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剛拐過街角,卻見門檻上坐著一個胖胖圓圓的青衣童子。
她拿燈照了照,才發現是九哥兒身邊的硯書,於是驚訝地喚了聲:“硯書,你怎麼來了?”
燈影之下,搖曳著女子纖細的影子。硯書一蹦起來,笑嘻嘻地作揖:“九哥兒聽方廚子說沈娘子的鋪子開了,特意遣奴奴來賀。”
說著抖落懷裡兩幅用絹布寫的字。
“不用不用,九哥兒太客氣了。”沈渺還沒來得及看寫的是什麼,硯書又忙不迭地掏出一張薰了香的灑金名帖:“對了,下月十五,我們家裡要大宴賓客,還請了百戲班子,有雜耍可看呢!九哥兒說也請沈娘子帶濟哥兒、湘姐兒都來家玩,鬆散鬆散!”
一下懷裡塞了三樣東西,沈渺都有點懵了,下意識便問了句:“咦,書院這麼早又放了假?你既然出來替九哥兒跑腿了,那你們家九哥兒可是休沐了麼?”
硯書搖搖頭,痛心疾首地長嘆了口氣:“書院並沒有休沐,是我們九哥兒霉運又犯了。前些日子他與那些學子一塊兒去堯山廟看什麼日落金山,叫蛇咬了一口,幸好沒毒;結果下山時為了救滑倒的孟三,自己摔了腿,但又幸好沒斷;可惜趕回城的求醫路上秋毫實在太焦急,把車趕翻了,幸好九哥兒早有預料,熟練地跳了車;但瘸著腿把秋毫從車底下拖出來時,手臂又拉傷了,這才回家來休養。”
“啊?”
沈渺聽傻了,那…那是真夠倒霉的啊。
第38章 開張頭日
五更天的梆子剛敲過, 天色晦暗未明,楊柳東巷的巷子外,各式各樣擔賣早食茶湯的吆喝聲已透牆而來:
“大米小米豇豆角, 糖饅頭肉饅頭豌豆饅頭嘞!”
“白面一勾五碰頭的稀水飯嘞, 配上半截梢瓜蘸醬,美得嘞——”
晨風捎來的熱鬧,襯得沈家灶房裡蒸騰的熱氣也像是被誰驅趕似的,爭先恐後地從煙囪里鑽了出去。沈渺便是在這樣的勃勃生機中,從容地合上最後一層竹蒸屜。
她身後寬厚的條案上, 已經準備好了不少揉好的麵團,正蓋著濕布醒面。
角落裡的陶製高湯桶, 靜悄悄地散發著羊肉湯撲鼻的暖香。羊湯里放了一根羊大骨,徹夜燉到清晨, 作為羊湯的湯底。羊肉她也提前切成了大塊,才放進去燉,但只要數刻,靜待這羊肉肉熟軟, 精華漸融於湯,湯也會漸漸濃稠,呈現出乳白色, 香氣四溢。
這羊湯真材實料,可以作為羊肉麵的湯底,又可以作為湯單點, 雖然還準備了豬骨高湯, 但羊湯還是沈渺今日的重點關照對象——一睡醒,她便先披了衣裳來後廚里看湯熬得如何。
幸好一切順利,她用勺子舀出試了一口, 湯液滑膩卻又不膩,喝下去只覺著好似有一團鮮暖的火苗也跟著湯水留在了腹中一般。
早點需要賣的包子、饅頭也都是昨晚便開始預備的,沈渺早起把包子饅頭都蒸上後,竟有些閒得沒事兒,於是還起鍋烙了些鍋盔和千層餅。
不過,她已打算好了,上午不必著急,早點的種類便暫且以羊湯和這些簡單的饅頭包子為主;等早食的點兒過了,再慢慢地預備午食與晚食所需的面哨子、配菜,如今不必專程去趕金梁橋上的早市,沈渺雖然賣得東西種類更多了,卻反而更從容了。
她計劃著,以後鋪子還是辰時開門,先賣一波早點。午食不是宋人的正餐,想來不會很多人前來吃麵,預備的東西可以少一些,她也能休息休息。到了晚間她便打算開得晚一些,因汴京的夜市很繁華,夜裡的人流不比白日裡少,出來逛順道吃個熱乎乎的夜宵也是尋常。
