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不遠處的屍體鮮血還在流淌,拉人的臣子看著齊與那張笑意瘮人的血臉心頭一慌,急急鬆開了手。
而這一鬆手,鬧著要撞柱的內閣老臣沒站穩一個踉蹌,在他即將摔倒時,他被人扶住。好不容易站穩身子,老臣剛想道謝,可他扭頭卻看到了一張血臉,同時他的後脖被人摁住。
「老大人,別急,您年紀大了,力氣不夠,我來幫您。」
砰——
清脆撞柱聲後,齊與鬆開了手,而本在他掌下的老臣如同一攤爛泥癱軟在柱旁,柱上血跡斑斑,再看那老臣,儼然已經斷了氣。
比起方才的驚慌大亂,這一次,殿中只有沉寂,無聲的沉寂。
他們甚至不敢再抬頭看龍椅之上的那道白色身影。這許多年,他們都以為攝政王是煞神。但攝政王殺人抄家前,起碼都會擺出一堆罪證。如今一看,他的王妃才可怕,這簡直就是活閻王啊。
到底是誰說她誦經祈福,菩薩心腸的。
而被眾臣認為是活閻王的任蘭嘉此時嘴角浮起冷笑。這一個個老不死的,不僅拿她母親說事,還試圖用她母親壓她。怎麼,他們以為她是太后嗎?為了兒子的皇位退居深宮多年,生怕落得一個後宮干政的壞名聲影響她兒子。
她今日出現,就是要讓朝野上下都知道,她兒子身後除了一個手段頗多的父親,還有她這麼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母親。
陳朝也許講道理,但她可從不認什麼道理。
想說她兒子不配,還想把她兒子過繼給她不喜的先帝和太后膝下,那得先問問她手下這些親兵手中的刀認不認。
看著兩番震懾後,就垂著頭再不敢動彈的一眾大臣,任蘭嘉譏諷一笑。
「如今身負皇室血脈除了我兒子,還有我。我母親姓趙,我出生便入了皇室玉蝶,我可以隨時改隨母姓。但我兒子只能是我兒子。我今日也給諸位大人一個選擇,是我改了母姓坐上這龍椅,還是要讓我兒子坐上這龍椅。諸位大人,除這兩個選擇外若還有其他更好的提議,也能提出來。我雖帶了五百黑甲軍進宮,但在城中我還留了兩千餘人。哪位大人提議,我順道也替你們問問你們的家眷是否附議你們的提議。」
龍椅之上的人聲音清冷,似微風。但傳入眾人耳中,卻讓人不由縮瑟了一下。
任大爺打了個激靈後,神思也清明了幾分。他轉了一圈和任老太爺的一眾門生終於對上了視線,然後在他的帶領下,一眾人齊齊跨前一步。
「臣等遵從聖上遺詔……」
幾息後,一向以陳朝為尊的眾武將也齊齊拱手。
「臣等遵從聖上遺詔……」
就此,殿中只有少數文臣沒有動了,任蘭嘉也不著急,就這麼看著。
沉寂了一會,那些大臣終於也動了。
「臣等遵從聖上遺詔……」
安坐在龍椅上的任蘭嘉欣然起身。
「諸位大人辛苦了。往後,我這三千黑甲軍就會駐紮在上京城了,諸位大人也認認臉。齊與……」
齊與跨前一步。
「這位便是齊將軍,除了黑甲軍統領一職外,他還會接任金吾衛大將軍一職。往後這上京城內防守就交由他了。諸位大人往後有什麼事,儘管麻煩他。他會派人駐紮在諸位大人府邸附近的,也會好好關注諸位大人的。」
女子的話看似清風拂面,實則寒冰刺骨。
有膽大的大臣抬頭,只見上首白衣女子巧笑嫣然,黑袍男子則滿臉縱容。
