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她們是何時相識的呢?
早在宋妃被指去皇子府前,她們是同一批入宮的宮女,那一批宮女不止她們三人,相熟的也有五六個,可惜,真正熬下來的只有她和竹歸。
娘娘心善,彼時見她和竹歸落魄,還不忘記拉她們一把,將她和竹歸都調到了身邊伺候。
竹青有時候也覺得造化弄人。
誰能想到呢,當初一同入宮的宮女,明明娘娘是那個最膽小怯懦的人,每每幹活都受人欺負,總要躲起來哭上一陣,彼時,她們都才入宮不久,各個良心未泯,難免照顧這個年齡較小的小姑娘,而如今,那個膽小如鼠的宮女卻是成了宮中尊貴萬分的主子。
也開始肖想越來越高的位置。
竹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人往高處走,誰不想過得更好一些呢?
宋妃看向了竹歸,她眼中有恍惚,輕輕地笑了一聲:「當初一同入宮的人中,便是你最冷靜,若非是你,也沒有本宮的今日。」
竹歸沉默,不知該如何接話。
宮女生得一副曼妙身材,其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這個宮女膽小怕事時,這也就代表了好欺負。
男人總是卑劣,即便沒了那禍根,也總有辦法想著那方面的事情。
當年胥硯恆再不得寵,也好歹是位皇子,想給他當知事宮女的不知多少,而當時的宋妃不過是宮中最底層的宮女,她便是生得再好,沒機會露臉,也沒辦法叫上面的人看重她。
竹歸冷靜聰慧,她和竹青不同,她當初是被分配到了尚衣局,她慣來好學,也知道學一門手藝日後多有助益,只拼命地學女紅,後來尚衣局的女官見她上進,對她頗為看重,也將她帶在身邊指教。
而當時的修容娘娘要給胥硯恆指派知事宮女的消息,就是竹歸最先得知的。
竹歸沒有攀龍附鳳的心思,在知曉宋妃當時被花房管事太監盯上時,她猶豫再三,還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當時的宋妃。
再如何,也總比被迫地和一個太監做對食要好。
她們這些底層的宮女,是沒有太多選擇的,被壓迫了,也不會有人替她們做主。
宋妃將這個消息當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但僅僅是這樣,還不夠。
關鍵的一點,當時的宋妃沒有辦法叫上面的主子注意到她。
是竹歸幫了她,替她向當時的尚衣局的女官求情,才叫當時的宋妃得了機會,後來被選中,送去了胥硯恆身邊,逃脫做對食的命運。
所以,宋妃說,如果沒有竹歸,就不會她的今日,是一點錯都沒有。
竹歸低低地嘆了口氣:「娘娘能有今日,全因自己的機緣巧合,也因娘娘的謹慎低調,和奴婢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宮中的妃嬪那麼多,但能做到妃位的寥寥無幾。
竹歸自然不敢居功。
宋妃驀然輕笑了聲,所以說竹歸聰慧。
竹歸也不贊同她的做法,但她的勸說都很隱晦,不似竹青那麼大咧咧地表現出來。
竹歸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她認得清自己的身份。
彼時得知有機會到皇子身邊伺候,她一點心動都沒有,如今也是如此,她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奴才,不會仗著曾經對宋妃有過幫助,就挾恩圖報,甚至是越界地替宋妃做決定。
例如現在,竹歸誇她能有今日,全靠她往日的謹慎低調。
可她正在做的事情和謹慎低調完全扯不上邊。
竹歸想勸她收手,卻礙於身份只能沉默。
宋妃看著竹歸,她說:「當初琴心挑出來將陳氏罪行供認不諱時,人人都在狐疑自己身邊的宮人,唯獨本宮不曾懷疑過。」
因為她比誰都清楚竹歸和竹青的來歷。
這二人是她親手挑選出來的,而當初被派來伺候她的宮人也早沒了性命。
竹青忍不住道:「奴婢怎麼可能背叛娘娘呢,竹歸就不可能了。」
竹歸苦笑了一聲,她沒有竹青那麼單純,娘娘會直白地說出這番話,反而是代表娘娘其實懷疑過她的忠心的。
竹歸嘆了口氣:「娘娘還記得,您將奴婢從尚衣局帶出來的情景嗎。」
彼時,誰都沒能想到最終登上皇位的人會是二皇子胥硯恆,那時所有人都覺得儲君之位非三皇子莫屬。
竹歸也這般覺得。
先帝那麼寵愛貴妃娘娘,對其膝下唯一的皇嗣也是格外看重,其餘皇子捆在一起都抵不過三皇子重要,偏偏三皇子死得太突然,叫貴妃娘娘一病不起,緊接隨之而去。
也叫先帝悲慟之餘,生了一場大病。
變故來得太突然,打得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包括竹歸和當時尚衣局的那位女官。
