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頁
小皇帝小聲問了一句:「武威王不在宮中用飯麼?」
朝輕岫笑:「今日官家與君侯兄弟兩人一塊用飯,臣不敢打攪。」
小皇帝忙道:「武威王也是我阿姊,咱們其實都是一家人。」
朝輕岫溫聲:「有陛下此言,臣北巡之時,豈敢不盡心竭力。」再度拱手,「臣告退。」
她拱手時,小皇帝身邊所有宮人全部行禮恭送,連小皇帝本人也想起身,站起之前,卻被二十二郎使了個眼色,小皇帝猶豫一下,還是坐了回去,只是目送朝輕岫出門。
朝輕岫出宮登車,對左右道:「最近多在王家周圍看看,若遇見那位郎君出門,就將他請到六扇門去。」
一位屬吏:「若是六扇門不肯接收,該如何是好?」
朝輕岫笑:「卓尚書豈是那樣不敢擔事的人。」又隨意道,「當真有人阻攔,就拿我的安民詔過去。」
屬吏倒不覺得王家那邊會有敢阻攔自己拿人的豪傑,但:「恐怕王家會覺得殿下不給他們臉面。」
朝輕岫:「也是。」又道,「不過只要出手干涉那邊的事,無論如何都會引人疑心,覺得我太過自專,既然如此,也不必太避嫌了。」
屬吏目光微動。
朝輕岫:「除了那位王家郎君外,也請人替我告訴王老尚書一聲,他大約是近來事務繁忙,所以無力約束家人,我不忍他清名有損,一定請奏官家,別叫他如此忙碌。」
屬吏露出些躍躍欲試的表情,高興道:「是。」
查四玉護送朝輕岫出宮,用目光警告了一些不夠穩重的屬吏,站在一旁等朝輕岫上車,然後才坐到駕車的位置上,親為執鞭。
馬車內,朝輕岫笑問:「四玉今天不用再禁中值守麼?」
查四玉:「王將軍另外派了人來,說是近來都用不到屬下了。」
朝輕岫靠在軟墊上,半閉著眼,語氣很平淡:「既然官家不想瞧見你,那你就先回六扇門去。」
查四玉垂首:「是。」
*
武威王與小皇帝見面後,過了數日,王家幾位年輕人忽然被請到了六扇門內喝茶,王老尚書本人也因為治家不利,遭遇了停職削俸的正確對待。
朝野上下一時間肅然無比,更令人難以置信的事,王家那邊居然沒怎麼掙扎——眼看朝輕岫就要去北邊巡查了,王家寧願吃了這個虧,多忍她兩天,也別給朝輕岫在定康滯留的藉口。
眼見朝中事務變得井然有序,朝輕岫也就不再多留,點齊人馬便出發向北。
然而僅僅過了兩個月,定康內便有噩耗傳來。
官家某日微服出宮,前往外家散心時,不幸遇刺身亡。
消息傳開後,全城譁然,卓希聲立刻控制王家上下所有人,同時禁軍也做出反應,派人封閉宮城,免得事態擴大。
作為四朝老臣的司徒元不顧自己早該退休的年齡,再度站出來壓住局勢,隨後御史杜知鳴上書,怒斥王家十大罪狀。
第一是欺君罔上;第二是僭越不臣;第三是因私廢公,為一己之利,排擠賢良;第四是欺君媚上,將官家置於險地……
杜知鳴痛快地罵了一遍後,其餘御史隨之跟上,跟著將王家罵的狗血淋頭。
——大臣們都很有默契,畢竟皇帝駕崩肯定要有人擔責任,此事本來就是王家沒辦好,罪責自然也得落在他們頭上,免得牽連他人。
司徒元一面穩定局勢,一面給朝輕岫寫了信,令人快馬加鞭送去,請她立刻回京主持大局。
越是動亂時節,越需要手腕強硬之人坐鎮。
*
定康城。
在旁觀者看來,朝堂中的風波好似永遠沒有徹底安定下的一天。
清晨時分,數十騎士策馬入城,然後徑直往宮中行去。
在得知小皇帝駕崩的噩耗後,朝輕岫甩下車隊,帶著心腹隨從先一步回京。
朝輕岫一早入城,進宮時,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
她在宮道上見到了司徒元。
兩月未見,重逢時,這位歷經四朝,功力深厚的威定公,似乎又滄桑了一些。
朝輕岫由衷道:「司徒大人辛苦。」
司徒元先嘆了聲氣,然後將這段時間發生的所有事情詳細告訴朝輕岫知曉。
朝輕岫點點頭:「既然王家諸人已經被控制住,那何時處置都無妨,現下的問題是,官家去世時並無血脈留下。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只好在兄弟姊妹中挑選新帝。」
她沒把話說完,不過誰都能意識到,剩下那群人里,與先帝年齡最相當的只有殷二十一郎。
司徒元看她一眼,道:「卓尚書控制王家那些人後,仔細調查往來書信,懷疑二十一郎恐怕跟行刺之事有干連。」
雖然卓希聲現在並無明證,但只要二十一郎有嫌疑,就等於失去了爭奪皇位的機會。
而且司徒元也並不覺得二十一郎無辜。
無法遏制住對權力的貪慾是人類的本性,對殷二十一而言,只要弟弟死去,他就有可能登上皇位。
一步之遙,就是君與臣的分別。
