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司清德都聽進耳里,卻只顧忙著接受各路賀禮,長遠的事不好說,也說不著,但趁眼下炙手可熱,活動活動,把大兒子從外地調回沅京,倒不是難事。
家裡把她和秦嶺的婚約退掉了,秦老爺子仍樂呵呵的,跟司清德來往著。失去了一個六品官的親家,卻和未來國丈搭上了關係,孰輕孰重,秦家是商人,當然分得清。
整件事各方得利,惟獨秦嶺被普遍同情,想想看,這人真夠倒霉的,第一任妻子剛過門就死了,第二任妻子還沒過門就被搶了——若對手是一般人,還能搶回來,哪知是太子殿下,只能幹瞪眼。
她去找小販拿回包裝成《植物圖解》的《幽窗記》,小販熱情洋溢,推薦《孤星傳》:「寫秦二少和太子妃未盡情緣的,要不要來一本?」
她啼笑皆非:「什麼孤星傳?」
「秦二少孤星入命啊!」
她嗤笑:「你不是說他在勾欄有相好?」
「嗐,勾欄的女人哪能娶回家?」
她和太子的婚期定在次年春天,在此期間,她由專人教導宮中禮儀,熟悉後宮大小事務。完婚之前,太子和她要避嫌,見面反而比她在品園少,好在皇后體恤兩人的心思,不時請她到北宸宮小聚。每次去,太子都在,但宮女宦官也在場,兩人相處頗拘束,但能相見已不易,她很知足。
她和皇后身邊的宮人都熟識了,那個叫小滿的內侍向她請教:「聽殿下說,您熟知各種植物,奴婢繪的這幾株,不知可有謬誤?」
小滿的畫技頗不俗,他說是自學的,他在民間待到了六七歲,對風土人情尚有記憶,要趕緊畫下來,以免年月深遠,再也想不起。她幫小滿改了改燈籠草的葉片形狀,笑道:「小公公對草本植物很有了解,比我認識的多。」
小滿赧然地笑,說他幼年時遭遇饑荒,吃過幾十種野草,有次吃到了毒草問荊,站都站不起來,趴在地上緩了幾個時辰。她看著這美貌的少年,替他難過,若不是饑荒,他該有怎樣的人生?但斯時斯地,他沒有選擇的餘地。
她也沒得選,哪怕皇后的境況像一面鏡子,明晃晃的警示著她。老宮人說,皇后當年亦是以太子妃的身份初嫁,今上曾經為她寫下近百首詩行。但她已無法想像,傳說中明艷不可方物的太子妃,和她認識的皇后,是不是同一個人。她放下武功,斂去豪情,有過詩一樣的好日子,但到頭來,伶仃地坐此庭院,嘴邊總帶著一絲微妙的戲謔,像對萬事萬物都很無謂。
她從小滿繪的植物圖卷里,翻出太子寫給她的詩,許多首,年輕的,真摯的,熾熱的,金色夕陽一般的。她把滾燙的詩句放在心口上,一遍遍地想,我絕不允許他死,若真發生不測,我要冒死帶他逃離禁宮。
那一晚鞦韆架下,太子啞聲道:「你若要走,還來得及。」
來不及了。縱然她如原計劃那樣,遠走他鄉,心裡也是放不下他了。是心陷囚籠,或者身入困境,她只想和他在一起。她抱住太子,單薄,纖瘦,她說:「讓我來掌管你。」
