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我和當時的易純和蔣域一樣,站在被綠意包裹的醫院走廊上。聞著消毒水的味道,我打開那封郵件,從胸腔里飛出無數隻小鳥。
「張小姐,您好:
我很意外會有人給我發這樣一封郵件,如果不是那天我親自處理郵件,我們兩個人的隔空對話或許不會存在。通過您的郵件內容,我已經察覺到您緊繃的情緒,很遺憾,我目前已經與蔣域失去聯繫。但請您看到這裡時不要太過緊張,深呼吸之後再往下看。」
我望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眼眶猝然變熱,心中千斤重的東西似乎變得輕鬆,我顧不得擦淚,低頭繼續往下讀。
「我曾經的確有過您提到的經歷,2008年春節前後,我滯留在廣州時遇到過兩個讀高中的學
生,並與其中一個男生成為很好的朋友,但是目前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聯繫,我於2014年經歷一場車禍,在外養了幾年病,後來我回到國內,我那位朋友已經離開北京。
他是一個十分自由的人,我並不知道他如今的住處。
因為您是因為一本書知道他們的存在,那麼我也按照您的習慣,稱他們書中的名字,只是我知道的並不多,希望能夠為您提供一些幫助。」
「蔣域在北京待過幾年,他成績很好,性格也很好,工作室的人都認為他前程似錦。
除去學習和工作,我很少見他將時間花在別處,掙來的錢一半捐給慈善機構。
我們並不理解他這種做法,曾經在酒過三巡後問他原因,我們起初都以為他家庭困難或者想要攢錢娶妻,後來才知道他孤家寡人,並不需要養家餬口。
容我想想,應該是在一個項目結束後的慶功宴,他喝了些酒,沒有回答我們關心的問題。
最後在外等待司機時,他蹲在我腳邊,吞吞吐吐地跟我說,其實他也很後悔。我想起那位在廣州的女孩子,不解地問他那個女孩子去了哪裡,我當時給他們拍下一張合照,而且那時候我就知道他們是在談戀愛。
他眼神渙散,突然就哭了。我沒有再繼續問,那些事我並不知道,抱歉只能講到這裡,但是我們應該都知道他們關係很親密。
在我和蔣域相處的那幾年裡,他每年春節都會讓我幫他拍一張照片。
他博一那年,飛回廣州操辦他父親的葬禮,回來後大瘦一圈,我以為他因父親過世太難過,還是等他親口告訴我我才知道,他只是突然很懷念他的母親。
他母親的確是自殺,書中沒有模糊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對蔣域影響很大,過去很多年後他還是會在半夜醒來,夢到他母親栽進水盆的場面。
他跟我說過,那段時間是靠著易純活下去的,他口中所說的不難過是一種謊言,他迷茫得幾乎想要從六樓公寓跳下去,但是想到易純第二天會過來,她會害怕,所以就打消念頭。
他高興時會跟我講一講易純,其實我一直覺得,蔣域比易純身上的潮濕得多,也要比易純脆弱。
蔣域什麼都想得通,與之而來的痛苦也會增加。易純這個女孩子,很像一棵根基穩定的樹,她內核是穩的。
我不知道他們期間有沒有見過,因為蔣域很少講起他的私事,所以更多的東西我也無從說起。
忘記一件事,蔣域博一結束的那個學期,申請了休學,後來我因車禍住院,又轉到國外養病,知道的消息也斷斷續續的,有人跟我說他不是休學,而是主動退學。
他是隨時可以與外界失去聯繫的人,所以對他的消失,我不覺得意外,仍會將他視為朋友。
只是我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麼樣,但是我想,他應該過得還不錯,應該已經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或者在追尋的路上,張小姐您覺得呢?
