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
秦闕沒能見到秦璟最後一面,當他趕到臨時行宮時,秦璟歪倒在龍椅上面色青白了無生息。
見此情景,秦闕百感交集,沉默許久之後還是吩咐部曲們將秦璟抬入皇陵好好安葬。至此,端王爺和兩位兄長的愛恨情仇終於有了個了結。
遷都是秦璟為了活命在倉促中作出的決定,收拾好南陽的殘局後,鐵騎大軍擁著秦闕入了長安,坐上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消息傳到幽州後,幽州的官員和將士們高興極了,百姓們也跟著一起歡欣鼓舞。
官員和將士們開心,是因為他們有了從龍之功,不少人的身份地位會水漲船高,將來還會爬到更高的地方。百姓們高興,則是因為江山易主他們不僅沒有捲入戰亂中,官府還貼出告示,繼續免他們三年賦稅。而且這段時間幽州各地商戶為了慶祝端王登上皇位紛紛推出了優惠活動,百姓們花更少的錢能買到更多的東西。
這段時間行走在幽州大街上,隨處可見裝著行李準備南行的馬車。端王府也不例外,溫珣原以為王府沒什麼好收拾的,卻沒想到每一天王府前停著的車馬都沒少過。
看到正在搬箱子的部曲們,溫珣難掩震驚:「昨日不是已經收拾過一批了嗎?怎麼又有這麼多東西?」
吳伯揣著手樂呵道:「昨日收拾的是王爺王妃書房中的物件,今兒個收拾的是小世子用慣的東西。」主子們可以晚些出發,可是僕從們需要提前準備著,要不然到了長安哪哪不順手。
說話間,部曲們抬著一大箱子秦殊用過的稿紙從溫珣身邊走過,溫珣更驚訝:「稿紙也要帶去長安?」
吳伯正色道:「那是自然,這都是小世子的墨寶,得好好保存著。指不定什麼時候小世子就能用上。」
溫珣撓了撓頭髮,想到自己年幼時,阿兄也會收集自己用過的小冊子也就理解了吳伯的做法:「也對,將來殊兒有了閒情逸緻時也能看看小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雖然快要去長安了,秦殊的課業也不能落下,這段時間范家的大儒們給他布置了不少作業,足夠小世子從薊縣寫到長安了。
想到秦殊苦著小臉趕作業的模樣,溫珣面上的笑容更深:「吳伯,我今日要出城一趟,中午不要留我的飯,晚點我回來時順便將殊兒接回來。」
吳伯應了一聲:「哎,好。」
出發之前,溫珣還有一件事要做:他要去後巷看看阿嫂和幾個孩子們,再順便給阿兄上炷香。
後巷的小院依然收拾得緊緊有條,只不過這個點去,他只能看見阿嫂和果果。
阿兄走了之後,小豆從部曲大營膳食堂退了出來,毅然決然地接手了長福創辦的小福氣飯館。用他的話說,他已經長大了,能照顧好阿娘和弟弟妹妹了。小棗已經到了正式啟蒙的年紀,只要一日還在薊縣,學業就一日不能落下。
一進門,溫珣就看見院中多了一條胖乎乎的小奶狗。那小狗是一條白面的黃狗,有著捲曲的尾巴,和大黃小時候一模一樣。見溫珣進門,小狗搖著小尾巴衝著他奶聲奶氣喚了兩聲,而後熱情地撲了上來抱住了溫珣的小腿。
溫珣彎腰抱住了小狗,揚聲問道:「阿嫂,什麼時候多了一條小狗啊?這小狗長得真可愛。」
紅玉的聲音從屋中傳來:「是小豆在小福氣飯館外面撿到的小狗,豆兒說這條小狗和我們家有緣,說不定是小黃的崽崽,於是就抱回來養了。」
