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頁
謝凝沒有聽完後面的話,只聽到「不是父子」四個字,如遭雷擊。
謝宣道:「我爺爺是寧國公謝徽。」
謝凝卻理解錯了謝宣的意思,她道:「阿壑雖是將自己過繼出去了,可與臨安侯府到底有一分血脈在啊,打斷骨頭連著筋。」
謝宣忽然收斂了笑意,冷聲打斷道:「您其實什麼都知道,只是不願承認罷了。謝靡數次置我爹於死地,您遠在江南不知者不怪,可也不能撕開我爹的傷口撒鹽,他只是性子內斂,不愛說話,不代表他不難受。您是他唯一有血親關係的姐姐,希望您為謝靡為臨安侯府考慮的時候,記得我爹也是人,也需要被人惦念,也需要被人考慮,請您不要為難他。」
謝宣摸了摸手中的劍柄繼續說道:「既然您親自尋上我了,所為的也必不是這一件事,姑父家資並不豐厚,想必也掏不出二十萬兩白銀的見面禮。您是我姑姑,我不妨有話直說,叫那些人老實一些,不然要上手收拾他們的就不止官家了。」
謝凝聽罷謝宣的這番話,心裡瞬間涼了一片。
「您北上的事兒,師祖不知道吧。」謝宣問道。
謝凝搖了搖頭嘆息道:「師叔正在藏書閣里閉關,誰也不見。」
「嗯。」謝宣點了點頭道,「我派人護送您回江南,在書院裡研究學問挺好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謝宣的親隨將謝凝引上馬車時正趕上遲意來找謝宣喝酒,他瞅了兩眼這個跟謝壑眉眼有些相似的婦人,感覺很陌生,便點了點頭進門去了。
穿過小花園便見謝宣在搖椅上假寐,他走過去拍了拍謝宣的肩膀道:「睡覺有什麼意思,起來喝酒。」
謝宣揉了揉眼角,疲倦的睜開眼道:「今天不忙?」
「哪能啊。」遲意搖了搖頭,將手中的九醞春扔了一罈子給謝宣道,「在家裡煩的慌,上你這兒躲躲清閒來。」
二人相視一笑,彼此心領神會。
「剛剛送走一個,我這裡也不清閒。」謝宣拍開壇封,仰頭灌了一口。
二人自小相識,竹馬竹馬著長大,是以他們之間說話要隨意許多,見謝宣眉眼透著疲倦,遲意不禁問道:「何人讓你掛心成這樣?」
「謝靡的長女。」謝宣說道。
臨安侯府與寧國府之間這麼多年來一直互相別苗頭,一般來講臨安侯府的子嗣不值得謝宣如此頭疼,想必這個有些特殊,是謝壑的同母異父的手足吧。
「上一輩的恩恩怨怨何不上一代解決,她從南邊來按理說必過亳州,何故繞過謝相直接來尋你?」遲意隨口問道。
「臨安侯府的爪牙們坐不住了。」謝宣說道。
「家裡那幾個老的,一個勁兒的在我耳邊叨叨什麼迎帝回京,不過官家此刻對臨安侯府出手,恐怕是沒什麼回京的念頭的,他欲坐京江南?」遲意猜測道。
「坐不成。」謝宣搖了搖頭道,「官家太年輕了,以為處置了臨安侯就可以以一儆百了,實際可能會適得其反。江南的勢力不是那麼容易打發的。」
任誰也沒想到謝宣真真是一語成讖。
新帝借著迎佛骨的由頭,擺駕南京,並由謝壑繼續駐紮在亳州,不得隨帝駕。
新帝到達南京三日後,遇刺,傷勢不明。
五日後,鷹逐衛急召帝師謝壑、平西王世子夫婦來南京侍疾,本來初定的局勢又蠢蠢欲動起來。
八日後,謝宣領兵南下,一直在淮河邊上逡巡。
