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虞燕聽他說的都笑了,手不由自主捧上他的臉細細端詳:「你生在二月,二月又名令月,令這個字好,『如圭如璋,令聞令望』,喚你令望可好。」
見星德點點頭,虞燕卻又有些不好意思,她輕輕親了一下星德撫著她臉蛋的手:「不如……你也給我取一個字吧?禮尚往來。」
星德先是一怔,隨後低下頭看著懷中正抬頭看向他的虞燕,過了不知道多久突然開口道:
「『虞燕』,怎麼樣?」
虞燕在這一瞬間突然屏住了自己的呼吸,她幾乎是下意識的抓住了星德的手:「這名字……有什麼寓意麼?」
星德搖搖頭又點點頭,最後眉眼彎彎道:「是上次那個叫戴山時的,來王府找你的時候用的這個化名。」
「我見你當時神色不對,後來自己在心裡又一琢磨,虞美人是你最愛的花,雙燕紋是你最喜歡的繡紋,兩相結合不就是虞燕?這恐怕是你先前在他面前用過的化名,所以他才會拿這個名字來王府找你。」
他誠懇道:「我只是覺得額林珠你應當是很喜愛這個名字的,若是有朝一日能讓這個名字宣之於口,你肯定會很高興。」
虞燕小心翼翼地翻了個身,雙手環上了他的脖子,她能清晰感覺到自己胸口處心臟的跳動,很奇異地和另一道心跳聲逐漸重合。
第105章
攤丁入畝「咱們和他們打個貿易戰如何……
清溪書屋內康熙揉了揉有些酸脹的雙眼,手中的筆不由自主在奏摺上劃出一道歪斜的墨跡,隨後他皺眉將奏摺拿遠了些,卻仍舊看不清上面的字跡。
「萬歲爺,該歇歇了。」魏珠替自己捏了一把汗,卻不得不硬著頭皮道。
康熙擺擺手示意他退下,從前幾年開始他的眼睛就一日不如一日,先前弘皙在的時候還能讓他幫忙批批摺子,後來弘皙走了,他就讓虞燕幫他批摺子念摺子,這幾天她剛成婚,康熙也不好天天傳召她,只好耐著性子一篇一篇親自過目。
他終究還是老了。
「萬歲爺,雍親王來了。」
康熙眯起雙眸看向門口,一道模糊的身影出現在他的視線中,胤禛穩步走入清溪書屋。
「這麼晚了有什麼要緊事值得你親自跑一趟?」康熙不咸不淡道。
胤禛呈上奏摺:「是戶部那邊收到山東巡撫遞來的急奏,道今春黃河水勢異常,恐有決堤之險,兒子不敢自專,但事關百姓安危不好拖延,故一收到摺子就來尋您要個主意。」
「依你看該如何?」
「兒子認為首要就是加固堤防,另外預備賑災的糧餉,這幾年土豆玉米等作物長勢喜人,糧食怕是不缺的,只是兒子擔憂大水過後必有大疫,所以要送去的藥材恐怕要增添
一二……」
康熙坐在上首微閉雙目,胤禛具體在說什麼他已經有些聽不真切了,只是突然想起來前幾日的時候自己批閱奏摺看岔了上面的數字差點誤判陝西糧倉的儲量,若非張廷玉多看兩眼看出了問題,恐怕到最後都不會有人發現。
「當務之急是疏通下遊河道,減輕上游壓力。」
胤禛最後一句話落下,他抬頭看了一眼康熙,卻發現自己阿瑪也正好在看自己。
「你少年時跟在靳輔後面學了不少河工相關的道理,治水這方面也算有所了解,就按你說的去辦吧。」康熙頓了頓,「朕近日眼疾加重,處理政務也有些力不從心了……明日起,你來幫朕批閱奏摺。」
胤禛原本還算平靜的面容頓時一凝,他這幾年的養氣功夫哪怕再怎麼有長進,乍然聽到這樣的話還是忍不住內心狂喜,但他最後還是竭盡全力壓下忍不住要勾起的嘴角恭恭敬敬道:「兒子遵旨。」
批閱奏摺這種活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從前懷愍太子還在的時候,萬歲爺就是這麼手把手教到他處理國事的,等到後來懷愍太子過世後,能夠幫著批閱奏摺的也就只剩下了弘皙和虞燕兩個人。
撇開懷恪公主是個女兒家不說,當時東宮舊部那麼轟轟烈烈地追隨理親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於康熙願意教他批閱奏摺。
一般來說,能夠批閱奏摺的除了皇帝外也就是儲君了。
朝堂上的風向已經很明顯了,就連原本一直跟胤禛唱反調的八阿哥都收回了自己的那些小心思,畢竟他從前和自己這位四哥的關係還算得上不錯,若是迷途知返說不定還能保住自身。
