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頁
這般早?那她讓小衙役傳回府衙的消息他定是沒聽到……姜幼安無聲輕嘆,默了須臾才忽抬鳳眸冷聲質問道:「孤聽聞梁知府被謝崢詐去了許多銀子?此事是真是假啊?」
「殿下恕罪!臣一時糊塗釀下大錯,但臣絕無助逆之心,求殿下恕罪啊!」梁知府渾身一顫,頓時跪地求饒。
倘若蕭侯帶著齊參軍和定西府兵能先一步抵達閔州,他或能將功補過,但若不成,那他送給謝崢那麼多金銀便與謀逆無異啊!
這般一想,梁知府雙腿更是抖如篩糠,身子緊緊伏在地面。
姜幼安微默,鳳眸定定凝視跪在堂下的定西知府。秦州知府雖放謝崢入城但在知曉其包藏禍心後便設法向長安傳消息,後又與鎮遠軍裡應外合將剿滅叛軍,如此,世人皆知秦州知府沒有反叛之心,她自然可以不追究秦州輕信謝崢之錯。
定西知府卻與秦州知府不同。
此人不止輕信謝崢擅放謝家軍穿行定西,竟還贈上萬千金銀助謝崢有了招兵買馬之本,即便這梁知府只是無心之失並無謀反之意,但行賄之事卻板上釘釘,無可辯駁,斷不可輕饒。
只是如今她剛將謝家伏兵收於麾下,他們正如驚弓之鳥,任何一點風聲都會令他們慌不擇路。
姜幼安不想徒增傷亡,所以這定西知府查是要查,卻不能是現在。
思及此,她斂神,眼尾稍稍彎起些許弧度:「不知者不怪,謝崢狡猾多端,狼子野心,你被其唬騙並非是你的錯,且起身罷。」
這話仿若天籟,梁知府聞言怔了許久才不敢置信地抬頭:「殿、殿下當、當真不怪罪臣?」
姜幼安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敲打道:「你雖是無心之失,但終究鑄成過錯,周統領和李拓將軍正在堂外等你,他二人若問你謝崢與謝家軍之事,你務必要如實相告,如此也算將功補過。」
梁知府聞言如蒙大赦頓時叩首:「是!臣謝太子恩典!臣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話落,他恭謹起身退出公堂。
公堂外,周統領和李拓二人見梁知府被太子殿下敲打得冷汗津津,默契對視一眼,當即架起梁知府一左一右的盤問起謝家軍行至定西時的情形。
*
定西與閔州之間相隔百里。
枯山黃土,即便蕭無衍率定西府兵一刻不停地趕路,也直到次日午後才趕到閔州城外。
蕭無衍在定西府兵里點兩個機靈的小兵先行喬裝探路。
此刻烈陽當空,倘若謝崢已率兵占領閔州,那如今閔州城必然城門緊閉,無一百姓出入。反至,若城門大開,百姓如常進出,那他們或可搶占先機。
兩刻鐘後,探路小兵順利返
回,帶來好消息。
但蕭無衍緊繃的心弦卻未松半分,在對上定西參軍明顯欣喜的眼神時只沉聲吩咐眾將士:「保持戒備,不可掉以輕心。」
定西參軍好大喜功,平日操練也鬆散,這回跟鎮遠侯一刻不歇地疾奔百里,早覺苦不堪言,但他半點不敢置喙鎮遠侯,聞言急忙斂下喜色,故作深沉道:「是,屬下明白。」
蕭無衍這才揚拳揮令:「出發!」
千匹烈馬瞬間聞聲而動,不肖片刻,這動靜便傳到了閔州守城將士耳中。
