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新皇后宮空虛,膝下子女也不多,朝臣中難免有人心思浮動想要送女兒入宮,結果奏請選秀的旨意剛遞上去,就被新皇批覆了兩個字下來——

  「沒錢。」

  國庫窮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哪怕這幾年虞燕一直小心經營著大清對外的海上貿易,每年交大把大把的稅額進國庫,但是康熙晚年花錢如流水,再加上年紀越大心越軟,許多貪腐的官員都沒有下狠心處置,西北那邊又一直在打仗,所以國庫里實際上每年都處一種倒貼的狀態。

  雖然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康熙如今只是禪位,所以朝中許多老臣都還沒有太把新皇放在心上,大部分的奏摺還是朝著乾清宮去,下面有促狹的比如九阿哥之流甚至還笑稱胤禛是個「紙皇帝」。

  結果到了九月,雍正忙完登基後的瑣事,下的第一道政令就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自即日起廢除人頭稅,改為按田畝多少徵稅,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

  攤丁入畝的詔令虞燕早有有所耳聞,只是沒想到原來竟然是雍正剛登基沒多久就推行的。

  但是她轉念一想,歷史上因為康熙突然駕崩而導致傳位疑雲的事件在這個時空並沒有發生,說不定歷史早就悄然改變了。

  「姑父確實心繫百姓。」星德忍不住有些感慨,「只是這道政令恐怕難以推行下去。」

  其他地方都還好說,只是江南那邊本就是富稅重地,也是豪強聚集之處,不管是誰被派為欽差前往此地估計都要在一個不大不小的跟頭。

  雍正派去江南負責此事的人名喚李衛,此前在戶部擔任郎中一職,是在當時的雍親王

  手底下負責幹活的,如今雍親王搖身一變成了萬歲爺,他這個手下人的身份自然也與往日不同。

  推行攤丁入畝是雍正登基以來第一道政令,李衛早就做好了準備摩拳擦掌等著新官上任,剛到江南那邊時不管是李煦還是孫文成等當地的製造都對他恭恭敬敬的。

  他本以為這趟差事會辦得非常順利,結果在江南那邊逗留了將近兩三個月的時間,吃喝玩樂倒是沒少去,一談到正經事,不管是李家還是孫家都推脫身體不適,又或者是家裡出了什麼大事。

  這樣下來饒是李衛那樣一個還算得上圓滑機靈的人都不免有些挫敗,最後只好按照實情上奏雍正——

  「江南豪強沆瀣一氣……新政難以推行。」

  除卻孫李兩家滑不溜手外,其中還有一家豪強姓張,李衛派手下人去打聽過消息,聽說是廉郡王府上大阿哥生母的兄弟,如今江南這邊一部分的糧食都是由他售賣,雖然還達不到壟斷的地步,但是也靠這賺得盆滿缽滿。

  很難說這其中背後是不是有人在故意阻撓萬歲爺推行新政。

  江南的三月春雨綿綿,李衛在專門為欽差提供的宅院裡恍惚間覺得自己仿佛像被籠子關起來的金絲雀一樣,直到下人跑進來他才緩過神:「出什麼事兒了跑這麼快,後面有人在追你?」

  「大人!京城那邊來人了!」

  那小廝喜來本就是李衛的家生僕人,和他也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知道他這段日子為了推行新政耗費心血,整日頭疼的不行,眼見京里萬歲爺派人過來幫襯他們大人,自然覺得是好事一樁。

  李衛一愣,他先是在心裡盤算了一下此時可能會被雍正派過來的官員,但是想來想去又覺得江南豪強並非普通官員能夠壓製得住的,就連他這個欽差都吃了苦頭,也不知道萬歲爺能派下來什麼樣的硬茬。

  他走到大門前,看見從馬車上下來的兩人時卻愣了一下。

  男子約莫二十出頭的年紀,穿著靛藍的長袍,有幾分書生氣。站在他身前的姑娘看上去也是十八九歲的年紀,穿著一件朱紅的小襖,一眼看過去神采飛揚,見到李衛後還笑眯眯道:「好久不見,李大人。」

  「奴才見過懷恪公主。」

  來人不是虞燕和星德又是誰。

  「人們聽聞萬歲爺派了人下江南,摩擦原本還想著是哪一位大人如此神通廣大,竟然能鎮得住江南這邊的富商,沒想到是公主。」李衛笑嘻嘻道,「公主在江南這邊的產業怕是也不少吧,不管是哪戶人家估計都得賣四海通商會一個面子。」

