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頁
王端鬍子一抖,想要辯解,他才沒有急!
廖夫人卻淡淡看了他一眼,那意思明白的很:快著點,我很忙。
他喉頭一梗,咽了咽不存在的口水,強迫自己調勻了氣息道:「聽府上人說,現在王安撫使的府內事務,全都由你調派?」
廖夫人莫名看他,不承認也不否認。
但王端同她夫妻日久,仍然第一時間便心領神會,廖氏的意思是:是又怎樣?這就是你要找我問的事?
他耐心的繼續問:「我是想告訴你,馬上我也要離開府城去太原府的水患之地,督辦救災、慰問災民,雖說我們這齣宅邸,人丁事務不多,但也是要人來照管的。待我走後,你能不能也時常回府來照管一二?」
他姿態放的低,廖夫人倒也語氣緩和了些許,但還是不解的反問:「這府上的事,何時還需要我來照管過,管家不一向都最明白你的心意?」
王端解釋說:「以往你我常常分處兩地,自然只能交由管家來打理,但如今你既然同在太原府城,總不好叫這下人越過你前頭去。況且,若論放心,我總是對你處斷事務是最放心的。這一次汾水致患,非同尋常,保不準會不會有百姓商賈、甚至士林學子等求訪到府上,若是有你處置,我也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水患救災、撫恤災民上。」
王端拿出了救恤災民之事為說辭,廖夫人倒也不好推卻。
只是她正是最忙的時候,根本分不出更多的精力。段玉京雖然已然順利生產,還有陳阿環在,她需要照管的王家府中瑣事並不多,一直常住在那來,更多的是要做王景禹臨走前交代的那些事。
她放鬆了些態度,問他:「你會去多久?」
王端像是早就知道了她會很忙,他當即提出來:「雖不知王安撫使大人府上具體都有些什麼事務,但我也知曉你難脫開身。不如這樣,府上這些人你隨便挑幾個,帶在身邊,為你分擔一二,總也好過事事都親力親為。」
原本已經放鬆了廖夫人,在聽到這句時,猛地轉過了視線,不錯眼珠的盯著王端看。
她問:「你究竟什麼意思?」
王端見廖氏一眼就看出自己別有所圖,卻也不著急,只仍然說:「你我夫妻一體,我還能有什麼意思?不過就是體恤你辛苦罷了。」
廖夫人見狀,別過了眼神,點頭道:「好。你今天請我做的事,我答應了。但是從府上挑人就不必了,我身邊自有用的順手的,還調動得開。」
「不行!」王端手掌一拍桌案。
廖夫人輕輕一笑:「如何不行?」
王端咬了咬牙:「究竟如何你不用管,你也無需知道。於你而言,就是答應照管府上事務,再隨便點幾個人帶在身邊,支使著用罷了。」
「我用不上。」
王端猛的站起來:「你用不上也要用!不要忘了,你我二人才是近二十年的夫妻!這麼多年,在子嗣之上,你一無所出,又常常擅行妄為,我王端何曾因此而苛待過你一次?何曾於你們廖家在禮數之上差過半分?當年,是誰絲毫不顧及你的情面,與段嶺聯手將臨南縣之事掀出來,使得我官途險些就此斷送!如今,他步步高升,騎在我頭頂上,對我處處打壓,其心險惡,可見一斑!」
「我有預感,遲早有一日,這狂妄的年輕人還會叫我栽一個大跟頭!有些事,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做,何以你竟還如此執迷不悟?」
他說到這裡,見廖夫人不僅絲毫不為所動,還緩緩站起了身子,一言不發準備離開。
王端當即冷了聲音道:「你別忘了,當年劉凌英案發之時,是誰將你們廖家從劉黨之中摘了乾淨出來的?我們多年夫妻一場,你別逼我走到這一步!」
廖夫人已經不願再多看他一眼,只淡淡的望著正廳外的一株楠樹,緩緩道:「沒有人逼你。你若想做什麼事,大可自己去做。」
「你……」王端氣得聲音都啞了。
卻無能為力的看著廖氏一步一步,毫無留戀,決絕的走了出去。
在廖氏邁過門檻,跨步下台階之時,王端看著她的背影,狠下了心:「你今日若這般出了府門,咱們二十年的夫妻情分便算走到了頭。今後,你們廖家會有什麼事發生,王某就無法保證了。」
廖夫人在聽到他說話之時,在門檻外略略停了停。
隨後頭也不回的出了庭院。
大景朝京師,崇政殿。
趙璜的案前堆了兩沓奏疏,一邊是自河東路發來的關於汾水水患的奏報,一邊是自水患消息傳來,朝堂上下遞到他這裡的彈劾奏疏。
