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頁
這樣一來,南來的北往的,想知道什麼,去買各期報紙來看就知道了。
江湖上的包打聽表示:丞相這是擺明來搶生意啊。
消息一流通,信息一公開,一些原本擁有優勢的人群便漸漸失去了他們固有的優勢,不得不參與到一些原本他們不屑於競爭的領域去競爭。
不給丞相面子?
好呀,丞相大人直接讓你們顏面掃地。
到了這個時候,許多人也終於回過味兒來了,如果當初那些世家豪門慷慨一點允許國家去抄錄書藉的話,丞相的這些後招兒估計不會如井噴一樣出現,可是他們很不給丞相面子,以難題來為難丞相。
丞相一生氣,好嘛,直接無差別攻擊,大家一拍兩散,都別玩了。
想想當初的紅衣大炮,丞相楞能讓它一研究就許多年,保密手段絕對到家。
如今井噴的這些技術、工具等等,丞相原本也是可以按部就班讓它們再緩一些出來的,可是丞相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國庫有錢,皇帝想施行什麼政令的時候便會容易得多,畢竟並不勞民傷財。
孟三公子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他真的認為自己的父親大人在斂財上的確是有著別人沒有的一套。
有了父親的努力,他這戶部尚書當得完全沒壓力。
相應的國家郵局也應運而生,原本屬於國家的驛站功能被很好地應用到民生上,極大的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文昌帝始明白,相父曾說過的先軍用再民用的道理。
紅衣大炮阻敵於國門之外,而炸藥卻可用於開山炸路。
丞相說“要想富,先修路”。
先解決吃飯問題,再解決出行問題,一步一步走出富民強國之路。
隨著時間過去,大比之年再次來臨。
這一次,策問依舊——“農業生產技術對國民生產力的價值”。
而這一次,終於有亮眼的答卷出現。
以農為本,這四個字,第一次被考生明確寫了出來。
而以兵強國這個方針則被同科的武舉人提出。
一文一武彰顯本科士子的才智心胸。
而這文武雙魁卻均非出自名門,他們來自於寒門,卻贏得文昌帝與相國的交口稱讚。
“以農為本,以兵強國”,這八字文昌帝少時便被教導過,但始終沒有明確提出過,相父說這要有一個楔機,如今文昌帝知道是楔機到了。
為國斂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父大力提倡平民教育,為的便是從平民中提拔出可與世家抗衡的新人生人才。
這樣的人才多了,世家不滅而滅,已不可復昔日的輝煌與強權。
孟叔翰卻是漸漸明白了父親的用意,父親要自這朝事中徹底脫身而去,所以他臨去之時便放了大招,不說將對手全滅,也要讓他們元氣大傷,無力再做怪。
“爹可是要再回邊城?”
“為父想著帶你母親四處走走。”
孟三公子笑了,“爹,您這話可千萬不能讓外面的人知道,否則不定弄出多大的動靜呢。”那些人可怕死了您的“到處走走”,您的走走有時可能會讓他們內傷不治的。
“為父就這麼兇殘嗎?”
“您,您自己也說過凶名在外嘛。”連敵國都聞您之名而膽顫,遑論朝臣。
“這些年你們兄弟的歷練也足夠了,為父是時候放下一切逍遙江湖去了。”
孟叔翰的臉上現出不舍之情,“孩子捨不得父親離去。”
“傻孩子,你也已為人父,如何還這般少年心性?”
“還不是爹您寵出來的。”
“為父何曾寵過你們?”
“您的寵表現得從來不流於表面,為子女長遠計,必要嚴格教導,以身作則,您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孟明遠笑著搖頭。
這次父子談話後不久,丞相大人遞了辭朝表章。
文昌帝留中不發。
下朝後召相父到東閣間坐談。
“相父。”
“陛下。”
“相父,這次是否是要真正的離朝而去了?”
“老臣是該好好在家養老了。”
“朕捨不得相父。”
“陛下當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可朕曾說過,相父有生之年,策問題目皆出自相父之手。”
“老臣會以書信告之陛下的。”你當郵局是擺設?
