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所以他們真的打算建牆。」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不知道,可能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快了。我和我太太談過了。安娜同意了逃——同意了你之前提出的事情。」君特用手掌抹了抹臉,另一隻手緊緊攥著裝香菸的紙袋,快要把它撕破了,他找的外出藉口顯然是買煙,「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你了,給我們護照。」
「我們的協議是找到萊納才有護照,這可不叫『找到了』。」
「我只是個普通的文員,我不能像施魔法一樣把你變進斯塔西總部。」
「而我也沒有要求你這麼做,君特,我從來不讓你冒不必要的風險,」安德烈雙手搭在君特的肩膀上,看著他的眼睛,「你這次要做的僅僅是,在某個時間,『不小心』忘記鎖上某一扇門而已。」
——
就像任何臃腫、行事詭秘、分支龐雜的機構,斯塔西總部的弱點和它的英美對應物是一樣的,正因為入口的搜查和身份確認程序極為嚴格,裡面的人更容易放鬆警惕。人們如此確信不可能有人混進來,以至於看不見近在眼前的可疑跡象。只要一個人進去了,就會自動被認定為自己人。那是閉路電視尚未入侵每一個空間的年代,天哪,我懷念那個時代。
安德烈的計劃十分瘋狂,同時出人意料地簡單,如果你仔細看這裡——這支原子筆寫不出來,親愛的,給我拿一支鉛筆,鉛筆總是更可靠,謝謝你。如果你仔細看看這個入口,它遠離主幹道,對著停車場。裡面是洗手間——我在這裡寫一個「T」,對面,衣帽間,我寫一個「G」。往裡面走一些,就是存放掃帚和地拖桶的小房間,消防沙袋也放在裡面,我不知道為什麼。上下班時間,這個入口是有人看守的,每個清潔工的姓名和住址都記錄在冊,防止有人冒名頂替。但是,到了午休時間,就沒人遵守那些麻煩的安全規例了,清潔工、打字員和一些結束值班的警衛在門外吃午飯,輪流用一張木桌子和兩把椅子。安德烈知道這棟建築物的結構,曾經和霍恩斯比一起躲在隔音室里研究過偷來的藍圖。這個在廁所旁邊的入口是整個鏈條里最脆弱的一環,只需要某一天,某一個急著返回辦公室的雇員忘記把門閂推回原處。
又或者有人故意把門閂推開。
君特顯然承擔了這個任務。接下來的一切都沒有可靠的文字記錄,我們只能適當發揮想像力。七月,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下午某個令人昏昏欲睡的時刻,安德烈從這扇開著的側門走進了容納著斯塔西的灰暗大樓。想像白襯衫、灰色西裝長褲和棕色皮革背帶,就像任何一個常年在檔案室蹉跎的文員。他沒有走副樓梯或者防火梯,而是大方地從人來人往的主樓梯上去,手裡提著公文包,因為一個普通辦公室職員就該這樣,沒有理由躲躲藏藏。在二樓某處,他甚至停下來打聽正確的方向,也許問了偷懶在走廊上抽菸的分析員,也許問了一位年輕甜美的打字員,沒有人質疑這位「從萊比錫分局來的同僚」。他順利到達羈押室,報了一個假名,就在警衛低頭查閱記錄冊的那一刻,安德烈把他砸暈在地,休息室里的另一個警衛聽到聲音,出來查看,被勒住脖子,缺氧昏迷之後,和同僚一起被拖回休息室里,搜走鑰匙,堵住嘴巴,綁到暖氣片上,鎖門。這兩個警衛接下來一個星期里至少被審問了十二次,都無法準確描述入侵者的具體相貌,來不及看清楚。