這些彈劾奏疏,全部都指向了一個人。
就是如今身兼兩路安撫使,以及河東路轉運副使的王景禹。
原本在不到半個月之前,他的几案上,還全都是關於王景禹在北齊談判所取得一個又一個進展的奏摺。
在王景禹的奏摺當中,向他詳盡的匯報了關於特區長官競選以及執政組籌備的計劃。他相信,只要按照這個計劃實施下去,大景朝取得第一任行政長官的勝算非常大。
屆時,此前所有關於與北齊達成這樣盟約的非議,都將大大消散。
他也可以對王景禹的出使之功,正式給出認可與表彰。同時,這也是他自己的功績。
可是……
偏偏在這個時候,在河東路出了這樣的水災水患……
他雙掌緊緊覆著桌面,左邊那一摞王景禹奏報上來的水患治理,以及需要朝廷調派的支援,這些片刻不得耽誤的救災事宜,他都已經處理完。可另外右邊的一摞,卻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袁寅自殿外進來,看了看皇帝的神色,躬身請示:「陛下,蔡相公到了。」
趙璜抬眸。
自河東路水患的消息傳來,蔡闕除了在議事的朝會之上,公開提出必須對直屬官員問責以外,已經連續多次遞了摺子進來,要求面聖。
他知道蔡闕是何意,一直以救災事宜緊急,非此事不論的態度,推拒著不見。
可聽聞了宰相面君的要求被連續推拒之後,不僅朝臣們就此事上章勸諫的一天比一天多,昨日太皇太后也派了人來,質問他身為國君,何以避宰相而不見?
袁寅站在一旁,靜靜的等著趙璜說話,須臾,他聽到皇帝說:「這些奏疏,全部留中不發。」
袁寅見皇帝所掌所按的,正是他右手邊那一摞,他沒有多說什麼,只再次躬了身子稱是。
第186章
一個時辰後,蔡闕臉色鐵青的出了崇政殿。
不僅今天他主張將水患發生地主官問責,就連他嚴肅要求更換主持賑災官員,由太原府知府王端暫代王景禹之職責,統領全路救災事宜的請求,均被皇帝一一駁回。
即使他拿出了充足的條例支撐,皇上仍然以大災當前,不宜大動干戈,以免亂了救災局勢為理由,將處置的時間不斷往後拖。
皇帝很清楚,這件事情早晚他都要讓步,王景禹作為一路深度參與了汾州水務的一路轉運副使,此責難逃。
蔡闕知道皇帝早晚要認下此事,可偏偏一直在一個拖字訣。
遲則生變,他可不想與一國之君這樣打長時間的消耗戰。況且,這些年來,他已經忍了這麼久,如今既然時機來臨,必然要一出手就將對方徹底拉入毫無反抗之力的境地去。
夜間,裘培、褚茂通幾人都在蔡闕下職之後,自動的聚了過來。一見面,裘培見蔡闕疲憊又不爽快的神色,便知今日面見皇帝不順利。
他哼了聲道:「也不知這破落農戶子,究竟給我們的好皇帝灌了什麼迷魂湯,這般處處維護於他!」
褚茂通坐在一旁,想了想說:「不然,我們繼續上摺子!群情洶洶,皇上總不能一概留中不發!若真如此,那我們這些諫議大夫,也該上章請求去職了!滿朝文武與那一個破落農家子,皇上總該知道,究竟孰輕孰重吧?」
兩人說完,都看著蔡闕,但蔡闕始終不發一言。
顯然,這樣的做法在蔡闕看來還是不夠。
須臾,蔡闕開了口:「奏疏我們可以上,可是也不要太小看了那個農家子。無論是朝野還是民間,願意站出來為他說話的,不在少數。與皇太后皇上親近的杜家、常家,他們的子弟可都是王景禹的同年至交。翰林院,地方州府,甚至你們三司之中,對王景禹持好感的人,可都不是一個兩個。就看上次,王景禹在北齊的談判,那樣一個兩國共治地方的異想天開之策,何以我們都沒能將他阻攔下來?最終不還是眼睜睜看著皇上通過了他的談判方案?」
他看了看褚茂通:「方才你說的事情,在上一次的事件當中,我們難道沒做嗎?如今,皇帝已親政多年,羽翼漸豐。還說什麼滿朝文武,這朝野上下,與我等一心之人,可是愈來愈少了啊。」
「蔡相說的不錯。」
裘培擰了擰眉,「若還是像上次那般,繼續試圖以言官和輿論來逼迫皇帝,顯然是不行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廖夫人卻淡淡看了他一眼,那意思明白的很:快著點,我很忙。
他喉頭一梗,咽了咽不存在的口水,強迫自己調勻了氣息道:「聽府上人說,現在王安撫使的府內事務,全都由你調派?」
廖夫人莫名看他,不承認也不否認。
但王端同她夫妻日久,仍然第一時間便心領神會,廖氏的意思是:是又怎樣?這就是你要找我問的事?
