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尼日河在兩塊遼闊的河岸中流淌。奔騰不息的滔滔河水向南方流去。但是,3位旅行家幾乎還沒完全看清河的輪廓,就被風吹走了。
“我來給你們談談這條河吧。”弗格森說,“可惜它已經離我們很遠了!這條河的長度幾乎和尼羅河一樣,它流經很大一片地區。這條河,有的地方叫它‘迪烏勒巴’,有的地方叫它‘瑪約’,也有的地方叫它‘考拉’,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叫法。這些名字的意思就是‘大河’,只是流經的地區不同,叫法不同罷了。”
“巴爾特博士走過這條路線嗎?”甘迺迪問。
“沒走過。他離開查德湖時,經過的是博爾努的一些重要城市。他在加奧城往南4度一個名叫‘塞’的地方過的尼日河。隨後,他深入到了尼日河河彎里那片從未被考察過的地區。又受了8個月的累後,巴爾特才抵達延巴克圖。如果風大些的話,他走的這些路,我們用不了三天就能飛完了。”
“尼日河源頭被人發現過了嗎?”喬問。
“很早以前就被發現了。”博士回答說,“勘探尼日河與它的支流吸引了許多探險隊。我可以把一些主要的探險隊說給你聽聽:1749年到1753年,亞當森①查看了這條河,並遊覽了戈雷島;1785年到1788年,戈爾貝利和傑弗羅伊穿過了塞內甘比亞②的沙漠,並一直走到了摩爾人③的國家。那些摩爾人殺害了索涅、布里森、亞當、賴利、科什萊和其他許多不幸的人;此後,來了大名鼎鼎的蒙戈—帕克。他是沃爾特(斯各特的朋友,也是位蘇格蘭人。)1795年,受倫敦非洲學會的派遣,蒙戈—帕克來非洲考察。他抵達班巴拉,見到了尼日河。後來他和一個奴隸販子作伴同行了500英里,查看了甘比亞河。1797年蒙戈—帕克回到倫敦。1805年1月30日,他與一位姻親安德森、畫家斯科特和一隊工人又動身來非洲。他到了戈雷島,與一支35名士兵的小分隊會合後繼續出發。8月19日,他又一次來到尼日河。但是這一回,由於過度疲勞,物質匱乏,當地人的虐待,天氣的酷熱和對健康有害的自然條件,最後,40名歐洲人只活下來了11人。11月16日,蒙戈—帕克夫人收到了她丈夫的最後幾封來信。一年後,人們從一位當地商人的口中得知,這位不幸的旅行家12月23日乘船順尼日河而下到達布薩時,瀑布掀翻了他坐的小船,他本人也被土人殺害了。”
①1727—1806,法國植物學家。
②塞內加爾河與甘比亞河之間的地區的舊稱。
③茅利塔尼亞人。
“這個可怕的結局沒使其他的探險家們退而卻步了嗎?”
“甘迺迪,正相反,因為,當時人們不僅要了解這條河,還要找到這位旅行家留下的資料,所以,從1816年起,倫敦又組織了一支探險隊。格雷少校參加了進來。這支探險隊抵達塞內加爾後,深入到了富塔賈隆高原①。他們走訪了富拉人②和曼丁哥人,然後返回英國。他們在其他方面收穫不大。1822年,萊恩少校考察了毗鄰英屬領地的整個西非部分,正是他第一個到達了尼日河發源地。根據他的資料來看,這條河的源頭部分好像不到2尺寬。”
①位於幾內亞中南部邊境。
②非洲西部黑人和含米特人混血種,大多遊牧為生,信奉伊斯蘭教。
“跳過去很容易嘛。”喬不屑一顧地說。
“什麼呀!哪有那麼容易!”博士反駁道,“如果聽信傳說,誰跳源頭,誰就會立即掉進水裡淹死。凡是想從源頭裡汲水的人都感到有隻無形的手在背後推他。”
“可以不相信這些說法嗎?”喬問。
“可以。5年後,萊恩少校打算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直挺進到廷巴克圖去。但是,在延巴克圖以北幾英里的地方,他被烏拉德—西曼人勒死了,因為那些人想逼他改信伊斯蘭教,他堅決不從。”
“又一位受害者!”獵人嘆息道。
“之後,一位有勇氣的年青人靠他少的可憐的一點錢財,開始從事而且最後完成了現代探險中最驚人的一趟旅行。我想說的是法國人勒內—卡耶。1819年和1824年,他曾做過多次嘗試。1827年4月19日,他又一次從里奧—努內出發。8月3日,他到達蒂梅城時已精疲力竭,身患疾病。直到半年後,即1828年1月他才又能繼續旅行。憑藉身上穿著的東方人服裝的掩護,他加入了一支駱駝商隊。3月10日,他到達尼日河,進了熱內城。他從那兒乘船順流而下,終於在4月30日抵達廷巴克圖。此前,另一位法國人安伯爾,英國人羅伯特—亞當斯分別於1670年和1810年可能也到過這座奇異的城。但是應該說,勒內—卡耶是第一位把該城準確資料帶回來的歐洲人。5月4日,他離開這個‘沙漠明珠’。9日,找到了萊恩少校被殺的地方。19日,他到了埃爾—阿拉旺。隨後,他離開這座商業城市,經歷無數艱險橫穿蘇丹與非洲北部地區之間的茫茫荒漠,最後進入丹吉爾①城。12月28日,他登上了去土倫②的船。19個月中,儘管生病就占了180天,他還是由東到西橫穿了整個非洲。唉!如果卡耶出生在英國,他肯定會獲得現代最勇敢旅行家的美譽!與蒙戈—帕克齊名!但是在法國,他卻沒得到應有的重視③!”
