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環視一圈,庸州太守和豪族子弟態度和氣,笑臉相迎,只是都在暗中觀察我的神情。

  角落裡還有幾個小官,也在死死盯著我。

  我摟著嬈娘擺手:

  「不瞞各位,本王許久沒出過京城,聽說庸州風景秀麗,實在很想見識一番哪。不說那些掃興的事,吃酒,吃酒!」

  話音一落,庸州太守喜笑顏開,幾個小官面色不好,暗中咬牙。

  我把這些人面孔記下。

  到了夜半,我猛地睜開眼,用力把嬈娘推下小榻,自己借力滾落到地上。

  行刺的人見一擊不中,撲下來又捅了第二次。

  我拉住對方的腿,用力往旁邊一拽。

  我拳腳不行,力氣也不大。

  誰知這一拽,竟把那刺客拽倒了。

  凳子被碰翻在地,發出巨響。

  我趁機上去用肘部抵住刺客咽喉,讓嬈娘過來制住刺客的雙手。

  不多時,有人來敲門:

  「定王殿下,聽見您屋裡有聲響,可有什麼事?」

  我和嬈娘對視一眼,她立刻會意,高聲撒嬌道:

  「殿下!這人誰啊?好生不懂規矩!」

  我不耐煩道:

  「給老子滾!本王屋裡的事,也輪得到你打聽?再來問一聲,你腦袋就別要了!」

  「殿下息怒,殿下饒命,是小的不懂事,小的這就滾,這就滾。」

  等外面重回清靜,我才收回視線,放鬆了掐脖子的手。

  打破寂靜的是一聲疑問。

  「你是女的?」

  28

  問話的是嬈娘。

  地上的刺客十分眼熟,正是白天那些小官中的一個。

  白天我沒仔細看,沒成想,那些官員里居然有個女人。

  她緘口不言,擺出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

  我笑道:

  「讓我猜一猜,你為何要殺我。

  「你想把事情鬧大,是也不是?

  「我好歹是個親王,若我死在庸州,朝廷定然不會坐視不管。聖人想治庸州太守的罪,徹查賑災銀之事,此時也有了藉口。」

  女刺客眼神一滯,顯出些訝色。

  我讓嬈娘把她放開,給自己倒了杯茶。

  「坐。」

  刺客狐疑起身,問我:「你不殺我?」

  「為何要殺?」

  我喝了口茶,抬眼看她。

  「本王此行前來只為賑災,先把百姓安頓了,旁的那些事,譬如你為何能做官,為何能來接風宴,又和何人共謀刺殺我……都可以押後再說。

  「你若真為了庸州好,不妨與我說說,庸州有多少豪族,勢力如何,各自有什麼恩怨?誰能做主?

  「庸州太守和誰家最為交好?庸州原本人口幾何,如今多少流民,多少百姓沒了田舍?」

  翌日,我拿著女刺客的口供,先找庸州太守,又給庸州幾個世家遞了話。

  我說,要同他們做一樁穩賺不賠的生意。

  那些世家子原本不以為然,只以為我要借勢敲竹槓。

  在我打開一隻木匣後,他們卻呼吸一滯,睜大了眼。

  只見匣內寶光燦燦,如新霞初綻,如飛瀑碎金。

  正是一匣成色頂級的珍珠。

  29

  當初嬈娘問我要錢要人,信誓旦旦說要為我賺來大筆銀錢。

  做起來卻十分不順。

  我為她弄來河沙,供她造那種結實耐熱、可用作門窗器皿的神物「鈣納玻璃」。

  可她口中那負責降低「熔點」的「純鹼」,卻讓我束手無策了。

  鹼礦稀少,尚且不知去哪裡開採,更別提要進行「規模生產」。

  至於阿嬈說的能采出純鹼的湖,皆在千里之外的邊陲,此事談何容易?

  阿嬈退而求其次,打算通過燒草木灰制鹼。

  結果一來雜質頗多,二不穩定。

  最後不得不換了鉛黃,燒制出的玻璃和琉璃相差不大,太過易碎,也不耐高溫。

  嬈娘打定主意要制鹼,沒多久卻沮喪告訴我,她卡在了制「氨」的那步。

  「沒有實驗室,沒有氨水,我往哪造氨氣?