可他想退,九阿哥卻不想讓。
他從小到大就看不過眼胤禛這樣假模假樣的人,小時候他不過是說笑玩鬧剃了他那隻狗的毛,他那位四哥當時的臉色活像是他剃了他的頭髮一樣,後來還真乾脆拿了剪子過來拽著他的頭髮咔擦一刀。
他們二人的梁子也是就此結下的。
士可殺不可辱,九阿哥第一時間察覺到八阿哥退縮的意願,立馬聯同八福晉給八阿哥吹枕頭風,又提及前兩年因為八阿哥出事鬱鬱而終的良妃,最後原本又些鬆軟的八阿哥又咬著牙,暗中又在戶部準備做點小動作。
結果剛進夏日裡沒多久,虞燕一邊拆著李有容從大洋彼岸寄來的信,一邊看著星德腳步匆匆進了屋內,他頭上是一層薄薄的汗,眼眸中卻閃爍著興奮的神色。
「今日早朝出什麼事兒了?」虞燕好奇道。
星德擦了擦因為快走流淌到臉上的汗:「萬歲爺要禪位了。」
康熙原本沒有想著那麼快就禪位的,只是前幾日早朝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有些看不清底下大臣的面容,竟然差點將站在前排的禮部尚書錯認成兵部尚書,險些鬧了笑話出來。
他下午就在暢春園裡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才下定決心寫了那麼一份詔書下來。
「朕登基五十餘年,日夜勤政,不敢懈怠。然如今天命將至,眼疾日重,恐難以繼續執掌朝綱。朕思慮再三,決意效仿堯舜,禪位於雍親王胤禛。」
禪位聖旨一出依附於雍親王府下的門人們頓時炸開了鍋,就連後院的女眷們都沒有想到過她們居然有機會成為皇上的妃嬪。
年長的如武氏本來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過去了,結果沒想到人快四十多歲了,還能聽到這麼一條喜訊,等到皇上登基之後,她們這些潛邸嬪妃自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日子肯定要比在王府里更好過。
至於年輕的像耿氏則忍不住又開始有些胡思亂想,雍親王子嗣不豐,如今膝下長成的一共也就四個兒子,除卻李側福晉的三個兒子之外,剩下的那一個就是她的弘晝了。
弘晝是幼子,性子又有些淘氣活潑,還算是受胤禛寵愛,他早年間又養在福晉膝下,算起來也算是半個中宮嫡出,萬一……
她本來還有些想頭,結果內務府那邊還在準備新皇的登基儀式,康熙那邊就派人下旨說要接弘昐入宮教養——這是按照培養弘皙來的。
她頓時泄了氣。
弘昐的婚事安排在年末,原本他只是親王的兒子,福晉出身低一點也沒什麼事兒,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聖上的兒子,還是長子,這其中的意義可就不同起來,一時間原本要跟他結親的西林覺羅氏府上恭賀的門檻都要被人踏破了。
結果他那位丈人鄂爾泰也算得上是有脾氣的,直接閉門謝客,不管你是朝中大臣還是宗室王爺,一率只說家中在為女兒備嫁沒空招待。
大清也沒有出現過太上皇的先例,按照道理來說,新皇登基應該入住乾清宮才是,但是誰又敢讓康熙去挪位置呢?
最後內務府的人只好苦哈哈的找上胤禛,他們原本想的是將懷愍太子先前所住的毓慶宮收拾出來,但是胤禛直接拒絕了。
毓慶宮對汗阿瑪意義非凡,哪怕二哥先前犯下過多大的錯事,也不是他可以比較的。最後胤禛想了一遍紫禁城內的宮室,和內務府那幫子人商量過後定下了養心殿作為他的寢殿。
除此之外雍親王府女眷的封位和移居的宮室也成了內務府需要頭疼的問題,按常情來說雍親王登基後康熙的那些嬪妃就應該搬到寧壽宮或者壽康宮去,但是由於人實在太多了,壽康宮裡還住著太后,如果全部搬到寧壽宮去肯定是住不下的。
內務府拿了章程去給康熙,最後還是他拍板說讓成親封府的皇子奉養母親,其餘那些無子的嬪妃則全部住到寧壽宮去。
倒是皇后應該住的坤寧宮,如今已經變成了薩滿較祭祀的地方,肯定不好讓福晉直接住進去,最後胤禛將長春宮給了福晉。
等到分封嬪妃的時候也簡單的多,李氏作為唯一一個生育了三子一女的側福晉,理所當然的被封為貴妃,住在翊坤宮。