我很少提筆寫字,也很少跟人長篇大論,回憶的事情不成段,希望您不要介意。
《庸俗夏日》這個故事我早些年讀過,也曾經轉發過,是的,您不必懷疑自己,現在並不是只有您認為他們真的存在。
某次偶然的機會,我去香港參加藝術展覽,在展覽上結識一位美術編輯,在與她交流的過程中,她跟我提過這個故事,當時這本書剛在港台發行不久。
我問她是否知道作者的聯繫方式,但她跟我說,這位作者不願意出面,所有的聯繫都轉交給別人,就連他們也見不到她。
我在序言看到她與易純是朋友,猜測這個故事已經獲得易純的發布許可。我原本認為故事只是巧合,在讀到長發男出現時我便確定文中的蔣域是我那位朋友,而易純是照片中的另一位。
但因為車禍後遺症,我沒辦法把時間放在這件事情上,體力和精力都很差,在努力兩個月後,我放棄尋找蔣域和易純。
對於我來說,這個故事到這裡已經結束了,我慶幸能參與到其中,也很高興能收到您的郵件。
您提到自己生病住院,是靠著那本書慢慢走出來的,我想這就是故事的價值。我在回復這封郵件之前,已經與那位美術編輯打過招呼,她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他們,可以聯繫她,她可能會告訴你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最後,不管您是否還要繼續尋找答案,我都由衷地祝願您早日康復。」
我認為醫院的時間在倒流,回憶起易純口中倒退的河流。
那些青翠的綠色在我面前搖晃而過,我追尋著,追尋著什麼,以免自己陷入虛無。
第26章 陽光明媚,萬事燦爛。……
我提交辭職申請,訂好去往香港的票和酒店之後,在家庭微信群通知爸媽。
兩分鐘後,我媽打來電話,問我到底想幹什麼。
我快速查詢天氣,並且聯繫朋友,麻煩他幫忙照顧我的貓狗。
手機被我丟在桌子上,聽見我爸安慰我媽的聲音,突然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們。
勸說沒用,我媽問我是不是因為她的教育方式太嚴厲,所以我的叛逆期格外漫長。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解釋內心永遠不會得到滿足的空白,這片空白永遠是虛的。
我瞥見背包里的《庸俗夏日》,把書名發到微信群里,讓他們有時間可以翻兩頁。
走前我跟他們說,其實我不奢求他們的理解,只希望他們能夠尊重我的想法,就算他們同別人一樣認為我精神不正常,也不要嫌棄我看似無用的追求。
候機的時候,我媽給我發了一條消息,是一張購買書本的訂單截圖。
我扣滅手機屏幕,盯著頭頂的燈光,感受燦爛的銀河傾灑進我的眼睛裡,隨之,眼睛像素逐漸降低。
我胡亂擦兩下,在廣播聲中準備登機。
在飛機上無事可做,我再次快速讀了一遍那本書。
我的貓之前在床頭打翻水杯,半杯水悉數落到書上,其中有幾頁發皺,上面勾畫的字跡模糊一片,我摸著那幾頁凹凸不平的地方,似乎觸及易純手腕上紫色或者青色的河流。
坐在我身邊的是一位皮膚很白的女人,長相溫婉。她前半程閉眼休息,醒來後或許因為無聊,她問我借了那本書,看過幾頁後又還給我,問我是旅行還是求學。
我想了想,跟她說是去旅行。
我一直認為交朋友講究磁場,彼此的脾氣秉性不一定要有相同之處,但是靈魂在某種方面一定要契合。
經過短暫的空中飛行,我與旁邊的女人相談甚歡,在知道她也聽說過這個故事之後,那日在書店想要出聲尖叫的衝動再次上演。林之愷先生在郵件里告訴我,不是只有我記得那個故事。不久,我就又在飛機上認識一位擁有相同記憶的人。
抵達深圳後,我們交換聯繫方式。
她會在這邊出差幾天,並約好如果有機會可以一起吃飯。
等我到達香港的酒店房間,我從背包里掏出那本書和一個筆記本,寫下幾種可能性,並且制定要完成的計劃。
我不是一定要找到確切的結果。來這裡的路上,我便已經想清楚,我從始至終想要的只是一種可能性,繼續認真生活下去的可能性。
易純,蔣域和於小魚帶給我的是什麼,我很多次縮在龜殼中流淚,拒絕接觸外界,喪失基本話語能力之後,依然反覆思考這個問題。
或許是永遠向上的希望。