  虞燕先前在王府里倒是和李衛打過幾個照面,此人八面玲瓏,就算在自家阿瑪的門客里也吃得開,雖然當初是捐納的官職,但是於為官一道上還頗有幾分自己的見地。

  「李大人說笑了,我的生意雖然也能勉強算得上遍布大清,但是江南這地方商賈多得數不勝數,他們也不見得會賣我這個面子。」

  「我和額駙過來的路上看到了許多家鋪子,上面都標記著一個『張』字,那恐怕就是李大人先前再給皇阿瑪的摺子上提及的張家吧。」

  李衛點點頭:「此地十家家糧鋪裡面便有五家姓張。」

  曹家這幾年在曹寅過世後就已經大不如前了,曹蘊先前給曹家寄過信,後來曹家就從江寧織造的位置上退了下來,如今康熙還仍舊念著從前他和曹寅年少時的感情對曹家多有照顧,所以曹家日子過得不差。

  但是雍正登基之後曹家就低調了許多,這次推行新政也沒有參與到孫李兩家中去聯合隱瞞田產煽動民眾,而是老老實實地讓李衛帶人上門查清田產。

  張家便是曹家衰落之後的後起之秀,他們雖然根基不穩,但是先前倚仗八阿哥的勢力勉強和孫李兩家平起平坐,只是如今雍正登基對八阿哥一黨有所清算,張家的勢力大不如前。

  他們正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更不願意讓李衛帶人清算他們的田產。

  「他之所以敢為難你,不過是因為覺得自己不過一介商賈,總不好讓人人說皇家與民爭利,況且他們又在這地方盤踞多年,算得上是有些聲勢,俗話說得好強龍不壓地頭蛇,所以才敢在你面前糊弄。」

  虞燕細細分析後卻是狡黠笑笑:「但若是真正在商言商,像他們這種情況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李衛不恥下問道:「不知公主有何高見?」

  既然做不到以勢壓人,那自然只能另想辦法。

  「依我之見,咱們來和他們打一個貿易戰便是。」

  第106章

  魚鱗圖冊她的女兒就應當過更好的日子……

  貿易戰在現代指的大部分都是通過關稅或者非關稅壁壘,限制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與此同時再通過傾銷和外匯貶值等手段來搶奪國外市場,但是此時虞燕口中說出來的「貿易戰」則遠遠沒到那個地步。

  張家以販糧為生,正是因為他們壟斷了此地大部分的糧米,再加上馬上又要到洪水頻發的季節,此地百姓生活都需要倚仗他們家的糧行,所以才能在李衛面前如此有恃無恐。

  而虞燕手中最不差的就是糧食。

  康熙雖然退位後將大部分的正式都托到雍正手裡任憑他處置,但對於孫李兩家人仍然存著幾分香火情,所以若是虞燕想要殺雞儆猴,只能從張家下手。

  恰好,張家還是廉郡王的姻親,她動起手來就沒什麼後顧之憂了。

  「大人在這裡駐足多日,想必對張家糧行也有幾分了解?」

  李衛引著二人往宅院裡走,原本他心裡還在盤算該如何按照公主和額駙,卻不料虞燕壓根沒在意自己的住所,而是已經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張家糧行上。

  「奴才慚愧,這段日子以來唯一打聽得到的就是糧行近半月來的進出貨總額,其中囤積的糧食約莫能供全城百姓吃上大半年。」李衛嘆了口氣。

  「公主的四海通商會在此地盤下的糧行名喚德盛行,裡頭供的米都是新米,價格要比張家的每石一兩四錢要再高一點,普通人家為了節省點銀兩,大部分人恐怕還是會到張家去買陳新混雜的米,畢竟有些莊戶人家不計較這些。」

  打價格戰麼?有點意思。

  虞燕只是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了,等李衛走後星德把屋內的燈燭點起來,她就著燭光拿了墨筆過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星德湊過頭去看,恰見上面寫著「每石一兩,捆綁糧籌,竹籌刻有編號記錄購買者住址,紅籌填寫買戶田畝數。」

  「百姓購米一般都是按月囤積,再過兩個月就是南邊容易洪澇的時候,本月底應該會有一波屯糧的買賣。」星德坐在虞燕身邊疑惑道,「只是燕燕你這上面寫的紅籌填寫買戶的田畝數,這該如何確保他們報上來的田畝數是真實的呢?」

  虞燕忍不住摸了一把他的臉,隨後若無其事地收回手解釋道:「有魚鱗圖冊在,根據魚鱗圖冊來核驗便是了。」

  她這次來江南幫李衛一起推行攤丁入畝還是在自家阿瑪面前提了要求的,若是此趟差事辦得好,雍正允諾特賜她上朝聽政的權利,一應待遇都按照親王來。

  所以虞燕在來之前就做了充足的準備工作,她先是修書一封給如今恰好在江南這邊辦學順帶處理商會事宜的戴鳴琅,隨後自己又親自跟在戶部那些大人身後學了許久關於測量田地的法子,對著攤丁入畝的政策翻來覆去的研究了小半個月,這才帶著星德和會勘測田地的匠人一道下了江南。<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