大臣又低下頭,
這上京城的天真要是變了,還是大變……
第128章
元隆八年,春末夏初交替之計。
明豐帝駕崩,年僅一歲的寧興帝登基。寧興帝雖身負皇室血脈,但卻未承皇族之姓。登基大典後,甚至未曾入宮,而是隨其母居住在了其外祖安寧長公主留下的長公主府中。
外頭淅淅瀝瀝的雨不斷,任蘭嘉窩在軟榻上聽著外頭的催眠般的雨聲昏昏欲睡。就在任蘭嘉即將入眠之際,房門被人推開。
任蘭嘉閉著眼未睜,只聽到慧心的聲音。
「王妃,二公子來了。」
聽到任和郎來了,任蘭嘉撐了撐精神,直起了身子,一側的慧心看到她那憊懶的樣子,目露擔憂。
「王妃,要不要讓曾老來給您把把脈啊。」
任蘭嘉太清楚自己身子的憊懶是怎麼造成的了:「無事,你去把讓哥兒抱過來吧。」
慧心去抱讓哥兒之時,侍女引著任和郎進了屋。任蘭嘉沒有下榻去迎,而是懶懶窩在榻上:
「二哥哥今日怎麼得空來了?」
明豐帝停靈四十九日,除了前七日所有大臣要守著,後續只需輪著守便可。而身為原貼身跟在明豐帝身側的中書舍人,任和郎如今已無事務在身,因此每日都會去守靈。
任和郎進門後,看著眼前溫溫和和的任蘭嘉,至今都不信他父親說的那些話。他父親任大爺曾將那日朝會上發生的事一五一十都轉述給了不在場的任和郎,任和郎聽後就反斥任大爺:
「為母則剛,若非三妹妹此番如此硬氣,只怕祖父,溫太師和盧公三老還得費上一番口舌與那些世家老臣爭辯。父親也是,怎麼也能同外頭那些人一樣,非議三妹妹呢?」
任大爺本只是描述了事實,未曾想他兒子和任老太爺一樣,劈頭蓋臉就訓斥他。任大爺有點懵的同時也懷疑自己,自己的侄女真的是為了兒子這才硬氣了一把嗎?
任府里的熱鬧任蘭嘉並不知道,而任和郎此番前來也不是為了求證那日朝會的事,他是為了其他事來的。
「二妹妹,御史台那些官員府邸外的黑甲軍和金吾衛你能不能讓他們撤走,今日御史大夫都登門同祖父吹鬍子瞪眼了。」
任蘭嘉有些懵:「有這事?我都已經好幾日沒見到齊叔,他這幾日忙著接任金吾衛,遲些我讓慧心去問問是何情況。」
任和郎:「還能是何情況,還不是你堅決不讓讓哥兒入宮惹得!」
那日任蘭嘉在朝會上的種種行徑,原本就讓御史台一眾一向只講禮法不要命的御史抓心撓肝,只不過那次御史台上上下下都看著安寧長公主還有任老太爺的情面上,還有當下情況特殊的原因下硬生生忍下了。
可登基大典後,任蘭嘉拒絕送讓哥兒入宮,這就徹底讓一眾御史跳腳了。歷朝歷代,哪有帝王不住在宮裡的。而任蘭嘉拒絕的理由也絲毫不遮掩,直說讓哥兒還小,不能理政不能親政,進宮有何用。
御史是生氣是跳腳,可摺子都未寫呢,府邸外就多了一群凶神惡煞的黑甲軍,過兩日又多了一群金吾衛。
金吾衛在陳朝的指示下徐弘的帶領中,這兩年一出動抓的可都是罪臣,如今這麼堂而皇之的在他們府邸外晃悠,簡直是毀他們名聲和清譽。
一向要禮法不要命的一眾御史,又偏偏極在意名聲和清譽,而御史大夫登了任府的門,看似吹鬍子瞪眼,其實也有妥協的意思。而任和郎上門就是說和的,哪成想任蘭嘉全然不知道這事。
面對任和郎,任蘭嘉困頓到打了個哈欠。
「好,二哥哥放心吧,我知道了,我會同齊叔說的。」