從前的事,不管,往後的事,不理。我們的未來是好是歹,是風是雨,我都陪著你。
她到小販的攤子找尋武學之書,小販懶懶扔給她幾本,勸她別費力氣:「你細皮嫩肉公子哥兒,學了幾招拳腳功夫又能怎樣?一個又高又壯的彪形大漢不等你出招,就能把你抓起來扔得老遠,半天動彈不得。」
她不信:「他勝在力氣,我勝在靈活,再說了,練好了氣和力,焉能不以柔克剛?」
小販說:「那你最好找個武師學學,你照著書胡亂練得走火入魔,出了人命,我可賠不起。」
她當真去打聽武師,幾經輾轉,一個街頭賣藝的拳師試了試她的筋骨,嘆她錯過了習武的最佳時機,但練到飛檐走壁的地步,問題不大。但他教她習武,就會耽誤賣藝,所以拜師費是少不了的,而且他是山門拳的嫡傳弟子,收徒須得正式,要有正正經經的拜師宴。
她都應承下來,在得月樓備下酒席,行了磕頭大禮,拳師這才滿意,撈過酒罈給她滿上:「明日我就教你心訣。」
她端起酒欲飲,卻聞到若有若無的香味,霎時福至心靈,想起唐簡在《幽窗記》里寫過的迷藥,遂留了心眼,略飲兩口,推說去門外喊小二快些上菜,溜之大吉。
她把酒都吐在袖子上,一出酒樓,就雇了馬車去藥店,半路上,藥性果然發作,勉力撐到藥店,灌下解毒茶,平躺了半天才好轉。她分析拳師是在試她筋骨時,探出她是女兒身,只怪自己太大意,差一點被污了清白。
唉,唐簡。如果有緣認識你,要請你喝酒,一頓謝媒酒,一頓謝你今日救命之恩,至少兩頓。她心有餘悸,不再尋訪武師,照著一部賣價最高的武學書籍偷偷練了起來。
明誠九年早春,她和太子路順祺完婚。新婚夜,她將心事坦陳,太子卻笑:「真有事,你也殺不出這禁宮。」
她抱著他:「我想盡力。」
太子看向窗外,良久道:「阿雪,我猜你出生那天,也是這樣的天氣。」
雨雪霏霏的夜晚,她靠在太子的肩頭,沉入夢鄉。
她在鴻和二年深秋的夜裡醒來。
雨水拍窗,長燭替她落了一夜的淚。樟樹入夢指引,細思無稽,但她很想信一回。
關於明誠九年初秋的那場政變,史書記載說,明誠帝暴斃,皇后自戕殉節,太子路順祺悲慟過甚,禪位於皇叔路恆昀,入渭山為父守陵。至於新婚的太子妃,則不被提起。民間因而衍生諸多版本,有說太子偕太子妃同赴渭山,也有說太子早有設防,連太子妃身懷有孕都被瞞了下來,政變之前,就秘密將太子妃送出禁宮。
第二種說法得到民眾普遍認可,最有力的佐證是皇叔路恆昀即位後,拿不出傳國玉璽。眾人都翹首以盼,再過幾年,太子妃將帶著小皇子和玉璽,向世人宣告,誰才是這天下真正的主人。
還有另一種說法傳得也很廣:太子為路恆昀所迫,自盡於東宮,太子妃則被威脅交出私藏的玉璽,否則貶入教坊司,最終,太子妃遭□□而死,而玉璽下落依舊成謎。
民間的力量不可小覷,他們的推論幾乎是真相——無比接近真相。除了,她還活著。
又也許,太子也還活著?
