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兒子離開後,孟明遠的琴音又起,一曲清音流暢的高山流水遇知音流瀉而出。
孟叔翰在“聽風閣”外聆聽此曲,只覺得滿心惆然,父親一生惟少知音,此乃父親的悲哀。
母親雖看似與父親舉案齊眉,卻始終不能走入父親的內心。
不,應該說,父親不允許任何人走入他的內心,父親一直是個孤獨的智者。
孟叔翰在心裡深深地嘆了口氣,終於轉身離開。
路,都是自己選擇的,這條孤獨之路是父親的選擇,那麼旁人便無置喙餘地。
父親說的對,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一樣,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才是最關鍵的。
時序進入臘月,文昌帝的第三子也終於來到這個世上,為皇族又添一份子。
轉過年便又迎來大比之年。
天下舉子又開始忐忑不安。
結果,文昌帝仍舊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打擊——本屆科考主考仍是——相國大人!
夭壽啊!
陛下,您真是太兇殘了!
讓相國這樣一個兇殘的人連任科考主考是何等的兇殘?
真是只有更兇殘,沒有最兇殘!
不過,仔細算一下,相國曆侍三朝,主持科考的次數真是——不要太兇殘!
依照相國聖寵不衰的趨勢,以及他老當益壯的身體狀況,真是不要更悲劇啊!
世間事,人們總是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結果相國大人就是有一就有二,就二就有三的執行者。
今年策問依舊是——策問依舊是“農業生產技術對國民生產力的價值”
閱卷這種事,孟明遠歷來是不太喜歡的,他這些年下來也就偶爾會翻一兩章卷子意思意思罷了。
可是,今年,丞相大人似乎很有興趣審卷子。
被關在中書省同丞相大人一道閱卷的官員表示:這科舉子是個大悲劇!
以相爺那挑剔的標準,也不知道這屆還選不選得出一甲前三名去跨馬遊街接受大姑娘小媳婦的鮮花愛慕啊。
事實證明,這屆舉子確實很悲劇。
做得一手錦繡文章的才子們被丞相冷酷無情的拋棄了,即使有幸進入相爺眼界的舉子最後被派官的地方也無一不是磨練人心之處。
最過分的還不是這個,最過分的是文昌帝在瓊林宴上對所有進士說丞相有生之年,策問的題目可能都會由丞相負責,若是沒有足夠的自信,還是不要輕易下場的好。
簡直是——慘無人道!
不過,文昌帝一句話,就導致了天下學子開始傾心實務,不再“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舒服過日,扎紮實實地去了解國計民生。
去關注丞相大人日常關注喜愛的事情,這正是“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最佳寫照。
丞相大人表示:國民偶像鴨梨山大!
最後竟然有人專門替他整理了一本起居實錄出來抄錄成冊,販賣讀書人。
呃……
這個事,丞相大人還不好表示生氣,因為這是宮裡的二丫皇后編注,當今聖上批註的。
這對小夫妻簡直了都!
兒女都是債啊!
當然,這是絕密,知道的五根手指也數得過來。
某日夜,丞相大人與夫人親熱過後,感慨了一句:“幸好他們沒把我們的夫妻生活也給寫上去,否則真是……”想重溫家法的節奏啊。
孟家家法雖然基本是個擺設,但是它跟擺設的區別的是——它是有實際作用的,帝後二人小時候都是品嘗過家法滋味的。
這要照後世的鍍金說法,那家法基本也是御用之物,可以高價收藏了,較之宮廷白蘿蔔之類明顯更加的高大上。
☆、第153章
丞相大人慾建國家圖書館,向天下讀書人開放。
天下各州、郡、縣皆要開設分館。
圖書館顧名思議便是看書的地方,這個地方首先要有書,而進翰林院藏書雖眾,多不過天下分散的各種書藉。
那麼,就要收集各種散落民間的書冊,而那些書冊多在世家大族,豪門權貴之家。
丞相大人表示不收原本,只消允許朝廷派人抄錄一份即可。
可即便這樣依然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但那些人家並不會這樣直白告訴丞相“我不想貢獻自家的書”,所以,他們私下商議之後,向朝廷表示可以答應朝廷派人到各自家中書樓抄錄一月,只限兩人。
文昌帝怒。
但丞相表示:可以!
