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第83章
「許相公,你可要想清楚,這是謀逆的大罪!」崔閎眉頭緊鎖著,他凝視著許枚,可話都是對著禁衛軍們說的。他不久前已經讓崔藥師給高望之傳消息,但沒有動靜,難道出了岔子,被誰給阻截了?是皇后跟他透露了聖人有立高望之的意願,在二王中做出了選擇,可為什麼接高望之的人遲遲不回?這兒騷動甚大,羽林衛一路闖將過來,怎麼無人阻攔?
許枚哂笑了一聲,道:「齊王乃聖人嫡長子,又蒙上天之寵,有獻土豆、紅薯、棉花等活天下百姓之功。齊王稟性寬仁,如今聖人因病不能視朝,萬務不可久曠,由齊王攝政,理所當然。」
「諸位莫忘了,齊王曾有瘋症在身。」崔閎沉聲道。
「那事早已經明了,齊王時年尚小,夢遊天宮而已,近年崔公可曾見齊王發病?」宇文神闊慢悠悠地反駁道。
「崔公為齊王之舅,齊王監國,於崔公而言,有何壞處?」羽林校尉鬨笑道。
崔閎面色一白,他為高望之獻策,暗中謀害過齊王,若是齊王得位,他會有什麼好下場嗎?他朝著外頭張望,內心深處很是焦急。
政事堂中,中書、門下以及尚書省的要員都在此。在許枚擬好詔書後,崔閎不肯落名印,可作為其副貳的黃門侍郎卻可簽名。許枚也沒理會崔閎,將詔書遞給校尉,又道:「請小將軍代為上呈。」聖人只是臥病,還沒有駕崩,若是少了聖人的批答,詔書依舊是一紙空文。
「事情緊要,請諸位與某一道去面見聖人吧。」羽林軍校尉笑了一聲,慢條斯理道。事情到了這地步,也容不得許枚、崔閎他們說不。
明晃晃的刀戟在日芒下折射著森寒的光,宰臣們在羽林衛驅逐下離開政事堂,前往月華門。那處守城門的侍衛並未說什麼,還有幾個小黃門焦急地立著,在看到羽林衛後,才暗鬆一口氣。
崔閎恨不得駐守月華門的禁衛即刻動手,哪知對方連入宮的憑證都未曾查驗,眼皮子一動就將羽林衛給放了過去。這等時候,崔閎哪裡會不知道整個宮城已經失控,只是它落在誰的手中?真的是泰始帝旨意?還是……皇后?!崔閎心中驀地浮現一個名字,他駭了一跳,面上並沒有什麼血色。如果這種可能是真,那皇后一面讓羽林衛逼他們擁立高素之,一面又將高望之召到宮中……這是——騙了他們!其實是要將魏王控制起來,省得他動了不該有的心思!
羽林衛和宰臣們都在甘露殿外止步,內侍們嗓子尖利,腳步匆匆地前往殿中傳訊。沒多久,崔皇后邁著堅穩的步子走了出來。她的神色憔悴而疲倦,只是一身端莊高華的身姿,仍舊如往昔不改。
「臣拜見皇后。」許枚一行人躬身行禮。
崔皇后不動聲色地瞥了那唇角含笑的小校尉一眼,又凝眸注視著許枚,溫聲道:「許相公來此,所為何事?」
許枚道:「不知陛下現下如何?」
崔皇后嘆了一口氣:「仍舊臥床不起。」
許枚心中有數,他又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臣等冒死覲見陛下,請以皇子監國。」
崔皇后沒說話,只是凝眸注視著群臣。
在許枚的聲音落下後,一道道稀稀落落的聲音跟著響起。詔書已經替聖人擬好,只差一步就能成了。在這時候堅持,又有什麼用處?
