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頁
「看你那表情,我又不是不回來了。我與蕭扶風約好了,先去北安州遊歷,然後是宜州……」竹清侃侃而談,眼裡有光了,仿佛她還沒有老,還是那般年輕。
菊兒輕輕說道:「也是,這一直是您的願望。」如竹清這般堅定的人,她還從來沒有見過第二個。
就像她,伺候過太后,讓她再去偏僻的宮裡當個小宮女,她定然是不願意的。去了誠王府,被禮待,這才讓她感覺到舒心。
「我會給你寫信,把所見所聞都寫給你看。」竹清說。
侍奉兩人喝酒的秋葵躡手躡腳退出來,隨後找到太子妃,對她搖了搖頭。
太子妃嘆息,「知道了,你下去罷。」
太子也在,知道太子妃的打算,便問道:「不成?」
「是,嬤嬤她終究不想留在東宮,可惜了。」像那樣一個在宮中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嬤嬤,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第二個,果然難以留下。
「你的奶媽媽不是養好腿了?教她回來帶著鳴哥兒就好,竹清嬤嬤……也不能強迫她,父皇也看重她,少不得,連我也要客客氣氣地對她。」太子說,「況且,她年紀也大了,身子不好,萬一在東宮出了甚麽事,你教父皇怎麽看我們?只怕還會訓斥我。」
「算了,總歸是人多,我多讓人看著鳴哥兒,宮務我學著點就好。」太子妃聽罷也覺得有道理,便也不糾結了。
過了三日,六月十二這日,東宮張燈結彩,太子妃忙進忙出,時而看看宴席籌備如何,時而又問一下哪些世家已經差人送了禮來。
竹清不去湊熱鬧,她帶著鳴哥兒,對春蘭與秋葵說道:「去罷,看看熱鬧,太子妃與曲側妃都會撒喜錢,你們也去領,不然豈不是虧了。」
春蘭與秋葵相互對視一眼,到底是小孩子心性,高高興興地便去了。
晚上,太子妃來看鳴哥兒,她眉眼疲憊,但語氣卻很柔和,輕輕柔柔地給鳴哥兒哼曲子,哄他睡覺。
「嬤嬤,您也累了,去休息罷,鳴哥兒我來帶。」太子妃說,竹清見狀就出去了。
竹清轉頭看了一眼,不算明亮的火燭把退去滿頭珠翠的太子妃照得有幾分落寞,她往外走去,哪怕再賢惠,也終究會難過。
翌日,已經收拾好心情的太子妃端坐於圈椅上,接受了曲側妃的敬茶,她教導了幾句,無外乎就是甚麽早日為太子綿延子嗣、安分守己的話。
曲側妃與皇貴妃其實並不像,比起內斂的皇貴妃,曲側妃有幾分高傲。
在東宮再留了十幾日,竹清向太子妃請辭,太子妃允了,又提醒道:「竹清嬤嬤還是要去告訴父皇一聲,讓他知道。」
勤政殿,何盛康快步走下台階,「竹清嬤嬤,您怎麽來了?陛下正與幾位大人談論政事呢。」
「可是蕭扶風蕭大人?」竹清問道,何盛康也不遮掩,低聲說道:「正是,蕭尚書剛打南邊回來,向陛下匯報呢。」
幾年過去,蕭扶風已經做到了工部尚書一職。隨著近幾年工部地位的提升,蕭扶風可以說是兩位丞相下的第一人。
緊閉的朱紅大門無聲的開了,竹清與何盛康抬頭看去,蕭扶風打頭,身後跟著二男二女,其中一個女子是陳學恆。
竹清與她們兩個之間擠眉弄眼,這才進內,「奴婢參見陛下。」
陛下一如往常,同何盛康說道:「還不快給姑姑拿個椅子。」
待坐下後,竹清說道:「陛下,奴婢來向您請辭啦,小皇孫很健康,奴婢再沒有不放心的。身子骨不濟了,奴婢也想著趁還有力氣去外面瞧瞧,從邸報上經常看見別的大州是如何如何的繁盛,卻總不能親眼瞧見,總是感覺遺憾。」
「請陛下准允。」竹清起身行禮,陛下看了看她,長嘆一聲,「姑姑請起,朕允了。何盛康,把聖旨拿來。」
何盛康當場宣旨,「奉天承運皇帝,召曰:竹清持躬謹慎,卓爾不群,大智大勇……於國於民,國而忘家,公而忘私……今特封為代王,享萬石糧食……」
拿到了聖旨,竹清久違的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力量,代王,王爺……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在此刻得到了回報。
「臣謝主隆恩。」竹清再次叩首。
「姑姑與蕭扶風一般,竟在同一日向朕求去。」陛下笑說,他沒有解釋的意思,故而竹清也沒有追問,只想著等下去找蕭扶風,再當面問她。
東門,蕭扶風垂手站在一旁,遠遠看見某個熟悉的身影,她迫不及待地迎上前,抱怨道:「怎麽那麽慢,我可等你好久了。」
竹清把聖旨遞給她,「接聖旨呢,所以晚了一些,代王。」
蕭扶風挑眉,「代王,從前你代陛下行事,如今得了這個封號,果真不錯。」她也歡喜,竹清得臉,她也跟著有光。
「對了,我聽陛下說你辭官了?怎麽回事?當得不高興還是有人欺負你了。」竹清擰眉,蕭扶風憑女子之身做到了尚書一位,必然受到頗多的排擠,她也是怕蕭扶風是被擠走的。
