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耶律衍動也不動地跪在耶律圖跟前,任由他繃緊弦。
耶律圖終於還是鬆開了扣弦的手,喝罵:“滾,滾!你排除異己的動作也該停下了!到此為止,知道嗎?”
耶律衍再次請命:“請皇兄回朝!”
“我當然會回朝,阿進的死絕不會那麼算了!我要對方付出代價——阿進說無悔與我一世君臣,我要對得起他這句話!”耶律衍陰沉著臉,握住弓身的手幾乎捏碎上面的“阿南德”三個字:“明狗想要回北地?妄想!”
耶律衍興奮起來:“皇兄是想興兵南下?”
耶律圖閉著眼:“不,是明狗北上。”
這時突聽外圍有人喊“急報”。
東明興兵北伐的消息,終於傳到了上京。
第40章
穎昌,如今已更名為許州。上接開封,下臨蔡州,是北上的戰略要地。
正是入夜時分,一個身穿皂隸衣著的青年小吏行色匆匆地走入一間破陋矮房中——許州府燕捕頭的家。
燕捕頭正在給兒子餵豆羹,窮人家買不起醬,所以羹裡帶著一股豆腥味,很難下咽。可沒辦法,米糧貴,豆子便宜,而且更管飽,就算手頭有米糧,通常也會換過來。
大人能忍,小孩可什麼都不懂,每到吃飯就鬧,不肯吃。燕捕頭為了哄兒子那可是費勁心思,只差沒耍雜唱戲了。
“燕大哥。”青年小吏掃掃皺起的粗布袍,說道:“我得到消息,王師北上了!”
燕捕頭手一頓,手上的小勺差點掉到地上:“真的?趙德御那個軟蛋終於答應北伐了?”
青年小吏搖搖頭:“聽說趙德御有退位的意思,把那普安郡王立為太子了。”
“普安郡王,”燕捕頭冷笑:“才十七八歲吧?能頂得住嗎?別沒兩天又軟了。”
“這一次有些不一樣。”青年小吏說:“這次北伐由李老之死而起,上下一心……”
“李伯紀。”燕捕頭神色一動:“李伯紀倒是個人物。對了,當初救你哥哥的,就是他……可惜他已經死了,不然你就能向他打聽你哥哥的消息。”
青年小吏神色一黯,又道:“就算能見到李老,他也不一定還記得。李老不僅門生遍天下,待人也極好,受過他恩惠的人不知凡幾……否則他死後也不會有‘天下同哀’的局面出現了。”
“你阿母還好吧?”
“精神頭還不錯,前兩天還給我納了雙靴。”提起母親,青年小吏緊促的臉色緩和了不少,笑著說完才問:“燕大哥,陝州、蔡州、潁州、壽州、泗州等臨近江南的地方都有不少城縣開門迎王師,我們是不是該早作打算了?”
燕捕頭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抓過身側的長刀:“還打算什麼?在狄人手底下忍氣吞聲的日子我早就受夠了,你什麼時候說句話,我就一刀砍下那狄狗的頭。下面的人你也放心,他們都聽我的。”
青年小吏笑了:“有燕大哥這番話我就放心了。”雖然身著皂隸舊衣,他身上卻自有一種從容的氣度。
燕捕頭嘆氣:“其實這些年來最委屈的就是元慶你,明明快要考進士了,卻得糟踐自己,當個人見人憎的惡吏。”
“哪有什麼糟踐不糟踐?比起死在狄賊手裡的人,我們已算萬幸。”青年小吏神色堅毅:“我回去就把話傳出去,讓大家有個準備。”
燕捕頭勸道:“小心行事!”
青年小吏深吸一口氣:“我會的。”說罷就離開了燕捕頭所在的老巷。
回到家中,妻子正坐在床邊與母親一起補衣服,見他回來,喜道:“元慶,飯還給你熱著,去吃吧。”
青年小吏點點頭:“阿蠻睡了?”
“鬧騰了半天,剛剛才睡下。”
“最近我可能不常回來,”青年小吏正色說:“你們不要自己出門。”
老嫗的手停了停,啞聲說:“元慶,聽說那位李大人死了,你說你哥哥是不是再也找不回來了?”說著兩行老淚就唰唰地落了下來:“我有什麼臉你見你爹?就算見到了,他也不會原諒我的。”
青年小吏溫聲勸慰:“不會的,總能找到的。”
——
此時分為三路的王師已分別從陝州、蔡州、壽州北上。國舅爺跟隨的是厲行所率領的中軍,而西軍、東軍則是分別由蜀中吳璘、韓家韓宜為將。
勢如破竹!
