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徐玟與齊明薇並肩而立,在晨光中相得益彰。
殿外傳來武嬌嬌操練娥眉衛的口號聲,他忽然釋然,這世道,終究是年輕人的了。
趙祈已看透徐岩鄂的想法,如今他的長女徐玟已是戶部尚書,在政務上能力卓越,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徐玟的心上人齊明薇掌管吏部,在官員任免考核等方面有著重要的話語權。
小女兒嫁給了皇室唯一的王爺,成了尊貴的恆王妃。
而徐岩鄂自己又掌管著玄機營五萬將士,手握重兵。
如此一來,徐家在朝堂上的勢力過於龐大,難免遭人猜忌利用。
徐岩鄂選擇辭官,也是為了避嫌,若不如此,恐怕真的會危及自身安危,連安穩養老都成奢望。
玄機營趙祈已打算分成兩部分,分別交由韓木蘭和武嬌嬌掌管。
這二人在軍中多年,累積豐富經驗,且對朝廷忠心耿耿,定能將玄機營治理得井井有條。
坤和十二年暮春,京城飄絮未歇,恆王府已張燈結彩。
徐瑛歷經三晝夜陣痛,終於誕下長女。
夫婦二人滿懷愛意,為女兒取名趙妘。
產榻前,恆王趙禮望著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嬰孩,眼底泛起溫柔漣漪,卻又被一絲愁雲掠過。
母后獨居永壽殿八載,膝下清冷,若將這孩子送去承歡,既解親憂,又可讓女兒得享天家富貴。
「瑛兒,」他輕撫妻子汗濕的鬢髮,「將孩子送去永壽殿如何?母后定會視若珍寶。」
徐瑛慘白著臉攥緊錦被,用盡最後的力氣吼道:「不行!」
坤和三年那場宮變,阿姐胸口觸目驚心的傷痕,是誰帶來的,自己那時年幼,可心裡是明白怎麼回事兒的。
讓女兒養在那個傷害阿姐性命的人身邊,她是絕不同意的。
趙禮望著妻子產后蒼白的臉,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他輕輕握住徐瑛冰涼的手,想著妻子十月懷胎的不易,終究長嘆一聲:「依你便是。」
時光荏苒,坤和十三年驚蟄,徐瑛再度臨盆。
穩婆報喜說是個小郡主。
趙禮凝視著產房,想起妘兒滿月時母后對他說的話:「禮兒連個嫡子都沒有,讓哀家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他嘆了口氣,進到產房。
徐瑛倚在軟枕上,產後的虛弱讓她聲音沙啞,「王爺又想送孩子去永壽殿?」
趙禮啞然。
徐瑛便知道自己猜對了。
趙禮望著愛妻的冷淡神情,心頭的不滿越發的加劇,她割捨不下孩子,難不成他能割捨下母親嗎?
坤和十五年深秋,徐瑛第三次生產。
月子裡,她裹著狐裘在暖閣看書。
三個女兒都在她榻上睡著。
侍女進殿稟報:「主子,太后送來側妃人選。」
徐瑛放下手中書卷,暖閣中暖意融融,她心裡頭泛著絲絲冷意。
什麼青梅竹馬,一生一世一雙人,都是假的,假的!
「瑛兒,」恆王匆匆趕來,「母后也是為了延續香火......」
「香火?」徐瑛冷笑,她抱著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起身,「要我與他人共侍一夫?做夢!」
趙禮伸手欲攔,「本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爺,納一個側妃傳承子嗣而已,你又何必生這麼大的氣?」
徐瑛沒有在應他一句,帶著三個女兒對貼身侍女說道:「備馬車,回徐府。」
回到徐府後,她將小女兒取名徐姄,上了徐家的宗牒。
不等到出了月子,徐瑛便抱著孩子跑到皇上跟前,要同恆王和離。
恆王與徐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心中對徐瑛的情誼絕非虛假,可母后的命令他也不願違背。
徐瑛心意已決,無論恆王怎麼勸說,都不為所動。
此時的大周律法,早已在坤和六年又進行了更改。
律法明確規定,不許男子三妻四妾,只允許一夫一妻。
倘若男子想要納妾,原配妻子有權申請和離,而夫家不得阻攔。
趙祈自是同意了徐瑛的請求。
到了坤和十六年,側王妃不負太后所望,順利誕下一名男嬰。
太后滿心歡喜,親自賜名趙天祚。
這名字寓意深遠,「天祚」二字,似乎蘊含著繼承王位之意。
臣子們見皇帝對此並沒有反對,心中不禁又開始暗自揣測,難不成皇上是在等這男嬰繼位?