不僅朝中人會站隊,宮中也是如此,那位女官便是貴妃娘娘的人,貴妃娘娘忽然逝去,叫尚衣局也變了天。
竹歸這個前任尚衣局女官的親信自然也落不得好。
所以,等宋妃在尚衣局找到竹歸時,正是她落魄時,甚至比她初入宮時還要慘。
她也算得上曾是貴妃娘娘的人,又怎麼可能是皇上埋下的暗樁。
正是想通了這一點,宋妃最終才拋棄了對竹歸的懷疑。
竹歸是十三歲那年入宮的,本是攢了銀子準備在二十五歲那年出宮,結果宮中驚變,她沒能出得了宮,外間父母也早就亡故,唯一的兄長也娶了嫂嫂。
每年宮門前時常有人來探望入宮的宮女,竹歸已經許久不見有人來探望過她了。
竹歸知道,宮外早就沒人期待她出去了,她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也將她遺忘。
竹青左右看了看,有點聽不懂娘娘和竹歸的對話,不由得安靜了下來。
竹歸輕嘆了口氣,她問:「娘娘想問什麼?」
宋妃直勾勾地看向竹歸,殿內不知道安靜多久,她才出聲,聲音情緒莫名叫人壓抑:「你說,本宮會成功嗎?」
她心中總隱隱有種不安的預感,她太需要一個人來肯定她了,而往日經歷註定了竹歸是最恰當的人選。
竹歸沉默了許久,她只說了一句話:「娘娘心中有答案的,不是嗎。」
宋妃臉色有一瞬間極其陰沉,很快,她面色恢復如常,她眸中是一種讓竹青和竹歸都不理解的情緒,她忽然笑起來,她說:
"本宮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竹歸不意外娘娘的回答,時間很可怕,能將一個人變得面目全非。
早在娘娘第一次在尚衣局找到她時,竹歸就知道,當初那個會在夜間害怕偷哭的小姑娘已經消失了。
作者有話要說:
女鵝:冠冕堂皇。
小胥:綰綰言之有理。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一9章
除夕前,胥硯恆就徹底封筆不再辦公,期間除非軍務要事,其餘事件都會留在年後再處理。
年宴一過,胥硯恆還不能得閒,他還需要前往太廟祭祖,褚青綰同行,祭祖乃是大事,萬萬耽誤不得,褚青綰難得起了個大早,外間天色都還未徹亮。
頌夏早就準備好了貴妃制服,某人好整以暇地看著她更衣,褚青綰只能儘量忽視他的視線。
貴妃禮服是否好看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隆重二字。
外間燈火通明,褚青綰透過楹窗瞥了眼外間天色,心底默默算著時間,還需半個時辰,不等天亮,她們就得出宮。
從她得知她要陪著胥硯恆一起前往太廟祭祖時,驚愕之餘,她就將整套流程熟記於心。
能和皇上一同祭祖的,只有皇后。
胥硯恆既然在這一日帶上她,意欲何為,根本不言而喻。
褚青綰自然不會裝模作樣地推辭,但她還是難免有些緊張,她對著銅鏡照了又照,戴了步搖,就又覺得不夠端莊,趕緊拆了下來,一盒子首飾被她挑挑揀揀,竟是一個都看不上眼。
胥硯恆不知何時出現在了她身後,將木匣子從她手底抽了出來,語氣輕慢,讓她也不由自主地冷靜下來,他說:「不過一次祭祖而已,緊張什麼。」
褚青綰輕蹙了蹙鼻尖,低聲咕噥:「皇上說得輕巧,您第一次祭祖時,難道不會覺得緊張?」
胥硯恆挑眉,他還真沒有。
他彼時滿心自得自滿,祭祖,不過是祭奠一堆牌位罷了,既然都是死人,有什麼好緊張的。
從銅鏡中看出胥硯恆眼中透露出的意思,褚青綰扯了扯唇,她一言難盡。
皇室出了他這麼個不孝子孫,恐怕也是哪一輩不曾積德。
褚青綰沒辦法不緊張,祭祖時滿朝文武都在,她想要得太多,在意的自然也多,她推了推胥硯恆:「您快讓開,莫要耽誤時辰了。」
胥硯恆沒聽,由著她自己來,不知道要糾結到何時呢,他低頭在木匣子中挑了挑,最終拿出了一支白玉玲瓏三尾鳳釵,遞給她:「戴這個。」
褚青綰一見他挑的東西,眨了眨眼,也覺得合適,她接了過來,讓頌夏替她戴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早在宋妃被指去皇子府前,她們是同一批入宮的宮女,那一批宮女不止她們三人,相熟的也有五六個,可惜,真正熬下來的只有她和竹歸。
娘娘心善,彼時見她和竹歸落魄,還不忘記拉她們一把,將她和竹歸都調到了身邊伺候。
竹青有時候也覺得造化弄人。
誰能想到呢,當初一同入宮的宮女,明明娘娘是那個最膽小怯懦的人,每每幹活都受人欺負,總要躲起來哭上一陣,彼時,她們都才入宮不久,各個良心未泯,難免照顧這個年齡較小的小姑娘,而如今,那個膽小如鼠的宮女卻是成了宮中尊貴萬分的主子。
也開始肖想越來越高的位置。
竹青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人往高處走,誰不想過得更好一些呢?
