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梨花白入口清甜,但後勁足,小半壇下肚,她就暈眩不已,努力想坐起,試了幾遍,終力不從心,跌落花中。
朦朧中,一把很動聽的女聲由遠及近,隱隱約約:「不必太擔心我,這日子過一天,且享用一天。」
隔了半晌,太子道:「母后這樣說,孩兒更難過。」
皇后輕笑:「我以前也不太懂,入宮後才看得分明,你祖父那人,太過天真了些,我不得不早作打算。」
她張口結舌地意識到,皇后說的是神宗路長河。作為大夏朝第三代帝王,路長河在民間享有極高威望,連史官都稱之為曠古明君,他執政的北辰年間史稱黃金盛世——這是她從書中了解到的,但皇后似乎不這麼認為。太子顯然也始料不及:「父皇說,本朝立國以來,以神宗最聖明。」
□□路得勝只當了幾年皇帝就駕崩,太宗路正寬繼位時,時局尚不穩,為防萬一,他將幼子路長河匿於民間,交由死士撫養,路長河在民間長到十來歲才被接回禁宮,立為太子,繼而是皇帝。
神宗路長河自小目睹民間疾苦,登基後廣施仁政,是萬民愛戴的君父。於皇后,他是君,亦是父,對他提出質疑,是大不敬,也是大不孝,但皇后說來散漫:「我敬重神宗皇帝,但很難說他是可親之人。」她點出前朝若干大員的名字,「愛民如子,難免會傷及官僚階級的利益,樹敵甚多。強權必會導致反彈,王公大族表面為他收服,隱忍不發,但他駕崩後呢?」
神宗的執政理念是「富人玩好,窮人吃飽」,但照皇后的說法來看,神宗實則並未好好落實它,政策仍向平民傾斜得厲害。太子沉默了許久,真是有些久,久到她的酒意徹底散去,他才出聲:「……所以母后未雨綢繆,將髮帶送與孩兒。」
皇后歉然:「母后本不願如此,但近幾年,你父皇……」
皇后沒能說下去,但她和太子都已會意,當今聖上明誠帝疏於朝政已不是一兩天的事了,若有人謀於暗處,將不堪設想,皇后必須有所設防。
太子喟然:「孩兒明白了。」
接著她聽到有侍衛走過來,要護送兩人回寢宮,太子說:「孩兒想一個人靜一靜。」
人聲遠去,夜來了。她悄然向外張望,太子站在鞦韆上,微仰著頭看天上的圓月,衣袂隨風飄拂,她情不自禁起身,想要走近他,侍衛們以為有刺客,從數步之外飛掠而來,太子已聽出是她,但沒有回頭,只對侍衛道:「退下吧。」
品園的燈籠都點亮著,太子大半面孔隱在陰影里,看不分明,她一步一步走過去,太子依然沒有回頭,語氣竟含有懇求:「三郎,別過來。」
她陡然明白,太子哭了。
多年後,她想起這一幕,所謂蕭索,是紅衣的太子兩手各抓一根繩索,站在鞦韆上,仰面望天,搖搖欲墜的身影。
他在無人注目的夜裡悄聲痛哭。
燈火跳動著,映上太子的側臉,髮帶垂在肩頭,那一瞬,她突然想抱他一抱。
那就從身後抱他一抱,不言不語,抱住了他。
太子束住黑髮的髮帶,藏著一個絕不苟活的秘密吧。她的眼淚簌簌而落,浸濕太子的錦袍,太子艱難回過身,從鞦韆上跌下,還未站穩就把她抱緊:「三郎,可能我自身難保,但不知為何,仍想護你周全。」
大千世間,她要遇見的人,在這裡。
明誠八年秋,當朝皇后一紙懿旨,宣她入宮覲見。
丫鬟停月說,她父母有過激烈的爭吵,司夫人哭罵夫婿處心積慮,自得知她偶遇太子,便步步為營,將女兒推向火坑,她父親卻頗欣慰:「早料到我的女兒會成功,她生得多美。」
