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頁
趙澤雍責無旁貸,緩緩頷首,虎目蘊淚道:“子琰,你去辦。我……久別回宮,想去叩見父皇。”話音剛落,九皇子思及父親遺體被長兄損壞,率先忍不住,嗚咽出聲。
翌日
春光明媚,燦爛朝陽給皇宮的朱牆黃瓦塗上一層金光,高大殿堂宏偉矗立。經緊急洗涮後,宮變血跡蕩然無存,暗紅血水滲入地下,與黑暗一同長眠。
太子凱旋,昨夜皇城堪稱兵荒馬亂,幾乎吵醒所有百姓,大人恐慌孩童啼哭,至黎明前,戎裝將士卻悉數出城,仿佛一切都沒發生過。
金殿上,眾人齊跪,趙澤雍面無表情,背對文武百官,若有所思,走神間聆聽首輔魯子興嚴肅宣讀承天帝遺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慶親王皇三子澤雍,文韜武略……太子必能承大統。著繼朕登基,授皇帝位……欽此!”
魯子興宣讀畢,雙膝下跪高舉遺詔,恭敬改口:“陛下。”
身穿太子禮服的趙澤雍猛然回神,雙手接過遺詔,慢慢轉身,面朝文武百官,眼神肅穆,湧現深深的遺憾:本王登基了,如此時刻,他卻不在……
剎那,皇親國戚與文武百官異口同聲,高呼:
“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251章 太弟
“殿下順利登基, 新朝新氣象,改年號了!”容佑棠眉開眼笑,兩手托著邸報靠近燭台,讀得津津有味。
“哦?”宋慎窩在躺椅里,晃了晃酒壺,懶洋洋問:“新皇年號是什麼?”
“洪慶。”容佑棠抬眼, 眸光明亮, 愉快說:“今年是洪慶元年!”
宋慎莞爾:“慶王威名遠揚,用於嵌入皇帝年號正合適,聽著就大氣。”
“沒錯。”容佑棠合不攏嘴,由衷的欣喜, 看了幾行,又說:“淑妃娘娘被追封為皇太后了。”
“母憑子貴嘛,不足為奇。”宋慎姿態閒適, 喟然唏噓道:“世事難料啊。當年我遊歷四方初定居京城時,三殿下剛憑戰功封王, 是先帝膝下第一個親王,但那時候吧, 風言風語議論起來,朝野要麼猜二殿下、要麼站大殿下,嫡子長子麼,一致認為慶王是要鎮守西北的。嘿!最後竟然是慶王登上了皇位,那些個下錯注的,估計腸子都要悔青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無可厚非。
“殿下——”容佑棠一頓,感慨萬千,嚴肅道:“不,是陛下!咱們要改口了,帝王尊威非同一般,說錯半個字兒,都可能被有心人批判。”
“嘖~”宋慎撇撇嘴,慢吞吞坐起,仰脖喝酒,影子被燭光投在屏風上,搖搖晃晃。
容佑棠垂首,凝神默讀片刻,點點頭,逐一告知:“先帝駕崩,喪禮正在操辦;廣平王被害始末已查實、兇手落網;參與謀逆篡位的亂黨人數眾多,悉數被抓。其中,謀反黨首、前朝太傅韓家父子於造反之夜混戰中身亡,大殿下被jian人引誘犯下彌天大錯,自悔自愧,自盡於天牢。”
“自悔自愧?”宋慎挑眉,欲言又止。
容佑棠嘆了口氣:“總不能寫他至死不悔吧?他作惡多端,原本死不足惜,但無奈姓趙,接二連三爆發家醜,皇室的臉面幾乎丟盡了。”
“無妨。歷朝歷代,皇位更替期間,有幾次是太平的?冊封太子往往仍不夠,直亂到新皇繼位,天下才會漸漸安穩。”宋慎直言不諱。
“那倒是。”容佑棠看完折好邸報,眼角眉梢的笑意緩緩消失,若有所思,惆悵凝視窗外夜空。
宋慎扭頭,低聲問:“容大人,遺憾嗎?”
“什麼?”
