,君瑞也不退縮,端正持禮道:「草民見過皇后娘娘。」昔日的有意親近,在此時早已蕩然無存,他的目光坦蕩從容,想必是早已將當初那一點點悸動掃清,叫琳琅大為欣慰。

  這個儒雅俊秀的少年,哪怕滿腹才華卻無緣入朝為官,卻依然保持著一份謙和溫潤的態度,也難怪秦蓁會執意下嫁。

  琳琅笑著頷首致意,不好讓他們在殿前耽擱太久,便回鳳陽宮去了。

  到得第二天,秦氏便帶著秦蓁和琳琅的舅母吳氏一同進宮了。秦氏是皇后母家、吳氏又是一方大員之妻,入宮後便先往楚寒衣的慈安宮去。琳琅因為事先得了消息,便也去楚寒衣那裡請安,等她們到來。

  好容易等到宮人通稟,見著窗外那抹熟悉的身影時,琳琅還是掩不住有點激動。雖說她是皇后,秦氏那裡到底是外姓,入宮請安等事情上根本比不得皇室宗親方便,一個月里能見著一次就已經是難得了,更別說她跟秦蓁感情極好,三年未見,極為想念。

  楚寒衣今日心情不錯,待她們叩拜過後,便叫人賜座。笑向吳氏道:「路上順利否?在京中一切可還習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