其實當初南北商路未開之前,國舅爺就曾悄然遣商賈過境交易,所言所行,無非是“東明如今如何如何好”“東明如今如何如何富庶”,無論北地百姓信不信,在狄人嚴苛刑律的對比之下,他們心裡都會多了點念想。等南北商路徹底鋪開,國舅爺能做的就更多了,甚至曾讓“商聯”不惜虧錢也要顯露天朝氣度。
近兩年狄國黨爭愈演愈烈,苦的是誰?夾在中間的北地百姓!蕭進雖然有心籠絡北地民心,可他也沒法讓底下的人真正善待明人,至於耶律衍就更不用說了,在他治地下的明人只能像狗一樣活著——這也是大多數狄人對待明人的做法。
兩相對比之下,原本待百姓也算不得有多好的東明朝廷自然變好了。瞧瞧,同樣是做買賣,那邊來的就是不一樣,米糧會悄悄給多點;若是賣糧,價錢則會稍稍提一些,雖然不多,但絕不會像這邊的大官爺一樣用鼻子說話。
因此王師北上的消息傳開後,離南朝廷僅有一江之隔,被“商聯”重點照料過的陝、蔡、潁、壽、泗等州的百姓幾乎翹首以盼。不少有血氣的人甚至殺了狄人派來的官員,一心等著東明大軍來接收地方。
“李老若是見到這番景象,應該會高興吧。”看著百姓自發地到軍中為大軍做飯,方笑世轉頭笑道。
國舅爺卻沒多高興:“再往北,就不可能這麼順利了。”
方笑世道:“我在上京待了不下十年,對於那邊的地形很了解,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畫出詳細地圖。”
“也好。”國舅爺神色微動:“不過也許用不上,要知道貪多嚼不爛。這一戰之後,丁口銳減,要恢復元氣不太容易。所以這一次大概取回北地就好,更進一步的,還需要再等等。”
“這麼一說,還真像能打但不想打,你真的有把握?”
“沒有。”國舅爺答得乾脆:“但我沒有不要緊,大厲他們有就行了。這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其實你心裡一直還把他們當好友。”點出了國舅爺的心思,方笑世又問:“那你為什麼盡全力幫東軍和西軍呢?”
國舅爺挑眉一笑:“你猜。”
方笑世氣得笑了:“猜就猜!”他沉吟了一會兒,緩緩說:“厲鵬展今年不過三十三,已經官拜大將軍,這次又為帥北伐……若是再立大功,恐怕上頭會不樂意。”
國舅爺淡淡接口:“功高震主,賞無可賞,只好殺了。”
不知為何,明明只是個猜測,可從國舅爺口裡說出來卻像在陳述一件已經發生過的事。方笑世覺得自己這種想法有些荒謬,點點頭說:“就像蕭存良一樣,對吧?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發生,你希望能跟厲鵬展爭功的人越多越好。功勞分了下去,厲鵬展才不會遭嫉恨。不過你這種明著扶持其他人的做法落在厲家軍眼中,恐怕會恨死你。”
“我最不怕別人恨我……”國舅爺轉頭:“如果你再猜中三次,我就告訴你一個秘密。”
“什麼樣的秘密?”
“世上至今沒人知道的秘密。”國舅爺哈哈一笑:“到時你就知道了。”
第41章
“越到北邊,就越吃力。在穎昌打了兩場硬仗,兵馬都乏了。”國舅爺翻身下馬:“幸而昌州有人接應。”
方笑世讓人把馬拉去吃糙料,點頭說:“那燕東來倒是厲害,竟然能在狄人眼皮底下籠絡那麼多人。”
兩人正說著,突然聽到前方一陣騷動,原來是有個小娃兒摔倒在馬蹄下。國舅爺兩人相看一眼,走了上去。方笑世彎身抱起小娃兒,見她沒有受傷才溫聲問:“怎麼沒大人在身邊?”
小娃兒抬起頭,兩眼淚汪汪,但淚水沒有往下掉:“我要去找我爹。”
國舅爺皺眉,轉向方才還在騎在馬上的百夫長:“這邊人多了,下馬。”
那人冷啐一聲:“爺爺我是要去給將軍傳信,還輪不到你管!”
“吳某是軍中監軍,輪不到吳某管,那該是誰管?你是要自己下馬呢,還是要吳某命人砍掉馬腿才肯滾下馬背?”國舅爺冷笑說完,便沒有再看那人一眼,朝人群里詢問:“這是誰的孩子,領回去。”
耶律圖終於還是鬆開了扣弦的手,喝罵:“滾,滾!你排除異己的動作也該停下了!到此為止,知道嗎?”
