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她為我出主意,幫我出謀劃策。
她是我很想要成為的一類女性,我準備畢業的那段時間,一直以她為榜樣。
我曾經說過我周圍有一群很厲害的朋友,他們越是厲害,我的獲得感越低。
他們靠著天賦跑得飛快,我憑藉算得上優點的勤奮,艱難地打怪升級,學生時代贏得一些獎項、讀的還算可以的學校,在他們眼裡只是開胃前菜。他們也是很好的人,只是無意間顯露出來的優勢能夠將我努力堆壘起來幾米高的積木壓垮。
我媽媽讓我心態放穩,不要跟別人比較,然後又向我提起她同事女兒的年薪,或者我哪位朋友事業和婚姻都已經穩定,問我什麼時候打算振作起來。
我爸爸很會說好聽話,為人正直,且工作負責,情緒價值給得很足,毫不抱怨地陪我媽媽逛街買單,也不吝嗇表達對我的愛,但是在很多家庭大事面前,他幾乎是隱身的。
跟我朋友講過之後,她給我發來一段文字,沒有勸我怎麼放下心結,她問我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知道的話,想要什麼直接去爭取就好了,這世界是個多麼大的草台班子,讓我不要害怕,如果不知道,她不介意陪我找到。
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這些,我也從來沒意識到自己需要這些話。
身邊的人都在告訴我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但沒有人跟我說過,我也可以不做。
我擁有選擇的權利。
她年齡稍長,身上並沒有年長者的氣勢凌人和好為人師的味道,我能感知到她內心的堅韌,並一直以她為目標前進。
那兩個月,我將她看成情緒的另一個出口,在疲憊的生活夾縫裡得以順暢呼吸。
陪他們閒逛的時候,她提起自己家鄉的梧桐樹,其實也很茂盛。
去往下一個旅行地前,她抱住我,跟我說不管小魚還是小蝦都會游到海水盡頭。
三天之後,我的畢業論文通過外審,小論文也被接收。
那天晚上我坐在房間裡,得知消息之後只有坦然,氣球緩緩下降。
關上電腦,我拿出被放在書架最裡層的《庸俗夏日》,坐在窗台讀到最後一句,窗外飄進來一點雨,等感覺到涼時,我又把書頁哭成凹凹凸凸一片。
/
2025年4月中旬,毒舌朋友甩給我一條消息,我點開連結,裡面是一則有關《庸俗夏日》的新聞採訪。
我快速閱讀一遍,再逐字閱讀。
在回答「為什麼當初沒有寫完這個故事」這個問題時,作者是這樣說的:
「其實這本書更像是以易純的視角創作出來的,她聽到的聲音、看到的顏色,隨之帶給她的感受,全部變成筆下的文字。易純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這個故事並非由我單獨執筆寫成,她很大方地借給我2007年與2008年的日記,我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來源只有那一本日記。易純離開廣州以後,我們一致認為故事就該結束了。
我們都考慮過,讀者會對這個結局抱有遺憾,因為開放性結局總讓人心臟懸空,不會感到踏實。
同時我們又認為,故事沒有結局這種說法,畢竟所謂的人生也沒有結局可言。
所以我們後來保持當初的看法,將故事暫停在廣州,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就在廣州告別,大家也要繼續下一段行程。」
「有些朋友很關心後續,首先表示抱歉,故事沒有結束,只是這本書沒有續集了。我們都很擔心暴露太多,也不願意這本書影響我們的生活,但是借這個機會,我向關心易純和蔣域的朋友轉達一下他們的近況。
目前他們過得很安靜,或許十多年前有人在p大的校園裡與蔣域擦肩而過,又或許有人曾經像我一樣,在美國街道偶遇過易純,只是這並不是他們的真實姓名。或者,讀到這裡時,他們正從一些人身邊路過,你們素昧平生,但又相識多年。
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也都要各自出發,希望《庸俗夏日》是一本合格的健康讀物。