我們能夠得到的最接近現場報導的書面記錄,來自中情局秘密招募的一位秘書。姓名至今沒有公開,美國人給她的代號是「W小姐」,姓名不一定包含W這個字母,也不一定是女人,有時候他們調換線人的性別,免得泄密。總而言之,「W小姐」複述了當日突然爆發的混亂,她在二樓另一側工作,離羈押室很遠,騷亂的聲音剛剛傳來的時候,她以為是第二司的肌肉壯漢們又逮捕了什麼人。
「有時候他們掙扎得挺厲害的。」W小姐告訴她的中情局接頭人。
「請繼續。」對方回答。
吵鬧聲越來越大,很顯然,事情不對勁。W小姐和辦公室里的其他人紛紛離開打字機和文件夾,到走廊上去看發生了什麼事。「就像有人把瘋羊放出來了。」W小姐形容,「噢,沒有侮辱那些人的意思,他們一群一群地湧出來,驚恐萬狀,有男有女,十幾歲的,七十多的,拼命往外面跑。警衛都驚呆了,傻站在樓梯上瞪著眼睛,然後才清醒過來,試著抓這些從拘留室逃出來的人,大喊大叫讓樓下關門。人實在太多了,大門關上之前,起碼已經有一大半的人跑出去了。他們抓住了那些落在後面的,送回牢房裡,我聽說兩個警衛被打暈,鎖在休息室里,所有牢房都開著門。」
「有沒有聽說是誰做的?」中情局的情報官問。
「那天我們都提早下班了,只有第十四司和第二司留下來清點。第二天回去之後,司長召集所有人開了個會,警告大家不准談論這件事,否則就當間諜罪處理。但我們心裡都很好奇,你可以想像,不過沒人敢開口聊這件事,你永遠不能確定哪個同事負責向『樓上』報告你說的每一句話。我們互相監視,你明白嗎,比如說我負責監視的是。」此處人名被塗黑了。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沒有看見闖入者,也沒有聽見關於他或者她的傳言。」
「沒有。抱歉。」
至於斯塔西。他們審問了那些未能逃脫的越獄者,得到的答案也並不比W小姐的更有幫助。那是個男人,越獄未遂的倒霉鬼們都同意這一點,看起來三十多歲,也許四十。深棕色頭髮,普通的襯衫,用皮背帶固定長褲。不,臉上沒有明顯的傷疤,不,沒留意眼睛什麼顏色,不,他沒有同夥,就是一個人。他開門進來,看一眼,繼續開下一扇門,前後不到二十秒。
儘管當晚就統計出逃脫者的名單,斯塔西並沒有大舉追捕,更沒有通知西德邊防。斯塔西第十五司——郵局和媒體的馴獸師——比平常更用力地把腳踩在報紙和電台的脖子上,嚴格禁止報導這件事。這既是臉面問題,又是實際考量。他們沒有人手同時緝捕所有越獄者,而且組織大搜捕意味著承認斯塔西內部出現了巨大紕漏,「赫爾曼先生」寧願被火車碾成三段,也不願意在俄羅斯和美國眼前承認這種羞辱。那扇廁所旁邊的側門悄悄用磚砌上了,所有雇員都必須從一個門進出,午餐時間不再允許自由進出,不准獨自進食,也不准獨自出去抽菸。
在東西柏林彎繞的邊界上,檢查站變多了,一夜之間翻倍,好像從水泥縫隙里長出來的醜陋真菌。暫時來說,邊防軍並不阻止東柏林居民到西邊去,這不實際,那時候還有不少人白天在西柏林工作,傍晚返回東柏林家中。只是,以前你可以不帶任何證件,直接跳上地鐵到西邊去,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這種日子一去不回了,從現在開始,就算只是去街道另一頭的西柏林商店買麵粉,也需要出示身份證。
安德烈和萊納手上沒有可用的證件。前者的奧地利護照被六處收繳,逃出波恩的時候並沒有取回,即使取回了也作用不大,那是一本已經暴露的護照;後者撕毀了東柏林身份證,那本偽造的西德護照也許能用,但斯塔西已經把他列為通緝犯,照片分發到每一個檢查站里。安德烈選擇躲在最危險,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斯塔西的鼻子底下。