一聲令下,先派兵圍了那些可供抄書的地方,說等他選好了人就去抄錄,樓里的書就暫時別搬地方了。
“相父,他們如此明明是無視皇權。”
“陛下莫怒,此乃人之常情,知識書藉乃是豪門世族在世間立身之本,自然不會輕易向人開放。”
“但一月只有兩人去抄,又能抄得多少?”
丞相大人悠然一笑,道:“能錄多少便錄多少。”
半月之後,派兵圍了各家書樓的丞相大人終於開始有了動作,派出數十年小吏各攜兩隻大箱子進駐各家書樓。
進入書樓的人始終只有兩人,但是,是兩人兩人輪班,一組累了換下一組,丞相言說:只說兩人,又沒說不可中途換人?
然後,成箱成箱的書藉被搬回翰林院。
眾人俱驚,就算抄錄書藉的小吏是天生快手也斷然不能快到如此地步,這已經不是人類的水平了。
一月結束,小吏、兵士全部撤回。
各家藏書十去其七。
爾後,丞相大人的秘密殺手鐧——活字印刷術現世!
兩名進入書樓的小吏所攜帶兩隻箱中所盛便是一層一層碼好的活字,各有排布,各有提示,只消按字排版即可刷墨印製。
丞相大人按兵不動的那半個月的時候他們便是在翰林院中苦練排版熟練度。
相爺果然不打無把握之仗,圖書館之議提出之前便已做好充足準備,活字印刷術實是如晴天霹靂一樣的現世效果。
當年突厥、回鶻來犯,丞相弄出了炸彈,後來突厥再次來犯,丞相弄出了紅衣大炮,這一次,丞相弄出來了活字印刷術。
別為難丞相,你一為難他,他反手就給你一個大殺器,完全把你滅成渣。
提高全民教育文化水平,本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結果有人偏偏不給面子,丞相大人當然也就不給他們面子了。
由此,國家圖書館進入設館置書流程。
至於活字印刷術的技術,書商可出錢購買,包教包會,包售後,具體事宜請跟工部聯繫,交錢請到戶部。
而有田大戶需要的大型農具,工部亦有專售,同樣交錢請到戶部。
……
有一句話,本朝太宗皇帝說得好,丞相這人絕對是鑽到錢眼兒里出不來了,一身的銅臭味,偏偏又是那麼一個真才子真能臣。
在戶部大把進錢的時候,成了國民偶像後,變得更不愛出門的宅男丞相有天專門跑去上朝,對皇帝說:“陛下,老臣欲開設國家報社,望陛下恩准。”
“相父,何謂報社?”
“這個其實就是邸報的變種,可以將各種有關國計民生,八卦娛樂的消息盡收版面……”丞相大人在金鑾殿上一頓解釋,將報紙這一後世喜聞樂見的傳媒載體帶給了慶朝。
其實,丞相大人之所以對報紙如此熱衷推廣,主要還是跟他宅在家裡的娛樂目的有關,如果每天有份新鮮出爐的報紙看看,一邊喝著剛泡的新茶,人生真是享受啊。
文昌帝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尤其是對於自家美人爹爹搞出來的。
“朕准了,此事由相父全權負責。”
“臣遵旨。”
轉過頭,丞相就以無比的熱情投入到了國家報社的籌建準備工作。
先前被丞相冷酷無情拋棄的一些才子終於受到了當朝相爺的青睞,但是總是難免有自命清高之輩不肯向丞相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丞相表示:離了你張屠夫,本相一樣不吃帶毛豬。
兩個月後,慶朝的第一份國家報紙新鮮出爐,當天一擺出來就銷售告罄,不得不緊急加印。
報紙分正刊、副刊,正刊是國計民生朝政軍國大事,副刊是百姓生活百態,茶餘飯後的熱點談資。
還有一版專門的小說話本連載版面,供文人士子排遣胸臆,順便撈點稿費當外快。
副刊、小說話本的銷路很好,遠超正刊,但正刊本來面對的就是一些特定人群,並沒什麼影響。
報紙上可以打GG,錢,請依舊去向戶部繳納,拿了收款憑證來發布你的GG。
消息閉塞,交通不便?