清晨時分,鳥叫啾啾,風中桂花香瀰漫。院子裡傳來篤篤聲,是張木匠在劈柴。每天他都起得極早,赤膊走到井邊,打起一桶涼得沁人的井水沖浴,像野獸似的,抖落著皮毛上的水滴,再走到堆積如山的木柴邊幹活。
張木匠的手藝不太好,但基本的桌椅柜子板凳都會,因為賣價低,做些街坊鄰居的生意,尚能餬口。去年春上,他說:「三姐,今年是無春年,嫁娶的人家少,來年就多了,我們得囤些嫁妝箱。」
他看著她,直接說:「我忙不過來。」
她被張木匠救下,終日神思恍惚,張木匠也不多說,只忙著推敲如何對付一截木柴。很快,他從一個鋸木頭都不齊整的將軍,蛻變成新手木匠,能接些簡單的活計了。
顧客上門挑選家什,看到恍惚如瘋婦的她,好奇得很,張木匠解釋:「我表妹,命不好,嫁的男人當年就死了,遺腹子出生第二年,被賊人擄走了,沒找著,人就瘋了。」
大娘大嬸揩眼淚:「真是苦命人啊!」
她男人確實當年就死了,她也跟著死了一大半。若真懷了個遺腹子就好了,她一定寸步不離,不讓人搶走,要像傳說中那樣,幾年後帶著小皇子殺回禁宮,找新皇帝。
可她一無所憑,兩手空空,但張木匠不讓她死,理由很強大:「我費盡心機保下你,絕不想被你辜負。況且……」
他看進她眼睛深處:「況且我被你坑成這樣,你若死了,豈非顯得我是個傻瓜?那我定要上天入地揪出你二哥,殺光他全家泄憤。」
她成為太子妃,司家獲得了很像樣的封賞,父親的品階得到提升,大哥也調回了京城。但遠在浙東小城的二哥回絕了父親,他這個上門女婿當得挺快活,對當地的飲食氣候讚不絕口,這輩子不打算挪窩了,父親氣得食不下咽,把家書撕得粉碎。
皇叔路恆昀登基三天內,先帝親手提拔的朝臣都被剮於市,路恆昀以狠辣殘暴到極點的手段,迫使人臣服,山呼萬歲。此後,再沒人敢指責他承國不正了。
坊間也噤若寒蟬,數月後,才有不平者敢於議論。議論的人太多,鴻和皇帝路恆昀料想殺之不絕,竟不再多問,坐穩帝位後,他自覺其實自己的目標是當一位慈眉善目的仁君,如同他的父親,太宗路正寬。
她的父親和大哥,皆在被剮於市的官員之列,母親則選擇了撞牆而亡。大嫂未有所出,被扔進了教坊司,供人狎樂,當夜即咬舌自盡。
生性閒散的二哥逃過一劫,消息傳到浙東小城時,他已帶著一家老小隱姓埋名,安全地活下去。路恆昀派去的暗探找了她二哥整整一年,無功而返,遂不了了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家裡把她和秦嶺的婚約退掉了,秦老爺子仍樂呵呵的,跟司清德來往著。失去了一個六品官的親家,卻和未來國丈搭上了關係,孰輕孰重,秦家是商人,當然分得清。
整件事各方得利,惟獨秦嶺被普遍同情,想想看,這人真夠倒霉的,第一任妻子剛過門就死了,第二任妻子還沒過門就被搶了——若對手是一般人,還能搶回來,哪知是太子殿下,只能幹瞪眼。
她去找小販拿回包裝成《植物圖解》的《幽窗記》,小販熱情洋溢,推薦《孤星傳》:「寫秦二少和太子妃未盡情緣的,要不要來一本?」
她啼笑皆非:「什麼孤星傳?」
「秦二少孤星入命啊!」
她嗤笑:「你不是說他在勾欄有相好?」
「嗐,勾欄的女人哪能娶回家?」
她和太子的婚期定在次年春天,在此期間,她由專人教導宮中禮儀,熟悉後宮大小事務。完婚之前,太子和她要避嫌,見面反而比她在品園少,好在皇后體恤兩人的心思,不時請她到北宸宮小聚。每次去,太子都在,但宮女宦官也在場,兩人相處頗拘束,但能相見已不易,她很知足。
她和皇后身邊的宮人都熟識了,那個叫小滿的內侍向她請教:「聽殿下說,您熟知各種植物,奴婢繪的這幾株,不知可有謬誤?」
小滿的畫技頗不俗,他說是自學的,他在民間待到了六七歲,對風土人情尚有記憶,要趕緊畫下來,以免年月深遠,再也想不起。她幫小滿改了改燈籠草的葉片形狀,笑道:「小公公對草本植物很有了解,比我認識的多。」
