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這一忙就忙活了大半個月,直到秋收結束,溫珣聽完各郡縣的官員匯報了今年秋收成果後,他才想起了那一日范祁的懇求。
回到王府後,溫珣讓部曲給袖青傳了個消息,他則在後院中沏好了茶水,靜等著袖青的到來。而接到溫珣傳訊的袖青,換上了一身天青色的衣衫,好好打扮了一番。
聽見腳步聲後,溫珣抬頭看去,就見迴廊下袖青正款款走來。幾年過去,袖青出落得越發端莊嫻雅,看到她,溫珣疲憊的情緒也舒緩了許多:「來啦?」
袖青笑著頷首:「王妃相邀,奴必然前來。」
溫珣笑著擺擺手:「別這麼生分。」說來也怪,別人喚自己「王妃」,溫珣只覺得正常。可是袖青喚自己「王妃」,溫珣總是不舒服。想來應當是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將袖青當成了可靠的家人和朋友。
「今日沒有王妃,只有瓊琅。實不相瞞,我受人之託,有幾句話想問問你的意思。」待袖青坐下後,溫珣笑吟吟看了過去。
袖青抬手端起了面前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後淺笑道:「容奴猜一猜,托您問話之人是范祁?」
和袖青說話總是這麼通透,這姑娘雙眸一轉,就像是能洞察人心似的。溫珣也不遮掩,微微頷首:「嗯,是他。我想問問,你對他是個什麼看法?真的半點情誼也沒有嗎?」
袖青認真看了溫珣許久,而後低頭無奈地笑了笑。等她再抬頭事,清澈地眼神中滿是堅定:「王妃,若是奴沒記錯,這是您第二次問奴有關於人生大事的想法了。奴同上一次的回答一樣,奴不想婚配。」
「這並非是奴羞澀或者用來搪塞您的話語,而是奴肺腑之言。奴知曉,范統領年少有為姿容甚偉,薊縣心悅他的姑娘多了去。奴蒲柳之姿,能得他看中真心相待是奴的福氣。若是同范統領在一處,奴會像紅玉一樣,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將來也會有幾個可愛的孩子。」
袖青唇角上揚,眼神明亮:「然而,那不是奴想要的生活。誠然,很多人覺得,嫁人生子是女子最好的歸宿,可奴不這麼認為。」
溫珣提起茶壺慢慢給袖青斟茶,他的動作不急不緩,令人賞心悅目。這不是主僕之間的問話,而是朋友之間的傾心交談,他知曉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袖青眉眼彎彎看著溫珣,待茶水八分滿時,她伸出修長的手指,托住了精美地茶盞。摸了摸光潔的茶盞後,袖青轉頭,看向了秋意盎然的庭院,聲音輕柔道:「奴這一生有三幸,一幸,幼時生於富貴之家,父母憐愛衣食豐美,習得書卷一二。」
「然一夕間家道中落,雙親俱亡,奴淪落風塵。在家中養出的幾分傲氣和骨氣,讓奴痛不欲生,想要掙脫泥潭卻能力不足,想要放任自流卻又不甘。被人當眾欺辱時,有一位公子護我周全,他以禮相待,他對我說:死固然是一種解脫,可是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唯有活著才能有希望。」
「那位公子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如同皎皎明月,照亮了泥濘污垢之中的我。那一日,我死去了,奴活了下來。此,為一幸。」
「二幸,奴入了端王府。端王仁厚,未曾磋磨奴。吳伯溫厚,未曾輕賤奴。紅玉爽朗,同奴情同姊妹。瓊琅……瓊琅至善至純,尊奴敬奴。遇到你們,奴重新有了家人,找到了存在的意義。此,為二幸。」
