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謝世卿瀟灑的笑了:「實不相瞞柳元帥,謝某初至幽州時,也曾經問過王妃這個問題。王妃當時,也是這般回答我的。」天塌下來,幽州也只有七萬三千的兵力,這是滿足朝廷規定的數量。
「不過……」謝世卿話突然一轉,聲音輕快道,「除了朝廷登記在案的人數之外,幽州還有各郡守軍,人數倒也不多,一個郡也就萬把人。」
柳庸:???
什麼?!多少?幽州多少郡來著?每個郡萬把人,不就憑空多出十幾萬人來了嗎?
謝世卿的話還在繼續:「端王部曲三千,為了照顧這三千部曲,總要有些後勤人馬。人數倒也不多,也就四五萬?」
「哦,王妃愛吃魚,我們幽州還有一支捕魚隊伍,也不算多,四五萬人十幾條船?」
看到柳庸目瞪口呆的臉,謝世卿心情暢快。想當初他在朝堂被排擠得痛不欲生時,想到了瓊琅的邀請。原想著去幽州見見舊友散散心,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不想回歸朝廷了。
謝世卿在幽州轉了一圈後,飛快地回到長安辭了官,然後安安心心呆在了部曲大營當起了一個快樂的賢才。每天吃著大營膳食堂可口的飯菜,聽著大儒講學,同同僚們一起商量戰術互坑……頭髮都長出來不少!
直到謝世卿離開之後,柳庸還面向北方瞳孔震動。多少?多少人馬?掐著指頭算算,幽州竟然有近三十萬人馬?
「好險,好險!」柳元帥猛地吐出一口濁氣,面上浮現出了笑意,「好一個端王,深藏不露啊~」
短暫的團聚之後,溫珣和秦闕又要分開。大營以北的官道上,秦甲崔昊等人站在駿馬身旁,看著王爺和王妃道別。
秦闕伸手將溫珣身上的大氅攏了攏,語調中滿是不舍:「回去之後別太操勞,一些小事就讓下面的人去分擔。實在不行,還可以把師伯師叔拉出來溜溜。」
溫珣噗的一聲笑了,瞳孔中倒映著秦闕認真的模樣:「幸虧師父師伯他們沒聽到這話,不然他們得氣得跳腳。」不知情的還以為這些大儒有多輕鬆,事實上就連最會偷懶的章淮,每日都得批文書到深夜。
秦闕再一次抬手輕撫著溫珣的面頰:「這一去再回來怕是要到秋天了,你且放心,等捉到了秦璟,我就回來。」
溫珣認真點了點頭:「嗯,我等你回來。」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秦闕的目光在溫珣身上轉了好幾圈,最終他牽著溫珣的手,送他上了馬車。同時還不忘關照駕車的韓恬:「回去的路上慢點,不要太顛簸了。冀州這邊的官道比不得我們幽州,早些給遼西號傳信,讓他們早些來接王妃。」
不等韓恬回應,秦闕掀開了馬車帘子,親眼看著溫珣坐下:「我走了啊。你到家之後給我傳個消息。」
溫珣很想給秦闕一個寬慰的笑容,可是他鼻尖酸澀,實在笑不出來,只能悶頭應了一聲:「嗯。你……注意安全。」
車隊向東駛去,秦闕站在風中,親眼看著車隊消失在眼中。眼見官道上再也見不到車隊的影子,秦闕才抽了一下鼻子,聲音沙啞道:「娘的,好遠。」
從薊縣到漳水河好幾百里的路,瓊琅得輾轉好幾日才能到家。而從冀州到南陽路程更遙遠……
端王爺再一次罵娘了:「混帳秦璟,怎麼不跑到交州去。」若是去了交州,他都懶得攆過去。
強行穩住情緒後,秦闕轉身翻身上馬,大手一揮吩咐身後眾將:「拔營,攻下南陽,早日回家!」
得知朝廷北伐十五萬人馬齊刷刷投敵,還沒在南陽站穩腳跟的秦璟整個人都麻了。簡陋的行宮中,秦璟摔了摺子發了好大的火,可是不管他的怒意有多強,他不得不面對一件可怕的事:他,敵不過秦闕了。
幸虧遷到南陽時京畿大營的幾萬人馬也跟著來了,要不然連個抵擋的人都沒有。