眼看著任蘭嘉打了哈欠,任和郎也察覺到了任蘭嘉今日的不對。他三妹妹雖然佛性,但世家女郎該有的規矩和姿態都不差,每回見他都端端正正的。可今日慵慵懶懶不說,還在他面前打起了哈欠。
「二妹妹身體不適嗎?府醫來看過了?」
任蘭嘉覺著自己今日只是憊懶了些,不知怎麼他們都覺出她不適。
「無事,只是換季有些沒精神。」
任蘭嘉隨意找了個藉口,任和郎卻沒那麼好糊弄,那他想的是其他原因。
「王爺,這些時日都未曾回府嗎?」
距離明豐帝駕崩已過去了十日,登基大典也過去了三日。這些時日任和郎幾乎每日都在宮中守靈,而每一日他都能見到陳朝的身影。
明豐帝喪典上上下下的事還有登基大殿以及朝中諸事,光是這些事都不知道要消耗掉陳朝多少精力和時間,就這樣任和郎還時常在太極殿看到陳朝,任和郎甚至都懷疑他是不是從未睡過覺,更別提回府了。
任蘭嘉:「回過兩回。」
第一回是那日朝會後,他把她和讓哥兒送了府,然後陪著他們母子用了午膳就回了宮。第二回是登基大典那日,他也隨他們母子回了府,雖留宿了但只同她說了會話就沉沉睡去了。
對於這些時日他的不歸,任蘭嘉沒什麼感覺,她只覺著正常。畢竟是護了十餘年的親外甥,他悲傷甚至內疚都正常。他獨自消化,不求她共情便已然很好了,畢竟她做不到感同身受。況且宮裡還有太后和陳國夫人,陳國夫人自年關之時讓哥兒失蹤那回就生了病,如今病未痊癒又得此噩耗,更是病重,就這樣。她還要拖著病體去宮中看太后。
陳國夫人對她和讓哥兒都不錯,所以在知道陳國夫人病後任蘭嘉就把曾老送進了宮,也帶著讓哥兒去看過一回陳國夫人,只是看陳國夫人時,讓哥兒被和陳國夫人在一處的太后那毫無生氣的模樣嚇哭了,自那後任蘭嘉便沒再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這一鬆手,鬧著要撞柱的內閣老臣沒站穩一個踉蹌,在他即將摔倒時,他被人扶住。好不容易站穩身子,老臣剛想道謝,可他扭頭卻看到了一張血臉,同時他的後脖被人摁住。
「老大人,別急,您年紀大了,力氣不夠,我來幫您。」
砰——
清脆撞柱聲後,齊與鬆開了手,而本在他掌下的老臣如同一攤爛泥癱軟在柱旁,柱上血跡斑斑,再看那老臣,儼然已經斷了氣。
比起方才的驚慌大亂,這一次,殿中只有沉寂,無聲的沉寂。
他們甚至不敢再抬頭看龍椅之上的那道白色身影。這許多年,他們都以為攝政王是煞神。但攝政王殺人抄家前,起碼都會擺出一堆罪證。如今一看,他的王妃才可怕,這簡直就是活閻王啊。
到底是誰說她誦經祈福,菩薩心腸的。
而被眾臣認為是活閻王的任蘭嘉此時嘴角浮起冷笑。這一個個老不死的,不僅拿她母親說事,還試圖用她母親壓她。怎麼,他們以為她是太后嗎?為了兒子的皇位退居深宮多年,生怕落得一個後宮干政的壞名聲影響她兒子。
她今日出現,就是要讓朝野上下都知道,她兒子身後除了一個手段頗多的父親,還有她這麼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母親。
陳朝也許講道理,但她可從不認什麼道理。
想說她兒子不配,還想把她兒子過繼給她不喜的先帝和太后膝下,那得先問問她手下這些親兵手中的刀認不認。