耿氏封為裕妃,武氏封為寧嬪,早就去世的年若初被追封為妃,倒是連封號也沒有,早年間被打發到莊子上去的宋氏也已經過世了,胤禛念在夭折的兩個女兒的份上,追封她為嬪。
而至於弘暉——胤禛坐在養心殿裡想了一夜,最後追封他為端親王。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見星德點點頭,虞燕卻又有些不好意思,她輕輕親了一下星德撫著她臉蛋的手:「不如……你也給我取一個字吧?禮尚往來。」
星德先是一怔,隨後低下頭看著懷中正抬頭看向他的虞燕,過了不知道多久突然開口道:
「『虞燕』,怎麼樣?」
虞燕在這一瞬間突然屏住了自己的呼吸,她幾乎是下意識的抓住了星德的手:「這名字……有什麼寓意麼?」
星德搖搖頭又點點頭,最後眉眼彎彎道:「是上次那個叫戴山時的,來王府找你的時候用的這個化名。」
「我見你當時神色不對,後來自己在心裡又一琢磨,虞美人是你最愛的花,雙燕紋是你最喜歡的繡紋,兩相結合不就是虞燕?這恐怕是你先前在他面前用過的化名,所以他才會拿這個名字來王府找你。」
他誠懇道:「我只是覺得額林珠你應當是很喜愛這個名字的,若是有朝一日能讓這個名字宣之於口,你肯定會很高興。」
虞燕小心翼翼地翻了個身,雙手環上了他的脖子,她能清晰感覺到自己胸口處心臟的跳動,很奇異地和另一道心跳聲逐漸重合。
第105章
攤丁入畝「咱們和他們打個貿易戰如何……
清溪書屋內康熙揉了揉有些酸脹的雙眼,手中的筆不由自主在奏摺上劃出一道歪斜的墨跡,隨後他皺眉將奏摺拿遠了些,卻仍舊看不清上面的字跡。
「萬歲爺,該歇歇了。」魏珠替自己捏了一把汗,卻不得不硬著頭皮道。
康熙擺擺手示意他退下,從前幾年開始他的眼睛就一日不如一日,先前弘皙在的時候還能讓他幫忙批批摺子,後來弘皙走了,他就讓虞燕幫他批摺子念摺子,這幾天她剛成婚,康熙也不好天天傳召她,只好耐著性子一篇一篇親自過目。
他終究還是老了。
「萬歲爺,雍親王來了。」
康熙眯起雙眸看向門口,一道模糊的身影出現在他的視線中,胤禛穩步走入清溪書屋。
「這麼晚了有什麼要緊事值得你親自跑一趟?」康熙不咸不淡道。
胤禛呈上奏摺:「是戶部那邊收到山東巡撫遞來的急奏,道今春黃河水勢異常,恐有決堤之險,兒子不敢自專,但事關百姓安危不好拖延,故一收到摺子就來尋您要個主意。」
「依你看該如何?」
「兒子認為首要就是加固堤防,另外預備賑災的糧餉,這幾年土豆玉米等作物長勢喜人,糧食怕是不缺的,只是兒子擔憂大水過後必有大疫,所以要送去的藥材恐怕要增添
一二……」
康熙坐在上首微閉雙目,胤禛具體在說什麼他已經有些聽不真切了,只是突然想起來前幾日的時候自己批閱奏摺看岔了上面的數字差點誤判陝西糧倉的儲量,若非張廷玉多看兩眼看出了問題,恐怕到最後都不會有人發現。
「當務之急是疏通下遊河道,減輕上游壓力。」
胤禛最後一句話落下,他抬頭看了一眼康熙,卻發現自己阿瑪也正好在看自己。
「你少年時跟在靳輔後面學了不少河工相關的道理,治水這方面也算有所了解,就按你說的去辦吧。」康熙頓了頓,「朕近日眼疾加重,處理政務也有些力不從心了……明日起,你來幫朕批閱奏摺。」
胤禛原本還算平靜的面容頓時一凝,他這幾年的養氣功夫哪怕再怎麼有長進,乍然聽到這樣的話還是忍不住內心狂喜,但他最後還是竭盡全力壓下忍不住要勾起的嘴角恭恭敬敬道:「兒子遵旨。」
批閱奏摺這種活可不是人人都能做的,從前懷愍太子還在的時候,萬歲爺就是這麼手把手教到他處理國事的,等到後來懷愍太子過世後,能夠幫著批閱奏摺的也就只剩下了弘皙和虞燕兩個人。
撇開懷恪公主是個女兒家不說,當時東宮舊部那麼轟轟烈烈地追隨理親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於康熙願意教他批閱奏摺。
一般來說,能夠批閱奏摺的除了皇帝外也就是儲君了。
朝堂上的風向已經很明顯了,就連原本一直跟胤禛唱反調的八阿哥都收回了自己的那些小心思,畢竟他從前和自己這位四哥的關係還算得上不錯,若是迷途知返說不定還能保住自身。