坊間傳聞里,這是個一步登天的故事,六品小官司清德家的小女慧美無雙,太子對她一見傾心,不顧她已有婚約,執意牽她的手,向皇后請求賜婚。然而無人得知,其實她和太子之間誤會叢生,直到那晚鞦韆架下,他們才真正彼此明了。
路順祺是帝後的嫡長子,一出生就被立為儲君,他五歲時,皇帝納胡姬為妃,轉年再立岑妃、姚妃等人,從此耽於逸樂,皇后數次諫言,反遭冷落。路順祺自六歲起,束髮所用的發繩都是皇后特別備下的,咬破外層的緞帶,夾層暗藏的金絲,嚼一下就能瞬時毒發身亡。
皇后和路順祺約定,髮帶是屬於母子二人的隱秘,連皇帝爹爹也不能說。路順祺似懂非懂,哪怕他要很小心,才控制自己不去拆下髮帶察看。七歲時,他學到一個詞,叫命懸一線,於是坐在斜陽里,悄悄哭了。
只哭過這一次。再次掉眼淚,是十四歲這年,母后問起:「你最近常去品園,是和一位讀書人投緣?」
「他如今在品園當園丁,賺些生活費,好安心備考。」太子路順祺很想跟母后直言,「他一定會考上的,將來入朝為官,永遠伴我左右。」
這情愫萌生,潤物無聲,但宣之於口,恐會引起軒然大波。太子夜夜憂慮,想為兩人的未來尋一條萬全之策,卻在那天被母后提醒,就連他自己,也是沒有未來的人。
他說:「三郎,別過來。」
三郎不理,堅定走向他。他不想被三郎看到他哭,但三郎也哭了,兩人的眼淚落到一處,三郎說:「殿下,我是司家小女。」
平生從未嘗過的甘美,如轟天的雷炸下。太子抱著她,語無倫次:「你是男孩子,我也這麼喜歡你,我也是要和你在一起的。但你是女孩子,我們就不再有任何麻煩。」他嘆息著,「你是女孩子……真是順利得不可思議。」
當那一天,太子試探地問出唐簡,而她心領神會,他背上仿佛長出十八隻手,跟她一一擊掌相和,而在這一晚,他們在月光下抱擁,除了讚美神靈,已無話可說。
司清德在綢緞莊買下華美裙裾,店主親自送上門為她試穿,腰身稍稍寬鬆了些,就盡心盡責拿回店裡返工,她說不必太費心,司清德眼一瞪,讓雇來的兩個巧娘給她梳妝打扮。她盯著鏡中人,不得不說,父親這幾筆重金花得值當,妝容端莊雅致,一看就出身於書香之家。
丫鬟停月對她誇了又夸,末了卻像司夫人一樣,哭了起來:「小姐,太子以後是要當皇帝的,伴君如伴虎,你要是說錯一句話,會不會很慘?」想一想,繼續哭,「皇上和皇后以前也是佳話,皇后那麼美,卻也失寵了……你這麼笨,如果失寵了,可不就成守活寡了?」
她換好衣裳,開個玩笑:「就算沒失寵,我這麼笨,搞不好被哪個妃子算計毒死,對不對?」
停月激靈靈打個冷戰:「小姐,我要去求太子殿下,准我陪嫁入宮,我要守著你。」
她心坎一甜:「傻,當宮女也跟守活寡差不多,我哪裡捨得你去。」
旁人都艷羨她攀上了高枝,只有最親近的人在發愁,母親哭了又哭:「總想你嫁得好,但嫁得這麼好,又很不安,說不清是好還是不好。」說著說著怨起她父親,完全是在賣女求榮,喪心病狂。
她和太子的交往,在父親算計的鋪排中,她對父親是很不滿,不想和他說話。但她跟太子的情感,並不受旁人掌控,自然而然產生,前路吉凶難料,她都領命。
太子是第一次見著穿女裝的她,拉著她的手看個沒完:「真好看,和母后年輕時頗有幾分相似。」