看著兩番震懾後,就垂著頭再不敢動彈的一眾大臣,任蘭嘉譏諷一笑。
「如今身負皇室血脈除了我兒子,還有我。我母親姓趙,我出生便入了皇室玉蝶,我可以隨時改隨母姓。但我兒子只能是我兒子。我今日也給諸位大人一個選擇,是我改了母姓坐上這龍椅,還是要讓我兒子坐上這龍椅。諸位大人,除這兩個選擇外若還有其他更好的提議,也能提出來。我雖帶了五百黑甲軍進宮,但在城中我還留了兩千餘人。哪位大人提議,我順道也替你們問問你們的家眷是否附議你們的提議。」
龍椅之上的人聲音清冷,似微風。但傳入眾人耳中,卻讓人不由縮瑟了一下。
任大爺打了個激靈後,神思也清明了幾分。他轉了一圈和任老太爺的一眾門生終於對上了視線,然後在他的帶領下,一眾人齊齊跨前一步。
「臣等遵從聖上遺詔……」
幾息後,一向以陳朝為尊的眾武將也齊齊拱手。
「臣等遵從聖上遺詔……」
就此,殿中只有少數文臣沒有動了,任蘭嘉也不著急,就這麼看著。
沉寂了一會,那些大臣終於也動了。
「臣等遵從聖上遺詔……」
安坐在龍椅上的任蘭嘉欣然起身。
「諸位大人辛苦了。往後,我這三千黑甲軍就會駐紮在上京城了,諸位大人也認認臉。齊與……」
齊與跨前一步。
「這位便是齊將軍,除了黑甲軍統領一職外,他還會接任金吾衛大將軍一職。往後這上京城內防守就交由他了。諸位大人往後有什麼事,儘管麻煩他。他會派人駐紮在諸位大人府邸附近的,也會好好關注諸位大人的。」
女子的話看似清風拂面,實則寒冰刺骨。
有膽大的大臣抬頭,只見上首白衣女子巧笑嫣然,黑袍男子則滿臉縱容。
大臣又低下頭,
這上京城的天真要是變了,還是大變……
第128章
元隆八年,春末夏初交替之計。
明豐帝駕崩,年僅一歲的寧興帝登基。寧興帝雖身負皇室血脈,但卻未承皇族之姓。登基大典後,甚至未曾入宮,而是隨其母居住在了其外祖安寧長公主留下的長公主府中。
外頭淅淅瀝瀝的雨不斷,任蘭嘉窩在軟榻上聽著外頭的催眠般的雨聲昏昏欲睡。就在任蘭嘉即將入眠之際,房門被人推開。
任蘭嘉閉著眼未睜,只聽到慧心的聲音。
「王妃,二公子來了。」
聽到任和郎來了,任蘭嘉撐了撐精神,直起了身子,一側的慧心看到她那憊懶的樣子,目露擔憂。
「王妃,要不要讓曾老來給您把把脈啊。」
任蘭嘉太清楚自己身子的憊懶是怎麼造成的了:「無事,你去把讓哥兒抱過來吧。」
慧心去抱讓哥兒之時,侍女引著任和郎進了屋。任蘭嘉沒有下榻去迎,而是懶懶窩在榻上:
「二哥哥今日怎麼得空來了?」
明豐帝停靈四十九日,除了前七日所有大臣要守著,後續只需輪著守便可。而身為原貼身跟在明豐帝身側的中書舍人,任和郎如今已無事務在身,因此每日都會去守靈。
任和郎進門後,看著眼前溫溫和和的任蘭嘉,至今都不信他父親說的那些話。他父親任大爺曾將那日朝會上發生的事一五一十都轉述給了不在場的任和郎,任和郎聽後就反斥任大爺:
「為母則剛,若非三妹妹此番如此硬氣,只怕祖父,溫太師和盧公三老還得費上一番口舌與那些世家老臣爭辯。父親也是,怎麼也能同外頭那些人一樣,非議三妹妹呢?」
任大爺本只是描述了事實,未曾想他兒子和任老太爺一樣,劈頭蓋臉就訓斥他。任大爺有點懵的同時也懷疑自己,自己的侄女真的是為了兒子這才硬氣了一把嗎?