城門處,守城將士俯耳貼地,只聽馬蹄震動聲越來越近,心中頓時警鈴大作,將消息遞給百夫長,百夫長聞言當機立斷,迅速將城門內外的百姓全都送入城內,而後關城門、登城樓、點狼煙。
閔州眾將士訓練有素,待蕭無衍率定西府兵抵至城門口時城門已然緊閉,而城牆之上的百夫長亦手持長弓,抽箭拉弦,高聲示警:「城外何人?報上名來!」
定西參軍登時驚慌無比:「蕭侯爺,怎麼回事,咱們中計了不成?」
話音未落,便覺一股冷風自鎮遠侯眼角掃來,他心底一虛,下意識噤聲。
蕭無衍則自懷中掏出令牌道:「葉照何在?將此物交給他,他自會知曉我等身份。」
城牆之上,百夫長聞言立即召來小兵,令小兵降下石匣接令牌,但他手中的弓箭卻自始至終都未松分毫。
齊參軍見狀心中不禁打起鼓,他倖幸苦苦陪鎮遠侯走這一遭是為了救自己的小命,可不是想把小命丟在這兒……
另一廂,閔州知府葉照早在望見狼煙時便向城門處趕來。
守城小兵奉命拿著令牌去尋知府,半道就遇見了人,而葉照瞧見令牌,雙眼倏地一瞪,當即吩咐小兵傳信百夫長速速迎人入城。
此令牌乃聖上欽賜宮令,持令牌者可無召夜叩宮門。
自當今聖上登基,只賜予過三人——前後兩任顧相以及祖父,後來老顧相病逝、祖父亦因病致仕將令牌還回宮中,朝中便只有顧相有此令牌。
是以今日,無論拿令牌之人是誰,都代表聖上極信任此人。
小兵聞令應是,立即從腰間拿出信號彈射向空中,霎那間,一抹紅煙入雲霄。
數里之外,百夫長望見小兵傳遞的信號,這才收起手中弓箭,吩咐手下將士打開城門。
閔州知府常年練兵,故而閔州將士之間獨有一套傳遞信息的方式,譬如在旁人手中象徵「危險」的紅色信號彈,在閔州卻是「安全」之意,倘若要暗示「危險」,方才去尋知府大人的小兵便會在城內烽火台升起狼煙。
與此同時,城門外的定西參軍看見城牆上的閔州百夫長終於收起弓箭,不由暗舒一口長氣:有驚無險,幸好有驚無險……
想到此,定西參軍忍不住又悄悄看了眼鎮遠侯。
這人自始至終都鎮定自若,倒讓他真生出一絲敬佩之情,先前見鎮遠侯如此年輕,他還以為此人是沽名釣譽之輩呢。
厚重城門徐徐打開。
蕭無衍率先策馬而入,尋到方才守城的百夫長沉聲下令:「騎兵入城後立即關上城門。」
百夫長不解其意。
但此人既是知府大人信任之人,那他便會聽令行事,遂領命道:「是!將軍!」
千騎入城,百姓避讓,城門附近的商鋪紛紛撤了放在街邊的桌椅,只等這些騎兵都走了再將桌椅擺放出去。
葉知府趕到城門時便瞧見這樣一副景象:臨街茶樓酒肆的鋪子窗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而鋪子外面的物件則比往常都乾淨,只有這回入城的兵馬一個挨一個地站在街道……
但即便如此,葉知府還是一眼便望見站在無數兵馬之間的鎮遠侯,以及眾人身後正在徐徐關閉的城門。
葉照少時曾隨母親去鎮遠侯府送過節禮,倒是認出了鎮遠侯。
然如今不是敘舊的時候,他急急穿過人群,來到蕭無衍跟前便問:「為何要關城門?」
蕭無衍聞聲打量他一眼,亦認出來人——此人長相與葉晉有三分相似,不是閔州知府葉照還能是誰?
