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那遊方之人原本也是藉此吊著景王,好騙些銀錢。沒想到這一回太子妃真的薨了,反倒讓他張狂起來,在文妙真人等一眾真道士面前,說自己有甚妙法。
被人問的著急了,便道,「天上的月亮讓我給咒下來了!」古來便有以日月作為帝王家陰喻的,一眾道士也沒有在意。
而等他真箇兒報出太子一家的生辰八字,一眾道士這才慌了神。
幾個道士私下里一合計,讓出世前是閣老之子的文妙真人趕快去白府,剩下的幾人將其拖住。畢竟要是等這妖人回過神來,只怕所有人都難逃他的毒手。
或許是天不佑景王,事情敗露得如此之快,簡直沒有一點兒波折。
聖人知道後吐血暈厥,太子也哭得昏死過去,醒來後一直喊著說要殺了景王,替太子妃報仇。
景王巫蠱的事一出,當年的鄉試直接停了。
聖人清醒過來後,便把景王一家下了宗人府,嚴加看管起來。
望著失態的太子,聖人不由嘆了一口氣,對太子道,「朕若殺子,後世尤有分說。汝若殺弟,史書之上,又有何言?」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一出烏龍事件,遊方騙子誤打誤撞遇上了幾個高位宗室的過世,讓景王信他信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真要殺景王,他大可以抵賴不知。
不過遊方騙子手上確實有太子一家的八字和景王的信物,真箇兒殺了景王,聖人可就只剩下兩個還在世的兒子了。
眼看太子哭得不能自已,聖人只得嘆口氣道,「必然會與你一個交代,你且退下。」焦清扶著太子到偏殿歇息,隨後聖人召見亦安,下了一道特殊的旨意。
賜死景王……
把這樁差事交給亦安,實則是想在太子面前為亦安換取一點日後的籌碼。這樣的機密要事都做了,往後就是一條船上的人。
太子聽到,「景庶人已然伏誅」,放聲大哭。
而聖人因為這一下,終究沒能撐過年去。
崇元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九,聖人駕崩。
而聖人龍馭賓天前,一眾文武大臣以及宗室勛貴齊聚太極殿,都在目送這位執掌天下近五十年的帝王離去。
而景庶人在史書之上,也必然會背上氣死聖人的罵名。
△宗駕崩前,曾召安王妃於榻前,面授機宜。
——△宗實錄
第152章 終章
崇元四十七年十一月初八, 太極殿。
殿外的文武大臣面面相覷,聖人將安王妃召至御前已經小半個時辰。如此時刻,怎能不令人心生疑慮。
不多時, 一眾大臣只見安王妃手捧玉匣而出, 又請太子入內。
未幾,焦清出內殿, 請諸臣工入內。
內閣三位閣老與陸太傅連忙帶著一眾大臣入內。
聖人氣色仍然很好, 一點兒也看不出來是彌留之際。
「朕與諸公,相從至今, 萬望諸位以江山社稷為年,勿使黎民生怨……」到最後, 聖人心裡還是想著百姓。
等聽完聖人遺言,白閣老等人無不頓首嚎啕。
「臣等萬死不敢負陛下所託!」
聽到這句話,聖人嘴角微微抿出一抹笑。旋即召喚嘉順郡主姐弟到身前, 將兩人的手細細撫摸一遍,又將兩人交到亦安手中, 「待他們好……皇家不會……虧待你的……」亦安哽咽應是。
隨後聖人又環視一圈殿內諸臣, 懷中抱著一冊書卷,於半刻鐘後,撒手人寰。
太極殿內悲聲一片, 諸位大臣設想過無數聖人離去的場景,唯獨沒想到過,聖人居然是叫親兒子一氣不起, 最終也沒有緩過這口氣來。
太子強撐著靈前繼位,一繼位, 便將景庶人再次追貶。若非劉淑妃、景王妃已經於三月前憂懼而死,只怕這兩人也躲不過去。
而景王所生二子, 自然也被革爵圈禁,由宗人府官員看管。太子登基不過數月,宗人府官員便來報,景庶人次子病死。
這個消息自然也被亦安呈報新聖人。
無知孩童,尚未到進學的年紀,便因為父親的貪婪,賠上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而滿朝文武對此不發一言。若非先聖人留情,只怕景庶人一家賜死,朝野上下也不會有什麼非議。
新聖人對景庶人次子的死很是冷淡,只吩咐亦安按例安葬即可。亦安覺得,若非有舊例在,只怕聖人是想教這一位曝屍荒野的。
亦或者,是景庶人本人。
新帝登基,該追諡的追諡,先聖人的廟諡自有內閣去擬。為著聖人的諡號,內閣的意見倒是一致的,聖人的諡號必須要好,否則不足以顯出崇元一朝的氣象。
臨清公主加封臨清長公主,舞陽長公主加封為舞陽大長公主。為顯親近,新聖人特意為兩位公主加了五百戶湯沐邑。兩位公主各自上疏,向新聖人致謝。
最重要的顯然是太子。聖人一登基,便將延熹郡王冊封新太子,延熹郡王妃便是新太子妃。
而新聖人也沒有忘記榮康郡主,依先帝遺言,為榮康郡主加了年俸,規格為公主的一半。
而新聖人考慮的則是,敬肅皇后有父皇追封,他的生母自然該由自己追封。這也是聖人留給他的一樁差事,「爾母爾授。」