他耐心的繼續問:「我是想告訴你,馬上我也要離開府城去太原府的水患之地,督辦救災、慰問災民,雖說我們這齣宅邸,人丁事務不多,但也是要人來照管的。待我走後,你能不能也時常回府來照管一二?」
他姿態放的低,廖夫人倒也語氣緩和了些許,但還是不解的反問:「這府上的事,何時還需要我來照管過,管家不一向都最明白你的心意?」
王端解釋說:「以往你我常常分處兩地,自然只能交由管家來打理,但如今你既然同在太原府城,總不好叫這下人越過你前頭去。況且,若論放心,我總是對你處斷事務是最放心的。這一次汾水致患,非同尋常,保不準會不會有百姓商賈、甚至士林學子等求訪到府上,若是有你處置,我也好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水患救災、撫恤災民上。」
王端拿出了救恤災民之事為說辭,廖夫人倒也不好推卻。
只是她正是最忙的時候,根本分不出更多的精力。段玉京雖然已然順利生產,還有陳阿環在,她需要照管的王家府中瑣事並不多,一直常住在那來,更多的是要做王景禹臨走前交代的那些事。
她放鬆了些態度,問他:「你會去多久?」
王端像是早就知道了她會很忙,他當即提出來:「雖不知王安撫使大人府上具體都有些什麼事務,但我也知曉你難脫開身。不如這樣,府上這些人你隨便挑幾個,帶在身邊,為你分擔一二,總也好過事事都親力親為。」
原本已經放鬆了廖夫人,在聽到這句時,猛地轉過了視線,不錯眼珠的盯著王端看。
她問:「你究竟什麼意思?」
王端見廖氏一眼就看出自己別有所圖,卻也不著急,只仍然說:「你我夫妻一體,我還能有什麼意思?不過就是體恤你辛苦罷了。」
廖夫人見狀,別過了眼神,點頭道:「好。你今天請我做的事,我答應了。但是從府上挑人就不必了,我身邊自有用的順手的,還調動得開。」
「不行!」王端手掌一拍桌案。
廖夫人輕輕一笑:「如何不行?」
王端咬了咬牙:「究竟如何你不用管,你也無需知道。於你而言,就是答應照管府上事務,再隨便點幾個人帶在身邊,支使著用罷了。」
「我用不上。」
王端猛的站起來:「你用不上也要用!不要忘了,你我二人才是近二十年的夫妻!這麼多年,在子嗣之上,你一無所出,又常常擅行妄為,我王端何曾因此而苛待過你一次?何曾於你們廖家在禮數之上差過半分?當年,是誰絲毫不顧及你的情面,與段嶺聯手將臨南縣之事掀出來,使得我官途險些就此斷送!如今,他步步高升,騎在我頭頂上,對我處處打壓,其心險惡,可見一斑!」
「我有預感,遲早有一日,這狂妄的年輕人還會叫我栽一個大跟頭!有些事,為了自保也不得不做,何以你竟還如此執迷不悟?」
他說到這裡,見廖夫人不僅絲毫不為所動,還緩緩站起了身子,一言不發準備離開。
王端當即冷了聲音道:「你別忘了,當年劉凌英案發之時,是誰將你們廖家從劉黨之中摘了乾淨出來的?我們多年夫妻一場,你別逼我走到這一步!」
廖夫人已經不願再多看他一眼,只淡淡的望著正廳外的一株楠樹,緩緩道:「沒有人逼你。你若想做什麼事,大可自己去做。」
「你……」王端氣得聲音都啞了。
卻無能為力的看著廖氏一步一步,毫無留戀,決絕的走了出去。
在廖氏邁過門檻,跨步下台階之時,王端看著她的背影,狠下了心:「你今日若這般出了府門,咱們二十年的夫妻情分便算走到了頭。今後,你們廖家會有什麼事發生,王某就無法保證了。」
廖夫人在聽到他說話之時,在門檻外略略停了停。
隨後頭也不回的出了庭院。
大景朝京師,崇政殿。
趙璜的案前堆了兩沓奏疏,一邊是自河東路發來的關於汾水水患的奏報,一邊是自水患消息傳來,朝堂上下遞到他這裡的彈劾奏疏。
這些彈劾奏疏,全部都指向了一個人。
就是如今身兼兩路安撫使,以及河東路轉運副使的王景禹。