「三幸,便是現在。得王爺和你信任,容奴嶄露頭角做出了一番事業。奴萬分感激,滿心驕傲。此時哪怕是死了,奴亦能對黃泉下的親人自豪地說:奴沒有愧對他們的栽培,奴遇到了世上最好的人,成就了一番事業,見到了廣闊的天空。」
袖青鬢髮上的流蘇微晃,她眼底的水光隱隱波動,她就這麼笑吟吟地看著溫珣,一字一頓道:「至此,後宅的院牆已經困不住奴,奴想要的東西早已得到。范統領很好,可是奴志不在此,奴只想看著自己在意的人過得越來越好,只想著憑著自己的能力,為身邊的人排憂解難。」
「奴很高興,此生不是誰的玩物,不是誰的附庸。奴每一天都真真切切地活著,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為自己在意的人發揮作用。奴很滿足現在的生活,此生亦不想成為誰的妻,成為誰的母親,那些事情和情感對於現在的奴而言,並不重要。」
「奴活著,周袖青活著,這就足夠了。」
「或許某一天,奴也會因為某個人而心動,但是至少不是現在。若是真有那一日,奴也會主動出擊。」
很少能聽袖青說這麼多話,這姑娘一直以來都是安靜且含蓄的。能掏心掏肺對著別人剖析自身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溫珣慶幸,慶幸自己有幸成為了能讓袖青信任的人。
輕輕抬起茶盞後,溫珣同袖青淺碰一杯:「謝謝你對我坦言,說來慚愧,枉我自覺自己是你的朋友,卻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交心之言。」
袖青的笑容越來越燦爛,她抬手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笑道:「世道對於女子而言並不公平,奴能有你這樣能傾心交談的摯友,又是一幸。」
這一次不用溫珣動手,袖青主動斟茶。茶湯搖曳,袖青端起茶盞,主動與溫珣碰杯:「敬摯友瓊琅。」
溫珣雙手端茶,認真回應:「敬摯友袖青。」
第99章
當溫珣將袖青的意思轉達給范祁後,范統領整個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樣呆愣許久。
溫珣也不催他,有些事需要自己想通才行,別人的勸慰並沒有多大的用。見范祁面色複雜木頭似的呆坐著,他貼心地喚來部曲,讓部曲給范祁倒了一杯茶。
白色的熱氣在茶湯上若隱若現,范祁換了個發呆的姿勢,從溫珣那個角度看去,就像是上輩子見過的一座有名的雕塑。
突然范祁深吸幾口氣,臉上露出了往日那樣燦爛的笑容:「屬下明白了!謝王妃告知!屬下終於知曉如何同周姑娘相處了。」
這倒是讓溫珣有些驚訝,他還以為范祁想通了之後會放棄追求袖青,像其他部曲一樣尋個順眼的姑娘按部就班地成家。范祁在接到袖青明顯的拒絕之後,竟然還想繼續追求袖青?
溫珣眼神中的疑惑太明顯,范祁不好意思地撓撓臉頰,抱歉地解釋道:「是屬下先前不了解周姑娘,想當然地覺得她和普通姑娘沒區別,因而對她許諾了種種。現在才發現,原來周姑娘想要的並非是華美的衣食,更不是相夫教子的生活。她需要的是枕邊人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而這些屬下從沒對她說過。」
「屬下並非古板之人,並不覺得女子成婚之後就要呆在後院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屬下有自己的差事,周姑娘也有自己的事業。屬下若是真心愛慕她,就要成為能與她並肩之人,而不是忝著大臉畫個大餅將她困住之人。」
「難怪先前同周姑娘談論起未來時,周姑娘神情會越來越古怪。謝謝王妃!屬下真是愚鈍,竟然現在才明白周姑娘的意思。」