我的毒舌朋友讀博期間時不時在半夜給我打電話,陰沉沉地說想要吞安眠藥,我的瞌睡被嚇醒,打開軟體查詢最近一班飛往德國的飛機,機票都定好了,這個人又發消息說論文還沒寫完,還是先別吞了。這種事情經常上演,但後來他也靠著內心某種說不清楚的信念撐了過去。
之前讀研的時候,我跟幾個同門一起聚餐,從飯局輾轉到KTV,最後都會以醉態作為結束,互相追問到底是什麼人在快樂。現在想來也蠻幼稚,我們那一屆,當時
有個受壓榨發不出論文的男同學,畢業無望後從導師家的頂層一躍而下。就在前一晚上,我還因遭受論文的折磨,厚著臉皮向他請教實驗數據方面的問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張小姐,您好:
我很意外會有人給我發這樣一封郵件,如果不是那天我親自處理郵件,我們兩個人的隔空對話或許不會存在。通過您的郵件內容,我已經察覺到您緊繃的情緒,很遺憾,我目前已經與蔣域失去聯繫。但請您看到這裡時不要太過緊張,深呼吸之後再往下看。」
我望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眼眶猝然變熱,心中千斤重的東西似乎變得輕鬆,我顧不得擦淚,低頭繼續往下讀。
「我曾經的確有過您提到的經歷,2008年春節前後,我滯留在廣州時遇到過兩個讀高中的學
生,並與其中一個男生成為很好的朋友,但是目前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聯繫,我於2014年經歷一場車禍,在外養了幾年病,後來我回到國內,我那位朋友已經離開北京。
他是一個十分自由的人,我並不知道他如今的住處。
因為您是因為一本書知道他們的存在,那麼我也按照您的習慣,稱他們書中的名字,只是我知道的並不多,希望能夠為您提供一些幫助。」
「蔣域在北京待過幾年,他成績很好,性格也很好,工作室的人都認為他前程似錦。
除去學習和工作,我很少見他將時間花在別處,掙來的錢一半捐給慈善機構。
我們並不理解他這種做法,曾經在酒過三巡後問他原因,我們起初都以為他家庭困難或者想要攢錢娶妻,後來才知道他孤家寡人,並不需要養家餬口。
容我想想,應該是在一個項目結束後的慶功宴,他喝了些酒,沒有回答我們關心的問題。
最後在外等待司機時,他蹲在我腳邊,吞吞吐吐地跟我說,其實他也很後悔。我想起那位在廣州的女孩子,不解地問他那個女孩子去了哪裡,我當時給他們拍下一張合照,而且那時候我就知道他們是在談戀愛。
他眼神渙散,突然就哭了。我沒有再繼續問,那些事我並不知道,抱歉只能講到這裡,但是我們應該都知道他們關係很親密。
在我和蔣域相處的那幾年裡,他每年春節都會讓我幫他拍一張照片。
他博一那年,飛回廣州操辦他父親的葬禮,回來後大瘦一圈,我以為他因父親過世太難過,還是等他親口告訴我我才知道,他只是突然很懷念他的母親。
他母親的確是自殺,書中沒有模糊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對蔣域影響很大,過去很多年後他還是會在半夜醒來,夢到他母親栽進水盆的場面。
他跟我說過,那段時間是靠著易純活下去的,他口中所說的不難過是一種謊言,他迷茫得幾乎想要從六樓公寓跳下去,但是想到易純第二天會過來,她會害怕,所以就打消念頭。
他高興時會跟我講一講易純,其實我一直覺得,蔣域比易純身上的潮濕得多,也要比易純脆弱。
蔣域什麼都想得通,與之而來的痛苦也會增加。易純這個女孩子,很像一棵根基穩定的樹,她內核是穩的。
我不知道他們期間有沒有見過,因為蔣域很少講起他的私事,所以更多的東西我也無從說起。
忘記一件事,蔣域博一結束的那個學期,申請了休學,後來我因車禍住院,又轉到國外養病,知道的消息也斷斷續續的,有人跟我說他不是休學,而是主動退學。
他是隨時可以與外界失去聯繫的人,所以對他的消失,我不覺得意外,仍會將他視為朋友。
只是我不知道他現在過得怎麼樣,但是我想,他應該過得還不錯,應該已經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或者在追尋的路上,張小姐您覺得呢?
