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籠饅頭十文錢一籠,紅豆烤饅頭是八文……”湘姐兒說著說著竟卡殼了,掰著指頭數了又數,竟想了好久沒想出來這“十加八”等於多少,還是沈濟正好幫沈渺抬好了水,在裡頭聽見了,連忙出來幫她解圍。

  沈濟輕輕彈了一下她的腦門,對著寧娘子笑道,“一共十八文錢。”

  湘姐兒吐了吐舌頭,把手裡的油炸巨鬼兒交託給阿兄代管,便躍躍欲試地抓起竹夾子,將寧娘子要的臨安小饅頭都一個個裝進疊好的油紙包里,收了錢,又雙手捧著遞了過去,還不忘學著沈渺的神態和口吻,彎起眼睛露出營業笑容:“嬸娘,您的饅頭好啦,好吃您再來!”

  寧娘子接過來時還懷疑地摸了摸自個的臉:她已經要被孩童稱呼嬸娘了嗎?但很快懷裡散發的香味便將她的思緒都奪走了,她走到巷口的柳樹下,背過身去,先捻起一個小籠饅頭吃了一口。

  麵皮發得軟乎乎的,韌而不失軟糯,有些部位浸透了肉油,一口下去軟面夾著醬肉,肉湯的鮮潤於舌尖漫淌。這皮是薄!餡兒也大!而且吃起來不膩味,反而每一口皆有驚喜,直把寧娘子香到了喉嚨根。

  她吃得停不下來,沒想到這新開的湯餅店,卻把肉饅頭做得這樣香。

  她一口氣吃完了一籠,肚子雖飽了,這嘴卻還不過癮。

  伸頭望了眼楊柳東巷裡那還未開門的顧家,寧娘子扭頭再望著天色琢磨了會子,最終還是歡快地順從了自個的心,邁著腳步進了那沈記湯餅鋪子,進門前還回頭跟湘姐兒說:“再拿半籠小籠饅頭。”

  囑咐完,她找了張桌子坐下,四下張望了一圈,小店桌椅整齊,連地都掃得一塵不染,暗自點點頭,她轉頭看到了牆上寫的菜單,頂上是斗大的一行字“沈記湯餅鋪食單”,再往下便是分為兩列的一行行小字,小字邊上還惟妙惟肖地畫了對應的菜式小畫,小畫之後,還寫上了每一種菜式的價碼。

  這家鋪子倒很有些巧思。

  寧娘子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她與不少達官貴人說過媒,為了不被貴人們輕視,她請了位女師,努力讀過幾年書,認得不少字,也有了些見識。奈何她沒什麼詩文字畫上的天分,學了幾年,不再是個睜眼瞎不會在貴人們面前露怯,便也不浪費這份銀錢了。

  她將食單掃了一圈,目光停在“清燉羊肉湯,一碗三十文”這行字上頭。

  羊肉湯的配畫也很誘人,清涼奶白的羊湯飄著肉和蔥花,盛在青瓷回紋大碗裡,還有縷縷熱氣漂浮,畫得雖不是那等精細的工筆,卻自有一種孩童筆觸的稚嫩之趣。

  她是個極愛吃羊肉的人,無論煎炸燉煮,只要瞧見羊肉准走不動道。三十文一碗,在羊湯里也不算太貴,於是衝著那掛著半截粗布帘子,能隱約望見灶房裡忙活的人影喊了句:“再來碗羊肉湯!”

  等待時,她又端詳起另一側牆上的兩幅字,眼前一亮,不禁饒有興趣地看了許久。

  沈渺沒想到這麼快有客上門了,她應了一聲,東西都是現成的,她從陶瓮里盛出一碗湯來,湘姐兒也邁著小短腿,捧著墊了油紙的藤編小缽,給寧娘子端上了半籠共四個小籠包。

  沈渺將撒上蔥花的熱羊湯放在寧娘子面前,笑道:“您點的菜都齊了,慢用啊。”

  “店家娘子稍等。”寧娘子卻指了指牆上掛著的兩幅字,好奇道:“這兩幅字落款為……謝九?這謝九為何人,筆下竟很有名家風範。”