祝願大家,陽光普照,萬事燦爛。」
貓再次打翻一隻玻璃水杯,玻璃碎在地板上,清脆的一聲響,將我從遙遠的記憶中拉回現實。
它看向我,甩著尾巴飛快溜走。
我將這條消息轉發給程思言,她跟丈夫從我這裡離開後又去了兩個城市,現在已經到家。
一個小時她前問我要不要打遊戲,是那款她丈夫公司新出的解謎類遊戲。當時我在看新聞採訪,等反應過來才發現忘記回她。
她很快回復,問我心情怎麼樣。
我並沒有想太多,兩年前,我得知自己要延期畢業,回到家裡我媽問我為什麼臉色那樣難看,我藉口說知音漫客停刊太難過。再後來是爸媽帶我去精神科,一次次拿藥做測量,上周那個精神科叔叔面帶笑意地跟我說可以停藥了,我媽嗚地一聲哭了出來,而我只覺得疲憊,這一切終於結束了。
我明白為什麼程思言的丈夫覺得自己是拖累。
我媽那樣幹練不苟言笑的中年婦女,當著醫生的面哭出聲,我產生一種羞愧感。
《庸俗夏日》不會再有續集,我並沒有產生撕心裂肺的悲傷情緒。
我感覺追尋答案的那段日子很搖晃,搖晃得很像微醺後走路的人,走過一條歪扭的路,留下一串深深淺淺的腳印。
在很久之前,在我痛哭流涕的夜晚,我反反覆覆勸說自己要放下一些東西,在知道不算答案的答案之後,我變得更加輕盈。
我跟程思言表達感謝,她讓我先感謝自己,並發出組隊邀請。
這款解謎類遊戲我玩過幾次,需要走劇情,因為我耐性一般,再加上後來太忙便擱置下來。
玩家要歷經千辛萬難,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同伴。地圖上所有的遊戲玩家沒有性別之分,外表相同,只有頭頂不相同,且只能在進入遊戲中才能設置,中途也不能退出。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提示,只能靠通關提示或者彼此的默契才能找到對方,進而一起破解難題。
這款遊戲很難,在言語交流區,只能發出既定的話語,不能自由發揮。
我把收集線索的過程看成過往那些經歷,耐心收集好,並且分享出去。
在遊戲中,我收集完線索前往玩家選擇區,釋放線索以期
能夠找到與我有同樣任務的程思言。
有人接收我的線索,並且放出來一些信息,我逐個驗證,顯示我與他們並不是同伴關係。
等到我跑到區域邊緣地帶,有個長得跟我一樣的玩家選擇跟我交換線索,交換成功後我們頭頂的烏雲會被雨水沖淡,進而顯示各自的帳號名字。
那場雨結束,我看到同伴頭頂上的,上面寫著「無花果國王」。
第27章 等她攢夠兩個正字……
《庸俗夏日》部分未公開草稿內容:
易純來到美國後不久,就執意搬出繼父的公寓。她並不討厭繼父,也不討厭王琴。
只是她與王琴之間稀薄的血緣關係讓她在異國他鄉更加不適。
王琴某種神情稍像王麗華時,易純便覺得孤單。
她在距離他們的不遠處租了一間房子,那間房子有很大的陽台,只是不怎麼隔音,每天晚上她都能聽到隔壁白人嘈雜的聚會噪音。
合租室友不怎麼愛乾淨,用過的餐盤能堆在廚房半個月,易純忍無可忍時會往她門上貼紙條。
她不會生氣,嘻嘻哈哈地洗完餐盤後邀請易純去酒吧喝酒,第二天易純又會在廚房看到沒有及時清理的盤子。
這樣循環幾次,易純感覺她與室友就像小狗轉著圈要咬自己的尾巴,一氣之下,學會如何像蔣域那樣半工半讀,打算攢夠錢之後搬出去。
王琴對她這種行為十分不滿,講話很難聽,問她為什麼喜歡過窮人的日子,如果這麼想當窮人,當初何必要答應跟過來。
易純不出聲反駁,默默盤算工資和本周需要完成的作業,結束每周例行一次的母女會面,就會塞上耳機離開,踩著夜晚的街道返回自己的公寓。
她們的關係並沒有進一步緩和,依舊維持表面的平靜,中間的隔膜到底也沒有被戳破。
王琴沒有壞心,但她總覺得不滿足,認為易純本該跟她親密相處。
易純知道她對自己存在愛這種情感,只是她們都太尷尬,衍生出來的親情也隨之淡薄,為減少衝突發生,易純遊刃有餘地主動減少跟她的交流。
想家的時候,易純學會像王麗華那樣抬頭看同一輪月亮,在隔壁白男搭訕之前快速回去。
他直白表明自己對易純的喜歡,說易純是他見過最美的中國女孩,並主動提出他們互相學習語言的請求,用極為蹩腳的普通話講他去過北京,很想學中文。
後來大聲對易純說出「我愛你」,並於當晚邀請易純加入他們開放性活動,易純第二天就重新找到一所新公寓,並火速搬走。