原本在不到半個月之前,他的几案上,還全都是關於王景禹在北齊談判所取得一個又一個進展的奏摺。
在王景禹的奏摺當中,向他詳盡的匯報了關於特區長官競選以及執政組籌備的計劃。他相信,只要按照這個計劃實施下去,大景朝取得第一任行政長官的勝算非常大。
屆時,此前所有關於與北齊達成這樣盟約的非議,都將大大消散。
他也可以對王景禹的出使之功,正式給出認可與表彰。同時,這也是他自己的功績。
可是……
偏偏在這個時候,在河東路出了這樣的水災水患……
他雙掌緊緊覆著桌面,左邊那一摞王景禹奏報上來的水患治理,以及需要朝廷調派的支援,這些片刻不得耽誤的救災事宜,他都已經處理完。可另外右邊的一摞,卻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袁寅自殿外進來,看了看皇帝的神色,躬身請示:「陛下,蔡相公到了。」
趙璜抬眸。
自河東路水患的消息傳來,蔡闕除了在議事的朝會之上,公開提出必須對直屬官員問責以外,已經連續多次遞了摺子進來,要求面聖。
他知道蔡闕是何意,一直以救災事宜緊急,非此事不論的態度,推拒著不見。
可聽聞了宰相面君的要求被連續推拒之後,不僅朝臣們就此事上章勸諫的一天比一天多,昨日太皇太后也派了人來,質問他身為國君,何以避宰相而不見?
袁寅站在一旁,靜靜的等著趙璜說話,須臾,他聽到皇帝說:「這些奏疏,全部留中不發。」
袁寅見皇帝所掌所按的,正是他右手邊那一摞,他沒有多說什麼,只再次躬了身子稱是。
第186章
一個時辰後,蔡闕臉色鐵青的出了崇政殿。
不僅今天他主張將水患發生地主官問責,就連他嚴肅要求更換主持賑災官員,由太原府知府王端暫代王景禹之職責,統領全路救災事宜的請求,均被皇帝一一駁回。
即使他拿出了充足的條例支撐,皇上仍然以大災當前,不宜大動干戈,以免亂了救災局勢為理由,將處置的時間不斷往後拖。
皇帝很清楚,這件事情早晚他都要讓步,王景禹作為一路深度參與了汾州水務的一路轉運副使,此責難逃。
蔡闕知道皇帝早晚要認下此事,可偏偏一直在一個拖字訣。
遲則生變,他可不想與一國之君這樣打長時間的消耗戰。況且,這些年來,他已經忍了這麼久,如今既然時機來臨,必然要一出手就將對方徹底拉入毫無反抗之力的境地去。
夜間,裘培、褚茂通幾人都在蔡闕下職之後,自動的聚了過來。一見面,裘培見蔡闕疲憊又不爽快的神色,便知今日面見皇帝不順利。
他哼了聲道:「也不知這破落農戶子,究竟給我們的好皇帝灌了什麼迷魂湯,這般處處維護於他!」
褚茂通坐在一旁,想了想說:「不然,我們繼續上摺子!群情洶洶,皇上總不能一概留中不發!若真如此,那我們這些諫議大夫,也該上章請求去職了!滿朝文武與那一個破落農家子,皇上總該知道,究竟孰輕孰重吧?」
兩人說完,都看著蔡闕,但蔡闕始終不發一言。
顯然,這樣的做法在蔡闕看來還是不夠。
須臾,蔡闕開了口:「奏疏我們可以上,可是也不要太小看了那個農家子。無論是朝野還是民間,願意站出來為他說話的,不在少數。與皇太后皇上親近的杜家、常家,他們的子弟可都是王景禹的同年至交。翰林院,地方州府,甚至你們三司之中,對王景禹持好感的人,可都不是一個兩個。就看上次,王景禹在北齊的談判,那樣一個兩國共治地方的異想天開之策,何以我們都沒能將他阻攔下來?最終不還是眼睜睜看著皇上通過了他的談判方案?」
他看了看褚茂通:「方才你說的事情,在上一次的事件當中,我們難道沒做嗎?如今,皇帝已親政多年,羽翼漸豐。還說什麼滿朝文武,這朝野上下,與我等一心之人,可是愈來愈少了啊。」
「蔡相說的不錯。」
裘培擰了擰眉,「若還是像上次那般,繼續試圖以言官和輿論來逼迫皇帝,顯然是不行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