小滿赧然地笑,說他幼年時遭遇饑荒,吃過幾十種野草,有次吃到了毒草問荊,站都站不起來,趴在地上緩了幾個時辰。她看著這美貌的少年,替他難過,若不是饑荒,他該有怎樣的人生?但斯時斯地,他沒有選擇的餘地。
她也沒得選,哪怕皇后的境況像一面鏡子,明晃晃的警示著她。老宮人說,皇后當年亦是以太子妃的身份初嫁,今上曾經為她寫下近百首詩行。但她已無法想像,傳說中明艷不可方物的太子妃,和她認識的皇后,是不是同一個人。她放下武功,斂去豪情,有過詩一樣的好日子,但到頭來,伶仃地坐此庭院,嘴邊總帶著一絲微妙的戲謔,像對萬事萬物都很無謂。
她從小滿繪的植物圖卷里,翻出太子寫給她的詩,許多首,年輕的,真摯的,熾熱的,金色夕陽一般的。她把滾燙的詩句放在心口上,一遍遍地想,我絕不允許他死,若真發生不測,我要冒死帶他逃離禁宮。
那一晚鞦韆架下,太子啞聲道:「你若要走,還來得及。」
來不及了。縱然她如原計劃那樣,遠走他鄉,心裡也是放不下他了。是心陷囚籠,或者身入困境,她只想和他在一起。她抱住太子,單薄,纖瘦,她說:「讓我來掌管你。」
從前的事,不管,往後的事,不理。我們的未來是好是歹,是風是雨,我都陪著你。
她到小販的攤子找尋武學之書,小販懶懶扔給她幾本,勸她別費力氣:「你細皮嫩肉公子哥兒,學了幾招拳腳功夫又能怎樣?一個又高又壯的彪形大漢不等你出招,就能把你抓起來扔得老遠,半天動彈不得。」
她不信:「他勝在力氣,我勝在靈活,再說了,練好了氣和力,焉能不以柔克剛?」
小販說:「那你最好找個武師學學,你照著書胡亂練得走火入魔,出了人命,我可賠不起。」
她當真去打聽武師,幾經輾轉,一個街頭賣藝的拳師試了試她的筋骨,嘆她錯過了習武的最佳時機,但練到飛檐走壁的地步,問題不大。但他教她習武,就會耽誤賣藝,所以拜師費是少不了的,而且他是山門拳的嫡傳弟子,收徒須得正式,要有正正經經的拜師宴。
她都應承下來,在得月樓備下酒席,行了磕頭大禮,拳師這才滿意,撈過酒罈給她滿上:「明日我就教你心訣。」
她端起酒欲飲,卻聞到若有若無的香味,霎時福至心靈,想起唐簡在《幽窗記》里寫過的迷藥,遂留了心眼,略飲兩口,推說去門外喊小二快些上菜,溜之大吉。
她把酒都吐在袖子上,一出酒樓,就雇了馬車去藥店,半路上,藥性果然發作,勉力撐到藥店,灌下解毒茶,平躺了半天才好轉。她分析拳師是在試她筋骨時,探出她是女兒身,只怪自己太大意,差一點被污了清白。
唉,唐簡。如果有緣認識你,要請你喝酒,一頓謝媒酒,一頓謝你今日救命之恩,至少兩頓。她心有餘悸,不再尋訪武師,照著一部賣價最高的武學書籍偷偷練了起來。
明誠九年早春,她和太子路順祺完婚。新婚夜,她將心事坦陳,太子卻笑:「真有事,你也殺不出這禁宮。」
她抱著他:「我想盡力。」
太子看向窗外,良久道:「阿雪,我猜你出生那天,也是這樣的天氣。」
雨雪霏霏的夜晚,她靠在太子的肩頭,沉入夢鄉。
她在鴻和二年深秋的夜裡醒來。
雨水拍窗,長燭替她落了一夜的淚。樟樹入夢指引,細思無稽,但她很想信一回。
關於明誠九年初秋的那場政變,史書記載說,明誠帝暴斃,皇后自戕殉節,太子路順祺悲慟過甚,禪位於皇叔路恆昀,入渭山為父守陵。至於新婚的太子妃,則不被提起。民間因而衍生諸多版本,有說太子偕太子妃同赴渭山,也有說太子早有設防,連太子妃身懷有孕都被瞞了下來,政變之前,就秘密將太子妃送出禁宮。
第二種說法得到民眾普遍認可,最有力的佐證是皇叔路恆昀即位後,拿不出傳國玉璽。眾人都翹首以盼,再過幾年,太子妃將帶著小皇子和玉璽,向世人宣告,誰才是這天下真正的主人。
還有另一種說法傳得也很廣:太子為路恆昀所迫,自盡於東宮,太子妃則被威脅交出私藏的玉璽,否則貶入教坊司,最終,太子妃遭□□而死,而玉璽下落依舊成謎。
民間的力量不可小覷,他們的推論幾乎是真相——無比接近真相。除了,她還活著。
又也許,太子也還活著?