她搖頭,太子又在說笑了,皇后也從民間來,在她看過的話本里,她的美貌,就跟她的身世一樣讓人驚嘆。從前,她是艷烈的俠女,皇帝當時還只是太子,微服外出,為鬧市舞劍器的她驚艷,迎入東宮,許下一心一意的誓言。
她本以為,色衰而愛馳,所以皇帝的盟誓轉眼成空。但她錯了,皇后穿尋常的深藍色,依舊美如神明。
她被賜座,馬上就有秀美的內侍上前奉茶,皇后笑吟吟:「名喚雨雪?卻又難得姓了個司,真是妙不可言。」
司,有掌管的含義,確實有人勸過,名字取得太大了,命壓不住,但她父親視為得意之作,接到皇后的懿旨那天,他說:「我說得沒錯吧,我女兒早晚會是天上人。」
皇后留她用下午茶,她起先有些緊張,但皇后只談些家常,她放鬆下來,一句句答得從容,皇后吩咐那秀美的內侍:「小滿,幫殿下給司小姐選幾樣首飾。」
皇后是有意支開太子了,太子面露憂切,她朝他輕笑,示意他寬心。太子隨小滿去了,皇后招呼她用茶,忽很慢很慢地問:「……你家裡給你許了人家,但你頗不情願?」
她說:「他惦著亡妻,但民女想嫁心裡只有我的人,我心裡也只有他。」
皇后又問:「將來,是不會後悔的了?」
皇后在提醒她,或許自己的今天,會是她的來日,她搖一搖頭:「若不和殿下在一起,現在就後悔。將來……將來怎樣,我都認。」
2
賜婚的聖旨下來,朝野譁然。
有人說,想不到司清德一個微末文官,野心倒不小,居然有能耐把女兒送到太子眼皮下;也有人說,另外幾位皇子也頗得聖上歡心,太子的儲君之位未必踏實,跟朝中重臣之女聯姻方是明智之選,不料竟如此意氣用事,可悲可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朦朧中,一把很動聽的女聲由遠及近,隱隱約約:「不必太擔心我,這日子過一天,且享用一天。」
隔了半晌,太子道:「母后這樣說,孩兒更難過。」
皇后輕笑:「我以前也不太懂,入宮後才看得分明,你祖父那人,太過天真了些,我不得不早作打算。」
她張口結舌地意識到,皇后說的是神宗路長河。作為大夏朝第三代帝王,路長河在民間享有極高威望,連史官都稱之為曠古明君,他執政的北辰年間史稱黃金盛世——這是她從書中了解到的,但皇后似乎不這麼認為。太子顯然也始料不及:「父皇說,本朝立國以來,以神宗最聖明。」
□□路得勝只當了幾年皇帝就駕崩,太宗路正寬繼位時,時局尚不穩,為防萬一,他將幼子路長河匿於民間,交由死士撫養,路長河在民間長到十來歲才被接回禁宮,立為太子,繼而是皇帝。
神宗路長河自小目睹民間疾苦,登基後廣施仁政,是萬民愛戴的君父。於皇后,他是君,亦是父,對他提出質疑,是大不敬,也是大不孝,但皇后說來散漫:「我敬重神宗皇帝,但很難說他是可親之人。」她點出前朝若干大員的名字,「愛民如子,難免會傷及官僚階級的利益,樹敵甚多。強權必會導致反彈,王公大族表面為他收服,隱忍不發,但他駕崩後呢?」
神宗的執政理念是「富人玩好,窮人吃飽」,但照皇后的說法來看,神宗實則並未好好落實它,政策仍向平民傾斜得厲害。太子沉默了許久,真是有些久,久到她的酒意徹底散去,他才出聲:「……所以母后未雨綢繆,將髮帶送與孩兒。」
