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素之接旨後,暗鬆一口氣。別管事實如何,在明面上就是正常交接的。她心中清楚,恐怕群臣也應該明白,這次監國之令下,只要不出意外,就只能是她來當國了。

  泰始帝詔令已下,禮部那邊自然也得動起來,為冊立皇太子的典禮做準備。就算高素之真的執掌朝政,該有的禮數一點都不能少。

  這日後,長安劍拔弩張的氛圍少去許多。在長安的宗親們與皇位無緣,其中清河王高威聲因與晉王走得近,在晉王謀逆時候被貶謫,餘下的宗親都消閒度日,哪管是誰?至於朝臣——那些更期許高望之繼位的,只能將希望放在高素之的身上。高素之也是皇后所出,合該與他們士族一道。懷著這樣的念想,他們很殷勤地做事,試圖在全新的朝政下,謀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倒是與魏王府捆綁甚深的崔閎,沒剩下多少選擇了。

  在一些不知情的外人眼中,他是國舅。

  可誰不知道,高素之和崔閶、崔闥走得近,對他這個舅氏,根本就沒有感情。

  終於接觸到那張龍椅的高素之並未急著動手,而是給朝臣們一段緩衝時間,任由一切都照舊行事。禮部的冊封禮準備地匆忙,高素之也不在意。在成為太子後,她和王映霜搬到東宮中,政務都在東宮決斷。原來的王府宿衛、那群羽林軍以及新招攬的人,都被編入東宮六率中,武器、鎧甲也與南北衙的禁軍有所不同。

  她盡心做「孝女」,每日都到泰始帝跟前慰問。

  在事定的那一日,泰始帝其實已經醒來了一次,在得知張元真、趙德充已經被斬殺時,泰始帝雙目暴睜,恨意與狂怒幾乎就寫到了臉上。他根本沒有下詔要誰監國!這回他氣得夠嗆,再甦醒的時候,喉嚨中只剩下「嗬嗬」的聲音了。

  至於被困在皇宮中的高望之,高素之也沒讓回府,而是讓他留在宮中,以侍奉湯藥的名義踐行「孝子」之責,可實際上,他連泰始帝的面都沒見到,只是被幽禁在他年少時候所住的宮殿中。

  如果說剛被困住的時候還懷有一絲希冀,等到聖人立高素之為皇太子時,就知道自己像個徹頭徹尾的傻瓜,被皇后愚弄了。高望之怎麼可能甘心?同樣是皇后之子,為何皇后偏心高素之?!就因為高素之居於長嗎?她甚至都得過瘋病!皇后還不肯放棄她,那他到底算什麼?

  在見到崔皇后時,高望之也顧不得高素之同樣在場,很憤恨不甘地問道:「皇后為何要這樣欺騙兒?兒難道不是皇后所生嗎?為何皇后寧願幫助一個瘋子,也不肯助兒一臂之力?!」

  崔皇后凝視著歇斯底里的高望之,淡淡道:「我難道以前沒有助過你嗎?你又做了什麼?」在高素之瘋狂,被幽禁在王府時候,她知道自己當年走錯了,她能選擇就是推動高望之走向那個位置。可高望之呢?明明無甚威脅,但他還是暗中謀害高素之,如果讓高望之成事,她都不敢想自己的女兒會是什麼樣的下場。

  高望之一愣,辯解道:「兒不知皇后所指。」

  崔皇后道:「當年齊王的壞名聲是不是你放出去的?你有沒有在齊王府中安插自己的眼線?」

  高望之面紅耳赤,拔高聲音:「兒只是想關心阿兄!」

  「這算你有理。」高素之注視著高望之,失望道,「可在蘇州呢?難道你派去的殺手也是為了保護我嗎?你殺死元養心的理由,也是為我嗎?」

  高望之心一沉,沒想到高素之還知道此事,可高素之並沒有證據不是嗎?他定了定神,斬釘截鐵道:「高慕之想害你,元養心就是他派遣的人!」

  「事到如今你還在說謊!」崔皇后一臉怒色,將那封高望之「親筆」所書的書信扔到了地上。

  高望之看著熟悉的筆跡一愣,是他的字,可這不是他寫的!他怎麼可能留下這等痕跡!

  ————————

  ①各種詔書。

  第84章

  「阿娘,這不是兒寫的,兒有什麼理由要害阿兄?!就算兒真做了此事,如何會落下這等把柄?阿娘是從何處得來的?是元家人說的嗎?」高望之心亂如麻,說話的時候激動得渾身發顫。

  可崔皇后早對他是失望至極,過去種種,都證明了高望之不可能是一個合格的君主,更不會是一個好的弟弟亦或是兄長。

  高望之看著崔皇后的神色,心已經跌至谷底,他不再替自己狡辯。他的眼神變得陰毒,仿佛一條陰暗的蛇,死死地望著高素之,伸手一指:「阿娘偏心她!同樣是阿娘所出,為什麼阿娘待她和待我不一樣?」在高素之瘋的時候如此,在她清醒的時候更是不惜一切代價推動她上位,而他自己就是個可憐的笑話!這讓他怎麼能不妒忌?

  崔皇后已經不想再看高望之猙獰的臉色了,甩下了一個冷漠的眼神,她與高素之並肩離開幽禁高望之的大殿。日光照落在身上,可有著驅散不盡的寒意,良久,崔皇后才轉向高素之道:「只要他不再做什麼,還是能夠保住榮華富貴的。」

  畢竟是親王,也沒有像高慕之那樣造反,高素之的確沒有理由拿他開刀。只是高素之不相信高望之會安分守己。

  「舅父那邊——」高素之面上露出遲疑的神色。

  崔皇后撫了撫額,面上有些疲倦:「你看著辦吧。」這些都是她的親人,但要保住一些,勢必要捨棄另外的人。

  高素之凝視著崔皇后,心中也因為她的傷心和疲態而難受,作為一個母親,她做的已經夠多了。在太極宮中,掌握著宮人動態,而在外朝,也竭盡所能拉攏朝臣並為自己推薦能人。可很多時候,不是她們選擇如何,而是已經沒有其他道路能夠選擇了。高望之、崔閎,她無法忍耐這些人仍舊立在朝堂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