不過新聖人對內閣提的卻是另外一樁,「今我為帝,明昭太后是否應與先帝合葬,還請先生們為朕細細商議。」這番話倒教內閣為難起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被人問的著急了,便道,「天上的月亮讓我給咒下來了!」古來便有以日月作為帝王家陰喻的,一眾道士也沒有在意。
而等他真箇兒報出太子一家的生辰八字,一眾道士這才慌了神。
幾個道士私下里一合計,讓出世前是閣老之子的文妙真人趕快去白府,剩下的幾人將其拖住。畢竟要是等這妖人回過神來,只怕所有人都難逃他的毒手。
或許是天不佑景王,事情敗露得如此之快,簡直沒有一點兒波折。
聖人知道後吐血暈厥,太子也哭得昏死過去,醒來後一直喊著說要殺了景王,替太子妃報仇。
景王巫蠱的事一出,當年的鄉試直接停了。
聖人清醒過來後,便把景王一家下了宗人府,嚴加看管起來。
望著失態的太子,聖人不由嘆了一口氣,對太子道,「朕若殺子,後世尤有分說。汝若殺弟,史書之上,又有何言?」這件事本質上就是一出烏龍事件,遊方騙子誤打誤撞遇上了幾個高位宗室的過世,讓景王信他信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
真要殺景王,他大可以抵賴不知。
不過遊方騙子手上確實有太子一家的八字和景王的信物,真箇兒殺了景王,聖人可就只剩下兩個還在世的兒子了。
眼看太子哭得不能自已,聖人只得嘆口氣道,「必然會與你一個交代,你且退下。」焦清扶著太子到偏殿歇息,隨後聖人召見亦安,下了一道特殊的旨意。
賜死景王……
把這樁差事交給亦安,實則是想在太子面前為亦安換取一點日後的籌碼。這樣的機密要事都做了,往後就是一條船上的人。
太子聽到,「景庶人已然伏誅」,放聲大哭。
而聖人因為這一下,終究沒能撐過年去。
崇元四十七年十一月初九,聖人駕崩。
而聖人龍馭賓天前,一眾文武大臣以及宗室勛貴齊聚太極殿,都在目送這位執掌天下近五十年的帝王離去。
而景庶人在史書之上,也必然會背上氣死聖人的罵名。
△宗駕崩前,曾召安王妃於榻前,面授機宜。
——△宗實錄
第152章 終章
崇元四十七年十一月初八, 太極殿。
殿外的文武大臣面面相覷,聖人將安王妃召至御前已經小半個時辰。如此時刻,怎能不令人心生疑慮。
不多時, 一眾大臣只見安王妃手捧玉匣而出, 又請太子入內。
未幾,焦清出內殿, 請諸臣工入內。
內閣三位閣老與陸太傅連忙帶著一眾大臣入內。
聖人氣色仍然很好, 一點兒也看不出來是彌留之際。
「朕與諸公,相從至今, 萬望諸位以江山社稷為年,勿使黎民生怨……」到最後, 聖人心裡還是想著百姓。
等聽完聖人遺言,白閣老等人無不頓首嚎啕。
「臣等萬死不敢負陛下所託!」
聽到這句話,聖人嘴角微微抿出一抹笑。旋即召喚嘉順郡主姐弟到身前, 將兩人的手細細撫摸一遍,又將兩人交到亦安手中, 「待他們好……皇家不會……虧待你的……」亦安哽咽應是。
隨後聖人又環視一圈殿內諸臣, 懷中抱著一冊書卷,於半刻鐘後,撒手人寰。
太極殿內悲聲一片, 諸位大臣設想過無數聖人離去的場景,唯獨沒想到過,聖人居然是叫親兒子一氣不起, 最終也沒有緩過這口氣來。
太子強撐著靈前繼位,一繼位, 便將景庶人再次追貶。若非劉淑妃、景王妃已經於三月前憂懼而死,只怕這兩人也躲不過去。
而景王所生二子, 自然也被革爵圈禁,由宗人府官員看管。太子登基不過數月,宗人府官員便來報,景庶人次子病死。
這個消息自然也被亦安呈報新聖人。
無知孩童,尚未到進學的年紀,便因為父親的貪婪,賠上了自己幼小的生命。
而滿朝文武對此不發一言。若非先聖人留情,只怕景庶人一家賜死,朝野上下也不會有什麼非議。
新聖人對景庶人次子的死很是冷淡,只吩咐亦安按例安葬即可。亦安覺得,若非有舊例在,只怕聖人是想教這一位曝屍荒野的。
亦或者,是景庶人本人。
新帝登基,該追諡的追諡,先聖人的廟諡自有內閣去擬。為著聖人的諡號,內閣的意見倒是一致的,聖人的諡號必須要好,否則不足以顯出崇元一朝的氣象。
臨清公主加封臨清長公主,舞陽長公主加封為舞陽大長公主。為顯親近,新聖人特意為兩位公主加了五百戶湯沐邑。兩位公主各自上疏,向新聖人致謝。
最重要的顯然是太子。聖人一登基,便將延熹郡王冊封新太子,延熹郡王妃便是新太子妃。
而新聖人也沒有忘記榮康郡主,依先帝遺言,為榮康郡主加了年俸,規格為公主的一半。
而新聖人考慮的則是,敬肅皇后有父皇追封,他的生母自然該由自己追封。這也是聖人留給他的一樁差事,「爾母爾授。」
不過新聖人對內閣提的卻是另外一樁,「今我為帝,明昭太后是否應與先帝合葬,還請先生們為朕細細商議。」這番話倒教內閣為難起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