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頁
二樓雅座忽起騷動。白鹿洞書院的山長捧著陶瓮,銀須沾了梅菜汁猶不自知:「此味深得《呂氏春秋》『鼎中之變』的精妙!」
隨行學子振筆疾書,墨跡淋漓間已成《滕王閣新賦》:「......銀絲映日,恍若銀河傾玉箸;金湯浮翠,疑是瑤池落瓊英......」
後廚蒸騰的熱氣里,曾芸芸花費了大價錢僱傭來的幾個大廚,早已經接受了後世的訓練。
在這裡強度是大一些,但是銀子也多。在這裡一個月,頂得上別處三個月還多。最主要的事,自己做出的飯菜,不僅僅自己喜歡,食客喜歡,婆娘和孩子也喜歡。賺的銀子又多了,感覺到在家裡腰杆都更硬了。心情好了,老夫老妻熄燈之後都多了點情趣。
廚師長老周掄著鐵勺大笑:「東家快看!碼頭的人把空碗壘成塔,說要破什麼『千碗陣』!」
曾芸芸倚著門框望去,但見青石板上碗盞疊作九層,最頂端的海碗裡斜插竹筷,在秋風裡輕晃如旌旗。
暮色初臨時,朱翊錦的侍衛悄然而至。鎏金食盒揭開,十二格澆頭擺作蓮花狀,最中央冰鎮著雕成滕王閣的冬瓜盅。
「王爺說,這道『洪都勝景』請你品鑑。」侍衛壓低聲音,「宮裡的採買太監三日後到南昌,王爺讓東家備好『鎏金纏絲宴』的食單。」
更漏滴到子時,帥嘉謨將最後一枚銅錢穿進紅繩。帳房樑柱上已掛滿銅錢串,夜風過處叮咚如泉鳴。「東家,今日共賣出一千二百碗,贈銀箸六十三副。」他摸著算珠的手微微發抖,「按這個勢頭,不出十日就能回本盈利。當初東家想的這個吃粉贏銀箸的說法真好!哈哈,這就是GG!廣而告之!」
梆子敲過三更,肖平對著一張白紙,上面松煙墨猶濕,描著文峰山月色。
他扭過頭,看到這曾芸芸在一旁的桌子上寫著策劃案,心想:今日芸芸考校我時文,破題用『麥浪千頃,不若銀絲一縷濟世』,真是絕妙!我肖平何德何能,能與之相伴!」
想到這裡,肖平不由含笑出聲。
隨後,肖平撕掉了自己所畫。只是痴痴看著曾芸芸。
「平哥哥,快府試了,你還是要抓點緊。」曾芸芸發現肖平最近經常發呆,忍不住點一點他。
肖平點點頭。如今,曾芸芸的生意有了皇家的加入,一天天火爆起來。而他的功名路才剛剛起步,他確實有些壓力了。好在,曾芸芸每天都在給他信心。
思忖片刻,他悄悄撿起染墨的桂花夾進《論語》,忽然聽見自己的心跳震碎了滕王閣的月色。
第133章
大明商業調研朱翊錦願為皇帝解憂
晨霧未散,吉水縣衙後院已飄來陣陣墨香。
兩個師爺被陳鵬早早叫過來,正伏案疾書,案頭堆積著厚厚一摞黃冊。
自從朱翊錦來了之後,陳鵬就敏銳察覺到了這對自己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等他得到了曾芸芸在南昌順利開設「芸記」,而又親眼見證了粉絲生意在吉安的火爆之後,他便連夜調集了全府鹽引數目、漕運船次、各市集牙行抽成等十七項商事檔案,連去年冬至前糧價飛漲的原始票證都特地用硃砂筆勾出。
師爺捧著新謄寫的《吉安商賈名錄》進來時,見他竟在官袍外罩了件粗布短褐,驚得險些打翻硯台。
陳鵬整理好這些東西沒多久,朱翊錦就從南昌回返,曾芸芸直言勸朱翊錦回京。
朱翊錦卻向曾芸芸問起商業之事。蓋因曾芸芸南昌的一番操作,讓他大開眼界。
曾芸芸只好藉助後世的商業理念,又給他講了講工商業的巨大作用。後知道後世,不管是什麼社會性質的國家,都極為重視工商業,將其視為經濟的基礎。
