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多大能耐就去做多大事吧,本來就是發動群眾在曹操的後方鬧革命的。正是:事情成功了當然是決策者的功勞,袁紹得意;失敗了肯定是做具體工作的辦事不力,於袁紹也無損。

  這袁紹的一正兩奇三支部隊的確厲害!曹軍主力於官渡前線應付袁紹的十萬大軍尚自吃力,又怎有餘力對付韓荀精騎對糧道的騷擾、劉備部隊對許都的侵襲?這三招恰如三隻餓狼同時撲向一隻護羊犬,劉備拖尾,韓荀襲腰,袁紹則是張開了血盆大口猛咬向頭部,眼看曹操的厄運就要來臨了。

  不僅如此,又一個令曹操心煩意亂的消息傳到了官渡:剛在白馬立了大功的偏將軍、漢壽亭侯關羽,趁回許都晉表謝封的機會,留下了曹操所賜予的所有封賞,叛逃向了袁軍!並且給曹操留下告別書信,還帶走了劉備的家眷妻兒。

  眾將軍無不義憤填膺,建議曹操趁關羽與劉備妻小尚未渡過黃河,立即對其進行截殺,以儆效尤。曹操長嘆:“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史書記載有時候的確不大公平:關羽叛曹重歸劉備,歷代文人墨客都對其大書特書,贊其忠義,以致關羽死後被封神封帝,名彪千秋;而此時的曹操何嘗不是在仗義放行?但大家對此都略過不提,有些戲劇、評詞作家甚至還曲義歪解,說曹操心懷叵測,先欲毒酒送行,後又想騙關公下馬擒之,只是由於畏懼關羽勇猛,才無奈作罷。

  其實現在的曹操還面臨著一件大事,江東的消息已傳到許都,那勇冠天下的孫策遭刺客襲擊突然暴亡。若在平時,對曹操來說應該算得上是一件幸事,但現在不同了,沒有了孫策就等於失去了荊州劉表背後的牽掣,劉表會不會趁機舉兵南下,從背後給曹操的許都一個重擊?

  一旦如此,曹軍便即將陷入滅頂之災,曹操大半生的苦心經營也將付之東流,欲尋三尺葬身之地也將不可得也!

  七十四 周瑜的“武裝治喪委員會”(1)

  孫策的突然喪命,使整個江東如同塌了天。

  尤其是孫策是突亡於征伐黃祖的路途之中,對江東的所有政務根本不可能有所交待,只是於臨終之際將自己的印授掛在了自己弟弟孫權身上,便撒手而去。

  十九歲的孫權自小等於在坐享其成中過日子,哥哥短暫的一生實在是太耀眼了,就像我們於白天看不見星星一樣,那是由於有了太陽的緣故,孫權就是孫策光芒背後的星星,孫策突去,對於孫權來說,猶如太陽突然落山,星星到了耀入人們眼中的時刻,孫權開始亮相於東漢時期中國的政治大舞台。

  孫權,字仲謀。孫策掃平江東時孫權年僅十五歲,被委任為陽羨縣長。曾被郡察孝廉,州舉茂才,孫策去世時孫權正代理奉義校尉。應該說,這時的孫權年齡與資歷都不足以管理整個江東地區,而且他現在所能依靠的僅有兩人:政務有受孫策臨終之託的長史張昭;軍事則只有依賴正在巴丘前線與劉表軍黃祖相持的江夏太守周瑜了。

  兄長驟去,孫權一時沒了主心骨,更無接掌江東最高權力的思想準備與執政經驗,只知悲哀痛哭,哪能主持軍政大事?張昭見狀大憂,對年輕的孫權說:“孝廉啊,現在可不是你哭的時候!”

  張昭給孫權換上官服,親扶至馬上,首先巡視軍營,以安定軍心;又率領孫策屬下的眾文武官員,向孫權宣誓效忠;一面向曹操的中央政府通報孫策的亡故與孫權的繼任;一面通告所屬各郡縣,以及內外將領,令各人堅守崗位,奉公守職。

  但形勢並不容樂觀,孫策雖然名義上擁有會稽、丹陽、豫章、廬江、廬陵、吳郡六郡,但只不過實際控制郡治城附近各縣,大部分地區,仍在當地豪強的勢力控制之中。這幫人都是服硬不服軟的主,以前屈從於孫策的軍威,實是不得已,現在孫策已去,怎會將年未弱冠的孫權放在眼裡?

  再就是寄居這塊土地上的外州流亡人士,跟孫氏家族並沒有什麼君臣間的情義,以前為了安全,託庇於孫策翼下,現在人心惶惶,都欲早日離開,當然也是為了自身的安全。

  廬江郡太守李術,公開聲明不服從孫權;就是孫氏家族內部,也是暗流涌動,不服氣孫權的大有人在,廬陵郡太守孫輔(孫權堂兄),在左右親信的縱容下,已開始密信聯繫曹操,請求曹操大軍南下武力接收江東,自己願為內應。

  開國將軍突然去世,各地擁兵大員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誰願意甘居人下?多方反對勢力蠢蠢欲動,政治局勢明顯飄搖,一時山雨欲來,風滿江東。

  擎天自有白玉柱,跨海自有紫金梁!關鍵時刻,周瑜帶兵奔喪來了!

  風流倜儻的周瑜顯示了雄才大略的一面,帶重兵奔喪實是具有先見之明,大兵一到,一切不和諧音符都消於無形,理所當然地奏起了主旋律,世界重新變得美好起來。

  歌功頌德之聲無比悅耳,兩耳只要一塞,人民對上級的意見自然就沒有了;兩眼只要一閉,社會自然一片清明!

  無限光明實際上存在於黑暗與混沌之中。

  掩耳盜鈴的那個人才是最偉大的天才,說破皇帝新衣的人當然都是無知的小子,怪不得歷代的皇帝最怕的都是小孩子。

  周瑜率軍前來參加喪禮,遂留在了吳郡(今江蘇省蘇州)就任中護軍職務,跟張昭共同主持軍政。周瑜不僅帶來了萬眾一心的安定團結,還給孫權帶來了明天的輝煌,那是一個人,一個有本事的人,此人姓魯名肅,字子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