可崔閎還想做掙扎,他抬眸看著崔皇后,道:「臣聞魏王在宮中,魏王乃陛下愛子,在藩邸時仁愛寬厚,他可代聖人處決政務。」只要沒到最後,改個名字而已,齊王、魏王都是皇后之子,立誰對皇后來說,都無壞處。
崔皇后沒接崔閎的話,她道:「聖人已有命皇子監國之意。」她望向羽林軍,又故作納悶地問,「齊王怎麼沒來?」
羽林軍校尉意會,聖人要他們去請齊王都是為了什麼勞什子丹藥,但聖人現在沒法說話,他們也不講出真相,完全可將事情扭轉成接齊王入宮做監國。他一抱拳,忙道:「我等去的匆忙,只奉了聖人口諭,可齊王不見詔書,不肯入宮。」頓了頓,又說,「我等不得已,只能請宰相們擬好詔旨,再請聖人之命。」
這根本就是逼宮!齊王當真不知情?當真是無辜的嗎?崔閎的內心深處在嘶喊,他瞪大了眼睛,不知道禁衛軍在什麼時候被齊王收買。不對,未必是齊王!還有可能是皇后!
崔皇后道:「有勞諸位。」她從許枚的手中接過詔書,當即折回甘露殿中。沒多久,露面的是皇后身邊的女官,手中捧著一張落下璽印的詔書,肅聲道,「陛下詔書在此。」
齊王府中。
高素之在堂中來回踱步,雖然一切如計劃發展,可未到塵埃落定的最終時刻,她都擔心會有變數。崔闥那邊已經將研究出來的火銃帶入王府了,武備齊全,但高素之依舊希望交接的過程順利些。
「阿娘已經請高望之入宮了。」高素之沉聲道。將高望之控制在皇宮中,讓他無法調動王府的衛兵,比讓他在王府自由活動來得好。
可要是皇宮中生出變數,那高望之可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高素之幾度想出發前往皇宮,只是最終都忍了下來,都已經等到這時候了,再等一陣又何妨?她相信皇后和慕容家。
黃昏時分。
宮中的人在羽林衛的護衛下,抵達了齊王府,宣讀《立齊王為皇太子檢校軍國敕》:「敕:朕獲嗣祖宗,承萬邦之重,常恐失墜。萬務所系,夙興夜寐,如臨淵谷。近來沉疴復作,不能親臨庶務,總領萬機。齊王素之,朕之元子,聰明天縱,睿哲寬仁,軍國之事,宜令其檢校,不可有失。百辟卿士、中外臣僚,宜竭力其心,佐我元子……①」
「許相公,你可要想清楚,這是謀逆的大罪!」崔閎眉頭緊鎖著,他凝視著許枚,可話都是對著禁衛軍們說的。他不久前已經讓崔藥師給高望之傳消息,但沒有動靜,難道出了岔子,被誰給阻截了?是皇后跟他透露了聖人有立高望之的意願,在二王中做出了選擇,可為什麼接高望之的人遲遲不回?這兒騷動甚大,羽林衛一路闖將過來,怎麼無人阻攔?
許枚哂笑了一聲,道:「齊王乃聖人嫡長子,又蒙上天之寵,有獻土豆、紅薯、棉花等活天下百姓之功。齊王稟性寬仁,如今聖人因病不能視朝,萬務不可久曠,由齊王攝政,理所當然。」
「諸位莫忘了,齊王曾有瘋症在身。」崔閎沉聲道。
「那事早已經明了,齊王時年尚小,夢遊天宮而已,近年崔公可曾見齊王發病?」宇文神闊慢悠悠地反駁道。
「崔公為齊王之舅,齊王監國,於崔公而言,有何壞處?」羽林校尉鬨笑道。
崔閎面色一白,他為高望之獻策,暗中謀害過齊王,若是齊王得位,他會有什麼好下場嗎?他朝著外頭張望,內心深處很是焦急。
政事堂中,中書、門下以及尚書省的要員都在此。在許枚擬好詔書後,崔閎不肯落名印,可作為其副貳的黃門侍郎卻可簽名。許枚也沒理會崔閎,將詔書遞給校尉,又道:「請小將軍代為上呈。」聖人只是臥病,還沒有駕崩,若是少了聖人的批答,詔書依舊是一紙空文。
「事情緊要,請諸位與某一道去面見聖人吧。」羽林軍校尉笑了一聲,慢條斯理道。事情到了這地步,也容不得許枚、崔閎他們說不。
明晃晃的刀戟在日芒下折射著森寒的光,宰臣們在羽林衛驅逐下離開政事堂,前往月華門。那處守城門的侍衛並未說什麼,還有幾個小黃門焦急地立著,在看到羽林衛後,才暗鬆一口氣。
崔閎恨不得駐守月華門的禁衛即刻動手,哪知對方連入宮的憑證都未曾查驗,眼皮子一動就將羽林衛給放了過去。這等時候,崔閎哪裡會不知道整個宮城已經失控,只是它落在誰的手中?真的是泰始帝旨意?還是……皇后?!崔閎心中驀地浮現一個名字,他駭了一跳,面上並沒有什麼血色。如果這種可能是真,那皇后一面讓羽林衛逼他們擁立高素之,一面又將高望之召到宮中……這是——騙了他們!其實是要將魏王控制起來,省得他動了不該有的心思!
