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魯肅,臨淮東城人,生幼喪父,與祖母相依為命直至成人,家境卻是富得流油,史書記載的確令人既迷茫又羨慕:魯肅不經商,不務農,不治家事,並且大散財貨,大賣田地,以賑濟窮人結交江湖上的朋友為自己的主要工作,真讓人想不通他家那些錢財怎麼來的?但此種行為當然甚得鄉邑歡心。

  周瑜為居巢長時,曾帶數百人路過魯肅的家鄉,並且向魯肅求借軍糧。魯肅家有兩囤米,各三千斛,魯肅便隨便指了一囤給了周瑜,周瑜從此便知道這是個奇人—那當然,誰見過這麼大方的普通百姓?

  周瑜向孫權這樣推薦的魯肅:“魯肅之才,冠絕當世,公應多聘此等人物,方能建立功業。”能讓周瑜這樣傾心佩服的人,大家可以估計到是何種人才了。

  孫權接見了魯肅,一經交談,大為興奮,賓客全部告辭之後,還特地留下了魯肅,把坐榻靠在一起,一面飲酒,一面暢談自己的理想:“現在漢室垂危,我羨慕小白(春秋時代齊國十六任國君桓公)、重耳(春秋時代晉國二十四任國君文公)之功業,君能怎樣助我?”—意思是打算做一個匡扶漢室的忠臣。

  魯肅一語道破天機:“那是不可能的!前高祖欲奉義帝,不能如願,皆因項羽作梗;今日之曹操,正如當年之項羽,將軍有何方效法小白、重耳?恕在下妄斷:漢室已不可能復興,曹操也不可能排除。為將軍設想大計,路唯一條,即確保今日江東,坐等天下變化。今曹操用兵於北方,無暇南顧,公應先滅江夏黃祖,繼擊荊州劉表,收長江南北於囊中,此乃帝業之基礎!”

  孫權年齡雖幼,城府卻深,怎會將這叛逆之言貿然出口?說話口不由心:“我唯一的願望是:以我江東之力,救亡漢室,君之言太過遠也!”

  七十四 周瑜的“武裝治喪委員會”(2)

  張昭見狀,認為魯肅年齡太小,心粗而大話太多。反而是孫權從此更加尊重魯肅,賞賜給他用不完的財物,孫權之心其實已經昭然若揭。

  按下孫權依仗周瑜、張昭,整肅內部,安定江東不提,還是回到曹操與袁紹的官渡前線,雙方即將大打出手了!

  七十五 單騎千里話關公(1)

  古今中外,做武官的人不計其數,但最幸運的人莫過於關羽,當然,子金山指的是死了之後的榮耀,生前風光無限的人死後得到的待遇大多是相反的。

  關羽略有不同,生前也算步入了“高幹”行列,人死後同樣一發不可收拾,連續得到提拔重用,先是老百姓自發地把他敬之為神,後來逐步得到官方的承認。

  宋徽宗年間,他開始有了御賜封號,被皇帝封為忠惠公和崇寧真君—這真君已是神的稱號了,後又加封為武安王和義勇武安王。宋高宗加封為壯繆義勇王,孝宗改封英濟王,元文宗時封為顯靈義勇武安顯靈英靈王。再往後關羽享祀的地位也就越來越高的離譜了。

  到了元代,關王廟宇已遍布全國,而且開始單獨立廟,在這之前,一般是與劉備、張飛一同被供奉於同一廟中,與當過皇帝的劉備一起上班,對關公來說不是什麼好事,連坐的資格也難有,必須站立服侍於劉備身旁,人們心理上開始替關公抱屈了,乾脆另造廟宇把劉備哥們兒請了出去,關羽終於和劉備一樣,正坐於南面之位。

  宋元時期的人民的崇拜關羽,其中最大一個因素當然是此時的民族情緒強烈,人們在褒獎關公的忠義的同時,昭示了對民族氣節的讚美。當時的一些詩作顯示了這種情緒。

  元代程元卿詩:

  將軍氣作漢長城,此身肯與賊俱生?

  一時成敗風雲散,千古精誠日月明。

  元代杜茂詩:

  躬膺節鉞稱蜀將,肘佩章符建漢官。

  法宣景涵金色界,神光長照玉泉山。

  雖然這是在說關王廟宇竟因其神靈長存而如佛光般長照金界,但實際上,人們把神話中的關羽與現實中那些有民族氣節的人聯繫在了一起,在渴望漢人中出現像關羽那樣的英雄。

  大明萬曆十八年,關羽被正式晉爵為帝,四十二年又被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作為統治者看重的當然只是關羽忠義中的那個“忠”字。

  神仙當然是不分種族的。清代關羽的進步幾乎等於坐上了直升飛機,關帝的官也升到了頂峰。清朝皇帝除了沿襲明代歲祭關廟之外,加封更加頻繁。關公被清朝皇帝封曰:忠義神武仁勇靈佑威顯關聖大帝!得武帝、武聖之尊號,集神、聖、帝於一身!

  到光緒時其封號已達76個,光緒對關羽的封號最長,達到了26個字:“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關廟也被崇為武廟,與孔廟並祀。關羽至此由王而帝,由帝而大帝,達於至極。

  顯然,作為武聖的關羽,已與文聖孔子齊名,而作為大帝,他已經超越皇帝之位了。當然清朝的皇帝們不會這麼自我謙虛,其實是希望漢族的人民能像關羽一樣,效忠於他們。

  除此之外,道佛兩家也把關公奉為護法神,封為“盪魔真君”、“伏魔大帝”、“伽藍神”。有趣的是在民間,關公成為各行各業、婦孺老幼尊奉的萬能之神。民間年畫中的天地諸神畫像中,關帝的像常常置於正中,一向以“行義”為己任,輕視財富的關公,竟成了一位聲名顯赫的財神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