宋妃看向了竹歸,她眼中有恍惚,輕輕地笑了一聲:「當初一同入宮的人中,便是你最冷靜,若非是你,也沒有本宮的今日。」
竹歸沉默,不知該如何接話。
宮女生得一副曼妙身材,其實不是一件好事,尤其這個宮女膽小怕事時,這也就代表了好欺負。
男人總是卑劣,即便沒了那禍根,也總有辦法想著那方面的事情。
當年胥硯恆再不得寵,也好歹是位皇子,想給他當知事宮女的不知多少,而當時的宋妃不過是宮中最底層的宮女,她便是生得再好,沒機會露臉,也沒辦法叫上面的人看重她。
竹歸冷靜聰慧,她和竹青不同,她當初是被分配到了尚衣局,她慣來好學,也知道學一門手藝日後多有助益,只拼命地學女紅,後來尚衣局的女官見她上進,對她頗為看重,也將她帶在身邊指教。
而當時的修容娘娘要給胥硯恆指派知事宮女的消息,就是竹歸最先得知的。
竹歸沒有攀龍附鳳的心思,在知曉宋妃當時被花房管事太監盯上時,她猶豫再三,還是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當時的宋妃。
再如何,也總比被迫地和一個太監做對食要好。
她們這些底層的宮女,是沒有太多選擇的,被壓迫了,也不會有人替她們做主。
宋妃將這個消息當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但僅僅是這樣,還不夠。
關鍵的一點,當時的宋妃沒有辦法叫上面的主子注意到她。
是竹歸幫了她,替她向當時的尚衣局的女官求情,才叫當時的宋妃得了機會,後來被選中,送去了胥硯恆身邊,逃脫做對食的命運。
所以,宋妃說,如果沒有竹歸,就不會她的今日,是一點錯都沒有。
竹歸低低地嘆了口氣:「娘娘能有今日,全因自己的機緣巧合,也因娘娘的謹慎低調,和奴婢又有什麼關係呢。」
這宮中的妃嬪那麼多,但能做到妃位的寥寥無幾。
竹歸自然不敢居功。
宋妃驀然輕笑了聲,所以說竹歸聰慧。
竹歸也不贊同她的做法,但她的勸說都很隱晦,不似竹青那麼大咧咧地表現出來。
竹歸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她認得清自己的身份。
彼時得知有機會到皇子身邊伺候,她一點心動都沒有,如今也是如此,她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只是一個奴才,不會仗著曾經對宋妃有過幫助,就挾恩圖報,甚至是越界地替宋妃做決定。
例如現在,竹歸誇她能有今日,全靠她往日的謹慎低調。
可她正在做的事情和謹慎低調完全扯不上邊。
竹歸想勸她收手,卻礙於身份只能沉默。
宋妃看著竹歸,她說:「當初琴心挑出來將陳氏罪行供認不諱時,人人都在狐疑自己身邊的宮人,唯獨本宮不曾懷疑過。」
因為她比誰都清楚竹歸和竹青的來歷。
這二人是她親手挑選出來的,而當初被派來伺候她的宮人也早沒了性命。
竹青忍不住道:「奴婢怎麼可能背叛娘娘呢,竹歸就不可能了。」
竹歸苦笑了一聲,她沒有竹青那麼單純,娘娘會直白地說出這番話,反而是代表娘娘其實懷疑過她的忠心的。
竹歸嘆了口氣:「娘娘還記得,您將奴婢從尚衣局帶出來的情景嗎。」
彼時,誰都沒能想到最終登上皇位的人會是二皇子胥硯恆,那時所有人都覺得儲君之位非三皇子莫屬。
竹歸也這般覺得。
先帝那麼寵愛貴妃娘娘,對其膝下唯一的皇嗣也是格外看重,其餘皇子捆在一起都抵不過三皇子重要,偏偏三皇子死得太突然,叫貴妃娘娘一病不起,緊接隨之而去。
也叫先帝悲慟之餘,生了一場大病。
變故來得太突然,打得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包括竹歸和當時尚衣局的那位女官。