可他想退,九阿哥卻不想讓。
他從小到大就看不過眼胤禛這樣假模假樣的人,小時候他不過是說笑玩鬧剃了他那隻狗的毛,他那位四哥當時的臉色活像是他剃了他的頭髮一樣,後來還真乾脆拿了剪子過來拽著他的頭髮咔擦一刀。
他們二人的梁子也是就此結下的。
士可殺不可辱,九阿哥第一時間察覺到八阿哥退縮的意願,立馬聯同八福晉給八阿哥吹枕頭風,又提及前兩年因為八阿哥出事鬱鬱而終的良妃,最後原本又些鬆軟的八阿哥又咬著牙,暗中又在戶部準備做點小動作。
結果剛進夏日裡沒多久,虞燕一邊拆著李有容從大洋彼岸寄來的信,一邊看著星德腳步匆匆進了屋內,他頭上是一層薄薄的汗,眼眸中卻閃爍著興奮的神色。
「今日早朝出什麼事兒了?」虞燕好奇道。
星德擦了擦因為快走流淌到臉上的汗:「萬歲爺要禪位了。」
康熙原本沒有想著那麼快就禪位的,只是前幾日早朝的時候,他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有些看不清底下大臣的面容,竟然差點將站在前排的禮部尚書錯認成兵部尚書,險些鬧了笑話出來。
他下午就在暢春園裡轉了一圈又一圈,最後才下定決心寫了那麼一份詔書下來。
「朕登基五十餘年,日夜勤政,不敢懈怠。然如今天命將至,眼疾日重,恐難以繼續執掌朝綱。朕思慮再三,決意效仿堯舜,禪位於雍親王胤禛。」
禪位聖旨一出依附於雍親王府下的門人們頓時炸開了鍋,就連後院的女眷們都沒有想到過她們居然有機會成為皇上的妃嬪。
年長的如武氏本來以為自己這輩子就這樣過去了,結果沒想到人快四十多歲了,還能聽到這麼一條喜訊,等到皇上登基之後,她們這些潛邸嬪妃自然也會跟著水漲船高,日子肯定要比在王府里更好過。
至於年輕的像耿氏則忍不住又開始有些胡思亂想,雍親王子嗣不豐,如今膝下長成的一共也就四個兒子,除卻李側福晉的三個兒子之外,剩下的那一個就是她的弘晝了。
弘晝是幼子,性子又有些淘氣活潑,還算是受胤禛寵愛,他早年間又養在福晉膝下,算起來也算是半個中宮嫡出,萬一……
她本來還有些想頭,結果內務府那邊還在準備新皇的登基儀式,康熙那邊就派人下旨說要接弘昐入宮教養——這是按照培養弘皙來的。
她頓時泄了氣。
弘昐的婚事安排在年末,原本他只是親王的兒子,福晉出身低一點也沒什麼事兒,如今搖身一變成了聖上的兒子,還是長子,這其中的意義可就不同起來,一時間原本要跟他結親的西林覺羅氏府上恭賀的門檻都要被人踏破了。
結果他那位丈人鄂爾泰也算得上是有脾氣的,直接閉門謝客,不管你是朝中大臣還是宗室王爺,一率只說家中在為女兒備嫁沒空招待。
大清也沒有出現過太上皇的先例,按照道理來說,新皇登基應該入住乾清宮才是,但是誰又敢讓康熙去挪位置呢?
最後內務府的人只好苦哈哈的找上胤禛,他們原本想的是將懷愍太子先前所住的毓慶宮收拾出來,但是胤禛直接拒絕了。
毓慶宮對汗阿瑪意義非凡,哪怕二哥先前犯下過多大的錯事,也不是他可以比較的。最後胤禛想了一遍紫禁城內的宮室,和內務府那幫子人商量過後定下了養心殿作為他的寢殿。
除此之外雍親王府女眷的封位和移居的宮室也成了內務府需要頭疼的問題,按常情來說雍親王登基後康熙的那些嬪妃就應該搬到寧壽宮或者壽康宮去,但是由於人實在太多了,壽康宮裡還住著太后,如果全部搬到寧壽宮去肯定是住不下的。
內務府拿了章程去給康熙,最後還是他拍板說讓成親封府的皇子奉養母親,其餘那些無子的嬪妃則全部住到寧壽宮去。
倒是皇后應該住的坤寧宮,如今已經變成了薩滿較祭祀的地方,肯定不好讓福晉直接住進去,最後胤禛將長春宮給了福晉。
等到分封嬪妃的時候也簡單的多,李氏作為唯一一個生育了三子一女的側福晉,理所當然的被封為貴妃,住在翊坤宮。
耿氏封為裕妃,武氏封為寧嬪,早就去世的年若初被追封為妃,倒是連封號也沒有,早年間被打發到莊子上去的宋氏也已經過世了,胤禛念在夭折的兩個女兒的份上,追封她為嬪。
而至於弘暉——胤禛坐在養心殿裡想了一夜,最後追封他為端親王。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