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細論起來,太后與先帝合葬是舊例,可也要看是什麼舊例。聖人生前親口囑咐過,百年之後,是要和文昭皇后同葬的。聖人話里,可是沒提這一位……
秦閣老作為事實上的首輔,只能硬著頭皮上前陳奏,「此時先帝一朝已有成例,陛下為故太后別築新陵,亦能顯陛下純孝。」單獨的太后陵寢本朝又不是沒有。
這件事被內閣不輕不重擋了回來,聖人面上不說,心裡到底是有些不痛快的。
幸好有陸太傅從旁勸導,這才沒有在剛登基的時候鬧出笑話來。
新帝登基,自然要改元。
新朝的年號,聖人在內閣呈送的幾個年號里,圈定了始平。
一者,始與先聖人崇元年號中的元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平字乃是聖人當初為親王時的封號,意義自然也不一樣。
圈定這樣的年號,自然也是為了追憶先聖人。
先聖人龍馭上賓的消息傳到外界,已經成為柔然部落新主的扎哈羅可汗卻第一時間向朝廷請求增加貿易,今年的草原格外寒冷。
新聖人自然不樂,當下便回絕了扎哈羅可汗。
柔然部落便有異動,新聖人對此大為不滿。
陸太傅連忙勸解,「此等小事交予邊將,柔然不過小節,請陛下以國事為重。」柔然一個部落並不能成為朝廷的威脅,便是要開戰,也有邊將去操持戰事。
這時候新聖人倒是想起先帝賜給亦安的那把御劍了。
只是還沒等亦安來得及將御劍奉上,聖人自家就出事了。
景庶人雖然身死,但景王府一直是封存狀態。聖人登基後,方才命錦衣衛將王府查抄。其中景王遺留下的多數書箋顯示,景庶人謀逆,是在今聖人成為太子時便開始有那個苗頭的。
錦衣衛將這些書箋送到宮裡。沒過三日,就傳出聖人中風的消息。
內閣都懵了,今上雖然年近六旬,但身子骨一向很好,怎麼說中風便中風了呢。
過後幾位閣老才知道,聖人突然發病,純粹是讓景庶人給氣的。
景庶人在書箋里數次詛咒今上,並說了很多不成體統的話。沒想到今聖人將這些都聽了進去,氣血倒逆,一時便中風了。
此時不過六月,新帝登基剛滿半載。
林太醫忙為聖人施針,好懸才把聖人給拉了回來,只是聖人的意識已經不怎麼清醒。
在聖人還能說話的時候,太子被命監國理政,安王妃入宮襄理宮務。自從敬肅皇后薨後,延熹郡王妃的身子就沒好過。
如今當了太子妃,又是孝期,太子妃身體更差,便想起亦安來。
亦安入宮襄理宮務,還在東宮。只是當年的敬肅皇后早已不在,如今的太子妃又是新人。
林太醫的醫術雖然精妙,但到底不能起死回生。
八月,聖人意識愈加昏沉,宮內氣氛十分詭異。
宋尚食找到亦安,密言以告,「先聖人曾為王妃留下遺詔,眼下宮中動亂,正是機會。」先聖人曾經為亦安留下一個玉匣,裡面放兩卷空白聖旨,已經加蓋過印璽。
不知道的或許把這個當作護身符,只有亦安將其視為催命符。
亦安嘆口氣,對宋尚食道,「眼下我在宮內,世子在宮外,如此內外隔絕,若要如此行事,只怕宣宗僅存的血脈不保。」亦安說這個不是沒有根據的,今上意識清醒的時候,除了給太子更大的權力外,唯獨派在王府時的心腹前往宗人府,賜死了景庶人長子。
至此,景庶人一系絕嗣。
誰給聖人出的這個主意,或者誰在之前就這樣給過聖人建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亦安看出來,今上是想教皇位永遠留在他這一系的。
如今已是安王世子的那位殿下,在先聖人在世時,尚且沒有被強立為儲君。如今已經改朝換代,他的希望就更小了。
就連先聖人身邊的親信太監焦清、田順義等,也是歸鄉的歸鄉,守陵的守陵。如今宮裡掌權的,早已經換了一批人了。
除非今上絕嗣,那麼還有話說。可如今太子正在壯年,那一位眼看著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還是給宣宗陛下留點血脈吧。」亦安輕聲道。
宋尚食默然,那句「新帝登基,您可以以嗣君之母成為太后」到底是咽了下去。
而正是因為亦安沒有輕舉妄動,這才保住了文昭皇后最後一點血脈。
十月,登基不滿一年的聖人徹底失去意識,太子靈前繼位。
國朝一年之內送走兩任皇帝,舉國震動。
要說今上年歲已然不小,可就像先聖人一樣,誰也沒有想到今上竟是讓景庶人的大逆不道之言給送走的。
若說景庶人氣死了先聖人,這還是兩可之間。景庶人送走了今上,卻是實打實的。
而在太子靈前繼位之後,亦安便被立刻送回王府,一齊的還有宋尚食、穆尚宮等人。
聖人為何突然排斥亦安,還是個未知數,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亦安不必再為襄理宮務費心了。