「謝崢假傳聖旨,率五萬謝家軍西行,意欲謀逆,昨日黃昏,謝崢已率大軍離開定西城。」他言簡意賅,三言兩語便將事情悉數告之。
葉照聽罷臉上卻並無訝色,反而沉嘆口氣道:「果真如此,數日前我得知謝長山失了青州便覺不對,這才命人嚴加防範,絕不放任何一個可疑之人出入閔州。」
這也是方才守城將士聽見馬蹄聲之後反應那般迅速的原因。
蕭無衍聞言看葉照的眼神便多了一絲欣賞:「敢問葉知府城中有多少兵馬?閔州城外高山險峻,謝崢若想率大軍去金城便只有入城這一條路,我等至少要拖他兩個時辰才能等到援軍。」
葉知府神色微緊:「閔州共有府兵兩萬,但兩萬府兵各守東、西兩城門,如今下官只能召集一萬兵馬來守東城門,恐怕難與謝家軍抗衡。」
蕭無衍沉聲,周身氣勢瞬間凜冽:「足夠了,只要葉知府配合,謝崢定逃不出閔州。」
葉照聞言精神亦是一振:「為國盡忠,葉某死而後已,定全力配合鎮遠侯。」
第113章
大結局(下……
酉初時分,夕陽西下,昏黃燦爛的光暈不過一刻便徹底消散在黃沙山石之下。於是暮色降臨,滿目青灰。
城門將士抬眸望了望天,在放行最後幾位百姓後揚聲下令:「關城門!」
謝崢麾下斥候兵分兩路,一路喬裝打扮扮成良民進入城內打探,一路則坐在城門外的茶攤上暗中觀察,直至確認城內城外皆無異樣,斥候才悄然離去,返回大軍向主將稟報此事。
半個時辰後,謝崢率軍兵臨城下,高舉聖旨令守城小兵開城門,欲率兵穿行閔州。
不料閔州的守城將士瞧見聖旨竟只道:「此等大事小人不敢做主,還請諸位等上片刻,小人這便派人去請知府大人。」
聽見這話,謝崢身邊副將頓時斥道:「剿滅逆賊刻不容緩,若耽誤軍情,爾等誰承擔得起?」
然他話落,城樓上眾將士卻只是恭謹地抱拳行禮:「望諸位將軍海涵。」
副將聞言雙目一怒,正要再斥,謝崢及時出聲攔住了他:「無妨,且等著。」<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殿下恕罪!臣一時糊塗釀下大錯,但臣絕無助逆之心,求殿下恕罪啊!」梁知府渾身一顫,頓時跪地求饒。
倘若蕭侯帶著齊參軍和定西府兵能先一步抵達閔州,他或能將功補過,但若不成,那他送給謝崢那麼多金銀便與謀逆無異啊!
這般一想,梁知府雙腿更是抖如篩糠,身子緊緊伏在地面。
姜幼安微默,鳳眸定定凝視跪在堂下的定西知府。秦州知府雖放謝崢入城但在知曉其包藏禍心後便設法向長安傳消息,後又與鎮遠軍裡應外合將剿滅叛軍,如此,世人皆知秦州知府沒有反叛之心,她自然可以不追究秦州輕信謝崢之錯。
定西知府卻與秦州知府不同。
此人不止輕信謝崢擅放謝家軍穿行定西,竟還贈上萬千金銀助謝崢有了招兵買馬之本,即便這梁知府只是無心之失並無謀反之意,但行賄之事卻板上釘釘,無可辯駁,斷不可輕饒。
只是如今她剛將謝家伏兵收於麾下,他們正如驚弓之鳥,任何一點風聲都會令他們慌不擇路。
姜幼安不想徒增傷亡,所以這定西知府查是要查,卻不能是現在。
思及此,她斂神,眼尾稍稍彎起些許弧度:「不知者不怪,謝崢狡猾多端,狼子野心,你被其唬騙並非是你的錯,且起身罷。」
這話仿若天籟,梁知府聞言怔了許久才不敢置信地抬頭:「殿、殿下當、當真不怪罪臣?」