任府里的熱鬧任蘭嘉並不知道,而任和郎此番前來也不是為了求證那日朝會的事,他是為了其他事來的。
「二妹妹,御史台那些官員府邸外的黑甲軍和金吾衛你能不能讓他們撤走,今日御史大夫都登門同祖父吹鬍子瞪眼了。」
任蘭嘉有些懵:「有這事?我都已經好幾日沒見到齊叔,他這幾日忙著接任金吾衛,遲些我讓慧心去問問是何情況。」
任和郎:「還能是何情況,還不是你堅決不讓讓哥兒入宮惹得!」
那日任蘭嘉在朝會上的種種行徑,原本就讓御史台一眾一向只講禮法不要命的御史抓心撓肝,只不過那次御史台上上下下都看著安寧長公主還有任老太爺的情面上,還有當下情況特殊的原因下硬生生忍下了。
可登基大典後,任蘭嘉拒絕送讓哥兒入宮,這就徹底讓一眾御史跳腳了。歷朝歷代,哪有帝王不住在宮裡的。而任蘭嘉拒絕的理由也絲毫不遮掩,直說讓哥兒還小,不能理政不能親政,進宮有何用。
御史是生氣是跳腳,可摺子都未寫呢,府邸外就多了一群凶神惡煞的黑甲軍,過兩日又多了一群金吾衛。
金吾衛在陳朝的指示下徐弘的帶領中,這兩年一出動抓的可都是罪臣,如今這麼堂而皇之的在他們府邸外晃悠,簡直是毀他們名聲和清譽。
一向要禮法不要命的一眾御史,又偏偏極在意名聲和清譽,而御史大夫登了任府的門,看似吹鬍子瞪眼,其實也有妥協的意思。而任和郎上門就是說和的,哪成想任蘭嘉全然不知道這事。
面對任和郎,任蘭嘉困頓到打了個哈欠。
「好,二哥哥放心吧,我知道了,我會同齊叔說的。」
眼看著任蘭嘉打了哈欠,任和郎也察覺到了任蘭嘉今日的不對。他三妹妹雖然佛性,但世家女郎該有的規矩和姿態都不差,每回見他都端端正正的。可今日慵慵懶懶不說,還在他面前打起了哈欠。
「二妹妹身體不適嗎?府醫來看過了?」
任蘭嘉覺著自己今日只是憊懶了些,不知怎麼他們都覺出她不適。
「無事,只是換季有些沒精神。」
任蘭嘉隨意找了個藉口,任和郎卻沒那麼好糊弄,那他想的是其他原因。
「王爺,這些時日都未曾回府嗎?」
距離明豐帝駕崩已過去了十日,登基大典也過去了三日。這些時日任和郎幾乎每日都在宮中守靈,而每一日他都能見到陳朝的身影。
明豐帝喪典上上下下的事還有登基大殿以及朝中諸事,光是這些事都不知道要消耗掉陳朝多少精力和時間,就這樣任和郎還時常在太極殿看到陳朝,任和郎甚至都懷疑他是不是從未睡過覺,更別提回府了。
任蘭嘉:「回過兩回。」
第一回是那日朝會後,他把她和讓哥兒送了府,然後陪著他們母子用了午膳就回了宮。第二回是登基大典那日,他也隨他們母子回了府,雖留宿了但只同她說了會話就沉沉睡去了。
對於這些時日他的不歸,任蘭嘉沒什麼感覺,她只覺著正常。畢竟是護了十餘年的親外甥,他悲傷甚至內疚都正常。他獨自消化,不求她共情便已然很好了,畢竟她做不到感同身受。況且宮裡還有太后和陳國夫人,陳國夫人自年關之時讓哥兒失蹤那回就生了病,如今病未痊癒又得此噩耗,更是病重,就這樣。她還要拖著病體去宮中看太后。
陳國夫人對她和讓哥兒都不錯,所以在知道陳國夫人病後任蘭嘉就把曾老送進了宮,也帶著讓哥兒去看過一回陳國夫人,只是看陳國夫人時,讓哥兒被和陳國夫人在一處的太后那毫無生氣的模樣嚇哭了,自那後任蘭嘉便沒再去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