“你可是慶王鐵黨,這些年東奔西走的,為他做了許多、說了許多,可大功告成之日,你卻不在京城,而在這偏遠之處,日夜忙於救治疫民,灰頭土臉的。”宋慎晃動酒壺,醉意微熏。
“我確實有些遺憾,但應該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一種。”
容佑棠淡笑,把邸報放進抽屜,輕聲坦言:“我非常惦記京城。但有時想想,與其輔佐新皇,不如待在此處對付瘟疫。”
“害怕回京被非議啊?”宋慎一針見血問。
夜風涼慡,送來不知名的花香,沁人心脾。
容佑棠悵然若失,肅穆解釋:“我寒窗苦讀聖賢書,師長們從來只教‘修身齊家、忠誠報國’,從未教佞臣之術;殿下征戰十餘載,斬獲赫赫戰功,深受百姓敬愛,更被先帝寄予厚望、託付大成江山,且根基尚不穩,豈能做、做——”
“昏君?”宋慎直率接腔,骨子裡的桀驁不馴永存。
容佑棠苦笑:“皇帝豈能任意妄為?”
“你該不會又想奏請外調吧?上回遠走河間,這次想去哪兒?西北?南境?”宋慎單刀直入,盤腿坐直了。
容佑棠一時間竟無法回答,猶豫道:“我……”
“喂!打住,趕緊打住!”宋慎一個激靈,大義凜然地告誡:“我只是開玩笑的,你可千萬別當真,回頭請調奏摺遞上去,新皇不得怪罪遷怒我啊?”
容佑棠一怔,失笑搖頭:“宋掌門未免太小看人了!放心,我把你當朋友,絕對不會陷朋友於不仁不義之地。”
“這還差不多。”宋慎仰脖喝了口酒,一本正經地畏懼:“從前他還是慶王時,就特別護著你,如今登基為皇,九五至尊隻手遮天,倘若雷霆震怒,誰扛得住?我可扛不住。”
“別說笑了。”容佑棠無精打采,後靠椅背,側身凝視夜空。
宋慎調侃完了,復又仰躺,隱晦地寬慰:“少胡思亂想,今上一貫有擔當,無論如何,他會妥善安置你的。”
妥善安置?
怎麼安置?他是皇帝,肩負萬鈞重任,怎麼可能不娶后妃、不生子女、不立儲?
思及此,容佑棠胸口仿佛堵了一塊巨石,沉甸甸,密不透風,令人憋悶焦慮,寢食難安。
宋慎半晌沒等到回應,不由得擔憂,一咕嚕起身走向書桌,探頭關切問:“你沒事吧?”
容佑棠勉強笑笑:“沒事。”
“……咳!我就隨便聊聊,你別往心裡去,就當我喝醉了胡說八道吧。”宋慎懊惱一拍額頭,想了想,絞盡腦汁地安慰:“新皇剛登基,里里外外一大堆事兒,肯定忙得不可開交,至少等先帝入皇陵了,他才有空考慮其它,是吧?”
“嗯。”容佑棠微笑,面色平靜。
“瘟疫已大概止住了,後續再忙個把月就能回京,我收到了好些急信,跟催命似的。”宋慎沒話找話。
容佑棠不願表露惶恐脆弱,遂配合地問:“莫非瑞王殿下身體又不好了?”
“不是!如果他催,我是必須回去的。哼,他非但不催,反而叫我安分踏實幫你到最後呢。”宋慎氣哼哼,卻無可奈何,伸伸懶腰,如實告知:“是京城的權貴們來信催歸。他們措辭遮遮掩掩的,估計多少與亂黨逼宮有關,有些是老人受驚舊疾復發,有些是兒孫刀劍傷。七殿下也來信了,寫得十萬火急,但沒說救誰,難道他自個兒傷哪兒了?”
“哦!”
容佑棠恍然大悟,忙解釋:“我知道,他估計一寫兩封,所以我也收到了。七殿下本人無礙,是愷哥受傷,據說險些不治,幸虧搶救後保住了性命,但重傷一時半刻好不了,須得耐心休養,七殿下著急,特來信請藥方。”
“簡直胡鬧!”
宋慎相當沒好氣,嘆道:“我見不到病人,怎麼望聞問切?憑空胡謅藥方嗎?一切等我回京再說。”
容佑棠起身,誠摯誇讚:“宋掌門順利治癒傷寒,精湛醫術廣為流傳,任誰都欽佩。待疫情消除後,你先回京,一是治病救人,二則張羅貴派醫館,把南玄武的醫術傳下去,造福千秋萬代。”
“醫館啊?還在考慮中。不過,既然掌門印傳給了我,肯定要給師父一個交代,我年輕時貪財愛熱鬧,只顧經營紫藤閣,是時候該收心了,省得他老念叨我浪蕩風流、不務正業。”宋慎嘀嘀咕咕,末了忽然問:“我先回京?那你呢?”