姜幼安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只是敲打道:「你雖是無心之失,但終究鑄成過錯,周統領和李拓將軍正在堂外等你,他二人若問你謝崢與謝家軍之事,你務必要如實相告,如此也算將功補過。」
梁知府聞言如蒙大赦頓時叩首:「是!臣謝太子恩典!臣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話落,他恭謹起身退出公堂。
公堂外,周統領和李拓二人見梁知府被太子殿下敲打得冷汗津津,默契對視一眼,當即架起梁知府一左一右的盤問起謝家軍行至定西時的情形。
*
定西與閔州之間相隔百里。
枯山黃土,即便蕭無衍率定西府兵一刻不停地趕路,也直到次日午後才趕到閔州城外。
蕭無衍在定西府兵里點兩個機靈的小兵先行喬裝探路。
此刻烈陽當空,倘若謝崢已率兵占領閔州,那如今閔州城必然城門緊閉,無一百姓出入。反至,若城門大開,百姓如常進出,那他們或可搶占先機。
兩刻鐘後,探路小兵順利返
回,帶來好消息。
但蕭無衍緊繃的心弦卻未松半分,在對上定西參軍明顯欣喜的眼神時只沉聲吩咐眾將士:「保持戒備,不可掉以輕心。」
定西參軍好大喜功,平日操練也鬆散,這回跟鎮遠侯一刻不歇地疾奔百里,早覺苦不堪言,但他半點不敢置喙鎮遠侯,聞言急忙斂下喜色,故作深沉道:「是,屬下明白。」
蕭無衍這才揚拳揮令:「出發!」
千匹烈馬瞬間聞聲而動,不肖片刻,這動靜便傳到了閔州守城將士耳中。
城門處,守城將士俯耳貼地,只聽馬蹄震動聲越來越近,心中頓時警鈴大作,將消息遞給百夫長,百夫長聞言當機立斷,迅速將城門內外的百姓全都送入城內,而後關城門、登城樓、點狼煙。
閔州眾將士訓練有素,待蕭無衍率定西府兵抵至城門口時城門已然緊閉,而城牆之上的百夫長亦手持長弓,抽箭拉弦,高聲示警:「城外何人?報上名來!」
定西參軍登時驚慌無比:「蕭侯爺,怎麼回事,咱們中計了不成?」
話音未落,便覺一股冷風自鎮遠侯眼角掃來,他心底一虛,下意識噤聲。
蕭無衍則自懷中掏出令牌道:「葉照何在?將此物交給他,他自會知曉我等身份。」
城牆之上,百夫長聞言立即召來小兵,令小兵降下石匣接令牌,但他手中的弓箭卻自始至終都未松分毫。
齊參軍見狀心中不禁打起鼓,他倖幸苦苦陪鎮遠侯走這一遭是為了救自己的小命,可不是想把小命丟在這兒……
另一廂,閔州知府葉照早在望見狼煙時便向城門處趕來。
守城小兵奉命拿著令牌去尋知府,半道就遇見了人,而葉照瞧見令牌,雙眼倏地一瞪,當即吩咐小兵傳信百夫長速速迎人入城。
此令牌乃聖上欽賜宮令,持令牌者可無召夜叩宮門。
自當今聖上登基,只賜予過三人——前後兩任顧相以及祖父,後來老顧相病逝、祖父亦因病致仕將令牌還回宮中,朝中便只有顧相有此令牌。
是以今日,無論拿令牌之人是誰,都代表聖上極信任此人。
小兵聞令應是,立即從腰間拿出信號彈射向空中,霎那間,一抹紅煙入雲霄。
數里之外,百夫長望見小兵傳遞的信號,這才收起手中弓箭,吩咐手下將士打開城門。
閔州知府常年練兵,故而閔州將士之間獨有一套傳遞信息的方式,譬如在旁人手中象徵「危險」的紅色信號彈,在閔州卻是「安全」之意,倘若要暗示「危險」,方才去尋知府大人的小兵便會在城內烽火台升起狼煙。