當然,就憑著京畿大營的那些人馬根本不是幽州軍的對手。秦璟知曉輕重,眼前的形勢已經由不得他再馬虎了,於是他祭出了手中的兩張王牌。
第一張王牌,便是大景最強的水師,江淮水師。南陽城外有豐富的河網,江淮水師將會成為他們最強的護盾。
第二張王牌,便是涼州鐵騎。多虧了去年臘月的那場勝利,才讓秦璟找到了機會將林淵從涼州衛中調走。現在秦璟的人馬已經接管了涼州衛,林淵就算有心阻攔,也無力回天。如今那林淵和他的家人在京畿大營將士的看護下也在南陽城裡,涼州衛主帥在此,秦璟就不信涼州衛中那些刺頭能不顧他們前主帥的生死。
四月初,春光正好的時節,北下的幽州鐵騎和東行的涼州鐵騎在南陽郡西北的淅川縣城外相遇了。涼州鐵騎快一步,他們搶先占了淅川縣。
淅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涼州鐵騎守住淅川縣後,秦璟心頭大定,能專心催促江淮水師趕路了。
不得不說,秦璟是會選地方的,南陽和長安之間隔著大片的山嶺。崇山峻岭就是天然屏障,給南陽增加了不少安全感。
秦闕的目光透過望遠鏡看向了淅川城牆上熟悉的戰旗,他甚至看清了戰旗下熟悉的面孔。半晌後,秦闕面色古怪地放下瞭望遠鏡,對身側的將領微微頷首。
攻城之前先讀檄文,老生常談的事情了。到了現在,秦闕和秦璟的身份已經對調了,秦闕不再是反賊,而是能大大方方罵人的那一方了。
然而檄文還沒來得及讀,淅川縣的城門就開了,涼州衛臨時參將林珅騎著高頭大馬出了城。
林珅手中握著涼州衛令旗,戰馬離秦闕還有三丈遠時,林珅舉起了令旗:「和瑞二十四年,景瑞帝下旨削涼州衛兵力,糧草三月未至,涼州衛將士忍飢挨餓兵困馬乏。是誰幫了我們?!」
淅川縣城牆上傳來了整齊劃一的回應:「是端王爺——」
「從和瑞二十四年至天興三年,端王爺率領幽州將士不遠千里支持我們涼州衛,這份恩情能不能忘——」林珅高昂的聲音帶著顫抖,看向秦闕的眼眸中湧上了淚。
四年啊,不是四天,更不是四個月。幽州援助了涼州衛整整四年,四年來每隔一段時間,涼州的將士們就會偷偷潛入并州山中,背回一袋袋的米麵和補給。
四年,幽州的補給從沒斷過;四年,涼州衛的將士們沒有餓著肚子和匈奴人拼命。那些從幽州遠道而來的糧食不僅填飽了涼州將士們的腸胃,也讓他們被朝廷壓彎的脊樑逐漸挺直。
「不能忘!不能忘!不能忘!」
涼州衛將士們渾厚的聲音迴蕩在淅川縣的山山水水之上,聽到他們整齊的聲音,不知情的人深受觸動,知情人更是紅了眼眶。
想到從并州山中背糧草的那些日子,想到和幽州將軍們把酒言歡的時刻,林珅將令旗舉過頭頂,高聲道:「本帥臨危受命,受林淵老元帥囑託,承涼州衛將士們所請,記端王爺恩情——」
「端王支持我們涼州衛一年,我們後退三十里!現在聽我號令,開城門——涼州衛將士後退一百二十里,讓出淅川縣城——」
「後退一百二十里!讓出淅川縣城——」
見此場景,本來已經做好了苦戰攻城準備的王家軍將領王闖揉了揉濕潤的眼眶,「他娘的,端王爺真是個漢子!」
什麼叫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
南陽城中,跟著秦璟遷都至此的官員們正在等待涼州衛和幽州衛兩軍廝殺的戰報,然而沒想到的是,涼州衛後退一百二十里,直接將要塞讓給了幽州衛。
這……這和直接將南陽城打開有什麼區別?從淅川到南陽不過兩百多里,一下讓出一百二十里,不就意味著鐵騎到南陽只有不足百里嗎?更別說這段路一馬平川,失去了關隘優勢,就算涼州衛還聽號令前去阻擋一二,他們能是幽州鐵騎的對手?