“恐有泄題之慮。”
“老臣自會當心,陛下也需謹慎。”
“相父——”
“老臣告退。”
文昌帝欲言又止,終是看著他退下了。
為相幾十載,相父無愧他國相之名,是該讓他老人家去享受自己餘下的人生了。
丞相不是第一次辭朝了,所以文武百官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可驚奇的。
在他老人家折騰了大家一次又一次之後,可算是消停要歇一段日子,再繼續下去,百官表示:真心遭不住啊,丞相這貨的節奏委實太快,太出乎人意料之外,讓他們疲於應付。
丞相離京不過一輛馬車,但三百羽林親衛聲勢浩大。
丞相表示:實在是忒不低調了,他回鄉養老真心不用這麼多護衛隨扈。
無奈,文昌帝唯恐在他的安全問題上不肯讓步。
實在是當年西巡路上的刺殺事件嚴重刺激到了皇家的神經,他們不允許再一次的意外發生。
拒絕不能的丞相大人,只好領著那浩浩蕩蕩的親衛走了,唯一讓他安慰的是工資是國家發的,不用他自己掏腰包。
☆、第154章
閒來無事,一杯清茶,幾份報紙——真是悠閒自得,逍遙自在!
如今,這便是“宅”屬性的丞相大人最愛做的事。
雖然,他們的旅程仍在進行中。
這一日,夫妻二人行至一處城鎮,到茶樓之中品茗聽書,不期間然就又聽到了一樁關於丞相大人的軼事。
丞相大人略無語。
只因這個軼事,竟然還是關於他們夫婦未成親之前的八卦緋聞。
說的便是當年他與程氏在酒樓的那一次意外邂逅,到了這民間茶博士口中硬生生便成了一出才子佳人偶遇之後,一見鍾情爾後成就一段佳話的戲本,李氏在這話本里全無蹤跡,仿佛自始自終她都不曾出現在丞相大人的生命中一般。
人們對於自己的偶像總是會無限誇大美化,而將成為他污點的東西儘可能的忽視摒棄,李氏本可以成就一段娥皇女英的傳奇,結果卻被她自己演義成了一出又一出的鬧劇。這樣的人,許多人是不願意承認她曾是丞相大人的妻子、女人,甚至是下堂妻,他們更願意一筆將之划去。
程雪蘭在一邊聽得面上微紅,茶博士的話本讓她憶起了當初少女芳心萌動的情形,日日夜夜想的都是那清俊少年,實如話本中一樣患了那相思之症。
一直到洞房花燭夜,二人成為真實的夫妻,相思之疾才算是堪堪慰藉。
聽完那出才子佳人一見鍾情,再見花好月圓的評書故事,丞相大人攜夫人離開了。
人,一旦成了傳奇,許多事情便由不得自己控制作主了。
就如在話本中他竟然是一個情深不知深幾許的才子——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不過,也隨得人們去說了。
夫妻領著十幾位侍從離開小鎮,到鎮外與大隊親衛匯合,繼續啟程。
在寬大的車廂之內,程雪蘭看著丈夫,目中不禁流露出少女般的神采,當年的他,如今的他,總是讓她沉迷。
孟明遠知道妻子在看自己,但他仍是閉目養神。
程雪蘭移坐到丈夫身後,伸手替他揉捏肩背。
孟明遠微微勾起了唇線,老夫老妻了,這如家人一般的感情比那些濃烈的愛情更易雋永。
等她幫自己揉捏了半天肩背之後,孟明遠伸手將她摟抱入懷,低頭看她。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婦,只不過保養得當,看來猶不過四十出頭,再不是昔日洞房花燭夜那含苞欲放的玫瑰。
“遠郎——”
“你保養得還是不錯的。”
程雪蘭白了他一眼,就不能說句好聽的嗎?擺明就是故意。
“說起來,你生日也是要到了,想不想大過一次?”
“不要。”過生日豈不是明白告訴別人她有多老了嗎?還是說,“遠郎是嫌棄妾如今年華老去了嗎?”
孟明遠笑而不語。
“果真是嫌棄了嗎?”程雪蘭不免有些急,她縱然保養得宜,可終究是年華不再,哪裡比得那些鮮嫩的少女清新可人。
“都老夫老妻了,還這麼胡思亂想的。”丞相大人忍不住笑著調侃侃了自家夫人一句。
江湖上的包打聽表示:丞相這是擺明來搶生意啊。
消息一流通,信息一公開,一些原本擁有優勢的人群便漸漸失去了他們固有的優勢,不得不參與到一些原本他們不屑於競爭的領域去競爭。
不給丞相面子?