曾芸芸介紹了什麼是市場經濟,講了講「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關係,朱翊錦拍案叫絕。拍了一陣,才發覺自己的手已經腫了,卻要強撐著不說自己疼。
朱翊錦的興趣徹底被激發出來。恰好陳鵬送來了整理好的資料,朱翊錦大喜。
他暫時不去吉安其他地方,決定長留府城一段時間,好好鑽研鑽研生意之道。他清楚,以自己的身份,最合適的就是搞經濟之道,這樣既不會惹來萬曆皇帝的忌諱,也能幫上萬曆皇帝。如果想干涉朝廷其他事物,反而麻煩。因為朱翊錦與萬曆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鏐並不對付,間而導致萬曆皇帝和朱翊鏐的生母李太后不喜歡他。
除了自己醉心於此之外,朱翊錦還經常
將陳鵬叫來。陳鵬公務繁忙,卻不得不應付他。朱翊錦也知道他的心思,有些慚愧。但陳鵬在這裡,可以充當他與張居正的傳聲筒,又不能丟棄。於是,朱翊錦不得不經常前往吉水縣裡,主動去尋陳鵬。幸好帥嘉謨、阿豐會經常回吉水,朱翊錦跟隨他們二人,還去了幾次新村。查看一番後,朱翊錦直接敲定了在新村投資的打算。
朝廷的王爺打算幫扶新村的消息傳出,附近的居民都十分羨慕這些原本無比落魄的福建人。甚至當地有居民提出,可不可以仿照新村或者直接加入新村。朱翊錦和陳鵬並沒有立即敲定這件事,還是打算聽聽曾芸芸的意見。此時的曾芸芸在他們心中的分量很重,二人拿不定主意時,都不由自主覺得曾芸芸的判斷是最準確的。
曾芸芸聽了新村的情況,建議朱翊錦乾脆搞一次調研。至於什麼是調研,調研的好處,曾芸芸自然也好好分說了一番。
朱翊錦和陳鵬雖然不清楚曾芸芸為何如此看重調研,但是對那一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印象深刻。於是,第二天朱翊錦和陳鵬分別寫給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的信里,就出現了這句話,並且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傳遍了朝堂,又掀起了新的風波。這些都是後話了。
朱翊錦能得萬曆皇帝看重,自然不是單純的血緣關係,否則他的嫡系就是潞王了。朱翊錦不貪戀權位,而且有說干就乾的魄力。很快,他就把陳鵬叫過來,打算從商業開始調研。
自從這位王爺來了之後,陳鵬就帶著警惕心,在這方面做出了準備。他並非害怕朱翊錦對自己不利,而是怕被這位能上達天聽的王爺問出,下不來台。
肖平為了科考,沒有參與,其餘幾個人圍坐在一起。簡單幾句話,大家就決定從本地商業開始調研。最近一段時間,他們與曾芸芸交流頗多,已經拋下了對商業的輕視,反而十分重視。
陳鵬引經據典介紹了掌握的情況:「王爺、諸位,本朝的謝肇淛在《五雜俎》曾這麼說:『天下推纖嗇者,必推新安與江右。然新安多富,而江右多貧者,其地瘠也。新安人近雅而稍輕薄,江右人近俗而多意氣。』所以歷來有仕宦諺:命運低,得三西。何謂三西?山西、江西、陝西也。在這裡,地產窄而人口多,百姓多無積聚,人雖質樸勤勞,但依然貧窮,只能靠學習一些技藝去四方經營謀生。」
朱翊錦點點頭道:「怪不得朝中江西人多,問起原因,都說是因為江西地狹人多,為農則無田,為商則無資。」
於是,經過認真的梳理,調研對象確定為三類人。