她逐漸對這邊很多事情習以為常,被迫習慣吃白人飯,並且用當地的方式拒絕一些活動,以免自己陷入麻煩。<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是我很想要成為的一類女性,我準備畢業的那段時間,一直以她為榜樣。
我曾經說過我周圍有一群很厲害的朋友,他們越是厲害,我的獲得感越低。
他們靠著天賦跑得飛快,我憑藉算得上優點的勤奮,艱難地打怪升級,學生時代贏得一些獎項、讀的還算可以的學校,在他們眼裡只是開胃前菜。他們也是很好的人,只是無意間顯露出來的優勢能夠將我努力堆壘起來幾米高的積木壓垮。
我媽媽讓我心態放穩,不要跟別人比較,然後又向我提起她同事女兒的年薪,或者我哪位朋友事業和婚姻都已經穩定,問我什麼時候打算振作起來。
我爸爸很會說好聽話,為人正直,且工作負責,情緒價值給得很足,毫不抱怨地陪我媽媽逛街買單,也不吝嗇表達對我的愛,但是在很多家庭大事面前,他幾乎是隱身的。
跟我朋友講過之後,她給我發來一段文字,沒有勸我怎麼放下心結,她問我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如果知道的話,想要什麼直接去爭取就好了,這世界是個多麼大的草台班子,讓我不要害怕,如果不知道,她不介意陪我找到。
從來沒有人跟我說過這些,我也從來沒意識到自己需要這些話。
身邊的人都在告訴我要做什麼,應該怎麼做,但沒有人跟我說過,我也可以不做。
我擁有選擇的權利。
她年齡稍長,身上並沒有年長者的氣勢凌人和好為人師的味道,我能感知到她內心的堅韌,並一直以她為目標前進。
那兩個月,我將她看成情緒的另一個出口,在疲憊的生活夾縫裡得以順暢呼吸。
陪他們閒逛的時候,她提起自己家鄉的梧桐樹,其實也很茂盛。
去往下一個旅行地前,她抱住我,跟我說不管小魚還是小蝦都會游到海水盡頭。
三天之後,我的畢業論文通過外審,小論文也被接收。
那天晚上我坐在房間裡,得知消息之後只有坦然,氣球緩緩下降。
關上電腦,我拿出被放在書架最裡層的《庸俗夏日》,坐在窗台讀到最後一句,窗外飄進來一點雨,等感覺到涼時,我又把書頁哭成凹凹凸凸一片。
/
2025年4月中旬,毒舌朋友甩給我一條消息,我點開連結,裡面是一則有關《庸俗夏日》的新聞採訪。
我快速閱讀一遍,再逐字閱讀。
在回答「為什麼當初沒有寫完這個故事」這個問題時,作者是這樣說的:
「其實這本書更像是以易純的視角創作出來的,她聽到的聲音、看到的顏色,隨之帶給她的感受,全部變成筆下的文字。易純有寫日記的習慣,所以這個故事並非由我單獨執筆寫成,她很大方地借給我2007年與2008年的日記,我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來源只有那一本日記。易純離開廣州以後,我們一致認為故事就該結束了。
我們都考慮過,讀者會對這個結局抱有遺憾,因為開放性結局總讓人心臟懸空,不會感到踏實。
同時我們又認為,故事沒有結局這種說法,畢竟所謂的人生也沒有結局可言。
所以我們後來保持當初的看法,將故事暫停在廣州,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們就在廣州告別,大家也要繼續下一段行程。」
「有些朋友很關心後續,首先表示抱歉,故事沒有結束,只是這本書沒有續集了。我們都很擔心暴露太多,也不願意這本書影響我們的生活,但是借這個機會,我向關心易純和蔣域的朋友轉達一下他們的近況。
目前他們過得很安靜,或許十多年前有人在p大的校園裡與蔣域擦肩而過,又或許有人曾經像我一樣,在美國街道偶遇過易純,只是這並不是他們的真實姓名。或者,讀到這裡時,他們正從一些人身邊路過,你們素昧平生,但又相識多年。
讀完這個故事,我們也都要各自出發,希望《庸俗夏日》是一本合格的健康讀物。
祝願大家,陽光普照,萬事燦爛。」
貓再次打翻一隻玻璃水杯,玻璃碎在地板上,清脆的一聲響,將我從遙遠的記憶中拉回現實。
它看向我,甩著尾巴飛快溜走。
我將這條消息轉發給程思言,她跟丈夫從我這裡離開後又去了兩個城市,現在已經到家。