好呀,丞相大人直接讓你們顏面掃地。
到了這個時候,許多人也終於回過味兒來了,如果當初那些世家豪門慷慨一點允許國家去抄錄書藉的話,丞相的這些後招兒估計不會如井噴一樣出現,可是他們很不給丞相面子,以難題來為難丞相。
丞相一生氣,好嘛,直接無差別攻擊,大家一拍兩散,都別玩了。
想想當初的紅衣大炮,丞相楞能讓它一研究就許多年,保密手段絕對到家。
如今井噴的這些技術、工具等等,丞相原本也是可以按部就班讓它們再緩一些出來的,可是丞相一生氣,後果很嚴重!
國庫有錢,皇帝想施行什麼政令的時候便會容易得多,畢竟並不勞民傷財。
孟三公子雖然不想承認,但是他真的認為自己的父親大人在斂財上的確是有著別人沒有的一套。
有了父親的努力,他這戶部尚書當得完全沒壓力。
相應的國家郵局也應運而生,原本屬於國家的驛站功能被很好地應用到民生上,極大的便利了百姓的日常生活。
文昌帝始明白,相父曾說過的先軍用再民用的道理。
紅衣大炮阻敵於國門之外,而炸藥卻可用於開山炸路。
丞相說“要想富,先修路”。
先解決吃飯問題,再解決出行問題,一步一步走出富民強國之路。
隨著時間過去,大比之年再次來臨。
這一次,策問依舊——“農業生產技術對國民生產力的價值”。
而這一次,終於有亮眼的答卷出現。
以農為本,這四個字,第一次被考生明確寫了出來。
而以兵強國這個方針則被同科的武舉人提出。
一文一武彰顯本科士子的才智心胸。
而這文武雙魁卻均非出自名門,他們來自於寒門,卻贏得文昌帝與相國的交口稱讚。
“以農為本,以兵強國”,這八字文昌帝少時便被教導過,但始終沒有明確提出過,相父說這要有一個楔機,如今文昌帝知道是楔機到了。
為國斂才,不拘一格降人才。
相父大力提倡平民教育,為的便是從平民中提拔出可與世家抗衡的新人生人才。
這樣的人才多了,世家不滅而滅,已不可復昔日的輝煌與強權。
孟叔翰卻是漸漸明白了父親的用意,父親要自這朝事中徹底脫身而去,所以他臨去之時便放了大招,不說將對手全滅,也要讓他們元氣大傷,無力再做怪。
“爹可是要再回邊城?”
“為父想著帶你母親四處走走。”
孟三公子笑了,“爹,您這話可千萬不能讓外面的人知道,否則不定弄出多大的動靜呢。”那些人可怕死了您的“到處走走”,您的走走有時可能會讓他們內傷不治的。
“為父就這麼兇殘嗎?”
“您,您自己也說過凶名在外嘛。”連敵國都聞您之名而膽顫,遑論朝臣。
“這些年你們兄弟的歷練也足夠了,為父是時候放下一切逍遙江湖去了。”
孟叔翰的臉上現出不舍之情,“孩子捨不得父親離去。”
“傻孩子,你也已為人父,如何還這般少年心性?”
“還不是爹您寵出來的。”
“為父何曾寵過你們?”
“您的寵表現得從來不流於表面,為子女長遠計,必要嚴格教導,以身作則,您為我們樹立了最好的榜樣。”
孟明遠笑著搖頭。
這次父子談話後不久,丞相大人遞了辭朝表章。
文昌帝留中不發。
下朝後召相父到東閣間坐談。
“相父。”
“陛下。”
“相父,這次是否是要真正的離朝而去了?”
“老臣是該好好在家養老了。”
“朕捨不得相父。”
“陛下當知天下無不散之筵席。”
“可朕曾說過,相父有生之年,策問題目皆出自相父之手。”
“老臣會以書信告之陛下的。”你當郵局是擺設?