第一類是棄農從商者。這類人,曾芸芸在文峰村就有過關注,也了解過解鑒家周圍的農戶。根據她初步的了解,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農戶子弟,因為家境貧寒、生計拮据而棄農從商。
第二類是棄儒從商者。讀書中試然後走上仕途是幾乎所有讀書人的夢想,但是能夠考中的比例實在太少,這部分人略略因為不事生產,為了溫飽,反而更容易經商。
第三類是家傳經商者。這類人本身出生於商業之家,繼承父兄產業,自小耳濡目染經商之道。
分析之後,眾人擬了個綱目,曾芸芸稱之為調研提綱。朱翊錦和陳鵬雖然已經知道了提綱的內容,可以縱覽之下,依然嘖嘖稱讚。這幾日,為了誇讚曾芸芸,自詡機智百出的王爺和正牌子進士出身的陳鵬都有些詞窮了。
朱翊錦意猶未盡,道:「曾小姐剛剛所言的『生產力』一詞,確實令人回味無窮啊。我想,這江山社稷之下,上從陛下說起,再到內閣和百僚,然後是士農工商,所為不過『生產』二字。哪怕是行軍打仗,打的也是生產啊!為何北方胡人千百年來覬覦中原土地?不就是因為中原能生產嗎?打仗靠的是什麼,也是生產啊?盔甲兵器靠生產,糧食輜重靠生產,舟船車馬還是靠生產。有了生產,百姓安居樂業,沒了生產,國家傾覆在即啊!今晚我就要上個摺子,好好與陛下說說『生產』二字。不對,應該是『生產力』。力有不逮,也是徒勞啊!」
曾芸芸聽了朱翊錦的慨嘆,並沒有多說什麼,轉而讓帥嘉謨和阿豐製作調查問卷。
問卷里的問題,之前幾個人都已經討論,倒是容易。最難的是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現在這個年代,一個人跑到別人家的鋪子裡問東問西,甚至很多事情涉及到別人做生意的底細,很可能挨打。可是不如此,就得不到第一手的資料。最低,這是曾芸芸和手下的幾個人干不來,也扛不住,更沒時間。哪怕是陳鵬也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隨行學子振筆疾書,墨跡淋漓間已成《滕王閣新賦》:「......銀絲映日,恍若銀河傾玉箸;金湯浮翠,疑是瑤池落瓊英......」
後廚蒸騰的熱氣里,曾芸芸花費了大價錢僱傭來的幾個大廚,早已經接受了後世的訓練。
在這裡強度是大一些,但是銀子也多。在這裡一個月,頂得上別處三個月還多。最主要的事,自己做出的飯菜,不僅僅自己喜歡,食客喜歡,婆娘和孩子也喜歡。賺的銀子又多了,感覺到在家裡腰杆都更硬了。心情好了,老夫老妻熄燈之後都多了點情趣。
廚師長老周掄著鐵勺大笑:「東家快看!碼頭的人把空碗壘成塔,說要破什麼『千碗陣』!」
曾芸芸倚著門框望去,但見青石板上碗盞疊作九層,最頂端的海碗裡斜插竹筷,在秋風裡輕晃如旌旗。
暮色初臨時,朱翊錦的侍衛悄然而至。鎏金食盒揭開,十二格澆頭擺作蓮花狀,最中央冰鎮著雕成滕王閣的冬瓜盅。
「王爺說,這道『洪都勝景』請你品鑑。」侍衛壓低聲音,「宮裡的採買太監三日後到南昌,王爺讓東家備好『鎏金纏絲宴』的食單。」
更漏滴到子時,帥嘉謨將最後一枚銅錢穿進紅繩。帳房樑柱上已掛滿銅錢串,夜風過處叮咚如泉鳴。「東家,今日共賣出一千二百碗,贈銀箸六十三副。」他摸著算珠的手微微發抖,「按這個勢頭,不出十日就能回本盈利。當初東家想的這個吃粉贏銀箸的說法真好!哈哈,這就是GG!廣而告之!」
梆子敲過三更,肖平對著一張白紙,上面松煙墨猶濕,描著文峰山月色。