至於鋪子裡賣的面,沈渺準備主打她的“油炸速食湯餅”和經過一日試營業還頗受歡迎的炸醬麵,再來幾樣後世有名且好吃的河南特色:“糊塗面”、“蒸麵條”、“燴麵”——她很是狡猾,竟準備用千年來經久不衰的經典豫菜來征服千年前的宋朝河南古人。
不過,沈渺也不敢托大,只先想了這幾樣試著賣幾日,再看情形慢慢上新、豐富。
等早點要賣的包子饅頭都蒸好了,沈渺便將竹蒸屜先搬了兩層到外頭的小攤車上,車上已經提前燒好了碳爐,湘姐兒圍著碎花小圍裙,叼著如金箍棒一般的巨型油炸鬼,利索地爬上了高竹凳,作為阿姊欽定的早點攤子售賣員,她頗為敬業,也早早便起來了。
坐好了,啃了口油炸鬼兒,又喝了口甜絲絲的棗湯,便對著來往行人,稚聲稚氣地吆喝起沈渺教她背了好幾日的詞兒:“皮好餡好,人人夸好的肉饅頭哎——”
“沈記大饅頭,一個饅頭一兩餡,兩個饅頭頂碗飯——”
“一口皮鬆軟,二口肉餡香,三口滿嘴香——”
“炊餅饅頭羊肉湯,現包現蒸,新鮮出爐,走過路邊千萬別錯過——”
童子聲線高揚,又脆甜,就像這初夏枝頭上清甜多汁的枇杷果,尤其湘姐兒還是一副白胖可愛的好模樣,吆喝了一句還要停下來啃一口油炸鬼,坐在那兒忙碌且努力,讓早早起來、正要往顧家說媒的媒婆寧娘子都停下了腳步。
她上前瞅了眼,好奇地問道:“都有什麼饅頭啊?”
湘姐兒見有客上門,連忙將嘴裡的東西咽下去了,歪頭想了想,便開始報菜名兒:“您早啊!我阿姊說了,今兒做了叉燒饅頭、白菘饅頭、蘿蔔絲蝦皮饅頭、蜜豆饅頭、紅糖饅頭、還有臨安小籠饅頭!您要哪個?我用這個竹夾子給您裝!我阿姊說了,不能用手,乾乾淨淨的,吃得才放心呢!”
說著,便拿起小罐子裡裝著的竹製長夾子,“啪嗒啪嗒”地夾了夾空氣。
寧娘子還沒有孩子,看著湘姐兒這喜眉喜眼、口齒伶俐的模樣,便也歡喜得很,往乾淨整潔的小攤車上掃了眼,其他的饅頭口味都算常見,唯有那個……她猶疑道:“你說的那臨安小籠饅頭是什麼?”
湘姐兒直起身來,指著另一個小爐子上專門蒸的圓圓小小的竹蒸屜,小心地掀開了最頂層的蒸屜蓋子:“這就是臨安小籠饅頭,小小的,是蔥肉餡兒的,一口一個,可香了!”她回味昨日阿姊給她試吃的那滋味,小腦袋搖晃著感嘆不已,“太好吃了,我一個人就能吃一籠!”
寧娘子揮開眼前蒸騰濕熱的白汽,蒸屜底下墊了一層洗得乾乾淨淨的紗布,那一個個小巧、褶紋勻整的肉饅頭整齊地擺在那紗布之上,十分精緻可愛。最要緊的是,每一個小饅頭都包得鼓囊囊,皮上透出了肉油,肉香混著麥香滿溢在眼前。
一籠一共八個,看著皮薄餡大,竟才十文錢!
寧娘子年紀輕輕便任了官媒,每說和一樁婚事都能得極豐厚的媒錢,在汴京,媒人與和尚都是明面上不顯,背地裡富得流油的好職業。只是媒婆不僅講究家傳和一口利嘴,還要人脈廣泛、處處有門路、家家吃得開,也不是尋常人能當的。
家私豐厚的寧娘子壓根沒有猶豫,喉頭滾動:“那我拿一籠!再拿一整條紅豆烤饅頭。”<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她拿燈照了照,才發現是九哥兒身邊的硯書,於是驚訝地喚了聲:“硯書,你怎麼來了?”