羽林衛和宰臣們都在甘露殿外止步,內侍們嗓子尖利,腳步匆匆地前往殿中傳訊。沒多久,崔皇后邁著堅穩的步子走了出來。她的神色憔悴而疲倦,只是一身端莊高華的身姿,仍舊如往昔不改。
「臣拜見皇后。」許枚一行人躬身行禮。
崔皇后不動聲色地瞥了那唇角含笑的小校尉一眼,又凝眸注視著許枚,溫聲道:「許相公來此,所為何事?」
許枚道:「不知陛下現下如何?」
崔皇后嘆了一口氣:「仍舊臥床不起。」
許枚心中有數,他又道:「國不可一日無君,臣等冒死覲見陛下,請以皇子監國。」
崔皇后沒說話,只是凝眸注視著群臣。
在許枚的聲音落下後,一道道稀稀落落的聲音跟著響起。詔書已經替聖人擬好,只差一步就能成了。在這時候堅持,又有什麼用處?
可崔閎還想做掙扎,他抬眸看著崔皇后,道:「臣聞魏王在宮中,魏王乃陛下愛子,在藩邸時仁愛寬厚,他可代聖人處決政務。」只要沒到最後,改個名字而已,齊王、魏王都是皇后之子,立誰對皇后來說,都無壞處。
崔皇后沒接崔閎的話,她道:「聖人已有命皇子監國之意。」她望向羽林軍,又故作納悶地問,「齊王怎麼沒來?」
羽林軍校尉意會,聖人要他們去請齊王都是為了什麼勞什子丹藥,但聖人現在沒法說話,他們也不講出真相,完全可將事情扭轉成接齊王入宮做監國。他一抱拳,忙道:「我等去的匆忙,只奉了聖人口諭,可齊王不見詔書,不肯入宮。」頓了頓,又說,「我等不得已,只能請宰相們擬好詔旨,再請聖人之命。」
這根本就是逼宮!齊王當真不知情?當真是無辜的嗎?崔閎的內心深處在嘶喊,他瞪大了眼睛,不知道禁衛軍在什麼時候被齊王收買。不對,未必是齊王!還有可能是皇后!
崔皇后道:「有勞諸位。」她從許枚的手中接過詔書,當即折回甘露殿中。沒多久,露面的是皇后身邊的女官,手中捧著一張落下璽印的詔書,肅聲道,「陛下詔書在此。」
齊王府中。
高素之在堂中來回踱步,雖然一切如計劃發展,可未到塵埃落定的最終時刻,她都擔心會有變數。崔闥那邊已經將研究出來的火銃帶入王府了,武備齊全,但高素之依舊希望交接的過程順利些。
「阿娘已經請高望之入宮了。」高素之沉聲道。將高望之控制在皇宮中,讓他無法調動王府的衛兵,比讓他在王府自由活動來得好。
可要是皇宮中生出變數,那高望之可就是「近水樓台先得月」了。高素之幾度想出發前往皇宮,只是最終都忍了下來,都已經等到這時候了,再等一陣又何妨?她相信皇后和慕容家。
黃昏時分。
宮中的人在羽林衛的護衛下,抵達了齊王府,宣讀《立齊王為皇太子檢校軍國敕》:「敕:朕獲嗣祖宗,承萬邦之重,常恐失墜。萬務所系,夙興夜寐,如臨淵谷。近來沉疴復作,不能親臨庶務,總領萬機。齊王素之,朕之元子,聰明天縱,睿哲寬仁,軍國之事,宜令其檢校,不可有失。百辟卿士、中外臣僚,宜竭力其心,佐我元子……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