不要緊,各地報館報紙互換,消息自然就流通了。
孟叔翰在“聽風閣”外聆聽此曲,只覺得滿心惆然,父親一生惟少知音,此乃父親的悲哀。
母親雖看似與父親舉案齊眉,卻始終不能走入父親的內心。
不,應該說,父親不允許任何人走入他的內心,父親一直是個孤獨的智者。
孟叔翰在心裡深深地嘆了口氣,終於轉身離開。
路,都是自己選擇的,這條孤獨之路是父親的選擇,那麼旁人便無置喙餘地。
父親說的對,每個人要走的路都不一樣,堅定地走自己的路才是最關鍵的。
時序進入臘月,文昌帝的第三子也終於來到這個世上,為皇族又添一份子。
轉過年便又迎來大比之年。
天下舉子又開始忐忑不安。
結果,文昌帝仍舊給了他們一個巨大的打擊——本屆科考主考仍是——相國大人!
夭壽啊!
陛下,您真是太兇殘了!
讓相國這樣一個兇殘的人連任科考主考是何等的兇殘?
真是只有更兇殘,沒有最兇殘!
不過,仔細算一下,相國曆侍三朝,主持科考的次數真是——不要太兇殘!
依照相國聖寵不衰的趨勢,以及他老當益壯的身體狀況,真是不要更悲劇啊!
世間事,人們總是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結果相國大人就是有一就有二,就二就有三的執行者。
今年策問依舊是——策問依舊是“農業生產技術對國民生產力的價值”
閱卷這種事,孟明遠歷來是不太喜歡的,他這些年下來也就偶爾會翻一兩章卷子意思意思罷了。
可是,今年,丞相大人似乎很有興趣審卷子。
被關在中書省同丞相大人一道閱卷的官員表示:這科舉子是個大悲劇!
以相爺那挑剔的標準,也不知道這屆還選不選得出一甲前三名去跨馬遊街接受大姑娘小媳婦的鮮花愛慕啊。
事實證明,這屆舉子確實很悲劇。
做得一手錦繡文章的才子們被丞相冷酷無情的拋棄了,即使有幸進入相爺眼界的舉子最後被派官的地方也無一不是磨練人心之處。
最過分的還不是這個,最過分的是文昌帝在瓊林宴上對所有進士說丞相有生之年,策問的題目可能都會由丞相負責,若是沒有足夠的自信,還是不要輕易下場的好。
簡直是——慘無人道!
不過,文昌帝一句話,就導致了天下學子開始傾心實務,不再“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舒服過日,扎紮實實地去了解國計民生。
去關注丞相大人日常關注喜愛的事情,這正是“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最佳寫照。
丞相大人表示:國民偶像鴨梨山大!
最後竟然有人專門替他整理了一本起居實錄出來抄錄成冊,販賣讀書人。
呃……
這個事,丞相大人還不好表示生氣,因為這是宮裡的二丫皇后編注,當今聖上批註的。
這對小夫妻簡直了都!
兒女都是債啊!
當然,這是絕密,知道的五根手指也數得過來。
某日夜,丞相大人與夫人親熱過後,感慨了一句:“幸好他們沒把我們的夫妻生活也給寫上去,否則真是……”想重溫家法的節奏啊。
孟家家法雖然基本是個擺設,但是它跟擺設的區別的是——它是有實際作用的,帝後二人小時候都是品嘗過家法滋味的。
這要照後世的鍍金說法,那家法基本也是御用之物,可以高價收藏了,較之宮廷白蘿蔔之類明顯更加的高大上。
☆、第153章
丞相大人慾建國家圖書館,向天下讀書人開放。
天下各州、郡、縣皆要開設分館。
圖書館顧名思議便是看書的地方,這個地方首先要有書,而進翰林院藏書雖眾,多不過天下分散的各種書藉。
那麼,就要收集各種散落民間的書冊,而那些書冊多在世家大族,豪門權貴之家。
丞相大人表示不收原本,只消允許朝廷派人抄錄一份即可。
可即便這樣依然得不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但那些人家並不會這樣直白告訴丞相“我不想貢獻自家的書”,所以,他們私下商議之後,向朝廷表示可以答應朝廷派人到各自家中書樓抄錄一月,只限兩人。
文昌帝怒。
但丞相表示:可以!