南陽城中亂成了一團,消息靈敏的官宦士族已經收拾東西跑路了。只有那些遲鈍的官員心中還存著僥倖:「怕什麼?涼州衛不是還沒放棄抵抗嗎?幽州援助涼州是事實,涼州衛元帥後退有情有義。放心吧,涼州衛厲害著呢,何況我們還有江淮水師!」
白鴿穿過混亂的南陽城飛入了臨時行宮中,沒多久行宮中就亂了。
是從哪裡開始亂的呢?是從秦璟的御書房外開始亂的。
白鴿帶來了江淮水師被幽州水師攔截的消息,江淮水師引以為傲的樓船沒能經得起火炮的攻擊,先行的八艘樓船沉了六艘。誰都沒想到,幽州的樓船順著海岸線悄無聲息伏擊了江淮水師,直接粉碎了秦璟引以為傲的底牌。
聽著宮人們驚慌失措逃竄的聲音,秦璟手中的消息從他的指間墜下。年輕的帝王側目看向窗外,眼中的光一點點的滅了:「呵,一個賤種,竟有如此能耐。」
「是朕,大意了。」壓低的語調壓不住過分尖細的嗓音,秦璟的笑聲瘋狂又扭曲,「沒想到,最後竟是他贏了,哈哈哈哈哈——」
第111章
鐵騎大軍兵臨南陽城下時,南陽城的城門主動打開了。京畿大營的將士們開城門迎端王的同時,秦璟坐在龍椅上飲下了鴆酒。
「不過……」謝世卿話突然一轉,聲音輕快道,「除了朝廷登記在案的人數之外,幽州還有各郡守軍,人數倒也不多,一個郡也就萬把人。」
柳庸:???
什麼?!多少?幽州多少郡來著?每個郡萬把人,不就憑空多出十幾萬人來了嗎?
謝世卿的話還在繼續:「端王部曲三千,為了照顧這三千部曲,總要有些後勤人馬。人數倒也不多,也就四五萬?」
「哦,王妃愛吃魚,我們幽州還有一支捕魚隊伍,也不算多,四五萬人十幾條船?」
看到柳庸目瞪口呆的臉,謝世卿心情暢快。想當初他在朝堂被排擠得痛不欲生時,想到了瓊琅的邀請。原想著去幽州見見舊友散散心,沒想到這一去就再也不想回歸朝廷了。
謝世卿在幽州轉了一圈後,飛快地回到長安辭了官,然後安安心心呆在了部曲大營當起了一個快樂的賢才。每天吃著大營膳食堂可口的飯菜,聽著大儒講學,同同僚們一起商量戰術互坑……頭髮都長出來不少!
直到謝世卿離開之後,柳庸還面向北方瞳孔震動。多少?多少人馬?掐著指頭算算,幽州竟然有近三十萬人馬?