坤和十七年,塞外的秋風裹挾著肅殺之氣,西夏的鐵騎再度肆意踐踏大周邊境。
趙祈本意想讓韓木蘭帶兵前去平叛此事。
趙禮卻主動請纓,請求奔赴前線。
思索再三,最終趙祈點了頭,應允了恆王的請求,撥給他兩萬精銳兵馬。
為保萬無一失,又特意任命徐岩鄂擔任軍師,隨恆王一同出征。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西夏軍隊狡詐多端,恆王一意孤行不聽徐岩鄂勸阻,中了埋伏。
一支利箭直直射中他,箭頭刺入經脈要害。
儘管將士們拼死相救,將他送回營帳救治,但因傷勢過重,回天乏術,恆王最終命喪黃泉,年僅二十四歲。
京城之中,太后聽聞這一噩耗,只覺天旋地轉。
她癱坐紫檀椅上,淚水奪眶而出,整個人瞬間蒼老了十幾歲,仿佛一夜之間化作了風燭殘年的老嫗。
往昔恆王承歡膝下的畫面,如走馬燈般在她腦海中不斷浮現,可如今卻天人永隔,怎能不讓她悲痛欲絕。
趙禪見母后如此悲戚,心疼不已,時刻陪在太后身邊,日夜悉心安慰。
但太后心中對過往之事心結難解,即便如今身邊只剩趙禪這一個女兒,她仍沉浸在痛失愛子的巨大哀傷中,難以自拔。
常常對著恆王的畫像發呆落淚,往昔的威嚴與強勢早已消失不見,只留下滿心的淒涼與悲苦。
坤和二十二年,這一年,趙祈三十有七。朝臣頻繁奏請冊立儲君以安社稷。
徐瑛長女趙妘十歲,次女趙姮九歲,三女徐姄七歲。
恆王獨子趙天祚五歲,養於太后膝下。
三姐妹常侍於趙祈與褚淳賢左右,趙祈有意從中擇儲,早年因姐妹三人年紀尚幼未能定下來,現在她到了這個年紀必須得選一個人做儲君了。
御花園的花開得正艷,趙祈與褚淳賢在亭中對弈。
趙妘在旁研墨習字,趙姮在和鄭瀅摔跤,徐姄蹲在地上逗螞蟻。
「這三個孩子,」趙祈落下一子,「你覺得誰最合適?」
「姄兒,徐岩鄂是要她撐起徐家門楣的,徐玟和齊明薇是不可能留下子嗣的,徐岩鄂將徐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姄兒身上了。」
趙祈微微點頭,「這孩子眼下年紀小,於情於理,都不能越過她兩個姐姐。再看姮兒,她和瀅兒幾乎是跟著鄭宓在軍營長大的,整日舞刀弄棒,生性不受拘束。若讓她登上皇位,這性子,怕也難在這規矩繁多的朝堂周旋。」
褚淳賢輕輕笑著,帶著幾分瞭然,「你心裡應是早已有了決斷了!」
「妘兒心思細膩,又得你我和徐玟悉心教導,學識、品性皆屬上乘,應是最合適人選。」
趙祈此時微微皺眉,神色間難掩憂慮,又繼續說道:「可她自幼諸事順遂,未經世事,心地過於純善,難免心慈手軟。朝堂之上,人心難測,我實在怕她遭奸人算計利用,以她現在的性子,怕是難以招架,不僅自身難保,還可能危及江山社稷。」
褚淳賢知曉她又是想起了前世之事了,勸慰道:「你這倒有些杞人憂天了。她如今才十歲,再有幾年,性子定能磨礪得更為堅韌。身邊有你這位明主言傳身教,又有徐玟那樣通透聰慧之人在旁提點,定能成長為足以擔當大任的儲君。再者說,咱們大周如今朝堂安穩,人才濟濟,諸多忠良之臣也會盡心輔佐,哪能那般輕易就讓奸人得逞。」
「愛妃說得在理。」趙祈笑道。
永壽殿內,太后撫著孫兒的手,見他眉目肖似恆王幼時,輕聲道:「你父王若在,必教你騎射治國。」
趙天祚攥著祖母的佛珠,奶聲奶氣道:「孫兒要像父王一樣當大將軍。」