「你看看我,我都老了。再說這兩年去南邊建造大壩,身體幾番病痛,早就撐不住了。」蕭扶風嘆息,「再說了,當初說好的一起去遊玩,我想著太子妃已然生育,你也該離開了。莫不是,你不想與我一起去?」<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菊兒輕輕說道:「也是,這一直是您的願望。」如竹清這般堅定的人,她還從來沒有見過第二個。
就像她,伺候過太后,讓她再去偏僻的宮裡當個小宮女,她定然是不願意的。去了誠王府,被禮待,這才讓她感覺到舒心。
「我會給你寫信,把所見所聞都寫給你看。」竹清說。
侍奉兩人喝酒的秋葵躡手躡腳退出來,隨後找到太子妃,對她搖了搖頭。
太子妃嘆息,「知道了,你下去罷。」
太子也在,知道太子妃的打算,便問道:「不成?」
「是,嬤嬤她終究不想留在東宮,可惜了。」像那樣一個在宮中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嬤嬤,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第二個,果然難以留下。
「你的奶媽媽不是養好腿了?教她回來帶著鳴哥兒就好,竹清嬤嬤……也不能強迫她,父皇也看重她,少不得,連我也要客客氣氣地對她。」太子說,「況且,她年紀也大了,身子不好,萬一在東宮出了甚麽事,你教父皇怎麽看我們?只怕還會訓斥我。」
「算了,總歸是人多,我多讓人看著鳴哥兒,宮務我學著點就好。」太子妃聽罷也覺得有道理,便也不糾結了。
過了三日,六月十二這日,東宮張燈結彩,太子妃忙進忙出,時而看看宴席籌備如何,時而又問一下哪些世家已經差人送了禮來。
竹清不去湊熱鬧,她帶著鳴哥兒,對春蘭與秋葵說道:「去罷,看看熱鬧,太子妃與曲側妃都會撒喜錢,你們也去領,不然豈不是虧了。」
春蘭與秋葵相互對視一眼,到底是小孩子心性,高高興興地便去了。
晚上,太子妃來看鳴哥兒,她眉眼疲憊,但語氣卻很柔和,輕輕柔柔地給鳴哥兒哼曲子,哄他睡覺。
「嬤嬤,您也累了,去休息罷,鳴哥兒我來帶。」太子妃說,竹清見狀就出去了。
竹清轉頭看了一眼,不算明亮的火燭把退去滿頭珠翠的太子妃照得有幾分落寞,她往外走去,哪怕再賢惠,也終究會難過。
翌日,已經收拾好心情的太子妃端坐於圈椅上,接受了曲側妃的敬茶,她教導了幾句,無外乎就是甚麽早日為太子綿延子嗣、安分守己的話。
曲側妃與皇貴妃其實並不像,比起內斂的皇貴妃,曲側妃有幾分高傲。
在東宮再留了十幾日,竹清向太子妃請辭,太子妃允了,又提醒道:「竹清嬤嬤還是要去告訴父皇一聲,讓他知道。」
勤政殿,何盛康快步走下台階,「竹清嬤嬤,您怎麽來了?陛下正與幾位大人談論政事呢。」
「可是蕭扶風蕭大人?」竹清問道,何盛康也不遮掩,低聲說道:「正是,蕭尚書剛打南邊回來,向陛下匯報呢。」
幾年過去,蕭扶風已經做到了工部尚書一職。隨著近幾年工部地位的提升,蕭扶風可以說是兩位丞相下的第一人。
緊閉的朱紅大門無聲的開了,竹清與何盛康抬頭看去,蕭扶風打頭,身後跟著二男二女,其中一個女子是陳學恆。
竹清與她們兩個之間擠眉弄眼,這才進內,「奴婢參見陛下。」
陛下一如往常,同何盛康說道:「還不快給姑姑拿個椅子。」
待坐下後,竹清說道:「陛下,奴婢來向您請辭啦,小皇孫很健康,奴婢再沒有不放心的。身子骨不濟了,奴婢也想著趁還有力氣去外面瞧瞧,從邸報上經常看見別的大州是如何如何的繁盛,卻總不能親眼瞧見,總是感覺遺憾。」
「請陛下准允。」竹清起身行禮,陛下看了看她,長嘆一聲,「姑姑請起,朕允了。何盛康,把聖旨拿來。」
何盛康當場宣旨,「奉天承運皇帝,召曰:竹清持躬謹慎,卓爾不群,大智大勇……於國於民,國而忘家,公而忘私……今特封為代王,享萬石糧食……」
拿到了聖旨,竹清久違的感受到了一股蓬勃的力量,代王,王爺……幾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在此刻得到了回報。
「臣謝主隆恩。」竹清再次叩首。
「姑姑與蕭扶風一般,竟在同一日向朕求去。」陛下笑說,他沒有解釋的意思,故而竹清也沒有追問,只想著等下去找蕭扶風,再當面問她。
東門,蕭扶風垂手站在一旁,遠遠看見某個熟悉的身影,她迫不及待地迎上前,抱怨道:「怎麽那麽慢,我可等你好久了。」
竹清把聖旨遞給她,「接聖旨呢,所以晚了一些,代王。」
蕭扶風挑眉,「代王,從前你代陛下行事,如今得了這個封號,果真不錯。」她也歡喜,竹清得臉,她也跟著有光。
「對了,我聽陛下說你辭官了?怎麽回事?當得不高興還是有人欺負你了。」竹清擰眉,蕭扶風憑女子之身做到了尚書一位,必然受到頗多的排擠,她也是怕蕭扶風是被擠走的。
「你看看我,我都老了。再說這兩年去南邊建造大壩,身體幾番病痛,早就撐不住了。」蕭扶風嘆息,「再說了,當初說好的一起去遊玩,我想著太子妃已然生育,你也該離開了。莫不是,你不想與我一起去?」<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