新帝伏臥在榻上,得知謝宣的消息後搖了搖頭嘆息道:「朕大概是太傅教過最蠢的一個學生吧。」他聲音嘶啞,透著窮途末路的枯絕之意,令人心生悲涼,「朕若不死,太傅、姑姑、諸位臣工、天下子民都難做。」
「陛下還很年少,不應如此妄自菲薄。」謝壑搖了搖頭說道。
新帝笑了一下,說道:「說到年少,朕與謝釗也差不了兩歲。」可才能卻天差地別多了,他也想像謝釗那樣,騎白馬,執金戈,護衛山河,像一團肆意又張揚的烈火一般。
他的肩膀被刺客狠狠的劈了一刀,雖然有盔甲護著,可依舊見了骨,他本來身子就孱弱,在兀目軍營里受了驚,又跟著謝壑征戰多日,此刻受了傷便動搖了根本,氣息一日日弱了下去。
「姑姑。」新帝又對淳安公主說道,「先帝並無手足,朕亦如此,甚至朕連子嗣都無,新君人選你有何看法?」
「陛下,這不是我該插言的事。」淳安公主搖了搖頭說道。
「江北的宗室被兀目人一網打盡,摧殘了個乾淨,江南的宗室與你我二人血脈甚是疏遠,朕撐不住了,該傳位於何人呢?」新帝嘆息道,「聽聞姑姑誕下一對雙生子,過繼一個給阿父吧。」
「陛下!」淳安公主震驚道。
「說實話,朕不甘心帝位落入江南宗室的手中。」新帝掃了聞人鳴一眼道,「這樣的安排再合適不過了,如此我齊氏便不再欠你聞人氏什麼了,數代的恩恩怨怨從朕這一代終結吧。」
新帝平復了一下粗噶的呼吸聲,從枕邊抽出一卷明黃色的傳位詔書,遞給謝壑道:「太傅,這是朕親擬的,太傅替朕看看可妥帖否?姑姑你思索一下到底過繼哪個給父皇?朕好填上他的名字。」<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謝宣道:「我爺爺是寧國公謝徽。」
謝凝卻理解錯了謝宣的意思,她道:「阿壑雖是將自己過繼出去了,可與臨安侯府到底有一分血脈在啊,打斷骨頭連著筋。」
謝宣忽然收斂了笑意,冷聲打斷道:「您其實什麼都知道,只是不願承認罷了。謝靡數次置我爹於死地,您遠在江南不知者不怪,可也不能撕開我爹的傷口撒鹽,他只是性子內斂,不愛說話,不代表他不難受。您是他唯一有血親關係的姐姐,希望您為謝靡為臨安侯府考慮的時候,記得我爹也是人,也需要被人惦念,也需要被人考慮,請您不要為難他。」
謝宣摸了摸手中的劍柄繼續說道:「既然您親自尋上我了,所為的也必不是這一件事,姑父家資並不豐厚,想必也掏不出二十萬兩白銀的見面禮。您是我姑姑,我不妨有話直說,叫那些人老實一些,不然要上手收拾他們的就不止官家了。」
謝凝聽罷謝宣的這番話,心裡瞬間涼了一片。
「您北上的事兒,師祖不知道吧。」謝宣問道。
謝凝搖了搖頭嘆息道:「師叔正在藏書閣里閉關,誰也不見。」
「嗯。」謝宣點了點頭道,「我派人護送您回江南,在書院裡研究學問挺好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謝宣的親隨將謝凝引上馬車時正趕上遲意來找謝宣喝酒,他瞅了兩眼這個跟謝壑眉眼有些相似的婦人,感覺很陌生,便點了點頭進門去了。
穿過小花園便見謝宣在搖椅上假寐,他走過去拍了拍謝宣的肩膀道:「睡覺有什麼意思,起來喝酒。」