容佑棠神色不改,認真道:“我是欽差,需監督地方官府處理疫情後續,儘快讓災民安居樂業,估計還得待一陣子。”
“……哦。”
宋慎撓撓頭,暗中很同情對方,可惜愛莫能助,他張了張嘴,最終說:“到時再看吧。”
轉眼,已是五月中,天氣漸漸炎熱。
遵從遺詔,禮部兢兢業業督辦國喪,經幾十道繁複禮節後,洪慶帝哀慟把父親棺槨送進了帝陵。
如今的乾明宮,太監宮女改為侍奉新皇。原內廷總管李德英年邁體弱,且被亂黨毆打成重傷,懇求殉主,被勸阻後悄悄自盡,洪慶帝大受震撼,厚葬其於父親浩大的帝陵內。
這日早朝後,洪慶帝召見了心腹親信們。
“朕考慮良久,昨夜擬寫的,你們先瞧瞧。”趙澤雍心平氣靜,身穿明黃常服,舉手投足間尊貴不凡。
新任內廷總管畢恭畢敬,捧著尚未蓋璽的聖旨,不消吩咐,率先呈給三朝元老。
首輔魯子興年近九十,他當仁不讓地接過,眯著眼睛疑惑細看。豈料,粗略掃一遍他就震驚了,立即扭頭,定定望向九皇子!他呆了呆,凝重把聖旨遞給同僚;元老重臣閱畢,又傳給對面的皇子們。
誰也沒吭聲,各自沉思。
排班按序,七皇子倒數第二,他好奇極了,迫不及待觀看聖旨,看畢,倒吸一口涼氣,倏然扭頭:
趙澤安坐末席,十來歲的少年正長身體,騎馬跑一陣便飢腸轆轆,他耐心等候,大方拿茶几上攢盒裡的糕點果腹,吃相文雅,並未發出任何異響。
“這、這——”
趙澤武眉頭緊皺,把聖旨遞給幼弟,緊張催促:“小九,你趕緊瞧瞧!”
“哦,好的。”趙澤安早已拿帕子擦了手,聞言接過,認認真真默讀,只一遍,即“噌”地站起來,無措望向胞兄,震驚問:“皇、皇太弟?”
趙澤雍目光炯炯有神,明確頷首。
“可、可是您為什麼要立我為皇太弟?”趙澤安萬分詫異。
趙澤雍不疾不徐答:“因為朕沒有子嗣。”
翌日
春光明媚,燦爛朝陽給皇宮的朱牆黃瓦塗上一層金光,高大殿堂宏偉矗立。經緊急洗涮後,宮變血跡蕩然無存,暗紅血水滲入地下,與黑暗一同長眠。
太子凱旋,昨夜皇城堪稱兵荒馬亂,幾乎吵醒所有百姓,大人恐慌孩童啼哭,至黎明前,戎裝將士卻悉數出城,仿佛一切都沒發生過。
金殿上,眾人齊跪,趙澤雍面無表情,背對文武百官,若有所思,走神間聆聽首輔魯子興嚴肅宣讀承天帝遺詔: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慶親王皇三子澤雍,文韜武略……太子必能承大統。著繼朕登基,授皇帝位……欽此!”
魯子興宣讀畢,雙膝下跪高舉遺詔,恭敬改口:“陛下。”
身穿太子禮服的趙澤雍猛然回神,雙手接過遺詔,慢慢轉身,面朝文武百官,眼神肅穆,湧現深深的遺憾:本王登基了,如此時刻,他卻不在……
剎那,皇親國戚與文武百官異口同聲,高呼:
“微臣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251章 太弟
“殿下順利登基, 新朝新氣象,改年號了!”容佑棠眉開眼笑,兩手托著邸報靠近燭台,讀得津津有味。
“哦?”宋慎窩在躺椅里,晃了晃酒壺,懶洋洋問:“新皇年號是什麼?”
“洪慶。”容佑棠抬眼, 眸光明亮, 愉快說:“今年是洪慶元年!”
