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頁
原來就在當時,作為劉凌英副手的中書郎蔡闕,私下曾經將一封他與劉凌英之間的私人信件呈送給中宗皇帝。這封手書的內容,寫的是劉凌英在削減百姓賦役,以及清查飛灑冒籍等逃避賦稅過程中的一些細節舉措。
蔡闕當初在這件事上,是劉凌英的副手,因而在具體的執行上,信件來往十分密切。
而這一封信中,劉凌英提到了清查冒籍中,涉及到了當時還是皇太后的高氏親族,劉大學士擔心皇帝過早知道這件事,也許會因為事涉的是其母親的母族而有所輕縱,因此,在信件當中,鄭重的向蔡闕囑咐——
「勿令上知」。
與此同時,蔡闕還拿出了多份他與劉凌英,就一些具體的事件處置互相商議的過程,多數都是中宗皇帝所不知曉的細務。
「勿令上知」這樣的說辭,在這些信件當中,出現了不止三四次。
正是這幾封信,這四個字,成功挑動了中宗作為皇帝的敏感神經,成功的離間了這對親密的君臣關係。
不過,從王景禹這一次拿出的證據來看,當初蔡闕私下奏報給皇帝的信件,雖然的確是劉凌英的真實信件,但是被他做了惡意的裁剪,使得劉大學士的本意也被歪曲。
王景禹拿出的這份完整的手書件,來自當時同樣是劉凌英變法助手之一,現在正擔任河東水患調查組一員的秦瑞。當初秦瑞與劉凌英之間的私交不錯,文人之間也有習慣,會將自己的私人筆記抄錄一份,寄給其他好友相看的習慣。
秦瑞所保存的這一份,就正是當年劉凌英寄送給他的抄錄件。
這封手書當中,說明了這個事件的全貌。原來,之所以劉大學士,會有這樣的「勿令上知」語,是因為事件暫時沒有確鑿的證據,事涉的又是皇太后親族,必須慎之又慎,不僅不可以使皇上知道,也暫時不可以讓任何無關人等知曉,以免在事情得到確證之前,有任何不利於皇室聲名的消息泄露出來。
而一旦能夠有確鑿的證據,就必須第一時間要報給中宗皇帝仲裁。
真相竟然如此?
可就因為有心之人的惡意捏造,使得大景朝如此親密無間的君臣之間,旦夕之間生了嫌隙。
使得劉大學士這樣一個,一心為了大景朝百姓與大景朝廷的賢臣良相,就此從雲端跌入了污泥。
王安撫使提交的第二份證據,則正是針對致使劉大學士被彈劾入獄的侵田案。
當初,由於劉大學士在太康州祖籍的親族指證,時任的太康州知州舉告 ,拿出了數萬分丁產簿籍,證明了這些丁產簿正是經過劉大學士之手,進行戶籍飛灑之後,侵吞下的太康州平民的三十餘萬畝田產。
這是導致劉大學士被判刑的直接導火索。
但是王安撫使提交的證據卻顯示,這些田產其實根本就不是劉大學士的族產,其真正的主人,其實是伯安侯高聞。
也正是此前那一封蔡闕上報的手書當中,提到的正在調查中的皇太后的親族——高聞。
所謂劉大學士侵田之事,竟然也是經過了一系列精密檔案編造之後的誣陷!
也就是說,從裡到外,都是有預謀的針對劉大學士的精心陷害。
這樣的情形,叫人不難不將劉大學士的經歷,與提出這個案件重申請求的王安撫使的經歷聯繫起來。
王安撫使同樣也是在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設計之下,險些陷入與劉大學士當年相同的境地!