謝宣揉了揉眼角,疲倦的睜開眼道:「今天不忙?」
「哪能啊。」遲意搖了搖頭,將手中的九醞春扔了一罈子給謝宣道,「在家裡煩的慌,上你這兒躲躲清閒來。」
二人相視一笑,彼此心領神會。
「剛剛送走一個,我這裡也不清閒。」謝宣拍開壇封,仰頭灌了一口。
二人自小相識,竹馬竹馬著長大,是以他們之間說話要隨意許多,見謝宣眉眼透著疲倦,遲意不禁問道:「何人讓你掛心成這樣?」
「謝靡的長女。」謝宣說道。
臨安侯府與寧國府之間這麼多年來一直互相別苗頭,一般來講臨安侯府的子嗣不值得謝宣如此頭疼,想必這個有些特殊,是謝壑的同母異父的手足吧。
「上一輩的恩恩怨怨何不上一代解決,她從南邊來按理說必過亳州,何故繞過謝相直接來尋你?」遲意隨口問道。
「臨安侯府的爪牙們坐不住了。」謝宣說道。
「家裡那幾個老的,一個勁兒的在我耳邊叨叨什麼迎帝回京,不過官家此刻對臨安侯府出手,恐怕是沒什麼回京的念頭的,他欲坐京江南?」遲意猜測道。
「坐不成。」謝宣搖了搖頭道,「官家太年輕了,以為處置了臨安侯就可以以一儆百了,實際可能會適得其反。江南的勢力不是那麼容易打發的。」
任誰也沒想到謝宣真真是一語成讖。
新帝借著迎佛骨的由頭,擺駕南京,並由謝壑繼續駐紮在亳州,不得隨帝駕。
新帝到達南京三日後,遇刺,傷勢不明。
五日後,鷹逐衛急召帝師謝壑、平西王世子夫婦來南京侍疾,本來初定的局勢又蠢蠢欲動起來。
八日後,謝宣領兵南下,一直在淮河邊上逡巡。
新帝伏臥在榻上,得知謝宣的消息後搖了搖頭嘆息道:「朕大概是太傅教過最蠢的一個學生吧。」他聲音嘶啞,透著窮途末路的枯絕之意,令人心生悲涼,「朕若不死,太傅、姑姑、諸位臣工、天下子民都難做。」
「陛下還很年少,不應如此妄自菲薄。」謝壑搖了搖頭說道。
新帝笑了一下,說道:「說到年少,朕與謝釗也差不了兩歲。」可才能卻天差地別多了,他也想像謝釗那樣,騎白馬,執金戈,護衛山河,像一團肆意又張揚的烈火一般。
他的肩膀被刺客狠狠的劈了一刀,雖然有盔甲護著,可依舊見了骨,他本來身子就孱弱,在兀目軍營里受了驚,又跟著謝壑征戰多日,此刻受了傷便動搖了根本,氣息一日日弱了下去。
「姑姑。」新帝又對淳安公主說道,「先帝並無手足,朕亦如此,甚至朕連子嗣都無,新君人選你有何看法?」
「陛下,這不是我該插言的事。」淳安公主搖了搖頭說道。
「江北的宗室被兀目人一網打盡,摧殘了個乾淨,江南的宗室與你我二人血脈甚是疏遠,朕撐不住了,該傳位於何人呢?」新帝嘆息道,「聽聞姑姑誕下一對雙生子,過繼一個給阿父吧。」
「陛下!」淳安公主震驚道。
「說實話,朕不甘心帝位落入江南宗室的手中。」新帝掃了聞人鳴一眼道,「這樣的安排再合適不過了,如此我齊氏便不再欠你聞人氏什麼了,數代的恩恩怨怨從朕這一代終結吧。」
新帝平復了一下粗噶的呼吸聲,從枕邊抽出一卷明黃色的傳位詔書,遞給謝壑道:「太傅,這是朕親擬的,太傅替朕看看可妥帖否?姑姑你思索一下到底過繼哪個給父皇?朕好填上他的名字。」<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