燈影之下,搖曳著女子纖細的影子。硯書一蹦起來,笑嘻嘻地作揖:“九哥兒聽方廚子說沈娘子的鋪子開了,特意遣奴奴來賀。”
說著抖落懷裡兩幅用絹布寫的字。
“不用不用,九哥兒太客氣了。”沈渺還沒來得及看寫的是什麼,硯書又忙不迭地掏出一張薰了香的灑金名帖:“對了,下月十五,我們家裡要大宴賓客,還請了百戲班子,有雜耍可看呢!九哥兒說也請沈娘子帶濟哥兒、湘姐兒都來家玩,鬆散鬆散!”
一下懷裡塞了三樣東西,沈渺都有點懵了,下意識便問了句:“咦,書院這麼早又放了假?你既然出來替九哥兒跑腿了,那你們家九哥兒可是休沐了麼?”
硯書搖搖頭,痛心疾首地長嘆了口氣:“書院並沒有休沐,是我們九哥兒霉運又犯了。前些日子他與那些學子一塊兒去堯山廟看什麼日落金山,叫蛇咬了一口,幸好沒毒;結果下山時為了救滑倒的孟三,自己摔了腿,但又幸好沒斷;可惜趕回城的求醫路上秋毫實在太焦急,把車趕翻了,幸好九哥兒早有預料,熟練地跳了車;但瘸著腿把秋毫從車底下拖出來時,手臂又拉傷了,這才回家來休養。”
“啊?”
沈渺聽傻了,那…那是真夠倒霉的啊。
第38章 開張頭日
五更天的梆子剛敲過, 天色晦暗未明,楊柳東巷的巷子外,各式各樣擔賣早食茶湯的吆喝聲已透牆而來:
“大米小米豇豆角, 糖饅頭肉饅頭豌豆饅頭嘞!”
“白面一勾五碰頭的稀水飯嘞, 配上半截梢瓜蘸醬,美得嘞——”
晨風捎來的熱鬧,襯得沈家灶房裡蒸騰的熱氣也像是被誰驅趕似的,爭先恐後地從煙囪里鑽了出去。沈渺便是在這樣的勃勃生機中,從容地合上最後一層竹蒸屜。
她身後寬厚的條案上, 已經準備好了不少揉好的麵團,正蓋著濕布醒面。
角落裡的陶製高湯桶, 靜悄悄地散發著羊肉湯撲鼻的暖香。羊湯里放了一根羊大骨,徹夜燉到清晨, 作為羊湯的湯底。羊肉她也提前切成了大塊,才放進去燉,但只要數刻,靜待這羊肉肉熟軟, 精華漸融於湯,湯也會漸漸濃稠,呈現出乳白色, 香氣四溢。
這羊湯真材實料,可以作為羊肉麵的湯底,又可以作為湯單點, 雖然還準備了豬骨高湯, 但羊湯還是沈渺今日的重點關照對象——一睡醒,她便先披了衣裳來後廚里看湯熬得如何。
幸好一切順利,她用勺子舀出試了一口, 湯液滑膩卻又不膩,喝下去只覺著好似有一團鮮暖的火苗也跟著湯水留在了腹中一般。
早點需要賣的包子、饅頭也都是昨晚便開始預備的,沈渺早起把包子饅頭都蒸上後,竟有些閒得沒事兒,於是還起鍋烙了些鍋盔和千層餅。
不過,她已打算好了,上午不必著急,早點的種類便暫且以羊湯和這些簡單的饅頭包子為主;等早食的點兒過了,再慢慢地預備午食與晚食所需的面哨子、配菜,如今不必專程去趕金梁橋上的早市,沈渺雖然賣得東西種類更多了,卻反而更從容了。
她計劃著,以後鋪子還是辰時開門,先賣一波早點。午食不是宋人的正餐,想來不會很多人前來吃麵,預備的東西可以少一些,她也能休息休息。到了晚間她便打算開得晚一些,因汴京的夜市很繁華,夜裡的人流不比白日裡少,出來逛順道吃個熱乎乎的夜宵也是尋常。