「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不知道,可能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快了。我和我太太談過了。安娜同意了逃——同意了你之前提出的事情。」君特用手掌抹了抹臉,另一隻手緊緊攥著裝香菸的紙袋,快要把它撕破了,他找的外出藉口顯然是買煙,「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你了,給我們護照。」
「我們的協議是找到萊納才有護照,這可不叫『找到了』。」
「我只是個普通的文員,我不能像施魔法一樣把你變進斯塔西總部。」
「而我也沒有要求你這麼做,君特,我從來不讓你冒不必要的風險,」安德烈雙手搭在君特的肩膀上,看著他的眼睛,「你這次要做的僅僅是,在某個時間,『不小心』忘記鎖上某一扇門而已。」
——
就像任何臃腫、行事詭秘、分支龐雜的機構,斯塔西總部的弱點和它的英美對應物是一樣的,正因為入口的搜查和身份確認程序極為嚴格,裡面的人更容易放鬆警惕。人們如此確信不可能有人混進來,以至於看不見近在眼前的可疑跡象。只要一個人進去了,就會自動被認定為自己人。那是閉路電視尚未入侵每一個空間的年代,天哪,我懷念那個時代。
安德烈的計劃十分瘋狂,同時出人意料地簡單,如果你仔細看這裡——這支原子筆寫不出來,親愛的,給我拿一支鉛筆,鉛筆總是更可靠,謝謝你。如果你仔細看看這個入口,它遠離主幹道,對著停車場。裡面是洗手間——我在這裡寫一個「T」,對面,衣帽間,我寫一個「G」。往裡面走一些,就是存放掃帚和地拖桶的小房間,消防沙袋也放在裡面,我不知道為什麼。上下班時間,這個入口是有人看守的,每個清潔工的姓名和住址都記錄在冊,防止有人冒名頂替。但是,到了午休時間,就沒人遵守那些麻煩的安全規例了,清潔工、打字員和一些結束值班的警衛在門外吃午飯,輪流用一張木桌子和兩把椅子。安德烈知道這棟建築物的結構,曾經和霍恩斯比一起躲在隔音室里研究過偷來的藍圖。這個在廁所旁邊的入口是整個鏈條里最脆弱的一環,只需要某一天,某一個急著返回辦公室的雇員忘記把門閂推回原處。
又或者有人故意把門閂推開。
君特顯然承擔了這個任務。接下來的一切都沒有可靠的文字記錄,我們只能適當發揮想像力。七月,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下午某個令人昏昏欲睡的時刻,安德烈從這扇開著的側門走進了容納著斯塔西的灰暗大樓。想像白襯衫、灰色西裝長褲和棕色皮革背帶,就像任何一個常年在檔案室蹉跎的文員。他沒有走副樓梯或者防火梯,而是大方地從人來人往的主樓梯上去,手裡提著公文包,因為一個普通辦公室職員就該這樣,沒有理由躲躲藏藏。在二樓某處,他甚至停下來打聽正確的方向,也許問了偷懶在走廊上抽菸的分析員,也許問了一位年輕甜美的打字員,沒有人質疑這位「從萊比錫分局來的同僚」。他順利到達羈押室,報了一個假名,就在警衛低頭查閱記錄冊的那一刻,安德烈把他砸暈在地,休息室里的另一個警衛聽到聲音,出來查看,被勒住脖子,缺氧昏迷之後,和同僚一起被拖回休息室里,搜走鑰匙,堵住嘴巴,綁到暖氣片上,鎖門。這兩個警衛接下來一個星期里至少被審問了十二次,都無法準確描述入侵者的具體相貌,來不及看清楚。
