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來了?請進!」

  門扇吱呀兒叫響,門框裡裝下了一片熒熒的白雪,亮得灼目。易情看到了來人,欣喜之情僵滯在臉上,愣愣地維持著開門的姿勢。他不曾想過來者竟會是此人,過了半晌,才喃喃道。

  「你是……白冥……不夭?」

  來人正是地府錄事白冥不夭。一身烏角青袍,幅巾扎頭,身形瘦弱,神色驚惶。白冥不夭似是被他猛然開門的動作及熱情得過分的模樣兒嚇到,一時間一動不動,冰雕似的。待回過神來,慌忙作揖,「是,是,正是小的。大司命大人,下官叨擾了。」

  易情有些驚奇:「你從哪兒聽說我是大司命的?」

  在這個世界裡,他再無官銜,可白冥不夭卻似是保留著過去的記憶。白冥不夭忸怩著笑道:「下官近來拾整陰司生死簿,正恰見到其上有您的簽章與塗抹痕跡,方知您昔日所做之事。這世上的命理是被您大改了一遭罷?」

  易情總算明白過來。即便是他改寫天書,地府的生死簿上亦會留下塗抹之痕。二者皆為司人壽夭的紙冊,自然相通。

  此時他已說不清自己的心情,被人知曉了此事,他卻無功德得彰的喜悅,心緒反成一團亂麻。

  「是,我將這凡世重寫了一番。除了你之外,陰司還有人知道這件事麼?」

  「沒、沒有了。」白冥不夭搖頭,「小的發覺此事後,便急著與您見上一面,對旁人卻是未說的。」

  「來見我作甚?」易情笑了,「怪罪我對這世間亂寫塗畫麼?」

  白冥不夭慌了,趕忙擺手,「小的哪兒敢怪罪您?您是建世的大功臣,小的只是覺得您山居於此,潛寂無名,小的還想替您叫屈!此次前來,便是想看看您過得好不好。」

  「說不上好,卻也不算壞。」

  「您為人世做了這麼多事,就沒想過讓名聲得顯,讓萬民為您供奉香火麼?就像以前曾留在滎州的那個傳說一樣。」白冥不夭說著,從袖袋中取出一張麻紙遞與他,「大司命大人,您若作為神明鎮世,想必也能鼓舞人心。」

  易情接過紙一看,那紙仿佛是從他原來的世界裡帶來的書紙,上面寫著幾句曾用來頌文易情升天的詩句。雖不算得工致,字跡卻熱情洋溢,看得出執筆之人對他的嚮往:

  「心閒不好尋春馬,身輕偏愛落桑漿。

  倚醉章成驚四座,灑墨文出震八方。

  隨心曾游天地盡,有意不避風雨涼。

  投筆揮袖人且去,江山萬載無墨香。」

  易情看了,付之一笑,將麻紙遞迴給白冥不夭,道:「這倒是神話我了,我尚不知我有這等能耐。那些凡人以為我卓爾不群,卻不知我才蔽識淺。」

  白冥不夭道:「這是往昔的滎州黎民為您而撰的詩句,小的從舊籍里翻了出來。大司命大人,您為何不在凡人間顯揚?他們往時便相信您,這一世想必也會一樣。您不該寂寂無名於山林,您應做人世的指路明燈,讓您的功績得萬事頌傳。」

  易情卻問他:「你幾歲學會走路的?」

  白冥不夭不明所以,但還是老實答道:「初度時會的。」

  「孩提之後,可還需爹娘提攜?」

  「自然不用了。」白冥不夭笑道,「自個兒能走路,怎會勞煩兩親牽引?」

  易情微笑:「是啊,神明如父母。凡民似孩童。如今凡人已然長大,早不需我們提攜了。」

  白冥不夭張口結舌,半晌無話。風吹得緊了些,冰冷砭骨。易情後知後覺,他們已站在這兒敘話了半炷香的時候,他身上衣單,開始瑟瑟打抖。於是他往屋中一指,對白冥不夭道:「進來坐坐罷?」

  白冥不夭卻紅著臉,笑著擺手道:「小的只來煩勞片刻,不一時便走了。大司命大人您說得不錯,是小的目光淺短,凡人雖微如螻蟻,但蟻穴尚可潰堤,是小的小瞧凡人了。」又為易情遞上一隻小布包,「您若無意再坐神位,在凡世過活,小的也不能強求。這是一點碎銀,請您笑納。」

  「只是小的還是為大人不值,因為在小的看來,您方是真正的神。」

  白冥不夭拍了拍身上的雪,赧然笑道,「您本應得生民香花供養的。」

  易情笑著搖了搖頭,神色里藏著一絲哀傷,「我不稀罕是否有人供奉。」

  「是啦,像您這樣的連天地都可重造的大神明,想必甚麼神跡都能信手拈來,甚麼願望美夢都可得圓,自然瞧不上香火進貢。」白冥不夭說話輕快了些,轉身過去,向易情擺了擺手,「年關時候,是小的打擾您了,先行一步,祝您新禧大吉!」

  易情的心頭無由地感到失落,他問道:「不留下來坐一會兒麼?」

  「不敢,不敢。」白冥不夭謙恭地道,臉上卻滿溢著歡欣,「判官老爺還在陰司里等著小的一塊兒熬年呢。」

  地府錄事掐了個訣,身影忽似輕煙般散了。長風掠樹,雪壓寒林。易情呆立著,白茫茫的天地里仿佛又只剩下了他一個人。

  他踉蹌著走出去,只見山下萬家燈火,連綴成一片星河。

  回到堂屋裡,火石半天擦不著。屋裡的空氣如凝了冰,身上針扎一樣地發痛。破牗在寒風中哀鳴,草廬於大雪裡戰慄。他靜靜地坐於黑暗裡,如往常一樣。

  甚麼叫「甚麼神跡都能信手拈來,甚麼願望美夢都可得圓」?想起白冥不夭的話,他自嘲地一笑。趴在木台上,一幅年畫映入他的眼帘,年畫一旁寫著「上天降福,新春大喜」,畫的是一家四口聚在桌前同吃一頓年羹飯,五辛盤、水點心、紅燒肉和羊炙後是一張張笑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