一聲令下,先派兵圍了那些可供抄書的地方,說等他選好了人就去抄錄,樓里的書就暫時別搬地方了。
“相父,他們如此明明是無視皇權。”
“陛下莫怒,此乃人之常情,知識書藉乃是豪門世族在世間立身之本,自然不會輕易向人開放。”
“但一月只有兩人去抄,又能抄得多少?”
丞相大人悠然一笑,道:“能錄多少便錄多少。”
半月之後,派兵圍了各家書樓的丞相大人終於開始有了動作,派出數十年小吏各攜兩隻大箱子進駐各家書樓。
進入書樓的人始終只有兩人,但是,是兩人兩人輪班,一組累了換下一組,丞相言說:只說兩人,又沒說不可中途換人?
然後,成箱成箱的書藉被搬回翰林院。
眾人俱驚,就算抄錄書藉的小吏是天生快手也斷然不能快到如此地步,這已經不是人類的水平了。
一月結束,小吏、兵士全部撤回。
各家藏書十去其七。
爾後,丞相大人的秘密殺手鐧——活字印刷術現世!
兩名進入書樓的小吏所攜帶兩隻箱中所盛便是一層一層碼好的活字,各有排布,各有提示,只消按字排版即可刷墨印製。
丞相大人按兵不動的那半個月的時候他們便是在翰林院中苦練排版熟練度。
相爺果然不打無把握之仗,圖書館之議提出之前便已做好充足準備,活字印刷術實是如晴天霹靂一樣的現世效果。
當年突厥、回鶻來犯,丞相弄出了炸彈,後來突厥再次來犯,丞相弄出了紅衣大炮,這一次,丞相弄出來了活字印刷術。
別為難丞相,你一為難他,他反手就給你一個大殺器,完全把你滅成渣。
提高全民教育文化水平,本是件利國利民的大事,結果有人偏偏不給面子,丞相大人當然也就不給他們面子了。
由此,國家圖書館進入設館置書流程。
至於活字印刷術的技術,書商可出錢購買,包教包會,包售後,具體事宜請跟工部聯繫,交錢請到戶部。
而有田大戶需要的大型農具,工部亦有專售,同樣交錢請到戶部。
……
有一句話,本朝太宗皇帝說得好,丞相這人絕對是鑽到錢眼兒里出不來了,一身的銅臭味,偏偏又是那麼一個真才子真能臣。
在戶部大把進錢的時候,成了國民偶像後,變得更不愛出門的宅男丞相有天專門跑去上朝,對皇帝說:“陛下,老臣欲開設國家報社,望陛下恩准。”
“相父,何謂報社?”
“這個其實就是邸報的變種,可以將各種有關國計民生,八卦娛樂的消息盡收版面……”丞相大人在金鑾殿上一頓解釋,將報紙這一後世喜聞樂見的傳媒載體帶給了慶朝。
其實,丞相大人之所以對報紙如此熱衷推廣,主要還是跟他宅在家裡的娛樂目的有關,如果每天有份新鮮出爐的報紙看看,一邊喝著剛泡的新茶,人生真是享受啊。
文昌帝對於新事物的接受度是很高的,尤其是對於自家美人爹爹搞出來的。
“朕准了,此事由相父全權負責。”
“臣遵旨。”
轉過頭,丞相就以無比的熱情投入到了國家報社的籌建準備工作。
先前被丞相冷酷無情拋棄的一些才子終於受到了當朝相爺的青睞,但是總是難免有自命清高之輩不肯向丞相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丞相表示:離了你張屠夫,本相一樣不吃帶毛豬。
兩個月後,慶朝的第一份國家報紙新鮮出爐,當天一擺出來就銷售告罄,不得不緊急加印。
報紙分正刊、副刊,正刊是國計民生朝政軍國大事,副刊是百姓生活百態,茶餘飯後的熱點談資。
還有一版專門的小說話本連載版面,供文人士子排遣胸臆,順便撈點稿費當外快。
副刊、小說話本的銷路很好,遠超正刊,但正刊本來面對的就是一些特定人群,並沒什麼影響。
報紙上可以打GG,錢,請依舊去向戶部繳納,拿了收款憑證來發布你的GG。
消息閉塞,交通不便?
不要緊,各地報館報紙互換,消息自然就流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