與此同時,城門外的定西參軍看見城牆上的閔州百夫長終於收起弓箭,不由暗舒一口長氣:有驚無險,幸好有驚無險……
想到此,定西參軍忍不住又悄悄看了眼鎮遠侯。
這人自始至終都鎮定自若,倒讓他真生出一絲敬佩之情,先前見鎮遠侯如此年輕,他還以為此人是沽名釣譽之輩呢。
厚重城門徐徐打開。
蕭無衍率先策馬而入,尋到方才守城的百夫長沉聲下令:「騎兵入城後立即關上城門。」
百夫長不解其意。
但此人既是知府大人信任之人,那他便會聽令行事,遂領命道:「是!將軍!」
千騎入城,百姓避讓,城門附近的商鋪紛紛撤了放在街邊的桌椅,只等這些騎兵都走了再將桌椅擺放出去。
葉知府趕到城門時便瞧見這樣一副景象:臨街茶樓酒肆的鋪子窗旁擠滿了看熱鬧的人,而鋪子外面的物件則比往常都乾淨,只有這回入城的兵馬一個挨一個地站在街道……
但即便如此,葉知府還是一眼便望見站在無數兵馬之間的鎮遠侯,以及眾人身後正在徐徐關閉的城門。
葉照少時曾隨母親去鎮遠侯府送過節禮,倒是認出了鎮遠侯。
然如今不是敘舊的時候,他急急穿過人群,來到蕭無衍跟前便問:「為何要關城門?」
蕭無衍聞聲打量他一眼,亦認出來人——此人長相與葉晉有三分相似,不是閔州知府葉照還能是誰?
「謝崢假傳聖旨,率五萬謝家軍西行,意欲謀逆,昨日黃昏,謝崢已率大軍離開定西城。」他言簡意賅,三言兩語便將事情悉數告之。
葉照聽罷臉上卻並無訝色,反而沉嘆口氣道:「果真如此,數日前我得知謝長山失了青州便覺不對,這才命人嚴加防範,絕不放任何一個可疑之人出入閔州。」
這也是方才守城將士聽見馬蹄聲之後反應那般迅速的原因。
蕭無衍聞言看葉照的眼神便多了一絲欣賞:「敢問葉知府城中有多少兵馬?閔州城外高山險峻,謝崢若想率大軍去金城便只有入城這一條路,我等至少要拖他兩個時辰才能等到援軍。」
葉知府神色微緊:「閔州共有府兵兩萬,但兩萬府兵各守東、西兩城門,如今下官只能召集一萬兵馬來守東城門,恐怕難與謝家軍抗衡。」
蕭無衍沉聲,周身氣勢瞬間凜冽:「足夠了,只要葉知府配合,謝崢定逃不出閔州。」
葉照聞言精神亦是一振:「為國盡忠,葉某死而後已,定全力配合鎮遠侯。」
第113章
大結局(下……
酉初時分,夕陽西下,昏黃燦爛的光暈不過一刻便徹底消散在黃沙山石之下。於是暮色降臨,滿目青灰。
城門將士抬眸望了望天,在放行最後幾位百姓後揚聲下令:「關城門!」
謝崢麾下斥候兵分兩路,一路喬裝打扮扮成良民進入城內打探,一路則坐在城門外的茶攤上暗中觀察,直至確認城內城外皆無異樣,斥候才悄然離去,返回大軍向主將稟報此事。
半個時辰後,謝崢率軍兵臨城下,高舉聖旨令守城小兵開城門,欲率兵穿行閔州。
不料閔州的守城將士瞧見聖旨竟只道:「此等大事小人不敢做主,還請諸位等上片刻,小人這便派人去請知府大人。」
聽見這話,謝崢身邊副將頓時斥道:「剿滅逆賊刻不容緩,若耽誤軍情,爾等誰承擔得起?」
然他話落,城樓上眾將士卻只是恭謹地抱拳行禮:「望諸位將軍海涵。」
副將聞言雙目一怒,正要再斥,謝崢及時出聲攔住了他:「無妨,且等著。」<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