宋慎莞爾:“慶王威名遠揚,用於嵌入皇帝年號正合適,聽著就大氣。”
“沒錯。”容佑棠合不攏嘴,由衷的欣喜, 看了幾行,又說:“淑妃娘娘被追封為皇太后了。”
“母憑子貴嘛,不足為奇。”宋慎姿態閒適, 喟然唏噓道:“世事難料啊。當年我遊歷四方初定居京城時,三殿下剛憑戰功封王, 是先帝膝下第一個親王,但那時候吧, 風言風語議論起來,朝野要麼猜二殿下、要麼站大殿下,嫡子長子麼,一致認為慶王是要鎮守西北的。嘿!最後竟然是慶王登上了皇位,那些個下錯注的,估計腸子都要悔青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無可厚非。
“殿下——”容佑棠一頓,感慨萬千,嚴肅道:“不,是陛下!咱們要改口了,帝王尊威非同一般,說錯半個字兒,都可能被有心人批判。”
“嘖~”宋慎撇撇嘴,慢吞吞坐起,仰脖喝酒,影子被燭光投在屏風上,搖搖晃晃。
容佑棠垂首,凝神默讀片刻,點點頭,逐一告知:“先帝駕崩,喪禮正在操辦;廣平王被害始末已查實、兇手落網;參與謀逆篡位的亂黨人數眾多,悉數被抓。其中,謀反黨首、前朝太傅韓家父子於造反之夜混戰中身亡,大殿下被jian人引誘犯下彌天大錯,自悔自愧,自盡於天牢。”
“自悔自愧?”宋慎挑眉,欲言又止。
容佑棠嘆了口氣:“總不能寫他至死不悔吧?他作惡多端,原本死不足惜,但無奈姓趙,接二連三爆發家醜,皇室的臉面幾乎丟盡了。”
“無妨。歷朝歷代,皇位更替期間,有幾次是太平的?冊封太子往往仍不夠,直亂到新皇繼位,天下才會漸漸安穩。”宋慎直言不諱。
“那倒是。”容佑棠看完折好邸報,眼角眉梢的笑意緩緩消失,若有所思,惆悵凝視窗外夜空。
宋慎扭頭,低聲問:“容大人,遺憾嗎?”
“什麼?”
“你可是慶王鐵黨,這些年東奔西走的,為他做了許多、說了許多,可大功告成之日,你卻不在京城,而在這偏遠之處,日夜忙於救治疫民,灰頭土臉的。”宋慎晃動酒壺,醉意微熏。
“我確實有些遺憾,但應該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一種。”
容佑棠淡笑,把邸報放進抽屜,輕聲坦言:“我非常惦記京城。但有時想想,與其輔佐新皇,不如待在此處對付瘟疫。”
“害怕回京被非議啊?”宋慎一針見血問。
夜風涼慡,送來不知名的花香,沁人心脾。
容佑棠悵然若失,肅穆解釋:“我寒窗苦讀聖賢書,師長們從來只教‘修身齊家、忠誠報國’,從未教佞臣之術;殿下征戰十餘載,斬獲赫赫戰功,深受百姓敬愛,更被先帝寄予厚望、託付大成江山,且根基尚不穩,豈能做、做——”
“昏君?”宋慎直率接腔,骨子裡的桀驁不馴永存。
容佑棠苦笑:“皇帝豈能任意妄為?”
“你該不會又想奏請外調吧?上回遠走河間,這次想去哪兒?西北?南境?”宋慎單刀直入,盤腿坐直了。
容佑棠一時間竟無法回答,猶豫道:“我……”
“喂!打住,趕緊打住!”宋慎一個激靈,大義凜然地告誡:“我只是開玩笑的,你可千萬別當真,回頭請調奏摺遞上去,新皇不得怪罪遷怒我啊?”
容佑棠一怔,失笑搖頭:“宋掌門未免太小看人了!放心,我把你當朋友,絕對不會陷朋友於不仁不義之地。”
“這還差不多。”宋慎仰脖喝了口酒,一本正經地畏懼:“從前他還是慶王時,就特別護著你,如今登基為皇,九五至尊隻手遮天,倘若雷霆震怒,誰扛得住?我可扛不住。”
“別說笑了。”容佑棠無精打采,後靠椅背,側身凝視夜空。
宋慎調侃完了,復又仰躺,隱晦地寬慰:“少胡思亂想,今上一貫有擔當,無論如何,他會妥善安置你的。”
妥善安置?
怎麼安置?他是皇帝,肩負萬鈞重任,怎麼可能不娶后妃、不生子女、不立儲?
思及此,容佑棠胸口仿佛堵了一塊巨石,沉甸甸,密不透風,令人憋悶焦慮,寢食難安。
宋慎半晌沒等到回應,不由得擔憂,一咕嚕起身走向書桌,探頭關切問:“你沒事吧?”
容佑棠勉強笑笑:“沒事。”
“……咳!我就隨便聊聊,你別往心裡去,就當我喝醉了胡說八道吧。”宋慎懊惱一拍額頭,想了想,絞盡腦汁地安慰:“新皇剛登基,里里外外一大堆事兒,肯定忙得不可開交,至少等先帝入皇陵了,他才有空考慮其它,是吧?”