“恐有泄題之慮。”
“老臣自會當心,陛下也需謹慎。”
“相父——”
“老臣告退。”
文昌帝欲言又止,終是看著他退下了。
為相幾十載,相父無愧他國相之名,是該讓他老人家去享受自己餘下的人生了。
丞相不是第一次辭朝了,所以文武百官實在不覺得有什麼可驚奇的。
在他老人家折騰了大家一次又一次之後,可算是消停要歇一段日子,再繼續下去,百官表示:真心遭不住啊,丞相這貨的節奏委實太快,太出乎人意料之外,讓他們疲於應付。
丞相離京不過一輛馬車,但三百羽林親衛聲勢浩大。
丞相表示:實在是忒不低調了,他回鄉養老真心不用這麼多護衛隨扈。
無奈,文昌帝唯恐在他的安全問題上不肯讓步。
實在是當年西巡路上的刺殺事件嚴重刺激到了皇家的神經,他們不允許再一次的意外發生。
拒絕不能的丞相大人,只好領著那浩浩蕩蕩的親衛走了,唯一讓他安慰的是工資是國家發的,不用他自己掏腰包。
☆、第154章
閒來無事,一杯清茶,幾份報紙——真是悠閒自得,逍遙自在!
如今,這便是“宅”屬性的丞相大人最愛做的事。
雖然,他們的旅程仍在進行中。
這一日,夫妻二人行至一處城鎮,到茶樓之中品茗聽書,不期間然就又聽到了一樁關於丞相大人的軼事。
丞相大人略無語。
只因這個軼事,竟然還是關於他們夫婦未成親之前的八卦緋聞。
說的便是當年他與程氏在酒樓的那一次意外邂逅,到了這民間茶博士口中硬生生便成了一出才子佳人偶遇之後,一見鍾情爾後成就一段佳話的戲本,李氏在這話本里全無蹤跡,仿佛自始自終她都不曾出現在丞相大人的生命中一般。
人們對於自己的偶像總是會無限誇大美化,而將成為他污點的東西儘可能的忽視摒棄,李氏本可以成就一段娥皇女英的傳奇,結果卻被她自己演義成了一出又一出的鬧劇。這樣的人,許多人是不願意承認她曾是丞相大人的妻子、女人,甚至是下堂妻,他們更願意一筆將之划去。
程雪蘭在一邊聽得面上微紅,茶博士的話本讓她憶起了當初少女芳心萌動的情形,日日夜夜想的都是那清俊少年,實如話本中一樣患了那相思之症。
一直到洞房花燭夜,二人成為真實的夫妻,相思之疾才算是堪堪慰藉。
聽完那出才子佳人一見鍾情,再見花好月圓的評書故事,丞相大人攜夫人離開了。
人,一旦成了傳奇,許多事情便由不得自己控制作主了。
就如在話本中他竟然是一個情深不知深幾許的才子——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不過,也隨得人們去說了。
夫妻領著十幾位侍從離開小鎮,到鎮外與大隊親衛匯合,繼續啟程。
在寬大的車廂之內,程雪蘭看著丈夫,目中不禁流露出少女般的神采,當年的他,如今的他,總是讓她沉迷。
孟明遠知道妻子在看自己,但他仍是閉目養神。
程雪蘭移坐到丈夫身後,伸手替他揉捏肩背。
孟明遠微微勾起了唇線,老夫老妻了,這如家人一般的感情比那些濃烈的愛情更易雋永。
等她幫自己揉捏了半天肩背之後,孟明遠伸手將她摟抱入懷,低頭看她。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婦,只不過保養得當,看來猶不過四十出頭,再不是昔日洞房花燭夜那含苞欲放的玫瑰。
“遠郎——”
“你保養得還是不錯的。”
程雪蘭白了他一眼,就不能說句好聽的嗎?擺明就是故意。
“說起來,你生日也是要到了,想不想大過一次?”
“不要。”過生日豈不是明白告訴別人她有多老了嗎?還是說,“遠郎是嫌棄妾如今年華老去了嗎?”
孟明遠笑而不語。
“果真是嫌棄了嗎?”程雪蘭不免有些急,她縱然保養得宜,可終究是年華不再,哪裡比得那些鮮嫩的少女清新可人。
“都老夫老妻了,還這麼胡思亂想的。”丞相大人忍不住笑著調侃侃了自家夫人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