太后將他攬入懷中,「你要做皇帝,完成你父王的遺志。」
第126章
坤和二十二年。
趙祈於紫宸殿頒布詔書:朕今立趙妘為儲君,望諸臣工悉心輔佐太姒,共護大周基業。
與此同時,徐玟接下太姒太傅的任命,一場關乎王朝未來的布局,悄然落定。
幾位年邁的老臣,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陛下,恆王殿下的小世子趙天祚亦是皇室正統,或許亦可為儲君人選。」
一位年輕女官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剛要開口駁斥,卻被趙祈抬手制止。
趙祈緩緩抬眸,目光掃過這些老臣,聲音冷若冰霜:「儲君已立,諸位當一心輔佐太姒。趙天祚年僅五歲,如今連大字都不識幾個,若立他為儲君,難道你們是想讓朕效仿先皇,設立輔政大臣,再重演一場如高太傅那般的逼宮篡位鬧劇?」
殿外傳來武嬌嬌操練娥眉衛的口號聲,他忽然釋然,這世道,終究是年輕人的了。
趙祈已看透徐岩鄂的想法,如今他的長女徐玟已是戶部尚書,在政務上能力卓越,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徐玟的心上人齊明薇掌管吏部,在官員任免考核等方面有著重要的話語權。
小女兒嫁給了皇室唯一的王爺,成了尊貴的恆王妃。
而徐岩鄂自己又掌管著玄機營五萬將士,手握重兵。
如此一來,徐家在朝堂上的勢力過於龐大,難免遭人猜忌利用。
徐岩鄂選擇辭官,也是為了避嫌,若不如此,恐怕真的會危及自身安危,連安穩養老都成奢望。
玄機營趙祈已打算分成兩部分,分別交由韓木蘭和武嬌嬌掌管。
這二人在軍中多年,累積豐富經驗,且對朝廷忠心耿耿,定能將玄機營治理得井井有條。
坤和十二年暮春,京城飄絮未歇,恆王府已張燈結彩。
徐瑛歷經三晝夜陣痛,終於誕下長女。
夫婦二人滿懷愛意,為女兒取名趙妘。
產榻前,恆王趙禮望著襁褓中粉雕玉琢的嬰孩,眼底泛起溫柔漣漪,卻又被一絲愁雲掠過。
母后獨居永壽殿八載,膝下清冷,若將這孩子送去承歡,既解親憂,又可讓女兒得享天家富貴。
「瑛兒,」他輕撫妻子汗濕的鬢髮,「將孩子送去永壽殿如何?母后定會視若珍寶。」
徐瑛慘白著臉攥緊錦被,用盡最後的力氣吼道:「不行!」
坤和三年那場宮變,阿姐胸口觸目驚心的傷痕,是誰帶來的,自己那時年幼,可心裡是明白怎麼回事兒的。
讓女兒養在那個傷害阿姐性命的人身邊,她是絕不同意的。
趙禮望著妻子產后蒼白的臉,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
他輕輕握住徐瑛冰涼的手,想著妻子十月懷胎的不易,終究長嘆一聲:「依你便是。」
時光荏苒,坤和十三年驚蟄,徐瑛再度臨盆。
穩婆報喜說是個小郡主。
趙禮凝視著產房,想起妘兒滿月時母后對他說的話:「禮兒連個嫡子都沒有,讓哀家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他嘆了口氣,進到產房。
徐瑛倚在軟枕上,產後的虛弱讓她聲音沙啞,「王爺又想送孩子去永壽殿?」
趙禮啞然。
徐瑛便知道自己猜對了。
趙禮望著愛妻的冷淡神情,心頭的不滿越發的加劇,她割捨不下孩子,難不成他能割捨下母親嗎?