溫珣微微挑眉,「你能回過神來很好,袖青確實不是一般的姑娘,若是真想追求她,拿出誠意來。還有,若是你已經拿出誠意,她卻依然不鬆口,你也需要尊重她的意願。」
范統領起身對著溫珣鄭重行禮,眼神堅定道:「屬下知曉!多謝王妃!」
溫珣擺擺手,好笑道:「行吧,去找袖青好好說說。祝你順利。」
就在范祁興高采烈出門時,秦闕猛地推開了房門,可憐范祁毫無防備,被門板拍了一臉。秦闕並沒注意到這個小細節,而是強壓著怒火聲音顫抖地對溫珣說道:「秦璟讓幼儀去和親了。」
溫珣端著茶盞的手一抖,茶水濺出,打濕了身前寫了一半的文案:「幼儀?!」
這還沒完,秦璟眼神陰翳:「護送幼儀出嫁的是少府卿和大鴻臚。」
鴻臚寺負責大景對外藩國的外交事物,大鴻臚送和親公主倒也合理。只是如今的大鴻臚不是別人,正是英太妃的父親,幼儀的外祖張世國張大人。張家是清流之家,張大人也是天下文人仰慕的大儒之一,並且張大人還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
派張世國送自己唯一的外孫女去匈奴和親,這與往他心上扎刀子沒有區別。而且將主戰派的大臣送去匈奴就是一種投誠,將大景武將和主戰派朝臣臉面踩在腳下的獻媚。
而大景目前的少府卿是章淮,少府卿一職掌管皇室財務和宮廷事物。按道理說怎麼都輪不到章淮送幼儀和親,可秦闕接到的消息千真萬確,溫珣的恩師章淮也在護送公主的行列中。
匈奴窮凶極惡,集結了三十萬大軍的匈奴人對大景這片肥沃的土地勢在必得。曾經在涼州衛大軍中呆了七年的秦闕深知長城北邊的那群遊民本性,這群人不會因為大景貢獻了公主和財寶就滿足。哪怕大景的皇帝已經做足了姿態放低了身份,他們想翻臉隨時會翻臉。
待秦闕情緒稍稍和緩後,溫珣正色道:「行遠,這次的和親不能成,無論去和親的是不是幼儀,這事都不能成。」
回到王府後,溫珣讓部曲給袖青傳了個消息,他則在後院中沏好了茶水,靜等著袖青的到來。而接到溫珣傳訊的袖青,換上了一身天青色的衣衫,好好打扮了一番。
聽見腳步聲後,溫珣抬頭看去,就見迴廊下袖青正款款走來。幾年過去,袖青出落得越發端莊嫻雅,看到她,溫珣疲憊的情緒也舒緩了許多:「來啦?」
袖青笑著頷首:「王妃相邀,奴必然前來。」
溫珣笑著擺擺手:「別這麼生分。」說來也怪,別人喚自己「王妃」,溫珣只覺得正常。可是袖青喚自己「王妃」,溫珣總是不舒服。想來應當是不知不覺間,他已經將袖青當成了可靠的家人和朋友。
「今日沒有王妃,只有瓊琅。實不相瞞,我受人之託,有幾句話想問問你的意思。」待袖青坐下後,溫珣笑吟吟看了過去。
袖青抬手端起了面前的茶杯,輕輕抿了一口後淺笑道:「容奴猜一猜,托您問話之人是范祁?」
和袖青說話總是這麼通透,這姑娘雙眸一轉,就像是能洞察人心似的。溫珣也不遮掩,微微頷首:「嗯,是他。我想問問,你對他是個什麼看法?真的半點情誼也沒有嗎?」
袖青認真看了溫珣許久,而後低頭無奈地笑了笑。等她再抬頭事,清澈地眼神中滿是堅定:「王妃,若是奴沒記錯,這是您第二次問奴有關於人生大事的想法了。奴同上一次的回答一樣,奴不想婚配。」
「這並非是奴羞澀或者用來搪塞您的話語,而是奴肺腑之言。奴知曉,范統領年少有為姿容甚偉,薊縣心悅他的姑娘多了去。奴蒲柳之姿,能得他看中真心相待是奴的福氣。若是同范統領在一處,奴會像紅玉一樣,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將來也會有幾個可愛的孩子。」
袖青唇角上揚,眼神明亮:「然而,那不是奴想要的生活。誠然,很多人覺得,嫁人生子是女子最好的歸宿,可奴不這麼認為。」