“我來給你們談談這條河吧。”弗格森說,“可惜它已經離我們很遠了!這條河的長度幾乎和尼羅河一樣,它流經很大一片地區。這條河,有的地方叫它‘迪烏勒巴’,有的地方叫它‘瑪約’,也有的地方叫它‘考拉’,當然還有其他一些叫法。這些名字的意思就是‘大河’,只是流經的地區不同,叫法不同罷了。”
“巴爾特博士走過這條路線嗎?”甘迺迪問。
“沒走過。他離開查德湖時,經過的是博爾努的一些重要城市。他在加奧城往南4度一個名叫‘塞’的地方過的尼日河。隨後,他深入到了尼日河河彎里那片從未被考察過的地區。又受了8個月的累後,巴爾特才抵達延巴克圖。如果風大些的話,他走的這些路,我們用不了三天就能飛完了。”
“尼日河源頭被人發現過了嗎?”喬問。
“很早以前就被發現了。”博士回答說,“勘探尼日河與它的支流吸引了許多探險隊。我可以把一些主要的探險隊說給你聽聽:1749年到1753年,亞當森①查看了這條河,並遊覽了戈雷島;1785年到1788年,戈爾貝利和傑弗羅伊穿過了塞內甘比亞②的沙漠,並一直走到了摩爾人③的國家。那些摩爾人殺害了索涅、布里森、亞當、賴利、科什萊和其他許多不幸的人;此後,來了大名鼎鼎的蒙戈—帕克。他是沃爾特(斯各特的朋友,也是位蘇格蘭人。)1795年,受倫敦非洲學會的派遣,蒙戈—帕克來非洲考察。他抵達班巴拉,見到了尼日河。後來他和一個奴隸販子作伴同行了500英里,查看了甘比亞河。1797年蒙戈—帕克回到倫敦。1805年1月30日,他與一位姻親安德森、畫家斯科特和一隊工人又動身來非洲。他到了戈雷島,與一支35名士兵的小分隊會合後繼續出發。8月19日,他又一次來到尼日河。但是這一回,由於過度疲勞,物質匱乏,當地人的虐待,天氣的酷熱和對健康有害的自然條件,最後,40名歐洲人只活下來了11人。11月16日,蒙戈—帕克夫人收到了她丈夫的最後幾封來信。一年後,人們從一位當地商人的口中得知,這位不幸的旅行家12月23日乘船順尼日河而下到達布薩時,瀑布掀翻了他坐的小船,他本人也被土人殺害了。”
①1727—1806,法國植物學家。
②塞內加爾河與甘比亞河之間的地區的舊稱。
③茅利塔尼亞人。
“這個可怕的結局沒使其他的探險家們退而卻步了嗎?”
“甘迺迪,正相反,因為,當時人們不僅要了解這條河,還要找到這位旅行家留下的資料,所以,從1816年起,倫敦又組織了一支探險隊。格雷少校參加了進來。這支探險隊抵達塞內加爾後,深入到了富塔賈隆高原①。他們走訪了富拉人②和曼丁哥人,然後返回英國。他們在其他方面收穫不大。1822年,萊恩少校考察了毗鄰英屬領地的整個西非部分,正是他第一個到達了尼日河發源地。根據他的資料來看,這條河的源頭部分好像不到2尺寬。”
①位於幾內亞中南部邊境。
②非洲西部黑人和含米特人混血種,大多遊牧為生,信奉伊斯蘭教。
“跳過去很容易嘛。”喬不屑一顧地說。
“什麼呀!哪有那麼容易!”博士反駁道,“如果聽信傳說,誰跳源頭,誰就會立即掉進水裡淹死。凡是想從源頭裡汲水的人都感到有隻無形的手在背後推他。”
“可以不相信這些說法嗎?”喬問。
“可以。5年後,萊恩少校打算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直挺進到廷巴克圖去。但是,在延巴克圖以北幾英里的地方,他被烏拉德—西曼人勒死了,因為那些人想逼他改信伊斯蘭教,他堅決不從。”
“又一位受害者!”獵人嘆息道。
“之後,一位有勇氣的年青人靠他少的可憐的一點錢財,開始從事而且最後完成了現代探險中最驚人的一趟旅行。我想說的是法國人勒內—卡耶。1819年和1824年,他曾做過多次嘗試。1827年4月19日,他又一次從里奧—努內出發。8月3日,他到達蒂梅城時已精疲力竭,身患疾病。直到半年後,即1828年1月他才又能繼續旅行。憑藉身上穿著的東方人服裝的掩護,他加入了一支駱駝商隊。3月10日,他到達尼日河,進了熱內城。他從那兒乘船順流而下,終於在4月30日抵達廷巴克圖。此前,另一位法國人安伯爾,英國人羅伯特—亞當斯分別於1670年和1810年可能也到過這座奇異的城。但是應該說,勒內—卡耶是第一位把該城準確資料帶回來的歐洲人。5月4日,他離開這個‘沙漠明珠’。9日,找到了萊恩少校被殺的地方。19日,他到了埃爾—阿拉旺。隨後,他離開這座商業城市,經歷無數艱險橫穿蘇丹與非洲北部地區之間的茫茫荒漠,最後進入丹吉爾①城。12月28日,他登上了去土倫②的船。19個月中,儘管生病就占了180天,他還是由東到西橫穿了整個非洲。唉!如果卡耶出生在英國,他肯定會獲得現代最勇敢旅行家的美譽!與蒙戈—帕克齊名!但是在法國,他卻沒得到應有的重視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