“嗯。”容佑棠微笑,面色平靜。
“瘟疫已大概止住了,後續再忙個把月就能回京,我收到了好些急信,跟催命似的。”宋慎沒話找話。
容佑棠不願表露惶恐脆弱,遂配合地問:“莫非瑞王殿下身體又不好了?”
“不是!如果他催,我是必須回去的。哼,他非但不催,反而叫我安分踏實幫你到最後呢。”宋慎氣哼哼,卻無可奈何,伸伸懶腰,如實告知:“是京城的權貴們來信催歸。他們措辭遮遮掩掩的,估計多少與亂黨逼宮有關,有些是老人受驚舊疾復發,有些是兒孫刀劍傷。七殿下也來信了,寫得十萬火急,但沒說救誰,難道他自個兒傷哪兒了?”
“哦!”
容佑棠恍然大悟,忙解釋:“我知道,他估計一寫兩封,所以我也收到了。七殿下本人無礙,是愷哥受傷,據說險些不治,幸虧搶救後保住了性命,但重傷一時半刻好不了,須得耐心休養,七殿下著急,特來信請藥方。”
“簡直胡鬧!”
宋慎相當沒好氣,嘆道:“我見不到病人,怎麼望聞問切?憑空胡謅藥方嗎?一切等我回京再說。”
容佑棠起身,誠摯誇讚:“宋掌門順利治癒傷寒,精湛醫術廣為流傳,任誰都欽佩。待疫情消除後,你先回京,一是治病救人,二則張羅貴派醫館,把南玄武的醫術傳下去,造福千秋萬代。”
“醫館啊?還在考慮中。不過,既然掌門印傳給了我,肯定要給師父一個交代,我年輕時貪財愛熱鬧,只顧經營紫藤閣,是時候該收心了,省得他老念叨我浪蕩風流、不務正業。”宋慎嘀嘀咕咕,末了忽然問:“我先回京?那你呢?”
容佑棠神色不改,認真道:“我是欽差,需監督地方官府處理疫情後續,儘快讓災民安居樂業,估計還得待一陣子。”
“……哦。”
宋慎撓撓頭,暗中很同情對方,可惜愛莫能助,他張了張嘴,最終說:“到時再看吧。”
轉眼,已是五月中,天氣漸漸炎熱。
遵從遺詔,禮部兢兢業業督辦國喪,經幾十道繁複禮節後,洪慶帝哀慟把父親棺槨送進了帝陵。
如今的乾明宮,太監宮女改為侍奉新皇。原內廷總管李德英年邁體弱,且被亂黨毆打成重傷,懇求殉主,被勸阻後悄悄自盡,洪慶帝大受震撼,厚葬其於父親浩大的帝陵內。
這日早朝後,洪慶帝召見了心腹親信們。
“朕考慮良久,昨夜擬寫的,你們先瞧瞧。”趙澤雍心平氣靜,身穿明黃常服,舉手投足間尊貴不凡。
新任內廷總管畢恭畢敬,捧著尚未蓋璽的聖旨,不消吩咐,率先呈給三朝元老。
首輔魯子興年近九十,他當仁不讓地接過,眯著眼睛疑惑細看。豈料,粗略掃一遍他就震驚了,立即扭頭,定定望向九皇子!他呆了呆,凝重把聖旨遞給同僚;元老重臣閱畢,又傳給對面的皇子們。
誰也沒吭聲,各自沉思。
排班按序,七皇子倒數第二,他好奇極了,迫不及待觀看聖旨,看畢,倒吸一口涼氣,倏然扭頭:
趙澤安坐末席,十來歲的少年正長身體,騎馬跑一陣便飢腸轆轆,他耐心等候,大方拿茶几上攢盒裡的糕點果腹,吃相文雅,並未發出任何異響。
“這、這——”
趙澤武眉頭緊皺,把聖旨遞給幼弟,緊張催促:“小九,你趕緊瞧瞧!”
“哦,好的。”趙澤安早已拿帕子擦了手,聞言接過,認認真真默讀,只一遍,即“噌”地站起來,無措望向胞兄,震驚問:“皇、皇太弟?”
趙澤雍目光炯炯有神,明確頷首。
“可、可是您為什麼要立我為皇太弟?”趙澤安萬分詫異。
趙澤雍不疾不徐答:“因為朕沒有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