我們能夠得到的最接近現場報導的書面記錄,來自中情局秘密招募的一位秘書。姓名至今沒有公開,美國人給她的代號是「W小姐」,姓名不一定包含W這個字母,也不一定是女人,有時候他們調換線人的性別,免得泄密。總而言之,「W小姐」複述了當日突然爆發的混亂,她在二樓另一側工作,離羈押室很遠,騷亂的聲音剛剛傳來的時候,她以為是第二司的肌肉壯漢們又逮捕了什麼人。
「有時候他們掙扎得挺厲害的。」W小姐告訴她的中情局接頭人。
「請繼續。」對方回答。
吵鬧聲越來越大,很顯然,事情不對勁。W小姐和辦公室里的其他人紛紛離開打字機和文件夾,到走廊上去看發生了什麼事。「就像有人把瘋羊放出來了。」W小姐形容,「噢,沒有侮辱那些人的意思,他們一群一群地湧出來,驚恐萬狀,有男有女,十幾歲的,七十多的,拼命往外面跑。警衛都驚呆了,傻站在樓梯上瞪著眼睛,然後才清醒過來,試著抓這些從拘留室逃出來的人,大喊大叫讓樓下關門。人實在太多了,大門關上之前,起碼已經有一大半的人跑出去了。他們抓住了那些落在後面的,送回牢房裡,我聽說兩個警衛被打暈,鎖在休息室里,所有牢房都開著門。」
「有沒有聽說是誰做的?」中情局的情報官問。
「那天我們都提早下班了,只有第十四司和第二司留下來清點。第二天回去之後,司長召集所有人開了個會,警告大家不准談論這件事,否則就當間諜罪處理。但我們心裡都很好奇,你可以想像,不過沒人敢開口聊這件事,你永遠不能確定哪個同事負責向『樓上』報告你說的每一句話。我們互相監視,你明白嗎,比如說我負責監視的是。」此處人名被塗黑了。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你沒有看見闖入者,也沒有聽見關於他或者她的傳言。」
「沒有。抱歉。」
至於斯塔西。他們審問了那些未能逃脫的越獄者,得到的答案也並不比W小姐的更有幫助。那是個男人,越獄未遂的倒霉鬼們都同意這一點,看起來三十多歲,也許四十。深棕色頭髮,普通的襯衫,用皮背帶固定長褲。不,臉上沒有明顯的傷疤,不,沒留意眼睛什麼顏色,不,他沒有同夥,就是一個人。他開門進來,看一眼,繼續開下一扇門,前後不到二十秒。
儘管當晚就統計出逃脫者的名單,斯塔西並沒有大舉追捕,更沒有通知西德邊防。斯塔西第十五司——郵局和媒體的馴獸師——比平常更用力地把腳踩在報紙和電台的脖子上,嚴格禁止報導這件事。這既是臉面問題,又是實際考量。他們沒有人手同時緝捕所有越獄者,而且組織大搜捕意味著承認斯塔西內部出現了巨大紕漏,「赫爾曼先生」寧願被火車碾成三段,也不願意在俄羅斯和美國眼前承認這種羞辱。那扇廁所旁邊的側門悄悄用磚砌上了,所有雇員都必須從一個門進出,午餐時間不再允許自由進出,不准獨自進食,也不准獨自出去抽菸。
在東西柏林彎繞的邊界上,檢查站變多了,一夜之間翻倍,好像從水泥縫隙里長出來的醜陋真菌。暫時來說,邊防軍並不阻止東柏林居民到西邊去,這不實際,那時候還有不少人白天在西柏林工作,傍晚返回東柏林家中。只是,以前你可以不帶任何證件,直接跳上地鐵到西邊去,沒有人會多看你一眼。這種日子一去不回了,從現在開始,就算只是去街道另一頭的西柏林商店買麵粉,也需要出示身份證。
安德烈和萊納手上沒有可用的證件。前者的奧地利護照被六處收繳,逃出波恩的時候並沒有取回,即使取回了也作用不大,那是一本已經暴露的護照;後者撕毀了東柏林身份證,那本偽造的西德護照也許能用,但斯塔西已經把他列為通緝犯,照片分發到每一個檢查站里。安德烈選擇躲在最危險,也是最安全的地方:斯塔西的鼻子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