在這個當口,邊關傳來捷報,柔然可汗扎哈羅中箭身亡,柔然部落內亂。
十一月,名義上的聖人在太極殿為父親穆宗守靈時突感風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秦閣老作為事實上的首輔,只能硬著頭皮上前陳奏,「此時先帝一朝已有成例,陛下為故太后別築新陵,亦能顯陛下純孝。」單獨的太后陵寢本朝又不是沒有。
這件事被內閣不輕不重擋了回來,聖人面上不說,心裡到底是有些不痛快的。
幸好有陸太傅從旁勸導,這才沒有在剛登基的時候鬧出笑話來。
新帝登基,自然要改元。
新朝的年號,聖人在內閣呈送的幾個年號里,圈定了始平。
一者,始與先聖人崇元年號中的元字有異曲同工之妙。二者,平字乃是聖人當初為親王時的封號,意義自然也不一樣。
圈定這樣的年號,自然也是為了追憶先聖人。
先聖人龍馭上賓的消息傳到外界,已經成為柔然部落新主的扎哈羅可汗卻第一時間向朝廷請求增加貿易,今年的草原格外寒冷。
新聖人自然不樂,當下便回絕了扎哈羅可汗。
柔然部落便有異動,新聖人對此大為不滿。
陸太傅連忙勸解,「此等小事交予邊將,柔然不過小節,請陛下以國事為重。」柔然一個部落並不能成為朝廷的威脅,便是要開戰,也有邊將去操持戰事。
這時候新聖人倒是想起先帝賜給亦安的那把御劍了。
只是還沒等亦安來得及將御劍奉上,聖人自家就出事了。
景庶人雖然身死,但景王府一直是封存狀態。聖人登基後,方才命錦衣衛將王府查抄。其中景王遺留下的多數書箋顯示,景庶人謀逆,是在今聖人成為太子時便開始有那個苗頭的。
錦衣衛將這些書箋送到宮裡。沒過三日,就傳出聖人中風的消息。
內閣都懵了,今上雖然年近六旬,但身子骨一向很好,怎麼說中風便中風了呢。
過後幾位閣老才知道,聖人突然發病,純粹是讓景庶人給氣的。
景庶人在書箋里數次詛咒今上,並說了很多不成體統的話。沒想到今聖人將這些都聽了進去,氣血倒逆,一時便中風了。
此時不過六月,新帝登基剛滿半載。
林太醫忙為聖人施針,好懸才把聖人給拉了回來,只是聖人的意識已經不怎麼清醒。
在聖人還能說話的時候,太子被命監國理政,安王妃入宮襄理宮務。自從敬肅皇后薨後,延熹郡王妃的身子就沒好過。
如今當了太子妃,又是孝期,太子妃身體更差,便想起亦安來。
亦安入宮襄理宮務,還在東宮。只是當年的敬肅皇后早已不在,如今的太子妃又是新人。
林太醫的醫術雖然精妙,但到底不能起死回生。
八月,聖人意識愈加昏沉,宮內氣氛十分詭異。
宋尚食找到亦安,密言以告,「先聖人曾為王妃留下遺詔,眼下宮中動亂,正是機會。」先聖人曾經為亦安留下一個玉匣,裡面放兩卷空白聖旨,已經加蓋過印璽。
不知道的或許把這個當作護身符,只有亦安將其視為催命符。
亦安嘆口氣,對宋尚食道,「眼下我在宮內,世子在宮外,如此內外隔絕,若要如此行事,只怕宣宗僅存的血脈不保。」亦安說這個不是沒有根據的,今上意識清醒的時候,除了給太子更大的權力外,唯獨派在王府時的心腹前往宗人府,賜死了景庶人長子。
至此,景庶人一系絕嗣。
誰給聖人出的這個主意,或者誰在之前就這樣給過聖人建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亦安看出來,今上是想教皇位永遠留在他這一系的。
如今已是安王世子的那位殿下,在先聖人在世時,尚且沒有被強立為儲君。如今已經改朝換代,他的希望就更小了。
就連先聖人身邊的親信太監焦清、田順義等,也是歸鄉的歸鄉,守陵的守陵。如今宮裡掌權的,早已經換了一批人了。
除非今上絕嗣,那麼還有話說。可如今太子正在壯年,那一位眼看著是沒有任何機會的。
「還是給宣宗陛下留點血脈吧。」亦安輕聲道。
宋尚食默然,那句「新帝登基,您可以以嗣君之母成為太后」到底是咽了下去。
而正是因為亦安沒有輕舉妄動,這才保住了文昭皇后最後一點血脈。
十月,登基不滿一年的聖人徹底失去意識,太子靈前繼位。
國朝一年之內送走兩任皇帝,舉國震動。
要說今上年歲已然不小,可就像先聖人一樣,誰也沒有想到今上竟是讓景庶人的大逆不道之言給送走的。
若說景庶人氣死了先聖人,這還是兩可之間。景庶人送走了今上,卻是實打實的。
而在太子靈前繼位之後,亦安便被立刻送回王府,一齊的還有宋尚食、穆尚宮等人。
聖人為何突然排斥亦安,還是個未知數,不過顯而易見的是,亦安不必再為襄理宮務費心了。
在這個當口,邊關傳來捷報,柔然可汗扎哈羅中箭身亡,柔然部落內亂。
十一月,名義上的聖人在太極殿為父親穆宗守靈時突感風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