他扭過頭,看到這曾芸芸在一旁的桌子上寫著策劃案,心想:今日芸芸考校我時文,破題用『麥浪千頃,不若銀絲一縷濟世』,真是絕妙!我肖平何德何能,能與之相伴!」
想到這裡,肖平不由含笑出聲。
隨後,肖平撕掉了自己所畫。只是痴痴看著曾芸芸。
「平哥哥,快府試了,你還是要抓點緊。」曾芸芸發現肖平最近經常發呆,忍不住點一點他。
肖平點點頭。如今,曾芸芸的生意有了皇家的加入,一天天火爆起來。而他的功名路才剛剛起步,他確實有些壓力了。好在,曾芸芸每天都在給他信心。
思忖片刻,他悄悄撿起染墨的桂花夾進《論語》,忽然聽見自己的心跳震碎了滕王閣的月色。
第133章
大明商業調研朱翊錦願為皇帝解憂
晨霧未散,吉水縣衙後院已飄來陣陣墨香。
兩個師爺被陳鵬早早叫過來,正伏案疾書,案頭堆積著厚厚一摞黃冊。
自從朱翊錦來了之後,陳鵬就敏銳察覺到了這對自己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等他得到了曾芸芸在南昌順利開設「芸記」,而又親眼見證了粉絲生意在吉安的火爆之後,他便連夜調集了全府鹽引數目、漕運船次、各市集牙行抽成等十七項商事檔案,連去年冬至前糧價飛漲的原始票證都特地用硃砂筆勾出。
師爺捧著新謄寫的《吉安商賈名錄》進來時,見他竟在官袍外罩了件粗布短褐,驚得險些打翻硯台。
陳鵬整理好這些東西沒多久,朱翊錦就從南昌回返,曾芸芸直言勸朱翊錦回京。
朱翊錦卻向曾芸芸問起商業之事。蓋因曾芸芸南昌的一番操作,讓他大開眼界。
曾芸芸只好藉助後世的商業理念,又給他講了講工商業的巨大作用。後知道後世,不管是什麼社會性質的國家,都極為重視工商業,將其視為經濟的基礎。
曾芸芸介紹了什麼是市場經濟,講了講「看得見的手」與「看不見的手」的關係,朱翊錦拍案叫絕。拍了一陣,才發覺自己的手已經腫了,卻要強撐著不說自己疼。
朱翊錦的興趣徹底被激發出來。恰好陳鵬送來了整理好的資料,朱翊錦大喜。
他暫時不去吉安其他地方,決定長留府城一段時間,好好鑽研鑽研生意之道。他清楚,以自己的身份,最合適的就是搞經濟之道,這樣既不會惹來萬曆皇帝的忌諱,也能幫上萬曆皇帝。如果想干涉朝廷其他事物,反而麻煩。因為朱翊錦與萬曆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鏐並不對付,間而導致萬曆皇帝和朱翊鏐的生母李太后不喜歡他。
除了自己醉心於此之外,朱翊錦還經常
將陳鵬叫來。陳鵬公務繁忙,卻不得不應付他。朱翊錦也知道他的心思,有些慚愧。但陳鵬在這裡,可以充當他與張居正的傳聲筒,又不能丟棄。於是,朱翊錦不得不經常前往吉水縣裡,主動去尋陳鵬。幸好帥嘉謨、阿豐會經常回吉水,朱翊錦跟隨他們二人,還去了幾次新村。查看一番後,朱翊錦直接敲定了在新村投資的打算。
朝廷的王爺打算幫扶新村的消息傳出,附近的居民都十分羨慕這些原本無比落魄的福建人。甚至當地有居民提出,可不可以仿照新村或者直接加入新村。朱翊錦和陳鵬並沒有立即敲定這件事,還是打算聽聽曾芸芸的意見。此時的曾芸芸在他們心中的分量很重,二人拿不定主意時,都不由自主覺得曾芸芸的判斷是最準確的。
曾芸芸聽了新村的情況,建議朱翊錦乾脆搞一次調研。至於什麼是調研,調研的好處,曾芸芸自然也好好分說了一番。