「好險,好險!」柳元帥猛地吐出一口濁氣,面上浮現出了笑意,「好一個端王,深藏不露啊~」
短暫的團聚之後,溫珣和秦闕又要分開。大營以北的官道上,秦甲崔昊等人站在駿馬身旁,看著王爺和王妃道別。
秦闕伸手將溫珣身上的大氅攏了攏,語調中滿是不舍:「回去之後別太操勞,一些小事就讓下面的人去分擔。實在不行,還可以把師伯師叔拉出來溜溜。」
溫珣噗的一聲笑了,瞳孔中倒映著秦闕認真的模樣:「幸虧師父師伯他們沒聽到這話,不然他們得氣得跳腳。」不知情的還以為這些大儒有多輕鬆,事實上就連最會偷懶的章淮,每日都得批文書到深夜。
秦闕再一次抬手輕撫著溫珣的面頰:「這一去再回來怕是要到秋天了,你且放心,等捉到了秦璟,我就回來。」
溫珣認真點了點頭:「嗯,我等你回來。」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秦闕的目光在溫珣身上轉了好幾圈,最終他牽著溫珣的手,送他上了馬車。同時還不忘關照駕車的韓恬:「回去的路上慢點,不要太顛簸了。冀州這邊的官道比不得我們幽州,早些給遼西號傳信,讓他們早些來接王妃。」
不等韓恬回應,秦闕掀開了馬車帘子,親眼看著溫珣坐下:「我走了啊。你到家之後給我傳個消息。」
溫珣很想給秦闕一個寬慰的笑容,可是他鼻尖酸澀,實在笑不出來,只能悶頭應了一聲:「嗯。你……注意安全。」
車隊向東駛去,秦闕站在風中,親眼看著車隊消失在眼中。眼見官道上再也見不到車隊的影子,秦闕才抽了一下鼻子,聲音沙啞道:「娘的,好遠。」
從薊縣到漳水河好幾百里的路,瓊琅得輾轉好幾日才能到家。而從冀州到南陽路程更遙遠……
端王爺再一次罵娘了:「混帳秦璟,怎麼不跑到交州去。」若是去了交州,他都懶得攆過去。
強行穩住情緒後,秦闕轉身翻身上馬,大手一揮吩咐身後眾將:「拔營,攻下南陽,早日回家!」
得知朝廷北伐十五萬人馬齊刷刷投敵,還沒在南陽站穩腳跟的秦璟整個人都麻了。簡陋的行宮中,秦璟摔了摺子發了好大的火,可是不管他的怒意有多強,他不得不面對一件可怕的事:他,敵不過秦闕了。
幸虧遷到南陽時京畿大營的幾萬人馬也跟著來了,要不然連個抵擋的人都沒有。
當然,就憑著京畿大營的那些人馬根本不是幽州軍的對手。秦璟知曉輕重,眼前的形勢已經由不得他再馬虎了,於是他祭出了手中的兩張王牌。
第一張王牌,便是大景最強的水師,江淮水師。南陽城外有豐富的河網,江淮水師將會成為他們最強的護盾。
第二張王牌,便是涼州鐵騎。多虧了去年臘月的那場勝利,才讓秦璟找到了機會將林淵從涼州衛中調走。現在秦璟的人馬已經接管了涼州衛,林淵就算有心阻攔,也無力回天。如今那林淵和他的家人在京畿大營將士的看護下也在南陽城裡,涼州衛主帥在此,秦璟就不信涼州衛中那些刺頭能不顧他們前主帥的生死。
四月初,春光正好的時節,北下的幽州鐵騎和東行的涼州鐵騎在南陽郡西北的淅川縣城外相遇了。涼州鐵騎快一步,他們搶先占了淅川縣。
淅川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涼州鐵騎守住淅川縣後,秦璟心頭大定,能專心催促江淮水師趕路了。
不得不說,秦璟是會選地方的,南陽和長安之間隔著大片的山嶺。崇山峻岭就是天然屏障,給南陽增加了不少安全感。
秦闕的目光透過望遠鏡看向了淅川城牆上熟悉的戰旗,他甚至看清了戰旗下熟悉的面孔。半晌後,秦闕面色古怪地放下瞭望遠鏡,對身側的將領微微頷首。