坤和十五年深秋,徐瑛第三次生產。
月子裡,她裹著狐裘在暖閣看書。
三個女兒都在她榻上睡著。
侍女進殿稟報:「主子,太后送來側妃人選。」
徐瑛放下手中書卷,暖閣中暖意融融,她心裡頭泛著絲絲冷意。
什麼青梅竹馬,一生一世一雙人,都是假的,假的!
「瑛兒,」恆王匆匆趕來,「母后也是為了延續香火......」
「香火?」徐瑛冷笑,她抱著尚在襁褓中的小女兒起身,「要我與他人共侍一夫?做夢!」
趙禮伸手欲攔,「本王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王爺,納一個側妃傳承子嗣而已,你又何必生這麼大的氣?」
徐瑛沒有在應他一句,帶著三個女兒對貼身侍女說道:「備馬車,回徐府。」
回到徐府後,她將小女兒取名徐姄,上了徐家的宗牒。
不等到出了月子,徐瑛便抱著孩子跑到皇上跟前,要同恆王和離。
恆王與徐瑛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他心中對徐瑛的情誼絕非虛假,可母后的命令他也不願違背。
徐瑛心意已決,無論恆王怎麼勸說,都不為所動。
此時的大周律法,早已在坤和六年又進行了更改。
律法明確規定,不許男子三妻四妾,只允許一夫一妻。
倘若男子想要納妾,原配妻子有權申請和離,而夫家不得阻攔。
趙祈自是同意了徐瑛的請求。
到了坤和十六年,側王妃不負太后所望,順利誕下一名男嬰。
太后滿心歡喜,親自賜名趙天祚。
這名字寓意深遠,「天祚」二字,似乎蘊含著繼承王位之意。
臣子們見皇帝對此並沒有反對,心中不禁又開始暗自揣測,難不成皇上是在等這男嬰繼位?
坤和十七年,塞外的秋風裹挾著肅殺之氣,西夏的鐵騎再度肆意踐踏大周邊境。
趙祈本意想讓韓木蘭帶兵前去平叛此事。
趙禮卻主動請纓,請求奔赴前線。
思索再三,最終趙祈點了頭,應允了恆王的請求,撥給他兩萬精銳兵馬。
為保萬無一失,又特意任命徐岩鄂擔任軍師,隨恆王一同出征。
戰場局勢瞬息萬變,西夏軍隊狡詐多端,恆王一意孤行不聽徐岩鄂勸阻,中了埋伏。
一支利箭直直射中他,箭頭刺入經脈要害。
儘管將士們拼死相救,將他送回營帳救治,但因傷勢過重,回天乏術,恆王最終命喪黃泉,年僅二十四歲。
京城之中,太后聽聞這一噩耗,只覺天旋地轉。
她癱坐紫檀椅上,淚水奪眶而出,整個人瞬間蒼老了十幾歲,仿佛一夜之間化作了風燭殘年的老嫗。
往昔恆王承歡膝下的畫面,如走馬燈般在她腦海中不斷浮現,可如今卻天人永隔,怎能不讓她悲痛欲絕。
趙禪見母后如此悲戚,心疼不已,時刻陪在太后身邊,日夜悉心安慰。
但太后心中對過往之事心結難解,即便如今身邊只剩趙禪這一個女兒,她仍沉浸在痛失愛子的巨大哀傷中,難以自拔。
常常對著恆王的畫像發呆落淚,往昔的威嚴與強勢早已消失不見,只留下滿心的淒涼與悲苦。
坤和二十二年,這一年,趙祈三十有七。朝臣頻繁奏請冊立儲君以安社稷。
