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我家隔壁的叔叔,在一場火災中受了重傷,身上百分之八十的皮膚面積被燒傷,失去勞動能力之後被父母接回老家,我不知道他如今的狀況,但是聽我媽媽提過,她有次去超市的路上,碰到他在路邊幫母親擺攤賣菜,長衣長褲,遮陽帽和口罩。他之前在婚慶公司擔任司儀,出事之後,他便丟了工作。

  我更渴望一種向死而生的勇氣,從困頓的生活中破開一條窄小的裂縫。

  抱歉,又在自顧自說話,我不知道為什麼這兩條自言自語的帖子熱度突然這麼大,在發布上一條要去尋找答案的帖子之後,我在後台收到很多關心我的私信,也有很多跟我有同樣心境的網友。

  對於一些處於迷茫時期的小朋友,我沒有多少很好的經驗,只會很討人厭地勸慰你們用功讀書,在掌握基本生存技能之後再去尋找虛無縹緲的事情。(雖然我說這些也很沒有說服力,因為我自己都做不到)

  不用擔心,我現在精神狀態很穩定,你們都是很善良的人。

  我們繼續回歸正題。

  我事先已經跟林老師那位朋友取得聯繫,並約在出版社樓下的咖啡館見面。

  寒暄過後,她便直接告訴我,想要找到《庸俗夏日》的作者很困難。

  之前見過作者的約稿編輯與作者在現實生活中相熟,如果作者不想暴露身份信息,那位編輯也肯定會守口如瓶。更何況,她已經退休出國,老編輯向來不會將生活與工作混在一起。

  「至於作者是誰,」她看著我說,「你也知道的,這屬於隱私信息,先不說這合不合法,我沒有辦法幫你問到。」

  我點頭表示理解。

  她看我實在無助,緩和語氣:「我知道這件事的時候,仍然不明白你和林之愷這樣做的原因,不過我想一定有你們的理由。」

  「去年我參與過新書發布會,作者雖沒有出面,但我得知一些關於她的消息。」

  「你說過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是在18年,博主也表示自己只是代發,在發布會上,的確有一位女性代為出席,為保護隱私,她拒絕拍照。」

  「在與她交流過程中,她提過自己是作者的一位朋友,並與丈夫隱居在一座小城。」

  「她再三提醒我們不要泄露作者任何信息,作者因為特殊情況,不想讓別人知道她的生活。我並沒有特別在意這些事情,直到林之愷聯繫我時,我才將前後事情連在一起。」

  「她在保護作者個人信息,她的身份是你要找的易純,還是當初代為轉發的博主,我覺得這都有待考量。」

  一杯咖啡喝盡,她面帶抱歉,遺憾地向我表示,她也愛莫能助。

  周圍傳來低聲粵語腔調,我心裡泛起一些酸杏的氣息,能夠將書中開篇描寫粵語的句子倒背如流。

  我想這個故事應該就結束了,就像林之愷先生所說的那樣。

  它更像是一場家鄉的梅雨季節,雨水蒸發成濕膩的空氣,只有我還保持渾身濕透的狀態,水珠浸潤到眼裡,看什麼都模糊,以至於我錯過這世界上很多次四季流轉。

  我回到酒店,躺在床上,感覺渾身濕透了。

  /

  在酒店躺了一天,我與剛認識的朋友約了一頓飯。

  吃飯期間,我跟她講了這件事。

  我原先以為在做好心理預期之後並不會太難受,但從咖啡館出來,並不誇張地說,我很想找個沒人看得見的地方哭一場。

  如果我的毒舌朋友知道又要罵我有病,水人一個這麼能哭。

  我想讀過這個故事的人應該能明白我的心情,如果非要打個比方,就好像你看電影看到高潮部分,突然插進來一場長達兩分鐘的GG,且不能直接跳過,好不容易看完兩分鐘的GG,屏幕上又出現一道解答題,答對之後才能繼續觀看。

  我這位朋友靠在椅子上聽我說話,眉眼始終是彎的,她問出那個老掉牙的問題,我為什麼要這樣執著。

  我看著她的笑起來的眼睛,恍惚間以為我們認識很長時間,跟她說話時,我處於放鬆狀態。

  我跟她講了我的經歷。

  讀這篇故事的時候,我處於人生低谷,和書中的幾個人一樣,每天對著凌晨陰霾藍出神發呆,當時我已經有兩個月沒有出門,房間裡堆滿雜誌和書籍,只是書本上的字變成小螞蟻,從我眼前爬走,書上是一大片空白。

  那些小螞蟻爬到我身上,一點點齧咬我的身體,我失去基本說話能力,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不能自如行走。