攻城之前先讀檄文,老生常談的事情了。到了現在,秦闕和秦璟的身份已經對調了,秦闕不再是反賊,而是能大大方方罵人的那一方了。
然而檄文還沒來得及讀,淅川縣的城門就開了,涼州衛臨時參將林珅騎著高頭大馬出了城。
林珅手中握著涼州衛令旗,戰馬離秦闕還有三丈遠時,林珅舉起了令旗:「和瑞二十四年,景瑞帝下旨削涼州衛兵力,糧草三月未至,涼州衛將士忍飢挨餓兵困馬乏。是誰幫了我們?!」
淅川縣城牆上傳來了整齊劃一的回應:「是端王爺——」
「從和瑞二十四年至天興三年,端王爺率領幽州將士不遠千里支持我們涼州衛,這份恩情能不能忘——」林珅高昂的聲音帶著顫抖,看向秦闕的眼眸中湧上了淚。
四年啊,不是四天,更不是四個月。幽州援助了涼州衛整整四年,四年來每隔一段時間,涼州的將士們就會偷偷潛入并州山中,背回一袋袋的米麵和補給。
四年,幽州的補給從沒斷過;四年,涼州衛的將士們沒有餓著肚子和匈奴人拼命。那些從幽州遠道而來的糧食不僅填飽了涼州將士們的腸胃,也讓他們被朝廷壓彎的脊樑逐漸挺直。
「不能忘!不能忘!不能忘!」
涼州衛將士們渾厚的聲音迴蕩在淅川縣的山山水水之上,聽到他們整齊的聲音,不知情的人深受觸動,知情人更是紅了眼眶。
想到從并州山中背糧草的那些日子,想到和幽州將軍們把酒言歡的時刻,林珅將令旗舉過頭頂,高聲道:「本帥臨危受命,受林淵老元帥囑託,承涼州衛將士們所請,記端王爺恩情——」
「端王支持我們涼州衛一年,我們後退三十里!現在聽我號令,開城門——涼州衛將士後退一百二十里,讓出淅川縣城——」
「後退一百二十里!讓出淅川縣城——」
見此場景,本來已經做好了苦戰攻城準備的王家軍將領王闖揉了揉濕潤的眼眶,「他娘的,端王爺真是個漢子!」
什麼叫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就是!
南陽城中,跟著秦璟遷都至此的官員們正在等待涼州衛和幽州衛兩軍廝殺的戰報,然而沒想到的是,涼州衛後退一百二十里,直接將要塞讓給了幽州衛。
這……這和直接將南陽城打開有什麼區別?從淅川到南陽不過兩百多里,一下讓出一百二十里,不就意味著鐵騎到南陽只有不足百里嗎?更別說這段路一馬平川,失去了關隘優勢,就算涼州衛還聽號令前去阻擋一二,他們能是幽州鐵騎的對手?
南陽城中亂成了一團,消息靈敏的官宦士族已經收拾東西跑路了。只有那些遲鈍的官員心中還存著僥倖:「怕什麼?涼州衛不是還沒放棄抵抗嗎?幽州援助涼州是事實,涼州衛元帥後退有情有義。放心吧,涼州衛厲害著呢,何況我們還有江淮水師!」
白鴿穿過混亂的南陽城飛入了臨時行宮中,沒多久行宮中就亂了。
是從哪裡開始亂的呢?是從秦璟的御書房外開始亂的。
白鴿帶來了江淮水師被幽州水師攔截的消息,江淮水師引以為傲的樓船沒能經得起火炮的攻擊,先行的八艘樓船沉了六艘。誰都沒想到,幽州的樓船順著海岸線悄無聲息伏擊了江淮水師,直接粉碎了秦璟引以為傲的底牌。
聽著宮人們驚慌失措逃竄的聲音,秦璟手中的消息從他的指間墜下。年輕的帝王側目看向窗外,眼中的光一點點的滅了:「呵,一個賤種,竟有如此能耐。」
「是朕,大意了。」壓低的語調壓不住過分尖細的嗓音,秦璟的笑聲瘋狂又扭曲,「沒想到,最後竟是他贏了,哈哈哈哈哈——」
第111章
鐵騎大軍兵臨南陽城下時,南陽城的城門主動打開了。京畿大營的將士們開城門迎端王的同時,秦璟坐在龍椅上飲下了鴆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