我很少提筆寫字,也很少跟人長篇大論,回憶的事情不成段,希望您不要介意。
《庸俗夏日》這個故事我早些年讀過,也曾經轉發過,是的,您不必懷疑自己,現在並不是只有您認為他們真的存在。
某次偶然的機會,我去香港參加藝術展覽,在展覽上結識一位美術編輯,在與她交流的過程中,她跟我提過這個故事,當時這本書剛在港台發行不久。
我問她是否知道作者的聯繫方式,但她跟我說,這位作者不願意出面,所有的聯繫都轉交給別人,就連他們也見不到她。
我在序言看到她與易純是朋友,猜測這個故事已經獲得易純的發布許可。我原本認為故事只是巧合,在讀到長發男出現時我便確定文中的蔣域是我那位朋友,而易純是照片中的另一位。
但因為車禍後遺症,我沒辦法把時間放在這件事情上,體力和精力都很差,在努力兩個月後,我放棄尋找蔣域和易純。
對於我來說,這個故事到這裡已經結束了,我慶幸能參與到其中,也很高興能收到您的郵件。
您提到自己生病住院,是靠著那本書慢慢走出來的,我想這就是故事的價值。我在回復這封郵件之前,已經與那位美術編輯打過招呼,她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如果你想再多了解他們,可以聯繫她,她可能會告訴你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
最後,不管您是否還要繼續尋找答案,我都由衷地祝願您早日康復。」
我認為醫院的時間在倒流,回憶起易純口中倒退的河流。
那些青翠的綠色在我面前搖晃而過,我追尋著,追尋著什麼,以免自己陷入虛無。
第26章 陽光明媚,萬事燦爛。……
我提交辭職申請,訂好去往香港的票和酒店之後,在家庭微信群通知爸媽。
兩分鐘後,我媽打來電話,問我到底想幹什麼。
我快速查詢天氣,並且聯繫朋友,麻煩他幫忙照顧我的貓狗。
手機被我丟在桌子上,聽見我爸安慰我媽的聲音,突然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們。
勸說沒用,我媽問我是不是因為她的教育方式太嚴厲,所以我的叛逆期格外漫長。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她解釋內心永遠不會得到滿足的空白,這片空白永遠是虛的。
我瞥見背包里的《庸俗夏日》,把書名發到微信群里,讓他們有時間可以翻兩頁。
走前我跟他們說,其實我不奢求他們的理解,只希望他們能夠尊重我的想法,就算他們同別人一樣認為我精神不正常,也不要嫌棄我看似無用的追求。
候機的時候,我媽給我發了一條消息,是一張購買書本的訂單截圖。
我扣滅手機屏幕,盯著頭頂的燈光,感受燦爛的銀河傾灑進我的眼睛裡,隨之,眼睛像素逐漸降低。
我胡亂擦兩下,在廣播聲中準備登機。
在飛機上無事可做,我再次快速讀了一遍那本書。
我的貓之前在床頭打翻水杯,半杯水悉數落到書上,其中有幾頁發皺,上面勾畫的字跡模糊一片,我摸著那幾頁凹凸不平的地方,似乎觸及易純手腕上紫色或者青色的河流。
坐在我身邊的是一位皮膚很白的女人,長相溫婉。她前半程閉眼休息,醒來後或許因為無聊,她問我借了那本書,看過幾頁後又還給我,問我是旅行還是求學。
我想了想,跟她說是去旅行。
我一直認為交朋友講究磁場,彼此的脾氣秉性不一定要有相同之處,但是靈魂在某種方面一定要契合。
經過短暫的空中飛行,我與旁邊的女人相談甚歡,在知道她也聽說過這個故事之後,那日在書店想要出聲尖叫的衝動再次上演。林之愷先生在郵件里告訴我,不是只有我記得那個故事。不久,我就又在飛機上認識一位擁有相同記憶的人。
抵達深圳後,我們交換聯繫方式。
她會在這邊出差幾天,並約好如果有機會可以一起吃飯。
等我到達香港的酒店房間,我從背包里掏出那本書和一個筆記本,寫下幾種可能性,並且制定要完成的計劃。
我不是一定要找到確切的結果。來這裡的路上,我便已經想清楚,我從始至終想要的只是一種可能性,繼續認真生活下去的可能性。
易純,蔣域和於小魚帶給我的是什麼,我很多次縮在龜殼中流淚,拒絕接觸外界,喪失基本話語能力之後,依然反覆思考這個問題。
或許是永遠向上的希望。
我的毒舌朋友讀博期間時不時在半夜給我打電話,陰沉沉地說想要吞安眠藥,我的瞌睡被嚇醒,打開軟體查詢最近一班飛往德國的飛機,機票都定好了,這個人又發消息說論文還沒寫完,還是先別吞了。這種事情經常上演,但後來他也靠著內心某種說不清楚的信念撐了過去。
之前讀研的時候,我跟幾個同門一起聚餐,從飯局輾轉到KTV,最後都會以醉態作為結束,互相追問到底是什麼人在快樂。現在想來也蠻幼稚,我們那一屆,當時
有個受壓榨發不出論文的男同學,畢業無望後從導師家的頂層一躍而下。就在前一晚上,我還因遭受論文的折磨,厚著臉皮向他請教實驗數據方面的問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