  我很像一片被咬得破破爛爛的樹葉。

  我說到一半,朋友已經握住了我的手,讓我不要再回憶了。

  她說你哭得好傷心。

  我不喜歡講起這些,如果把生活的期望寄托在一本書上,是不是太虛無縹緲。可是我確實靠著這個故事慢慢走出來。

  海鷗聲嘹亮,她同樣跟我講起她的一些經歷。

  幾年前,她丈夫患癌住院,幾乎花光家裡所有積蓄,好在他們之前做過理財,尚且能夠維持日常開支。

  她丈夫在重症監護室住滿一個月後轉為普通病房,在那一個月里,她與媽媽幾乎求遍知道的所有寺廟。

  當時她的膝蓋不能彎曲,每天晚上會被疼醒,一直到現在,她的膝蓋到陰雨天還會隱隱作痛,總是提醒她那一個月暗無天日的生活。

  她丈夫曾給她寫過兩封遺書,交代好後事準備自殺,但是都被她及時發現。

  她妥善保存好兩封遺書,打算等他好起來的時候拿給他看。

  「我當時就跟他說,我們好不容易才走到現在,他的病又不是無藥可醫,為什麼要放棄呢?」

  「他是一個悲觀的人,我一直都知道,」她說話期間聲音帶有輕微的後怕,「我儘管不想他離開,但也知道他的病是一個定時炸彈,他總覺得是他拖累了我,其實他不知道,一直都是他領著我往前走,很多次救我於水火之中,這次只不過是暫時互換身份。」

  後來她丈夫的病情得到控制,出院之後休養兩個月重新開始工作,她丈夫是個工作狂,經營一家規模還算可以的遊戲公司,他每年定期體檢,癌細胞已經兩年沒有擴散了。

  我意外發現手機里有款遊戲就是由她丈夫公司推出的,在我找不到書中答案之後,試著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恰好那時有一款組隊解謎類遊戲正熱。

  我想這是上天安排好的緣分,在我認識她不足三天就已經成為朋友。或者說,在她問我借書的時候,我們已經成為了朋友。

  互相傾訴之後,我們安靜好長時間。似乎都因對方揭開傷疤而感到悲傷。

  分開之前,她讓我不要難過,說出與林之愷先生同樣的話。

  能夠讓我多一份繼續生活的希望,這或許就是故事本身的意義,我因這個故事認識的一些人,懂得的一些道理和重新燃起的生活火苗,這些全部是故事帶給我的意義。

  我沒什麼不知足的。

  /

  回家之後,我著手擺脫延畢兩年的學生身份。

  對此改變態度的人是我向來嚴厲的媽媽,她擔心我遭遇挫折後再次一蹶不振,每天晚上陪我散步並寬慰我學業其實沒那麼重要。

  甚至工作也沒那麼重要,社會上一切的規則都不重要。我的任務就是好好活著,努力讓自己開心。

  年過半百的媽媽告訴我,他們目前只希望我生活愉快。

  毒舌朋友說出的話依舊犀利,我們在一個周日見面,他坐在我

  對面,直接點明我不撞南牆不回頭,非要走到死胡同才想要轉彎。

  我說其實並不是很想轉彎。

  他聽到我的話後忍住要罵我的衝動,用一杯冰水壓住即將爆發的脾氣,詢問我的生活近況。

  我當時往返家與圖書館之間,偶爾匆匆趕路的時候看到街道上抽綠的梧桐樹葉,會恍惚一下。自那日回來以後,我很少想起這件事情。

  我與林之愷先生通過郵件,跟他簡單說明這次旅程並沒有多少收穫,回復我的是他助理,客氣禮貌地告訴我,林先生做完手術後在靜養,他留給我一張照片,並祝願我餘生順遂。

  因為一些瑣碎意外,等我真正拿到那張照片時已經三月下旬,那天下了綿延細雨,我剛認識不久的朋友與丈夫錯峰旅遊,剛好途徑這邊。

  我見到了她丈夫,話不多,人也清瘦,但是精神還可以。

  我跟她經常聯繫,得知她家裡最近新添了成員,某天下班她丈夫在小區里綁架了一隻小貓,並告訴我她準備辭職。

  她與丈夫沒有孩子,並且並沒有要做父母的計劃。她說這些年在工作上花費太多時間,年輕的時候認為要努力掙錢,以生活為代價獲得事業上的一些成功,在經歷母親住院和丈夫患癌之後,她一下子驚醒,這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等她處理好人事關係,之後便要與親人過一種旅居的生活。

  我在微信上用很羨慕的語氣說她心態很好,在跟她聊天中,我獲得夏日傍晚那樣的靜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