皇后歉然:「母后本不願如此,但近幾年,你父皇……」
皇后沒能說下去,但她和太子都已會意,當今聖上明誠帝疏於朝政已不是一兩天的事了,若有人謀於暗處,將不堪設想,皇后必須有所設防。
太子喟然:「孩兒明白了。」
接著她聽到有侍衛走過來,要護送兩人回寢宮,太子說:「孩兒想一個人靜一靜。」
人聲遠去,夜來了。她悄然向外張望,太子站在鞦韆上,微仰著頭看天上的圓月,衣袂隨風飄拂,她情不自禁起身,想要走近他,侍衛們以為有刺客,從數步之外飛掠而來,太子已聽出是她,但沒有回頭,只對侍衛道:「退下吧。」
品園的燈籠都點亮著,太子大半面孔隱在陰影里,看不分明,她一步一步走過去,太子依然沒有回頭,語氣竟含有懇求:「三郎,別過來。」
她陡然明白,太子哭了。
多年後,她想起這一幕,所謂蕭索,是紅衣的太子兩手各抓一根繩索,站在鞦韆上,仰面望天,搖搖欲墜的身影。
他在無人注目的夜裡悄聲痛哭。
燈火跳動著,映上太子的側臉,髮帶垂在肩頭,那一瞬,她突然想抱他一抱。
那就從身後抱他一抱,不言不語,抱住了他。
太子束住黑髮的髮帶,藏著一個絕不苟活的秘密吧。她的眼淚簌簌而落,浸濕太子的錦袍,太子艱難回過身,從鞦韆上跌下,還未站穩就把她抱緊:「三郎,可能我自身難保,但不知為何,仍想護你周全。」
大千世間,她要遇見的人,在這裡。
明誠八年秋,當朝皇后一紙懿旨,宣她入宮覲見。
丫鬟停月說,她父母有過激烈的爭吵,司夫人哭罵夫婿處心積慮,自得知她偶遇太子,便步步為營,將女兒推向火坑,她父親卻頗欣慰:「早料到我的女兒會成功,她生得多美。」
坊間傳聞里,這是個一步登天的故事,六品小官司清德家的小女慧美無雙,太子對她一見傾心,不顧她已有婚約,執意牽她的手,向皇后請求賜婚。然而無人得知,其實她和太子之間誤會叢生,直到那晚鞦韆架下,他們才真正彼此明了。
路順祺是帝後的嫡長子,一出生就被立為儲君,他五歲時,皇帝納胡姬為妃,轉年再立岑妃、姚妃等人,從此耽於逸樂,皇后數次諫言,反遭冷落。路順祺自六歲起,束髮所用的發繩都是皇后特別備下的,咬破外層的緞帶,夾層暗藏的金絲,嚼一下就能瞬時毒發身亡。
皇后和路順祺約定,髮帶是屬於母子二人的隱秘,連皇帝爹爹也不能說。路順祺似懂非懂,哪怕他要很小心,才控制自己不去拆下髮帶察看。七歲時,他學到一個詞,叫命懸一線,於是坐在斜陽里,悄悄哭了。
只哭過這一次。再次掉眼淚,是十四歲這年,母后問起:「你最近常去品園,是和一位讀書人投緣?」
「他如今在品園當園丁,賺些生活費,好安心備考。」太子路順祺很想跟母后直言,「他一定會考上的,將來入朝為官,永遠伴我左右。」
這情愫萌生,潤物無聲,但宣之於口,恐會引起軒然大波。太子夜夜憂慮,想為兩人的未來尋一條萬全之策,卻在那天被母后提醒,就連他自己,也是沒有未來的人。
他說:「三郎,別過來。」
三郎不理,堅定走向他。他不想被三郎看到他哭,但三郎也哭了,兩人的眼淚落到一處,三郎說:「殿下,我是司家小女。」
平生從未嘗過的甘美,如轟天的雷炸下。太子抱著她,語無倫次:「你是男孩子,我也這麼喜歡你,我也是要和你在一起的。但你是女孩子,我們就不再有任何麻煩。」他嘆息著,「你是女孩子……真是順利得不可思議。」