  沈渺抬頭望去,那便是昨晚硯書送來的,謝祁寫的兩幅字。這兩幅字裝裱在暗紋素絹畫軸上,遠遠望去幾乎瞧不見什麼紋飾,只有走近了端詳,才能看見墨跡之下流動而內斂的裝點。其中一副寫的是“三餐煙火暖,四季皆安然”,另一副寫的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時而養。”

  不知謝九哥兒有沒有見過她後院門口擺的那一塊寫著“秋綏冬禧”的小木板,他送來的這兩副字,不僅都貼切了懸掛在食肆的場合,還暗暗契合了她的理想。

  她沒有大的野心,想要的日子,也不過是一家人能如此“三餐煙火暖”、“順時而養”罷了。

  不提謝九哥兒的字本就好,便是這兩句話,也足夠令沈渺望之會心一笑了。

  因此她當晚迫不及待地便尋了釘子掛上了。當時還站在字下,靜靜地欣賞了許久。那時,灶房裡正在熬煮羊湯,暖融融的煙火與鮮香將她包裹,燈下,關了門空蕩蕩的店鋪里,濟哥兒正搖晃著腦袋背書,湘姐兒抱著小狗,捏著它那厚實的小爪子讓它用後腿站起來,妄圖與狗共舞。

  她望著他們,又望著這些字,心便也像一根靜靜燃燒的炭火,被煙火氣息縈繞著。

  原來這世上有人能夠僅憑藉淡如水的交情,便看透一個人所思所想。

  她覺著很是奇妙。

  沈渺不禁想到辟雍書院門口,海棠花樹下,那雙輕輕拂過她肩頭,修長乾淨、骨節勻亭的手。她忽然便覺著真神奇——分明是那樣柔軟溫吞、疏離有禮的一個人,卻會有那樣能夠看穿人心的敏銳雙眼。

  因此面對寧娘子好奇又探究的目光,沈渺想起辟雍書院門前謝祁的話,便也是一笑:“是奴家一個友人手作,他不愛揚名,便不多言了。”

  “原來如此,文人多有隱世的癖好,也可理解。”寧娘子笑呵呵道,算是揭過了這個話題。

  沈渺讓她慢用,便繼續回到灶房裡扯麵去了。

  寧娘子望著她高挑細長的背影,若有所思,這湯餅鋪子的沈娘子恐怕不是簡單之人呢。

  大宋文化昌盛,又極看重詩文字畫,有些好字者,為求一副好字,不惜千金以求一字的地步。甚至有些食肆便因曾有詩人在食肆的壁上題詩而聲名鵲起,不管做得好不好吃,都日日有客上門。

  雖說這家湯餅鋪子裡掛的字還不到千金一字的地步,但這樣一家瞧著不起眼的市井小店,竟能有這樣上乘的字畫懸掛於牆,已很不可思議了。

  這小小的沈記湯餅鋪,背後或許便有達官顯貴撐腰呢。

  寧娘子摸了摸下巴,得出了結論。

  沈渺不知道她含糊的一句話讓寧娘子心裡對這小食肆不敢多輕忽,還升起了一點想頭——這沈娘子是被夫家休棄的,這事兒她也是知曉的,這金梁橋附近哪家男女未婚哪家已婚哪家和離,她身為此處最紅火媒人早已胸有成竹。若有機會能為她說一門好婚事,成就兩家之好,豈不是自個也能搭上與她背後的貴人搭上線?或許又能掙好幾貫媒錢呢……

  她心不在焉,用湯匙輕輕舀了一口羊湯入口。

  這一入口,那些虛妄的猜測全都來不及細想了,那激越醇厚的滋味瞬間在口中擴散,將她晨起一身微寒全都驅散,再喝上幾口,鮮嫩的食材與這湯底簡直完美融合,她渾身上下都暖和了起來。

  寧娘子雙眼驟亮:真是碗好湯!

  原先她並未對這樣一家小鋪子多抱有希冀。汴京人人都愛吃羊,可是正經做得好的羊湯屈指可數,即便是寧娘子這樣的愛羊者,也時常因吃到湯水渾濁腥膻好似泥沼、羊肉柴老粗糲如枯草的羊湯而悲憤。後來因為喝到太多難以下咽的羊湯,她曾下了大本錢去樊樓吃了一回,樊樓的羊湯當然如瓊漿玉液般美味,但卻要一百八十文一碗!一百八十文!還不是海碗,而是小碗。<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