溫珣低頭和小黃狗四目相對,小狗烏溜溜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溫珣。這一刻溫珣想到了第一次見到大黃時的場景,阿兄抱回大黃時,大黃也是這般自來熟。
溫珣揉了揉狗頭,「對,一看就和我們家有緣。」
說話間,紅玉提著果果的衣領從屋中走了出來。果果臉上掛著淚,一看到溫珣嘴巴一扁又要哭出聲來。紅玉面色一寒,聲音抬高:「再嚎!你還敢嚎!別以為當著你小叔的面老娘我不敢揍你!」
被紅玉一嚇,果果委委屈屈不敢哭出聲,只敢眼巴巴看著溫珣:「阿叔抱抱……」
「抱個屁!你一身哄臭也好意思讓人抱?老娘還要帶你去要百家米。」
「瓊琅你別心疼這小混蛋,他死活跟路,結果掉糞坑裡了,我給他刷三遍了還沒刷乾淨。你離得遠些,別熏到你了……」
溫珣:……
瞅著果果將落未落的淚,溫珣放下小狗心中抱歉:對不住了果果,阿叔愛莫能助,只能精神支持你了。
青煙在長福的牌位前裊裊升起,今天的煙雲筆直,一看就是個好兆頭。溫珣雙手合十心中默念:阿兄,我出門了。
就在快要邁出門坎時,溫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阿嫂,阿兄走的時候,身上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裳?」
紅玉正在用柏樹枝輕拍果果的後背,聽到這話,她眯起眼想了片刻:「是紅色的棉襖,本來是留著新年穿的,後來讓他穿走了。怎麼了?」
溫珣聞言笑了笑:「沒什麼。」阿兄很少入他的夢,僅有一次他病得快死時夢到了阿兄,夢裡阿兄穿著的就是紅色的新襖子。
其實今日並無大事,溫珣只是不想在王府悶著,他久違地想要出門走一走。快要離開薊縣,說真的,心中還是有些許不舍的。
今日溫珣棄了馬車,翻身上馬。他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全,在他周圍有無數的明衛暗衛守護著。部曲們格外貼心,不想擾了他的好興致,他也就裝作不知道,隨性一次到處走走看看。
溫珣騎的黑駿馬是部曲大營最好的戰馬,它具有汗血馬的血統,是擅長急剎的雪玉的後代。它和它的長輩一樣,都喜歡吃甜瓜,因而馬鞍旁邊的布兜中兜著幾個圓溜溜的甜瓜。
黑駿馬不緩不急地穿過長街,溫珣環視著街景,看著熟悉又乾淨的街道心中有些唏噓。猶記得剛入薊縣時,薊縣的破敗和髒亂讓他大開眼界。在薊縣的八九年間,薊縣破敗的房屋煥然一新,泥濘的街道變得齊整,就連原本蓬頭垢面的百姓也利落了起來。
眼見著一座破敗的小城在八九年間變成了北方邊陲數一數二的重鎮,溫珣面上不顯,心裡還是有幾分驕傲在的。
街道上有溫珣熟悉的鋪子和衙門,他還看到了好幾個熟人正在忙碌。平時出行時,他多半坐著馬車,猛不丁地騎馬,倒是讓熟人們有些懵。等眾人回過神來時,就見到溫珣飄然而去的背影。
駿馬溜溜達達出了城門,這一次溫珣沒有選擇熟悉的西門,而是轉道走了東門。薊縣東大門外,有連綿的田野,正值六月,又到了春收的季節,隨處能聞到豐收的氣息。
田野上空飛舞著成群結隊的白粉蝶,溫珣放開手腳,讓黑駿馬肆意奔跑著。帶著熱意的風迎面而來,他感受到了久違的熱烈和自由。
