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忙碌了一整天,直到深夜。

  王景禹獨自坐在轉運司的辦事房內,將這些信息以及關於水患的布置,一一在地圖上標識出來。片刻之後,兩張地圖懸掛在他面前。

  一張詳細列述了汾州太原府的地理地形,河流走勢,以及汾水決口位置點、大小,受災區域、每個區域的人數。另一張則在地圖上,圈畫出了所有針對水患治理的布置情況,汾州、太原府此時可供使用的物資、人力,以及正在調派途中的人力、物資。

  一切都有了數。

  也幾乎在這兩張圖整理出來的一刻,王景禹也決定了,當晚他第一個要趕赴的地點是哪裡。

  夜深露重,瀟瀟車馬,王景禹在從北齊與大景邊境回到太原府之後,不到三日,便再次出發離開了太原府城。

  他的第一個落腳點,選擇的是地圖上標註出來的第二個決口,也是截止目前最大的決口。汾河從北向南貫穿汾州,在汾州境內河道彎曲多變,形成了許多河灣與河灘,所流經的地區與地形十分複雜。

  據王景禹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的了解,汾水在歷史上曾經多次因為地質地形的變化而改道。

  這一處最大的決口位於文水支流在太行山脈側谷,交匯入汾水的峽谷平原地帶。

  由於水流的衝擊以及河道淤泥的沉積,這裡的土地十分肥沃,也因此成了汾州境內農田集中的一帶。同時因為這裡還是汾州境內一個重要的漕運碼頭,早已形成了一個十分繁忙和發達的城鎮。

  人來人往,人口十分密集。

  這一次的水患發生,所受到的衝擊和損失也最大。

  王景禹行到距離此處十幾公里處,已然漸漸開始車馬難行。路上頻繁看到倉皇狼狽的逃難之人。

  但讓他感到意外和警覺的是,除了經過他調動安排,已經奔赴汾州水患區域的物資以及人力以外,很少看到其他民間商隊在兩者之間的來往。

  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地方物資和材料緊缺,商人最是敏感,一定會在最快的時間之內,將緊俏的物資運送過來,以期賺取到利益。

  這種大災之中,他既然已經從轉運司屬向商會發出了徵集物資的政令,這些商人們將物資運送過來,就不用擔心無人結單。更應該積極來往遣送物資才是,不僅能得到美名,還能賺到十足的好處!

  他思索片刻,大概有了猜測,因此在人尚未到受災地時,又補充了另一條救災令:「收回汾州太原府兩境之內,在災情之後嚴控物價的限令。」

  這一條半路之上發出政令送達太原府時,王端怒不可遏:「簡直不可理喻!」

  王端此時正前前往太原府受災區域的路上,聽到這個消息,當即出了車馬,站在人來人往的太原府街道之上,聲聲發問:「天災大難,物資最是急缺緊短,往往這種時候,那些只知逐利的商人一定會趁機坐地起價,令受災的百姓雪上加霜。我等身為一方之父母官,當然不能任這些商人魚肉鄉里,出台限價令那是必然的!豈不知,這堂堂兩路安撫使大人,竟然公然鼓勵這等奸商抬價行徑,要官府取消限令!」

  他腔調高亢,足以叫跟隨著的官員都聽個清清楚楚,同時也叫太原府的百姓們也聽的清楚。

  這位安撫使大人,是何等的不顧忌民間疾苦。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官府發布政令限價,一直都是常規的措施。也是尋常百姓,所能夠理解的行徑。

  反而是這種可以取消限價,任由擁有資源之人無理由漲價的政令,他們還從未見過,一時之間皆感困惑。

  不少人附和道:「沒錯啊。就說城南那處布料商店,因為離咱們受災區域距離最近,布價已經翻了三倍!受災的百姓本就流離失所,這個時候還要出高於平常幾倍的價格去買這些必須的吃用急用物品,簡直是雪上加霜啊!」

  「是這樣!」

  ……

  一連串的贊同之聲,讓王端感到心情舒暢,他抬高了聲音道:「雖然他王景禹是兩路之安撫使,又是我河東路轉運副使,可我王端身為太原府知府,就要為我太原府一府之民的利益與生計籌謀,斷不能允許那些奸商在我太原府境內胡作非為,行此等哄抬物價搶民之行徑!傳我的政令,無論鐵料、布料、木料、糧食、車馬等救災緊俏物資,必須嚴格按照災前市價八折銷售,敢私自加價的,一經百姓揭發、官府查實,必當嚴懲!」

  圍觀的百姓見到這個情形,聽說所有他們需要的物資要大降價,盡皆歡呼!