當那一天,太子試探地問出唐簡,而她心領神會,他背上仿佛長出十八隻手,跟她一一擊掌相和,而在這一晚,他們在月光下抱擁,除了讚美神靈,已無話可說。
司清德在綢緞莊買下華美裙裾,店主親自送上門為她試穿,腰身稍稍寬鬆了些,就盡心盡責拿回店裡返工,她說不必太費心,司清德眼一瞪,讓雇來的兩個巧娘給她梳妝打扮。她盯著鏡中人,不得不說,父親這幾筆重金花得值當,妝容端莊雅致,一看就出身於書香之家。
丫鬟停月對她誇了又夸,末了卻像司夫人一樣,哭了起來:「小姐,太子以後是要當皇帝的,伴君如伴虎,你要是說錯一句話,會不會很慘?」想一想,繼續哭,「皇上和皇后以前也是佳話,皇后那麼美,卻也失寵了……你這麼笨,如果失寵了,可不就成守活寡了?」
她換好衣裳,開個玩笑:「就算沒失寵,我這麼笨,搞不好被哪個妃子算計毒死,對不對?」
停月激靈靈打個冷戰:「小姐,我要去求太子殿下,准我陪嫁入宮,我要守著你。」
她心坎一甜:「傻,當宮女也跟守活寡差不多,我哪裡捨得你去。」
旁人都艷羨她攀上了高枝,只有最親近的人在發愁,母親哭了又哭:「總想你嫁得好,但嫁得這麼好,又很不安,說不清是好還是不好。」說著說著怨起她父親,完全是在賣女求榮,喪心病狂。
她和太子的交往,在父親算計的鋪排中,她對父親是很不滿,不想和他說話。但她跟太子的情感,並不受旁人掌控,自然而然產生,前路吉凶難料,她都領命。
太子是第一次見著穿女裝的她,拉著她的手看個沒完:「真好看,和母后年輕時頗有幾分相似。」
她搖頭,太子又在說笑了,皇后也從民間來,在她看過的話本里,她的美貌,就跟她的身世一樣讓人驚嘆。從前,她是艷烈的俠女,皇帝當時還只是太子,微服外出,為鬧市舞劍器的她驚艷,迎入東宮,許下一心一意的誓言。
她本以為,色衰而愛馳,所以皇帝的盟誓轉眼成空。但她錯了,皇后穿尋常的深藍色,依舊美如神明。
她被賜座,馬上就有秀美的內侍上前奉茶,皇后笑吟吟:「名喚雨雪?卻又難得姓了個司,真是妙不可言。」
司,有掌管的含義,確實有人勸過,名字取得太大了,命壓不住,但她父親視為得意之作,接到皇后的懿旨那天,他說:「我說得沒錯吧,我女兒早晚會是天上人。」
皇后留她用下午茶,她起先有些緊張,但皇后只談些家常,她放鬆下來,一句句答得從容,皇后吩咐那秀美的內侍:「小滿,幫殿下給司小姐選幾樣首飾。」
皇后是有意支開太子了,太子面露憂切,她朝他輕笑,示意他寬心。太子隨小滿去了,皇后招呼她用茶,忽很慢很慢地問:「……你家裡給你許了人家,但你頗不情願?」
她說:「他惦著亡妻,但民女想嫁心裡只有我的人,我心裡也只有他。」
皇后又問:「將來,是不會後悔的了?」
皇后在提醒她,或許自己的今天,會是她的來日,她搖一搖頭:「若不和殿下在一起,現在就後悔。將來……將來怎樣,我都認。」
2
賜婚的聖旨下來,朝野譁然。
有人說,想不到司清德一個微末文官,野心倒不小,居然有能耐把女兒送到太子眼皮下;也有人說,另外幾位皇子也頗得聖上歡心,太子的儲君之位未必踏實,跟朝中重臣之女聯姻方是明智之選,不料竟如此意氣用事,可悲可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