朱翊錦和陳鵬雖然不清楚曾芸芸為何如此看重調研,但是對那一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印象深刻。於是,第二天朱翊錦和陳鵬分別寫給萬曆皇帝和張居正的信里,就出現了這句話,並且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傳遍了朝堂,又掀起了新的風波。這些都是後話了。
朱翊錦能得萬曆皇帝看重,自然不是單純的血緣關係,否則他的嫡系就是潞王了。朱翊錦不貪戀權位,而且有說干就乾的魄力。很快,他就把陳鵬叫過來,打算從商業開始調研。
自從這位王爺來了之後,陳鵬就帶著警惕心,在這方面做出了準備。他並非害怕朱翊錦對自己不利,而是怕被這位能上達天聽的王爺問出,下不來台。
肖平為了科考,沒有參與,其餘幾個人圍坐在一起。簡單幾句話,大家就決定從本地商業開始調研。最近一段時間,他們與曾芸芸交流頗多,已經拋下了對商業的輕視,反而十分重視。
陳鵬引經據典介紹了掌握的情況:「王爺、諸位,本朝的謝肇淛在《五雜俎》曾這麼說:『天下推纖嗇者,必推新安與江右。然新安多富,而江右多貧者,其地瘠也。新安人近雅而稍輕薄,江右人近俗而多意氣。』所以歷來有仕宦諺:命運低,得三西。何謂三西?山西、江西、陝西也。在這裡,地產窄而人口多,百姓多無積聚,人雖質樸勤勞,但依然貧窮,只能靠學習一些技藝去四方經營謀生。」
朱翊錦點點頭道:「怪不得朝中江西人多,問起原因,都說是因為江西地狹人多,為農則無田,為商則無資。」
於是,經過認真的梳理,調研對象確定為三類人。
第一類是棄農從商者。這類人,曾芸芸在文峰村就有過關注,也了解過解鑒家周圍的農戶。根據她初步的了解,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農戶子弟,因為家境貧寒、生計拮据而棄農從商。
第二類是棄儒從商者。讀書中試然後走上仕途是幾乎所有讀書人的夢想,但是能夠考中的比例實在太少,這部分人略略因為不事生產,為了溫飽,反而更容易經商。
第三類是家傳經商者。這類人本身出生於商業之家,繼承父兄產業,自小耳濡目染經商之道。
分析之後,眾人擬了個綱目,曾芸芸稱之為調研提綱。朱翊錦和陳鵬雖然已經知道了提綱的內容,可以縱覽之下,依然嘖嘖稱讚。這幾日,為了誇讚曾芸芸,自詡機智百出的王爺和正牌子進士出身的陳鵬都有些詞窮了。
朱翊錦意猶未盡,道:「曾小姐剛剛所言的『生產力』一詞,確實令人回味無窮啊。我想,這江山社稷之下,上從陛下說起,再到內閣和百僚,然後是士農工商,所為不過『生產』二字。哪怕是行軍打仗,打的也是生產啊!為何北方胡人千百年來覬覦中原土地?不就是因為中原能生產嗎?打仗靠的是什麼,也是生產啊?盔甲兵器靠生產,糧食輜重靠生產,舟船車馬還是靠生產。有了生產,百姓安居樂業,沒了生產,國家傾覆在即啊!今晚我就要上個摺子,好好與陛下說說『生產』二字。不對,應該是『生產力』。力有不逮,也是徒勞啊!」
曾芸芸聽了朱翊錦的慨嘆,並沒有多說什麼,轉而讓帥嘉謨和阿豐製作調查問卷。
問卷里的問題,之前幾個人都已經討論,倒是容易。最難的是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現在這個年代,一個人跑到別人家的鋪子裡問東問西,甚至很多事情涉及到別人做生意的底細,很可能挨打。可是不如此,就得不到第一手的資料。最低,這是曾芸芸和手下的幾個人干不來,也扛不住,更沒時間。哪怕是陳鵬也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