這也使得,王景禹作為這個案件的重審發起人,特別具備說服力。
皇宮內城,紫宸殿後殿之中。
今日御前當值的,是袁寅帶出來的另一個弟子,袁正。袁寅因著腿疾復發,告了兩日假。眼下,在趙璜身邊來去的主要就是袁x。
紫宸殿後殿的香爐散發出陣陣凝神的香氣,趙璜於書案之上,正一封一封的審閱和批覆奏摺。
夏日燥熱,即使後殿之中點了冰,也仍然無法將署日裡的那一縷燥熱隔絕在外。
趙璜手邊的一盞涼茶,很快就見了底,額間也滲出了些細密的汗珠。
袁正見狀,將空了的茶盞撤下。
輕聲踱步到殿外安排,片刻之後,又重新捧進來一盞新茶。
小心翼翼的放在趙璜觸手可及的端茶位置上,全程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以免打擾到正在一心批閱奏摺的皇帝。
趙璜全程未曾將視線從奏摺之中偏離分毫,一直到了再次覺得口渴之時,才習慣的再次端起了茶盞。
觸手微涼,讓人的熱燥之意稍減。
趙璜不由得仔細看了眼手中的茶盞,只見這次是用一盞全透明的琉璃盞,裡面盛了殷紅的果汁與秘釀,摻雜著細膩的碎冰,讓人一看,就十分想要啜飲一口,以解暑意。
他凝神多看了一會兒,一旁的袁正忙躬了躬身,等候這趙璜的隨時發問。
然而趙璜卻什麼都沒說,自然的伸手端起了琉璃盞,就在他將琉璃盞靠近唇邊,準備啜飲之時,又突然停下了動作。
袁正的大腦轟然一炸,攏在袖子裡的手,險些將指甲蓋猛力掐斷。
趙璜恍若未覺,只淡淡再次看了看這碗果釀,神情複雜的將琉璃盞重重擱回了書案上:「這是從太皇太后宮中學來的手藝?」
「噗通」一聲。
袁正跪倒在了後殿的青玉石磚地面上,渾身不自控的打顫:「陛下,陛下饒命!」
趙璜心頭翻湧,只覺得從裡到外都說出不出的噁心,他看也不想看跪在地上的袁正一眼:「告訴太皇太后,朕從來就不會喜歡喝這種甜膩的東西。她老人家可真是,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有真正了解過我。」
「到你師父那裡領罰吧。」
第195章
三日後,內廷領查的毒害皇帝案,由太皇太后宮中的大太監主動招認。
供認稱自己侍候太皇太后多年,如今眼見太皇太后親手撫養長大的皇上,越來越不將太皇太后放在眼裡,他見不得主子受委屈,這才要挾了紫宸殿御前的袁方,行此謀害帝王之事。
即使大太監的供認書,將太皇太后摘了出去,可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太皇太后無疑難以在風波流言之中自清。
當天,太皇太后於紫宸殿外,向皇帝請求,離宮別居,一心求佛,不見外客,為大景朝廷,為趙家江山祈福。
皇帝准了太皇太后之請,定於五日後正式將太皇太后遷居至京都外城華嚴寺外的別苑,並且由皇帝親選的皇庭禁軍,護衛太皇太后在宮外別苑的安全。
在一片忙亂的整點行裝的過程中,太皇太后高氏獨自撐著靠坐在殿中的軟榻之上,瞧著手底下這些宮婢奴才,不是手忙腳亂,就是心思各異。
高氏滿面疲憊,這一輩子,她作為大景朝曾經的皇后,從太子妃起,就沒有任何人能夠對她的地位形成過威脅,可謂從來都榮耀非常。
就連自己的親兒子繼任帝位,也是極具雄才大略的中興之君,作為皇太后,兒子對她可謂十分孝敬周全。
只是,這一切,卻從那一個名叫劉凌英的人嶄露頭角開始,逐漸出現了裂隙。
曾經與自己毫無隔閡的兒子,越來越無法耐心聽得進去自己說話,施行的政策讓她這樣經歷了三朝的老人,都無法理解。自己說的話,兒子不聽,那個劉凌英一說,兒子就拍案叫好!
如若只是如此也便罷了,偏偏那劉凌英折騰著,折騰著,把閘刀搭到了她的娘家人脖子上!
唉。
要說這些事情,她曾經有沒有過後悔。
唯一後悔的就是,她沒有想到,那個劉凌英死了之後,她的兒子也大受打擊,一蹶不振,沒能留下一個後代,壯年而
薨。
如果不是這樣,也不至於她還要在兒子死了以後,站出來與那個野心不小的劉氏,爭奪垂簾聽政之權,也不至於從宗族裡選出來這麼個小皇帝,沒有至親血緣,縱使親自照看養護他到成年,也仍然養不熟。
掌事女官進來,到了高氏身前,低了聲音稟告:「太皇太后,有、有一封宮外來的信。」
皇宮外,內城蔡相府邸。
自從河東路水患乃是人禍,並且作案之人就是王端以後,曾經門庭若市的蔡相公府,就冷清了不少。
如今,王景禹從御史台獄中釋放,還掀起了這樣一陣直至蔡闕的控告颶風,蔡相公府門已然成為了人人退避的艱險之地。
蔡闕縱橫仕途多年,豈能不熟悉這官場的規則?
只不過,看透歸看透,風光多年,恣肆多年,當這樣的局面輪到自己頭上時,卻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宮中傳出消息,一直同他合作良好的太皇太后,這一次,竟然也徹底栽了跟頭,自請離宮,從今往後,就要在皇帝的監控之下生活,這與變相的軟禁有什麼區別?