殷二十一郎年紀太輕,實在很難遏制住自己挑撥小皇帝與武威王之間關係的想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朝輕岫笑:「今日官家與君侯兄弟兩人一塊用飯,臣不敢打攪。」
小皇帝忙道:「武威王也是我阿姊,咱們其實都是一家人。」
朝輕岫溫聲:「有陛下此言,臣北巡之時,豈敢不盡心竭力。」再度拱手,「臣告退。」
她拱手時,小皇帝身邊所有宮人全部行禮恭送,連小皇帝本人也想起身,站起之前,卻被二十二郎使了個眼色,小皇帝猶豫一下,還是坐了回去,只是目送朝輕岫出門。
朝輕岫出宮登車,對左右道:「最近多在王家周圍看看,若遇見那位郎君出門,就將他請到六扇門去。」
一位屬吏:「若是六扇門不肯接收,該如何是好?」
朝輕岫笑:「卓尚書豈是那樣不敢擔事的人。」又隨意道,「當真有人阻攔,就拿我的安民詔過去。」
屬吏倒不覺得王家那邊會有敢阻攔自己拿人的豪傑,但:「恐怕王家會覺得殿下不給他們臉面。」
朝輕岫:「也是。」又道,「不過只要出手干涉那邊的事,無論如何都會引人疑心,覺得我太過自專,既然如此,也不必太避嫌了。」
屬吏目光微動。
朝輕岫:「除了那位王家郎君外,也請人替我告訴王老尚書一聲,他大約是近來事務繁忙,所以無力約束家人,我不忍他清名有損,一定請奏官家,別叫他如此忙碌。」
屬吏露出些躍躍欲試的表情,高興道:「是。」
查四玉護送朝輕岫出宮,用目光警告了一些不夠穩重的屬吏,站在一旁等朝輕岫上車,然後才坐到駕車的位置上,親為執鞭。
馬車內,朝輕岫笑問:「四玉今天不用再禁中值守麼?」
查四玉:「王將軍另外派了人來,說是近來都用不到屬下了。」
朝輕岫靠在軟墊上,半閉著眼,語氣很平淡:「既然官家不想瞧見你,那你就先回六扇門去。」
查四玉垂首:「是。」
*
武威王與小皇帝見面後,過了數日,王家幾位年輕人忽然被請到了六扇門內喝茶,王老尚書本人也因為治家不利,遭遇了停職削俸的正確對待。
朝野上下一時間肅然無比,更令人難以置信的事,王家那邊居然沒怎麼掙扎——眼看朝輕岫就要去北邊巡查了,王家寧願吃了這個虧,多忍她兩天,也別給朝輕岫在定康滯留的藉口。
眼見朝中事務變得井然有序,朝輕岫也就不再多留,點齊人馬便出發向北。
然而僅僅過了兩個月,定康內便有噩耗傳來。
官家某日微服出宮,前往外家散心時,不幸遇刺身亡。
消息傳開後,全城譁然,卓希聲立刻控制王家上下所有人,同時禁軍也做出反應,派人封閉宮城,免得事態擴大。
作為四朝老臣的司徒元不顧自己早該退休的年齡,再度站出來壓住局勢,隨後御史杜知鳴上書,怒斥王家十大罪狀。
第一是欺君罔上;第二是僭越不臣;第三是因私廢公,為一己之利,排擠賢良;第四是欺君媚上,將官家置於險地……
杜知鳴痛快地罵了一遍後,其餘御史隨之跟上,跟著將王家罵的狗血淋頭。
——大臣們都很有默契,畢竟皇帝駕崩肯定要有人擔責任,此事本來就是王家沒辦好,罪責自然也得落在他們頭上,免得牽連他人。
司徒元一面穩定局勢,一面給朝輕岫寫了信,令人快馬加鞭送去,請她立刻回京主持大局。
越是動亂時節,越需要手腕強硬之人坐鎮。
*
定康城。
在旁觀者看來,朝堂中的風波好似永遠沒有徹底安定下的一天。
清晨時分,數十騎士策馬入城,然後徑直往宮中行去。
在得知小皇帝駕崩的噩耗後,朝輕岫甩下車隊,帶著心腹隨從先一步回京。
朝輕岫一早入城,進宮時,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
她在宮道上見到了司徒元。
兩月未見,重逢時,這位歷經四朝,功力深厚的威定公,似乎又滄桑了一些。
朝輕岫由衷道:「司徒大人辛苦。」
司徒元先嘆了聲氣,然後將這段時間發生的所有事情詳細告訴朝輕岫知曉。
朝輕岫點點頭:「既然王家諸人已經被控制住,那何時處置都無妨,現下的問題是,官家去世時並無血脈留下。然國不可一日無君,只好在兄弟姊妹中挑選新帝。」
她沒把話說完,不過誰都能意識到,剩下那群人里,與先帝年齡最相當的只有殷二十一郎。
司徒元看她一眼,道:「卓尚書控制王家那些人後,仔細調查往來書信,懷疑二十一郎恐怕跟行刺之事有干連。」
雖然卓希聲現在並無明證,但只要二十一郎有嫌疑,就等於失去了爭奪皇位的機會。
而且司徒元也並不覺得二十一郎無辜。
無法遏制住對權力的貪慾是人類的本性,對殷二十一而言,只要弟弟死去,他就有可能登上皇位。
一步之遙,就是君與臣的分別。
殷二十一郎年紀太輕,實在很難遏制住自己挑撥小皇帝與武威王之間關係的想法。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