徐瑛長女趙妘十歲,次女趙姮九歲,三女徐姄七歲。
恆王獨子趙天祚五歲,養於太后膝下。
三姐妹常侍於趙祈與褚淳賢左右,趙祈有意從中擇儲,早年因姐妹三人年紀尚幼未能定下來,現在她到了這個年紀必須得選一個人做儲君了。
御花園的花開得正艷,趙祈與褚淳賢在亭中對弈。
趙妘在旁研墨習字,趙姮在和鄭瀅摔跤,徐姄蹲在地上逗螞蟻。
「這三個孩子,」趙祈落下一子,「你覺得誰最合適?」
「姄兒,徐岩鄂是要她撐起徐家門楣的,徐玟和齊明薇是不可能留下子嗣的,徐岩鄂將徐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姄兒身上了。」
趙祈微微點頭,「這孩子眼下年紀小,於情於理,都不能越過她兩個姐姐。再看姮兒,她和瀅兒幾乎是跟著鄭宓在軍營長大的,整日舞刀弄棒,生性不受拘束。若讓她登上皇位,這性子,怕也難在這規矩繁多的朝堂周旋。」
褚淳賢輕輕笑著,帶著幾分瞭然,「你心裡應是早已有了決斷了!」
「妘兒心思細膩,又得你我和徐玟悉心教導,學識、品性皆屬上乘,應是最合適人選。」
趙祈此時微微皺眉,神色間難掩憂慮,又繼續說道:「可她自幼諸事順遂,未經世事,心地過於純善,難免心慈手軟。朝堂之上,人心難測,我實在怕她遭奸人算計利用,以她現在的性子,怕是難以招架,不僅自身難保,還可能危及江山社稷。」
褚淳賢知曉她又是想起了前世之事了,勸慰道:「你這倒有些杞人憂天了。她如今才十歲,再有幾年,性子定能磨礪得更為堅韌。身邊有你這位明主言傳身教,又有徐玟那樣通透聰慧之人在旁提點,定能成長為足以擔當大任的儲君。再者說,咱們大周如今朝堂安穩,人才濟濟,諸多忠良之臣也會盡心輔佐,哪能那般輕易就讓奸人得逞。」
「愛妃說得在理。」趙祈笑道。
永壽殿內,太后撫著孫兒的手,見他眉目肖似恆王幼時,輕聲道:「你父王若在,必教你騎射治國。」
趙天祚攥著祖母的佛珠,奶聲奶氣道:「孫兒要像父王一樣當大將軍。」
太后將他攬入懷中,「你要做皇帝,完成你父王的遺志。」
第126章
坤和二十二年。
趙祈於紫宸殿頒布詔書:朕今立趙妘為儲君,望諸臣工悉心輔佐太姒,共護大周基業。
與此同時,徐玟接下太姒太傅的任命,一場關乎王朝未來的布局,悄然落定。
幾位年邁的老臣,上前一步,拱手作揖,語氣中帶著幾分試探:「陛下,恆王殿下的小世子趙天祚亦是皇室正統,或許亦可為儲君人選。」
一位年輕女官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剛要開口駁斥,卻被趙祈抬手制止。
趙祈緩緩抬眸,目光掃過這些老臣,聲音冷若冰霜:「儲君已立,諸位當一心輔佐太姒。趙天祚年僅五歲,如今連大字都不識幾個,若立他為儲君,難道你們是想讓朕效仿先皇,設立輔政大臣,再重演一場如高太傅那般的逼宮篡位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