而太皇太后作為他在內廷的最大助力,本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自己,必然更難有反抗的餘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蔡闕當初在這件事上,是劉凌英的副手,因而在具體的執行上,信件來往十分密切。
而這一封信中,劉凌英提到了清查冒籍中,涉及到了當時還是皇太后的高氏親族,劉大學士擔心皇帝過早知道這件事,也許會因為事涉的是其母親的母族而有所輕縱,因此,在信件當中,鄭重的向蔡闕囑咐——
「勿令上知」。
與此同時,蔡闕還拿出了多份他與劉凌英,就一些具體的事件處置互相商議的過程,多數都是中宗皇帝所不知曉的細務。
「勿令上知」這樣的說辭,在這些信件當中,出現了不止三四次。
正是這幾封信,這四個字,成功挑動了中宗作為皇帝的敏感神經,成功的離間了這對親密的君臣關係。
不過,從王景禹這一次拿出的證據來看,當初蔡闕私下奏報給皇帝的信件,雖然的確是劉凌英的真實信件,但是被他做了惡意的裁剪,使得劉大學士的本意也被歪曲。
王景禹拿出的這份完整的手書件,來自當時同樣是劉凌英變法助手之一,現在正擔任河東水患調查組一員的秦瑞。當初秦瑞與劉凌英之間的私交不錯,文人之間也有習慣,會將自己的私人筆記抄錄一份,寄給其他好友相看的習慣。
秦瑞所保存的這一份,就正是當年劉凌英寄送給他的抄錄件。
這封手書當中,說明了這個事件的全貌。原來,之所以劉大學士,會有這樣的「勿令上知」語,是因為事件暫時沒有確鑿的證據,事涉的又是皇太后親族,必須慎之又慎,不僅不可以使皇上知道,也暫時不可以讓任何無關人等知曉,以免在事情得到確證之前,有任何不利於皇室聲名的消息泄露出來。
而一旦能夠有確鑿的證據,就必須第一時間要報給中宗皇帝仲裁。
真相竟然如此?
可就因為有心之人的惡意捏造,使得大景朝如此親密無間的君臣之間,旦夕之間生了嫌隙。
使得劉大學士這樣一個,一心為了大景朝百姓與大景朝廷的賢臣良相,就此從雲端跌入了污泥。
王安撫使提交的第二份證據,則正是針對致使劉大學士被彈劾入獄的侵田案。
當初,由於劉大學士在太康州祖籍的親族指證,時任的太康州知州舉告 ,拿出了數萬分丁產簿籍,證明了這些丁產簿正是經過劉大學士之手,進行戶籍飛灑之後,侵吞下的太康州平民的三十餘萬畝田產。
這是導致劉大學士被判刑的直接導火索。
但是王安撫使提交的證據卻顯示,這些田產其實根本就不是劉大學士的族產,其真正的主人,其實是伯安侯高聞。
也正是此前那一封蔡闕上報的手書當中,提到的正在調查中的皇太后的親族——高聞。
所謂劉大學士侵田之事,竟然也是經過了一系列精密檔案編造之後的誣陷!
也就是說,從裡到外,都是有預謀的針對劉大學士的精心陷害。
這樣的情形,叫人不難不將劉大學士的經歷,與提出這個案件重申請求的王安撫使的經歷聯繫起來。
王安撫使同樣也是在一場有組織有預謀的設計之下,險些陷入與劉大學士當年相同的境地!