耶律衍再次請命:“請皇兄回朝!”
“我當然會回朝,阿進的死絕不會那麼算了!我要對方付出代價——阿進說無悔與我一世君臣,我要對得起他這句話!”耶律衍陰沉著臉,握住弓身的手幾乎捏碎上面的“阿南德”三個字:“明狗想要回北地?妄想!”
耶律衍興奮起來:“皇兄是想興兵南下?”
耶律圖閉著眼:“不,是明狗北上。”
這時突聽外圍有人喊“急報”。
東明興兵北伐的消息,終於傳到了上京。
第40章
穎昌,如今已更名為許州。上接開封,下臨蔡州,是北上的戰略要地。
正是入夜時分,一個身穿皂隸衣著的青年小吏行色匆匆地走入一間破陋矮房中——許州府燕捕頭的家。
燕捕頭正在給兒子餵豆羹,窮人家買不起醬,所以羹裡帶著一股豆腥味,很難下咽。可沒辦法,米糧貴,豆子便宜,而且更管飽,就算手頭有米糧,通常也會換過來。
大人能忍,小孩可什麼都不懂,每到吃飯就鬧,不肯吃。燕捕頭為了哄兒子那可是費勁心思,只差沒耍雜唱戲了。
“燕大哥。”青年小吏掃掃皺起的粗布袍,說道:“我得到消息,王師北上了!”
燕捕頭手一頓,手上的小勺差點掉到地上:“真的?趙德御那個軟蛋終於答應北伐了?”
青年小吏搖搖頭:“聽說趙德御有退位的意思,把那普安郡王立為太子了。”
“普安郡王,”燕捕頭冷笑:“才十七八歲吧?能頂得住嗎?別沒兩天又軟了。”
“這一次有些不一樣。”青年小吏說:“這次北伐由李老之死而起,上下一心……”
“李伯紀。”燕捕頭神色一動:“李伯紀倒是個人物。對了,當初救你哥哥的,就是他……可惜他已經死了,不然你就能向他打聽你哥哥的消息。”
青年小吏神色一黯,又道:“就算能見到李老,他也不一定還記得。李老不僅門生遍天下,待人也極好,受過他恩惠的人不知凡幾……否則他死後也不會有‘天下同哀’的局面出現了。”
“你阿母還好吧?”
“精神頭還不錯,前兩天還給我納了雙靴。”提起母親,青年小吏緊促的臉色緩和了不少,笑著說完才問:“燕大哥,陝州、蔡州、潁州、壽州、泗州等臨近江南的地方都有不少城縣開門迎王師,我們是不是該早作打算了?”
燕捕頭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抓過身側的長刀:“還打算什麼?在狄人手底下忍氣吞聲的日子我早就受夠了,你什麼時候說句話,我就一刀砍下那狄狗的頭。下面的人你也放心,他們都聽我的。”
青年小吏笑了:“有燕大哥這番話我就放心了。”雖然身著皂隸舊衣,他身上卻自有一種從容的氣度。
燕捕頭嘆氣:“其實這些年來最委屈的就是元慶你,明明快要考進士了,卻得糟踐自己,當個人見人憎的惡吏。”
“哪有什麼糟踐不糟踐?比起死在狄賊手裡的人,我們已算萬幸。”青年小吏神色堅毅:“我回去就把話傳出去,讓大家有個準備。”
燕捕頭勸道:“小心行事!”
青年小吏深吸一口氣:“我會的。”說罷就離開了燕捕頭所在的老巷。
回到家中,妻子正坐在床邊與母親一起補衣服,見他回來,喜道:“元慶,飯還給你熱著,去吃吧。”
青年小吏點點頭:“阿蠻睡了?”
“鬧騰了半天,剛剛才睡下。”
“最近我可能不常回來,”青年小吏正色說:“你們不要自己出門。”
老嫗的手停了停,啞聲說:“元慶,聽說那位李大人死了,你說你哥哥是不是再也找不回來了?”說著兩行老淚就唰唰地落了下來:“我有什麼臉你見你爹?就算見到了,他也不會原諒我的。”
青年小吏溫聲勸慰:“不會的,總能找到的。”
——
此時分為三路的王師已分別從陝州、蔡州、壽州北上。國舅爺跟隨的是厲行所率領的中軍,而西軍、東軍則是分別由蜀中吳璘、韓家韓宜為將。
勢如破竹!