不知駿馬跑了多久,等馬兒停下來時,溫珣發現自己已經到了一個陌生的村口。村前的田野中搭建著成片的青瓜秧和豆角架,雞鳴狗叫聲中,溫珣翻身下馬,溜達著走到了村口的告示牌旁。
木質的告示牌上貼著村子的名字和春收指南,在這裡,溫珣還看到了農官手寫的豆角蟲害預防辦法。看清村名後,溫珣差點笑出來:「青豆三村,這個名字是認真的嗎?」
笑了一陣後,溫珣突然反應過來:「啊,確實是認真的。」他知道自己跑到何處去了,跑了半晌,結果他一頭扎到了部曲大營的後方大本營中。
部曲大營建立之後,部曲們的家人也跟著他們來到了幽州。為了安置這些部曲們,溫珣他們想了不少法子,其中就有一部分部曲的家人被安排到了部曲大營附近,他們種植的菜蔬專門供給大營。
青豆這個名字,是不靠譜的秦闕隨口說出來的。青瓜和豆角都是高產的作物,大營剛建立時,有好長一段時間膳食堂的素菜就是這兩種。
青豆三村的村民是第一批被安置的部曲家人,只能說黑駿馬有靈性,帶溫珣來的地方都是自家地盤。
就在溫珣凝神細看村口簡章時,他的肚子發出了飢餓的咕嚕聲,抬頭看看天空,已經到了午膳的時間了。就在溫珣思考著是原路折返還是搶黑駿馬的甜瓜先墊墊肚子時,他聽到了一聲滿含善意的呼喚聲:「哎——後生哪,黑馬旁邊的那個後生哪——你是不是迷路啦?」
溫珣循聲看去,不遠處竟然有兩個裹著頭巾的大娘正衝著他招手。見溫珣看過去,其中一位年長的大娘又招招手:「迷路了嗎?」
溫珣牽著馬上前,大大方方見了禮:「是迷路了,請問大娘,不知這裡離鎮子有多遠?」說話間,他的腸胃又咕咕叫起來了。
聽見腹鳴聲,兩位大娘對視一眼,笑了起來:「餓啦?」
等回過神來時,溫珣已經被其中一位大娘拉回了家裡。這是一個大家庭,家中有五六位女眷,七八個年紀幼小的孩子。女眷們見他紅了臉,孩子們更是圍著他好奇地張望著。溫珣則被其中一位女眷塞了一張剛烙出來的軟餅。
見此情景,秦闕百感交集,沉默許久之後還是吩咐部曲們將秦璟抬入皇陵好好安葬。至此,端王爺和兩位兄長的愛恨情仇終於有了個了結。
遷都是秦璟為了活命在倉促中作出的決定,收拾好南陽的殘局後,鐵騎大軍擁著秦闕入了長安,坐上了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
消息傳到幽州後,幽州的官員和將士們高興極了,百姓們也跟著一起歡欣鼓舞。
官員和將士們開心,是因為他們有了從龍之功,不少人的身份地位會水漲船高,將來還會爬到更高的地方。百姓們高興,則是因為江山易主他們不僅沒有捲入戰亂中,官府還貼出告示,繼續免他們三年賦稅。而且這段時間幽州各地商戶為了慶祝端王登上皇位紛紛推出了優惠活動,百姓們花更少的錢能買到更多的東西。
這段時間行走在幽州大街上,隨處可見裝著行李準備南行的馬車。端王府也不例外,溫珣原以為王府沒什麼好收拾的,卻沒想到每一天王府前停著的車馬都沒少過。
看到正在搬箱子的部曲們,溫珣難掩震驚:「昨日不是已經收拾過一批了嗎?怎麼又有這麼多東西?」
吳伯揣著手樂呵道:「昨日收拾的是王爺王妃書房中的物件,今兒個收拾的是小世子用慣的東西。」主子們可以晚些出發,可是僕從們需要提前準備著,要不然到了長安哪哪不順手。
說話間,部曲們抬著一大箱子秦殊用過的稿紙從溫珣身邊走過,溫珣更驚訝:「稿紙也要帶去長安?」
吳伯正色道:「那是自然,這都是小世子的墨寶,得好好保存著。指不定什麼時候小世子就能用上。」