溫珣提起茶壺慢慢給袖青斟茶,他的動作不急不緩,令人賞心悅目。這不是主僕之間的問話,而是朋友之間的傾心交談,他知曉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
袖青眉眼彎彎看著溫珣,待茶水八分滿時,她伸出修長的手指,托住了精美地茶盞。摸了摸光潔的茶盞後,袖青轉頭,看向了秋意盎然的庭院,聲音輕柔道:「奴這一生有三幸,一幸,幼時生於富貴之家,父母憐愛衣食豐美,習得書卷一二。」
「然一夕間家道中落,雙親俱亡,奴淪落風塵。在家中養出的幾分傲氣和骨氣,讓奴痛不欲生,想要掙脫泥潭卻能力不足,想要放任自流卻又不甘。被人當眾欺辱時,有一位公子護我周全,他以禮相待,他對我說:死固然是一種解脫,可是死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唯有活著才能有希望。」
「那位公子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如同皎皎明月,照亮了泥濘污垢之中的我。那一日,我死去了,奴活了下來。此,為一幸。」
「二幸,奴入了端王府。端王仁厚,未曾磋磨奴。吳伯溫厚,未曾輕賤奴。紅玉爽朗,同奴情同姊妹。瓊琅……瓊琅至善至純,尊奴敬奴。遇到你們,奴重新有了家人,找到了存在的意義。此,為二幸。」
「三幸,便是現在。得王爺和你信任,容奴嶄露頭角做出了一番事業。奴萬分感激,滿心驕傲。此時哪怕是死了,奴亦能對黃泉下的親人自豪地說:奴沒有愧對他們的栽培,奴遇到了世上最好的人,成就了一番事業,見到了廣闊的天空。」
袖青鬢髮上的流蘇微晃,她眼底的水光隱隱波動,她就這麼笑吟吟地看著溫珣,一字一頓道:「至此,後宅的院牆已經困不住奴,奴想要的東西早已得到。范統領很好,可是奴志不在此,奴只想看著自己在意的人過得越來越好,只想著憑著自己的能力,為身邊的人排憂解難。」
「奴很高興,此生不是誰的玩物,不是誰的附庸。奴每一天都真真切切地活著,做自己喜歡並且擅長的事,為自己在意的人發揮作用。奴很滿足現在的生活,此生亦不想成為誰的妻,成為誰的母親,那些事情和情感對於現在的奴而言,並不重要。」
「奴活著,周袖青活著,這就足夠了。」
「或許某一天,奴也會因為某個人而心動,但是至少不是現在。若是真有那一日,奴也會主動出擊。」
很少能聽袖青說這麼多話,這姑娘一直以來都是安靜且含蓄的。能掏心掏肺對著別人剖析自身本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溫珣慶幸,慶幸自己有幸成為了能讓袖青信任的人。
輕輕抬起茶盞後,溫珣同袖青淺碰一杯:「謝謝你對我坦言,說來慚愧,枉我自覺自己是你的朋友,卻還是第一次聽到這種交心之言。」
袖青的笑容越來越燦爛,她抬手將杯中的茶水一飲而盡,笑道:「世道對於女子而言並不公平,奴能有你這樣能傾心交談的摯友,又是一幸。」
這一次不用溫珣動手,袖青主動斟茶。茶湯搖曳,袖青端起茶盞,主動與溫珣碰杯:「敬摯友瓊琅。」
溫珣雙手端茶,認真回應:「敬摯友袖青。」
第99章
當溫珣將袖青的意思轉達給范祁後,范統領整個人像是被雷劈了一樣呆愣許久。
溫珣也不催他,有些事需要自己想通才行,別人的勸慰並沒有多大的用。見范祁面色複雜木頭似的呆坐著,他貼心地喚來部曲,讓部曲給范祁倒了一杯茶。
白色的熱氣在茶湯上若隱若現,范祁換了個發呆的姿勢,從溫珣那個角度看去,就像是上輩子見過的一座有名的雕塑。
突然范祁深吸幾口氣,臉上露出了往日那樣燦爛的笑容:「屬下明白了!謝王妃告知!屬下終於知曉如何同周姑娘相處了。」
這倒是讓溫珣有些驚訝,他還以為范祁想通了之後會放棄追求袖青,像其他部曲一樣尋個順眼的姑娘按部就班地成家。范祁在接到袖青明顯的拒絕之後,竟然還想繼續追求袖青?