其實當初南北商路未開之前,國舅爺就曾悄然遣商賈過境交易,所言所行,無非是“東明如今如何如何好”“東明如今如何如何富庶”,無論北地百姓信不信,在狄人嚴苛刑律的對比之下,他們心裡都會多了點念想。等南北商路徹底鋪開,國舅爺能做的就更多了,甚至曾讓“商聯”不惜虧錢也要顯露天朝氣度。
近兩年狄國黨爭愈演愈烈,苦的是誰?夾在中間的北地百姓!蕭進雖然有心籠絡北地民心,可他也沒法讓底下的人真正善待明人,至於耶律衍就更不用說了,在他治地下的明人只能像狗一樣活著——這也是大多數狄人對待明人的做法。
兩相對比之下,原本待百姓也算不得有多好的東明朝廷自然變好了。瞧瞧,同樣是做買賣,那邊來的就是不一樣,米糧會悄悄給多點;若是賣糧,價錢則會稍稍提一些,雖然不多,但絕不會像這邊的大官爺一樣用鼻子說話。
因此王師北上的消息傳開後,離南朝廷僅有一江之隔,被“商聯”重點照料過的陝、蔡、潁、壽、泗等州的百姓幾乎翹首以盼。不少有血氣的人甚至殺了狄人派來的官員,一心等著東明大軍來接收地方。
“李老若是見到這番景象,應該會高興吧。”看著百姓自發地到軍中為大軍做飯,方笑世轉頭笑道。
國舅爺卻沒多高興:“再往北,就不可能這麼順利了。”
方笑世道:“我在上京待了不下十年,對於那邊的地形很了解,如果有需要,我可以畫出詳細地圖。”
“也好。”國舅爺神色微動:“不過也許用不上,要知道貪多嚼不爛。這一戰之後,丁口銳減,要恢復元氣不太容易。所以這一次大概取回北地就好,更進一步的,還需要再等等。”
“這麼一說,還真像能打但不想打,你真的有把握?”
“沒有。”國舅爺答得乾脆:“但我沒有不要緊,大厲他們有就行了。這是他們建功立業的機會……”
“其實你心裡一直還把他們當好友。”點出了國舅爺的心思,方笑世又問:“那你為什麼盡全力幫東軍和西軍呢?”
國舅爺挑眉一笑:“你猜。”
方笑世氣得笑了:“猜就猜!”他沉吟了一會兒,緩緩說:“厲鵬展今年不過三十三,已經官拜大將軍,這次又為帥北伐……若是再立大功,恐怕上頭會不樂意。”
國舅爺淡淡接口:“功高震主,賞無可賞,只好殺了。”
不知為何,明明只是個猜測,可從國舅爺口裡說出來卻像在陳述一件已經發生過的事。方笑世覺得自己這種想法有些荒謬,點點頭說:“就像蕭存良一樣,對吧?所以為了避免這種事發生,你希望能跟厲鵬展爭功的人越多越好。功勞分了下去,厲鵬展才不會遭嫉恨。不過你這種明著扶持其他人的做法落在厲家軍眼中,恐怕會恨死你。”
“我最不怕別人恨我……”國舅爺轉頭:“如果你再猜中三次,我就告訴你一個秘密。”
“什麼樣的秘密?”
“世上至今沒人知道的秘密。”國舅爺哈哈一笑:“到時你就知道了。”
第41章
“越到北邊,就越吃力。在穎昌打了兩場硬仗,兵馬都乏了。”國舅爺翻身下馬:“幸而昌州有人接應。”
方笑世讓人把馬拉去吃糙料,點頭說:“那燕東來倒是厲害,竟然能在狄人眼皮底下籠絡那麼多人。”
兩人正說著,突然聽到前方一陣騷動,原來是有個小娃兒摔倒在馬蹄下。國舅爺兩人相看一眼,走了上去。方笑世彎身抱起小娃兒,見她沒有受傷才溫聲問:“怎麼沒大人在身邊?”
小娃兒抬起頭,兩眼淚汪汪,但淚水沒有往下掉:“我要去找我爹。”
國舅爺皺眉,轉向方才還在騎在馬上的百夫長:“這邊人多了,下馬。”
那人冷啐一聲:“爺爺我是要去給將軍傳信,還輪不到你管!”
“吳某是軍中監軍,輪不到吳某管,那該是誰管?你是要自己下馬呢,還是要吳某命人砍掉馬腿才肯滾下馬背?”國舅爺冷笑說完,便沒有再看那人一眼,朝人群里詢問:“這是誰的孩子,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