溫珣撓了撓頭髮,想到自己年幼時,阿兄也會收集自己用過的小冊子也就理解了吳伯的做法:「也對,將來殊兒有了閒情逸緻時也能看看小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的。」
雖然快要去長安了,秦殊的課業也不能落下,這段時間范家的大儒們給他布置了不少作業,足夠小世子從薊縣寫到長安了。
想到秦殊苦著小臉趕作業的模樣,溫珣面上的笑容更深:「吳伯,我今日要出城一趟,中午不要留我的飯,晚點我回來時順便將殊兒接回來。」
吳伯應了一聲:「哎,好。」
出發之前,溫珣還有一件事要做:他要去後巷看看阿嫂和幾個孩子們,再順便給阿兄上炷香。
後巷的小院依然收拾得緊緊有條,只不過這個點去,他只能看見阿嫂和果果。
阿兄走了之後,小豆從部曲大營膳食堂退了出來,毅然決然地接手了長福創辦的小福氣飯館。用他的話說,他已經長大了,能照顧好阿娘和弟弟妹妹了。小棗已經到了正式啟蒙的年紀,只要一日還在薊縣,學業就一日不能落下。
一進門,溫珣就看見院中多了一條胖乎乎的小奶狗。那小狗是一條白面的黃狗,有著捲曲的尾巴,和大黃小時候一模一樣。見溫珣進門,小狗搖著小尾巴衝著他奶聲奶氣喚了兩聲,而後熱情地撲了上來抱住了溫珣的小腿。
溫珣彎腰抱住了小狗,揚聲問道:「阿嫂,什麼時候多了一條小狗啊?這小狗長得真可愛。」
紅玉的聲音從屋中傳來:「是小豆在小福氣飯館外面撿到的小狗,豆兒說這條小狗和我們家有緣,說不定是小黃的崽崽,於是就抱回來養了。」
溫珣低頭和小黃狗四目相對,小狗烏溜溜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看著溫珣。這一刻溫珣想到了第一次見到大黃時的場景,阿兄抱回大黃時,大黃也是這般自來熟。
溫珣揉了揉狗頭,「對,一看就和我們家有緣。」
說話間,紅玉提著果果的衣領從屋中走了出來。果果臉上掛著淚,一看到溫珣嘴巴一扁又要哭出聲來。紅玉面色一寒,聲音抬高:「再嚎!你還敢嚎!別以為當著你小叔的面老娘我不敢揍你!」
被紅玉一嚇,果果委委屈屈不敢哭出聲,只敢眼巴巴看著溫珣:「阿叔抱抱……」
「抱個屁!你一身哄臭也好意思讓人抱?老娘還要帶你去要百家米。」
「瓊琅你別心疼這小混蛋,他死活跟路,結果掉糞坑裡了,我給他刷三遍了還沒刷乾淨。你離得遠些,別熏到你了……」
溫珣:……
瞅著果果將落未落的淚,溫珣放下小狗心中抱歉:對不住了果果,阿叔愛莫能助,只能精神支持你了。
青煙在長福的牌位前裊裊升起,今天的煙雲筆直,一看就是個好兆頭。溫珣雙手合十心中默念:阿兄,我出門了。
就在快要邁出門坎時,溫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阿嫂,阿兄走的時候,身上穿的是什麼顏色的衣裳?」
紅玉正在用柏樹枝輕拍果果的後背,聽到這話,她眯起眼想了片刻:「是紅色的棉襖,本來是留著新年穿的,後來讓他穿走了。怎麼了?」
溫珣聞言笑了笑:「沒什麼。」阿兄很少入他的夢,僅有一次他病得快死時夢到了阿兄,夢裡阿兄穿著的就是紅色的新襖子。
其實今日並無大事,溫珣只是不想在王府悶著,他久違地想要出門走一走。快要離開薊縣,說真的,心中還是有些許不舍的。