  只余幾個現在的靈使投資組內的富商頭子,神情難看。

  通判宋智楠聽完臉色一變,當即否認:「不可以!」

  可在人潮洶湧當中,他說的話,根本沒人去聽。

  王端離得近,聽到了他的反對之聲,只輕蔑瞭望過來一眼,便不再理會。

  宋智楠氣不打一處來:「王知府,你這是在拿災民百姓的性命,來為自己謀取虛名!如果你堅持這麼做,我宋某一定會彈劾於你!」

  「彈劾?你憑的什麼來彈劾?王某一心為民,身先士卒,搶險救災,你要彈劾什麼?」

  王端諷刺的一笑:「若說彈劾,我王某才最應該是上書彈劾的那一個!好好同朝廷分辨分辨,何以你們那好王安撫使大人,與汾州知州聯合搞了兩年的漕運和水利,卻弄出來這麼個汾水大患,致使我太原府百姓也深受牽連!我才要好好的去彈劾彈劾!」

  「此前的治水與此次水患有什麼關係?你明明就是在強詞奪理,給王大人與汾州知州強按罪名!好好,你若非要如此,我宋某自然是管不著,可是我身為太原府通判,要如何上章,你王端可也管不著!」宋智楠說完,不再理會王端,轉身疾走。

  王端原本十分不錯的心情,被他一通攪擾,興致大減。

  看著宋智楠離去的背影,想著兩年多來,此人從最開始的謹小慎微,到越來越頻繁的站在王景禹立場與

  自己作對,如今更是公然與自己唱反調,目光越來越陰沉。

  不過是一個毫無靠山的寒門子弟,靠著謹小慎微與聽話,才做到了一府通判的位置。

  現而今,竟然找不到自己了。

  最終,他將陰沉沉的目光收了回來,叫過跟在身旁的心腹幕僚,簡短的吩咐了幾句。

  那位幕僚聽完,只微微凜然,便應了是而去。

  第185章

  在太原府府城做完了這一番姿態後,王端回到府中,準備簡單收拾之後,就要趕往太原府與汾州交界的水災發生地。

  他一入府門,就問管家:「夫人回來了嗎?」

  管家連忙答:「按老爺的吩咐,我們去王大人府上一連問了多次,夫人方才明確說,她稍後就會回來。」

  「好。」王端點了點頭往裡走,「到了就通知我。」

  他這一趟回來,更重要的就是在離開之前,要見一見自己那位,幾乎把王安撫使大人家當成了自己家的夫人。

  終於,等他在府中來來回回點視了幾遍,確認自己該辦的事都辦完了,這才忍不住把管家叫了過來問:「夫人還沒有回來?」

  管家不住的擦汗,打王端一回了府,他就派人去催問了四五次,可每次帶回來的消息,要麼是夫人叫他們先等著,說著夫人叫人來說片刻後就來。甚至每次去探問的人,連王安撫使家的大門都進不去,就乾巴巴的守在府門口,跟一隊衛兵大眼瞪小眼,夫人的面是一次都見不到,全都是王安撫使府上的下人出來傳話。

  這些他自然不敢多說,以免惹王端生氣,只道:「最後一次夫人的話是說,再有一刻鐘就出來。」

  王端長出一口氣,生生按捺下去胸中的火氣,一屁股坐在客堂的軟椅上,不耐煩的道了句:「給我端一壺涼茶,敗火。」

  在夫人的事情上,這般作於顏色對王端來說,也極是少見。

  管家又是一陣冷汗直流,連連點頭去叫人安排茶水。內心祈禱著,夫人您可快點回來吧!

  終於,當府門口有小廝飛奔著跑來,說夫人回來了的時候,管家頓時喜動顏色,快步往府門外迎接,一見廖夫人,當即殷勤上前問候:「夫人您回來了!老爺在客堂,一直等著您呢。」

  他必得要頭一個八這個事情說了,要是夫人回來了,又直接去了她自己居住的後院,方才送進去那一壺涼茶,怕是要壓不住王端的一身火氣了。

  廖夫人點了點頭,沒有多說,但瞧著腳步是衝著客堂的方向去。

  管家當即鬆了一口氣,寸步不離的跟在身後,等著聽老爺夫人兩人的吩咐。

  王端聽到了院子當中的動靜,知道廖氏總算是回來了,他急切的站起身想要迎出去,可又頓了頓,再次一屁股坐下。

  等廖夫人終於邁著不緊不慢的步子進了正廳,王端才狀似悠閒的將手中的一盞茶放在茶案上,平靜的道了句:「回來了。」

  廖夫人徑直走到他對面坐了下來,問:「這麼急著叫我回來,是有什麼事?說罷。」<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