不僅朝中人會站隊,宮中也是如此,那位女官便是貴妃娘娘的人,貴妃娘娘忽然逝去,叫尚衣局也變了天。
竹歸這個前任尚衣局女官的親信自然也落不得好。
所以,等宋妃在尚衣局找到竹歸時,正是她落魄時,甚至比她初入宮時還要慘。
她也算得上曾是貴妃娘娘的人,又怎麼可能是皇上埋下的暗樁。
正是想通了這一點,宋妃最終才拋棄了對竹歸的懷疑。
竹歸是十三歲那年入宮的,本是攢了銀子準備在二十五歲那年出宮,結果宮中驚變,她沒能出得了宮,外間父母也早就亡故,唯一的兄長也娶了嫂嫂。
每年宮門前時常有人來探望入宮的宮女,竹歸已經許久不見有人來探望過她了。
竹歸知道,宮外早就沒人期待她出去了,她在這世上唯一的親人也將她遺忘。
竹青左右看了看,有點聽不懂娘娘和竹歸的對話,不由得安靜了下來。
竹歸輕嘆了口氣,她問:「娘娘想問什麼?」
宋妃直勾勾地看向竹歸,殿內不知道安靜多久,她才出聲,聲音情緒莫名叫人壓抑:「你說,本宮會成功嗎?」
她心中總隱隱有種不安的預感,她太需要一個人來肯定她了,而往日經歷註定了竹歸是最恰當的人選。
竹歸沉默了許久,她只說了一句話:「娘娘心中有答案的,不是嗎。」
宋妃臉色有一瞬間極其陰沉,很快,她面色恢復如常,她眸中是一種讓竹青和竹歸都不理解的情緒,她忽然笑起來,她說:
"本宮已經沒有回頭路了。"
竹歸不意外娘娘的回答,時間很可怕,能將一個人變得面目全非。
早在娘娘第一次在尚衣局找到她時,竹歸就知道,當初那個會在夜間害怕偷哭的小姑娘已經消失了。
作者有話要說:
女鵝:冠冕堂皇。
小胥:綰綰言之有理。
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一9章
除夕前,胥硯恆就徹底封筆不再辦公,期間除非軍務要事,其餘事件都會留在年後再處理。
年宴一過,胥硯恆還不能得閒,他還需要前往太廟祭祖,褚青綰同行,祭祖乃是大事,萬萬耽誤不得,褚青綰難得起了個大早,外間天色都還未徹亮。
頌夏早就準備好了貴妃制服,某人好整以暇地看著她更衣,褚青綰只能儘量忽視他的視線。
貴妃禮服是否好看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隆重二字。
外間燈火通明,褚青綰透過楹窗瞥了眼外間天色,心底默默算著時間,還需半個時辰,不等天亮,她們就得出宮。
從她得知她要陪著胥硯恆一起前往太廟祭祖時,驚愕之餘,她就將整套流程熟記於心。
能和皇上一同祭祖的,只有皇后。
胥硯恆既然在這一日帶上她,意欲何為,根本不言而喻。
褚青綰自然不會裝模作樣地推辭,但她還是難免有些緊張,她對著銅鏡照了又照,戴了步搖,就又覺得不夠端莊,趕緊拆了下來,一盒子首飾被她挑挑揀揀,竟是一個都看不上眼。
胥硯恆不知何時出現在了她身後,將木匣子從她手底抽了出來,語氣輕慢,讓她也不由自主地冷靜下來,他說:「不過一次祭祖而已,緊張什麼。」
褚青綰輕蹙了蹙鼻尖,低聲咕噥:「皇上說得輕巧,您第一次祭祖時,難道不會覺得緊張?」
胥硯恆挑眉,他還真沒有。
他彼時滿心自得自滿,祭祖,不過是祭奠一堆牌位罷了,既然都是死人,有什麼好緊張的。
從銅鏡中看出胥硯恆眼中透露出的意思,褚青綰扯了扯唇,她一言難盡。
皇室出了他這麼個不孝子孫,恐怕也是哪一輩不曾積德。
褚青綰沒辦法不緊張,祭祖時滿朝文武都在,她想要得太多,在意的自然也多,她推了推胥硯恆:「您快讓開,莫要耽誤時辰了。」
胥硯恆沒聽,由著她自己來,不知道要糾結到何時呢,他低頭在木匣子中挑了挑,最終拿出了一支白玉玲瓏三尾鳳釵,遞給她:「戴這個。」
褚青綰一見他挑的東西,眨了眨眼,也覺得合適,她接了過來,讓頌夏替她戴上。<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