清晨時分,鳥叫啾啾,風中桂花香瀰漫。院子裡傳來篤篤聲,是張木匠在劈柴。每天他都起得極早,赤膊走到井邊,打起一桶涼得沁人的井水沖浴,像野獸似的,抖落著皮毛上的水滴,再走到堆積如山的木柴邊幹活。
張木匠的手藝不太好,但基本的桌椅柜子板凳都會,因為賣價低,做些街坊鄰居的生意,尚能餬口。去年春上,他說:「三姐,今年是無春年,嫁娶的人家少,來年就多了,我們得囤些嫁妝箱。」
他看著她,直接說:「我忙不過來。」
她被張木匠救下,終日神思恍惚,張木匠也不多說,只忙著推敲如何對付一截木柴。很快,他從一個鋸木頭都不齊整的將軍,蛻變成新手木匠,能接些簡單的活計了。
顧客上門挑選家什,看到恍惚如瘋婦的她,好奇得很,張木匠解釋:「我表妹,命不好,嫁的男人當年就死了,遺腹子出生第二年,被賊人擄走了,沒找著,人就瘋了。」
大娘大嬸揩眼淚:「真是苦命人啊!」
她男人確實當年就死了,她也跟著死了一大半。若真懷了個遺腹子就好了,她一定寸步不離,不讓人搶走,要像傳說中那樣,幾年後帶著小皇子殺回禁宮,找新皇帝。
可她一無所憑,兩手空空,但張木匠不讓她死,理由很強大:「我費盡心機保下你,絕不想被你辜負。況且……」
他看進她眼睛深處:「況且我被你坑成這樣,你若死了,豈非顯得我是個傻瓜?那我定要上天入地揪出你二哥,殺光他全家泄憤。」
她成為太子妃,司家獲得了很像樣的封賞,父親的品階得到提升,大哥也調回了京城。但遠在浙東小城的二哥回絕了父親,他這個上門女婿當得挺快活,對當地的飲食氣候讚不絕口,這輩子不打算挪窩了,父親氣得食不下咽,把家書撕得粉碎。
皇叔路恆昀登基三天內,先帝親手提拔的朝臣都被剮於市,路恆昀以狠辣殘暴到極點的手段,迫使人臣服,山呼萬歲。此後,再沒人敢指責他承國不正了。
坊間也噤若寒蟬,數月後,才有不平者敢於議論。議論的人太多,鴻和皇帝路恆昀料想殺之不絕,竟不再多問,坐穩帝位後,他自覺其實自己的目標是當一位慈眉善目的仁君,如同他的父親,太宗路正寬。
她的父親和大哥,皆在被剮於市的官員之列,母親則選擇了撞牆而亡。大嫂未有所出,被扔進了教坊司,供人狎樂,當夜即咬舌自盡。
生性閒散的二哥逃過一劫,消息傳到浙東小城時,他已帶著一家老小隱姓埋名,安全地活下去。路恆昀派去的暗探找了她二哥整整一年,無功而返,遂不了了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