至於鋪子裡賣的面,沈渺準備主打她的“油炸速食湯餅”和經過一日試營業還頗受歡迎的炸醬麵,再來幾樣後世有名且好吃的河南特色:“糊塗面”、“蒸麵條”、“燴麵”——她很是狡猾,竟準備用千年來經久不衰的經典豫菜來征服千年前的宋朝河南古人。
不過,沈渺也不敢托大,只先想了這幾樣試著賣幾日,再看情形慢慢上新、豐富。
等早點要賣的包子饅頭都蒸好了,沈渺便將竹蒸屜先搬了兩層到外頭的小攤車上,車上已經提前燒好了碳爐,湘姐兒圍著碎花小圍裙,叼著如金箍棒一般的巨型油炸鬼,利索地爬上了高竹凳,作為阿姊欽定的早點攤子售賣員,她頗為敬業,也早早便起來了。
坐好了,啃了口油炸鬼兒,又喝了口甜絲絲的棗湯,便對著來往行人,稚聲稚氣地吆喝起沈渺教她背了好幾日的詞兒:“皮好餡好,人人夸好的肉饅頭哎——”
“沈記大饅頭,一個饅頭一兩餡,兩個饅頭頂碗飯——”
“一口皮鬆軟,二口肉餡香,三口滿嘴香——”
“炊餅饅頭羊肉湯,現包現蒸,新鮮出爐,走過路邊千萬別錯過——”
童子聲線高揚,又脆甜,就像這初夏枝頭上清甜多汁的枇杷果,尤其湘姐兒還是一副白胖可愛的好模樣,吆喝了一句還要停下來啃一口油炸鬼,坐在那兒忙碌且努力,讓早早起來、正要往顧家說媒的媒婆寧娘子都停下了腳步。
她上前瞅了眼,好奇地問道:“都有什麼饅頭啊?”
湘姐兒見有客上門,連忙將嘴裡的東西咽下去了,歪頭想了想,便開始報菜名兒:“您早啊!我阿姊說了,今兒做了叉燒饅頭、白菘饅頭、蘿蔔絲蝦皮饅頭、蜜豆饅頭、紅糖饅頭、還有臨安小籠饅頭!您要哪個?我用這個竹夾子給您裝!我阿姊說了,不能用手,乾乾淨淨的,吃得才放心呢!”
說著,便拿起小罐子裡裝著的竹製長夾子,“啪嗒啪嗒”地夾了夾空氣。
寧娘子還沒有孩子,看著湘姐兒這喜眉喜眼、口齒伶俐的模樣,便也歡喜得很,往乾淨整潔的小攤車上掃了眼,其他的饅頭口味都算常見,唯有那個……她猶疑道:“你說的那臨安小籠饅頭是什麼?”
湘姐兒直起身來,指著另一個小爐子上專門蒸的圓圓小小的竹蒸屜,小心地掀開了最頂層的蒸屜蓋子:“這就是臨安小籠饅頭,小小的,是蔥肉餡兒的,一口一個,可香了!”她回味昨日阿姊給她試吃的那滋味,小腦袋搖晃著感嘆不已,“太好吃了,我一個人就能吃一籠!”
寧娘子揮開眼前蒸騰濕熱的白汽,蒸屜底下墊了一層洗得乾乾淨淨的紗布,那一個個小巧、褶紋勻整的肉饅頭整齊地擺在那紗布之上,十分精緻可愛。最要緊的是,每一個小饅頭都包得鼓囊囊,皮上透出了肉油,肉香混著麥香滿溢在眼前。
一籠一共八個,看著皮薄餡大,竟才十文錢!
寧娘子年紀輕輕便任了官媒,每說和一樁婚事都能得極豐厚的媒錢,在汴京,媒人與和尚都是明面上不顯,背地裡富得流油的好職業。只是媒婆不僅講究家傳和一口利嘴,還要人脈廣泛、處處有門路、家家吃得開,也不是尋常人能當的。
家私豐厚的寧娘子壓根沒有猶豫,喉頭滾動:“那我拿一籠!再拿一整條紅豆烤饅頭。”<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