這也使得,王景禹作為這個案件的重審發起人,特別具備說服力。
皇宮內城,紫宸殿後殿之中。
今日御前當值的,是袁寅帶出來的另一個弟子,袁正。袁寅因著腿疾復發,告了兩日假。眼下,在趙璜身邊來去的主要就是袁x。
紫宸殿後殿的香爐散發出陣陣凝神的香氣,趙璜於書案之上,正一封一封的審閱和批覆奏摺。
夏日燥熱,即使後殿之中點了冰,也仍然無法將署日裡的那一縷燥熱隔絕在外。
趙璜手邊的一盞涼茶,很快就見了底,額間也滲出了些細密的汗珠。
袁正見狀,將空了的茶盞撤下。
輕聲踱步到殿外安排,片刻之後,又重新捧進來一盞新茶。
小心翼翼的放在趙璜觸手可及的端茶位置上,全程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以免打擾到正在一心批閱奏摺的皇帝。
趙璜全程未曾將視線從奏摺之中偏離分毫,一直到了再次覺得口渴之時,才習慣的再次端起了茶盞。
觸手微涼,讓人的熱燥之意稍減。
趙璜不由得仔細看了眼手中的茶盞,只見這次是用一盞全透明的琉璃盞,裡面盛了殷紅的果汁與秘釀,摻雜著細膩的碎冰,讓人一看,就十分想要啜飲一口,以解暑意。
他凝神多看了一會兒,一旁的袁正忙躬了躬身,等候這趙璜的隨時發問。
然而趙璜卻什麼都沒說,自然的伸手端起了琉璃盞,就在他將琉璃盞靠近唇邊,準備啜飲之時,又突然停下了動作。
袁正的大腦轟然一炸,攏在袖子裡的手,險些將指甲蓋猛力掐斷。
趙璜恍若未覺,只淡淡再次看了看這碗果釀,神情複雜的將琉璃盞重重擱回了書案上:「這是從太皇太后宮中學來的手藝?」
「噗通」一聲。
袁正跪倒在了後殿的青玉石磚地面上,渾身不自控的打顫:「陛下,陛下饒命!」
趙璜心頭翻湧,只覺得從裡到外都說出不出的噁心,他看也不想看跪在地上的袁正一眼:「告訴太皇太后,朕從來就不會喜歡喝這種甜膩的東西。她老人家可真是,從小到大,從來就沒有真正了解過我。」
「到你師父那裡領罰吧。」
第195章
三日後,內廷領查的毒害皇帝案,由太皇太后宮中的大太監主動招認。
供認稱自己侍候太皇太后多年,如今眼見太皇太后親手撫養長大的皇上,越來越不將太皇太后放在眼裡,他見不得主子受委屈,這才要挾了紫宸殿御前的袁方,行此謀害帝王之事。
即使大太監的供認書,將太皇太后摘了出去,可是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太皇太后無疑難以在風波流言之中自清。
當天,太皇太后於紫宸殿外,向皇帝請求,離宮別居,一心求佛,不見外客,為大景朝廷,為趙家江山祈福。
皇帝准了太皇太后之請,定於五日後正式將太皇太后遷居至京都外城華嚴寺外的別苑,並且由皇帝親選的皇庭禁軍,護衛太皇太后在宮外別苑的安全。
在一片忙亂的整點行裝的過程中,太皇太后高氏獨自撐著靠坐在殿中的軟榻之上,瞧著手底下這些宮婢奴才,不是手忙腳亂,就是心思各異。
高氏滿面疲憊,這一輩子,她作為大景朝曾經的皇后,從太子妃起,就沒有任何人能夠對她的地位形成過威脅,可謂從來都榮耀非常。
就連自己的親兒子繼任帝位,也是極具雄才大略的中興之君,作為皇太后,兒子對她可謂十分孝敬周全。
只是,這一切,卻從那一個名叫劉凌英的人嶄露頭角開始,逐漸出現了裂隙。
曾經與自己毫無隔閡的兒子,越來越無法耐心聽得進去自己說話,施行的政策讓她這樣經歷了三朝的老人,都無法理解。自己說的話,兒子不聽,那個劉凌英一說,兒子就拍案叫好!
如若只是如此也便罷了,偏偏那劉凌英折騰著,折騰著,把閘刀搭到了她的娘家人脖子上!
唉。
要說這些事情,她曾經有沒有過後悔。
唯一後悔的就是,她沒有想到,那個劉凌英死了之後,她的兒子也大受打擊,一蹶不振,沒能留下一個後代,壯年而
薨。
如果不是這樣,也不至於她還要在兒子死了以後,站出來與那個野心不小的劉氏,爭奪垂簾聽政之權,也不至於從宗族裡選出來這麼個小皇帝,沒有至親血緣,縱使親自照看養護他到成年,也仍然養不熟。
掌事女官進來,到了高氏身前,低了聲音稟告:「太皇太后,有、有一封宮外來的信。」
皇宮外,內城蔡相府邸。
自從河東路水患乃是人禍,並且作案之人就是王端以後,曾經門庭若市的蔡相公府,就冷清了不少。
如今,王景禹從御史台獄中釋放,還掀起了這樣一陣直至蔡闕的控告颶風,蔡相公府門已然成為了人人退避的艱險之地。
蔡闕縱橫仕途多年,豈能不熟悉這官場的規則?
只不過,看透歸看透,風光多年,恣肆多年,當這樣的局面輪到自己頭上時,卻不是那麼容易接受的。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宮中傳出消息,一直同他合作良好的太皇太后,這一次,竟然也徹底栽了跟頭,自請離宮,從今往後,就要在皇帝的監控之下生活,這與變相的軟禁有什麼區別?
而太皇太后作為他在內廷的最大助力,本已經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的自己,必然更難有反抗的餘地。<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