溫珣眼神中的疑惑太明顯,范祁不好意思地撓撓臉頰,抱歉地解釋道:「是屬下先前不了解周姑娘,想當然地覺得她和普通姑娘沒區別,因而對她許諾了種種。現在才發現,原來周姑娘想要的並非是華美的衣食,更不是相夫教子的生活。她需要的是枕邊人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而這些屬下從沒對她說過。」
「屬下並非古板之人,並不覺得女子成婚之後就要呆在後院操持家務生兒育女。屬下有自己的差事,周姑娘也有自己的事業。屬下若是真心愛慕她,就要成為能與她並肩之人,而不是忝著大臉畫個大餅將她困住之人。」
「難怪先前同周姑娘談論起未來時,周姑娘神情會越來越古怪。謝謝王妃!屬下真是愚鈍,竟然現在才明白周姑娘的意思。」
溫珣微微挑眉,「你能回過神來很好,袖青確實不是一般的姑娘,若是真想追求她,拿出誠意來。還有,若是你已經拿出誠意,她卻依然不鬆口,你也需要尊重她的意願。」
范統領起身對著溫珣鄭重行禮,眼神堅定道:「屬下知曉!多謝王妃!」
溫珣擺擺手,好笑道:「行吧,去找袖青好好說說。祝你順利。」
就在范祁興高采烈出門時,秦闕猛地推開了房門,可憐范祁毫無防備,被門板拍了一臉。秦闕並沒注意到這個小細節,而是強壓著怒火聲音顫抖地對溫珣說道:「秦璟讓幼儀去和親了。」
溫珣端著茶盞的手一抖,茶水濺出,打濕了身前寫了一半的文案:「幼儀?!」
這還沒完,秦璟眼神陰翳:「護送幼儀出嫁的是少府卿和大鴻臚。」
鴻臚寺負責大景對外藩國的外交事物,大鴻臚送和親公主倒也合理。只是如今的大鴻臚不是別人,正是英太妃的父親,幼儀的外祖張世國張大人。張家是清流之家,張大人也是天下文人仰慕的大儒之一,並且張大人還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
派張世國送自己唯一的外孫女去匈奴和親,這與往他心上扎刀子沒有區別。而且將主戰派的大臣送去匈奴就是一種投誠,將大景武將和主戰派朝臣臉面踩在腳下的獻媚。
而大景目前的少府卿是章淮,少府卿一職掌管皇室財務和宮廷事物。按道理說怎麼都輪不到章淮送幼儀和親,可秦闕接到的消息千真萬確,溫珣的恩師章淮也在護送公主的行列中。
匈奴窮凶極惡,集結了三十萬大軍的匈奴人對大景這片肥沃的土地勢在必得。曾經在涼州衛大軍中呆了七年的秦闕深知長城北邊的那群遊民本性,這群人不會因為大景貢獻了公主和財寶就滿足。哪怕大景的皇帝已經做足了姿態放低了身份,他們想翻臉隨時會翻臉。
待秦闕情緒稍稍和緩後,溫珣正色道:「行遠,這次的和親不能成,無論去和親的是不是幼儀,這事都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