今日溫珣棄了馬車,翻身上馬。他並不擔心自己的安全,在他周圍有無數的明衛暗衛守護著。部曲們格外貼心,不想擾了他的好興致,他也就裝作不知道,隨性一次到處走走看看。
溫珣騎的黑駿馬是部曲大營最好的戰馬,它具有汗血馬的血統,是擅長急剎的雪玉的後代。它和它的長輩一樣,都喜歡吃甜瓜,因而馬鞍旁邊的布兜中兜著幾個圓溜溜的甜瓜。
黑駿馬不緩不急地穿過長街,溫珣環視著街景,看著熟悉又乾淨的街道心中有些唏噓。猶記得剛入薊縣時,薊縣的破敗和髒亂讓他大開眼界。在薊縣的八九年間,薊縣破敗的房屋煥然一新,泥濘的街道變得齊整,就連原本蓬頭垢面的百姓也利落了起來。
眼見著一座破敗的小城在八九年間變成了北方邊陲數一數二的重鎮,溫珣面上不顯,心裡還是有幾分驕傲在的。
街道上有溫珣熟悉的鋪子和衙門,他還看到了好幾個熟人正在忙碌。平時出行時,他多半坐著馬車,猛不丁地騎馬,倒是讓熟人們有些懵。等眾人回過神來時,就見到溫珣飄然而去的背影。
駿馬溜溜達達出了城門,這一次溫珣沒有選擇熟悉的西門,而是轉道走了東門。薊縣東大門外,有連綿的田野,正值六月,又到了春收的季節,隨處能聞到豐收的氣息。
田野上空飛舞著成群結隊的白粉蝶,溫珣放開手腳,讓黑駿馬肆意奔跑著。帶著熱意的風迎面而來,他感受到了久違的熱烈和自由。
不知駿馬跑了多久,等馬兒停下來時,溫珣發現自己已經到了一個陌生的村口。村前的田野中搭建著成片的青瓜秧和豆角架,雞鳴狗叫聲中,溫珣翻身下馬,溜達著走到了村口的告示牌旁。
木質的告示牌上貼著村子的名字和春收指南,在這裡,溫珣還看到了農官手寫的豆角蟲害預防辦法。看清村名後,溫珣差點笑出來:「青豆三村,這個名字是認真的嗎?」
笑了一陣後,溫珣突然反應過來:「啊,確實是認真的。」他知道自己跑到何處去了,跑了半晌,結果他一頭扎到了部曲大營的後方大本營中。
部曲大營建立之後,部曲們的家人也跟著他們來到了幽州。為了安置這些部曲們,溫珣他們想了不少法子,其中就有一部分部曲的家人被安排到了部曲大營附近,他們種植的菜蔬專門供給大營。
青豆這個名字,是不靠譜的秦闕隨口說出來的。青瓜和豆角都是高產的作物,大營剛建立時,有好長一段時間膳食堂的素菜就是這兩種。
青豆三村的村民是第一批被安置的部曲家人,只能說黑駿馬有靈性,帶溫珣來的地方都是自家地盤。
就在溫珣凝神細看村口簡章時,他的肚子發出了飢餓的咕嚕聲,抬頭看看天空,已經到了午膳的時間了。就在溫珣思考著是原路折返還是搶黑駿馬的甜瓜先墊墊肚子時,他聽到了一聲滿含善意的呼喚聲:「哎——後生哪,黑馬旁邊的那個後生哪——你是不是迷路啦?」
溫珣循聲看去,不遠處竟然有兩個裹著頭巾的大娘正衝著他招手。見溫珣看過去,其中一位年長的大娘又招招手:「迷路了嗎?」
溫珣牽著馬上前,大大方方見了禮:「是迷路了,請問大娘,不知這裡離鎮子有多遠?」說話間,他的腸胃又咕咕叫起來了。
聽見腹鳴聲,兩位大娘對視一眼,笑了起來:「餓啦?」
等回過神來時,溫珣已經被其中一位大娘拉回了家裡。這是一個大家庭,家中有五六位女眷,七八個年紀幼小的孩子。女眷們見他紅了臉,孩子們更是圍著他好奇地張望著。溫珣則被其中一位女眷塞了一張剛烙出來的軟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