一個小時她前問我要不要打遊戲,是那款她丈夫公司新出的解謎類遊戲。當時我在看新聞採訪,等反應過來才發現忘記回她。
她很快回復,問我心情怎麼樣。
我並沒有想太多,兩年前,我得知自己要延期畢業,回到家裡我媽問我為什麼臉色那樣難看,我藉口說知音漫客停刊太難過。再後來是爸媽帶我去精神科,一次次拿藥做測量,上周那個精神科叔叔面帶笑意地跟我說可以停藥了,我媽嗚地一聲哭了出來,而我只覺得疲憊,這一切終於結束了。
我明白為什麼程思言的丈夫覺得自己是拖累。
我媽那樣幹練不苟言笑的中年婦女,當著醫生的面哭出聲,我產生一種羞愧感。
《庸俗夏日》不會再有續集,我並沒有產生撕心裂肺的悲傷情緒。
我感覺追尋答案的那段日子很搖晃,搖晃得很像微醺後走路的人,走過一條歪扭的路,留下一串深深淺淺的腳印。
在很久之前,在我痛哭流涕的夜晚,我反反覆覆勸說自己要放下一些東西,在知道不算答案的答案之後,我變得更加輕盈。
我跟程思言表達感謝,她讓我先感謝自己,並發出組隊邀請。
這款解謎類遊戲我玩過幾次,需要走劇情,因為我耐性一般,再加上後來太忙便擱置下來。
玩家要歷經千辛萬難,在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同伴。地圖上所有的遊戲玩家沒有性別之分,外表相同,只有頭頂不相同,且只能在進入遊戲中才能設置,中途也不能退出。
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提示,只能靠通關提示或者彼此的默契才能找到對方,進而一起破解難題。
這款遊戲很難,在言語交流區,只能發出既定的話語,不能自由發揮。
我把收集線索的過程看成過往那些經歷,耐心收集好,並且分享出去。
在遊戲中,我收集完線索前往玩家選擇區,釋放線索以期
能夠找到與我有同樣任務的程思言。
有人接收我的線索,並且放出來一些信息,我逐個驗證,顯示我與他們並不是同伴關係。
等到我跑到區域邊緣地帶,有個長得跟我一樣的玩家選擇跟我交換線索,交換成功後我們頭頂的烏雲會被雨水沖淡,進而顯示各自的帳號名字。
那場雨結束,我看到同伴頭頂上的,上面寫著「無花果國王」。
第27章 等她攢夠兩個正字……
《庸俗夏日》部分未公開草稿內容:
易純來到美國後不久,就執意搬出繼父的公寓。她並不討厭繼父,也不討厭王琴。
只是她與王琴之間稀薄的血緣關係讓她在異國他鄉更加不適。
王琴某種神情稍像王麗華時,易純便覺得孤單。
她在距離他們的不遠處租了一間房子,那間房子有很大的陽台,只是不怎麼隔音,每天晚上她都能聽到隔壁白人嘈雜的聚會噪音。
合租室友不怎麼愛乾淨,用過的餐盤能堆在廚房半個月,易純忍無可忍時會往她門上貼紙條。
她不會生氣,嘻嘻哈哈地洗完餐盤後邀請易純去酒吧喝酒,第二天易純又會在廚房看到沒有及時清理的盤子。
這樣循環幾次,易純感覺她與室友就像小狗轉著圈要咬自己的尾巴,一氣之下,學會如何像蔣域那樣半工半讀,打算攢夠錢之後搬出去。
王琴對她這種行為十分不滿,講話很難聽,問她為什麼喜歡過窮人的日子,如果這麼想當窮人,當初何必要答應跟過來。
易純不出聲反駁,默默盤算工資和本周需要完成的作業,結束每周例行一次的母女會面,就會塞上耳機離開,踩著夜晚的街道返回自己的公寓。
她們的關係並沒有進一步緩和,依舊維持表面的平靜,中間的隔膜到底也沒有被戳破。
王琴沒有壞心,但她總覺得不滿足,認為易純本該跟她親密相處。
易純知道她對自己存在愛這種情感,只是她們都太尷尬,衍生出來的親情也隨之淡薄,為減少衝突發生,易純遊刃有餘地主動減少跟她的交流。
想家的時候,易純學會像王麗華那樣抬頭看同一輪月亮,在隔壁白男搭訕之前快速回去。
他直白表明自己對易純的喜歡,說易純是他見過最美的中國女孩,並主動提出他們互相學習語言的請求,用極為蹩腳的普通話講他去過北京,很想學中文。
後來大聲對易純說出「我愛你」,並於當晚邀請易純加入他們開放性活動,易純第二天就重新找到一所新公寓,並火速搬走。
她逐漸對這邊很多事情習以為常,被迫習慣吃白人飯,並且用當地的方式拒絕一些活動,以免自己陷入麻煩。<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