  「我連高溫高壓都搞不出來……要是能造出氨,那還搞什麼玻璃啊,直接上化肥和硝酸炸藥,我們能一路打到地中海去!」

  那天她說了很多我聽不懂的話,喝了很多酒,哭得很痛。

  她遺憾放棄玻璃,轉投香皂。

  我不忍地告訴她,她說的那種「香皂」,其實宮中世家早已有了,正是草木灰、皂莢和豬脂所制。

  嬈娘重整旗鼓,誓要制出雪白的砂糖,釀出舉世無匹的烈酒,到時定能賺得盆滿缽滿。

  直到我們翻看了本朝律令——世人逐利,為了防止民間用糧食大量製糖釀酒以致口糧不足,本朝酒稅和糖稅奇高無比,私自販酒賣糖會被嚴懲。

  嬈娘大受打擊,又哭了半日。

  我以為她會就此放棄,沒想到她哭歸哭,卻從未想過從此罷手。

  她頂著一雙哭腫的眼,奔波到南邊尋找珠貝。

  以母貝做「外套膜」和「珠核」,就能種養珍珠。

  第一匣珍珠問世的那天,阿嬈拉著我喝了整宿的酒。

  她又哭又笑,不停問我:

  「殿下,我在這個時代也能活下來的,是不是?」

  她每問一聲,我都回一聲「是」。

  30

  如今我要和庸州談的,就是「賞珠會」的生意。

  好珠難尋,這些珍珠又碩大明亮,色澤艷麗,賞珠會的風聲剛放出去,便有許多商賈前來庸州。

  要辦賞珠會,豪族們自然要修新的園子。

  此時流民眾多,勞工價廉,修園蓋樓比平時還要划得來。

  於是庸州流民總算有了差事。

  庸州多水,嬈娘命人買了些臨水的地做養珠場。

  除了我從京裡帶來的部曲外,珠場只許僱傭女子。

  嬈娘對女工們承諾,在養珠場干滿八年,便能帶著養珠的技術離去。到時若想自行養珠,定王殿下絕不阻攔。

  賞珠會上,徐氏珠大受追捧。

  我命人告知商賈,要換徐氏珠,不能用金銀,只能用糧食作抵。

  囤積糧食的本地豪族爭相出價,外地商戶也趕緊調運糧食前來庸州,徐氏珠很快被掃蕩一空。

  手裡有了糧食,我便讓裴直開工修築堤壩,雇流民來搬運沙石。

  壩上不僅管飯,還能發放不少糧米。

  為防止有人下了工毆打女眷,我又加了一條規矩。

  做工者必須讓家中婦人來領糧米,若有婦人帶傷之事,一次扣錢,兩次加倍,三次辭退。

  婦人若過不下去,自可去戶曹處登記和離,來珠場或者壩上幫工。

  見日子有了盼頭,百姓們做工之餘,在地里挖溝排水,重新修整田畝,又像野草般活了下去。

  31

  入夜,庸州太守找上我,脫帽伏地,道:

  「定王殿下在上,臣有罪。」

  我問他:「大人罪在何處?」

  「貪腐。」

  「大人為何今日前來告罪?」我問。

  他垂頭道:

  「罪臣孫女以死相逼,如今剛救下來,郎中還在診治。

  「臣這輩子什麼指望都沒了,只剩這個孫女。

  「她性情剛烈,生活清苦,不願用不義之財。

  「只盼殿下網開一面,莫要牽累無辜。」

  他口中那孫女,正是之前來行刺我的女刺客。

  刺客身為女人,卻能做官,甚至並非如我這般,而是堂堂正正的「戶曹」,自然是有門路的。

  當年庸州太守獨子身死,兒媳改嫁七個月後卻生下一名女嬰。

  數年後,太守得知此事,疑心女孩兒是獨子骨血,就把她接來身邊,起名裴直,請人教養。

  此女性情狷直,嫉惡如仇,又聰穎過人,自小便幫祖父處理文書。

  後來庸州的戶曹病死,接替者又在山路遇了劫匪。

  堆積的事務一時找不到人處理,便由裴直暫代了。

  自她上任後,民戶籍帳,田宅數目,未有一次疏漏。

  比起前任戶曹毫不遜色,甚至猶有過之。

  庸州太守力排眾議,也不上奏朝廷,就這麼讓裴直糊裡糊塗地「暫代」了下去。

  「其實今日你來與不來,干係都不大。你燒了賑災銀的帳簿,裴直卻憑著過目不忘的本事,硬生生將那帳簿又默了出來。

  「如今我手下的人已經快馬加鞭,偽裝成商賈,將帳簿送往京城去了。」

  我靜靜說道。

  「殿下將此事告知老夫,難道不怕我走投無路,命人殺了殿下,就此反了嗎?」

  太守猛地抬頭看我。

  我卻笑了。

  「你不會的。你還有事相求,如何敢對我出手?我賭的不是你的良知和膽子,是利。」

  庸州太守沉默片刻,問道:

  「臣自知罪孽深重,只是殿下,王朝更迭世家輪替,您可知,為何千百年來,貪腐之事從未斷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