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7頁
小皇帝坐在殿內,聽著外面的腳步聲越來越近。
朝輕岫能感覺到,每次私下說話時,小皇帝都有些緊張,所以她一直表現得格外克制,雖然早就得到了可以在宮中攜帶兵刃的特旨,但近兩年來,她每次與小皇帝見面時,都會在殿外解下佩劍,進門後,也都認真行禮。
可惜她越克制,小皇帝反而越是不安。
今日朝輕岫進門後,剛剛一彎腰,小皇帝就站起來,抬手道:「武威王免禮。」又吩咐左右,「給武威王賜座。」
今天小皇帝不是一個人在殿中,殷二十一郎也在,方才似乎正在與弟弟說笑玩鬧,臉上還帶著一點汗水。
殷二十一郎看見朝輕岫後,不太明顯地冷哼了一聲。
朝輕岫先問候過皇帝跟殷二十一郎,然後說了幾句即將北巡的事情,又道:「臣此去不知需要多少時日,官家千萬保重。」
小皇帝:「武威王是社稷股肱,朕會在京中盼你早日歸來。」
朝輕岫微笑:「其實臣晚些回來也不打緊,朝中不乏忠臣良將,司徒大人秉性中堅,毫無私心,卓尚書明察秋毫,果決善斷,公孫將軍性行端良,智勇雙全,官家遇事多與他三人謀劃,定康必可無虞。」
小皇帝有些不安地看了朝輕岫一眼。
這三個人他都挺熟,也都清楚底細,比如公孫衛,原來是清流一派的人,可自從朝輕岫當了樞密使後,慢慢就變成了這位武威王的心腹。
當然若是詢問公孫衛,他一定會表示自己的選擇很正常,畢竟朝輕岫情緒穩定,賞罰公允,從不對下屬亂提要求,而且見事極明,別人只要對她忠誠,她就不會把旁人隨意當做棋子丟棄。
而且與江湖中的傳言不同,朝輕岫雖然可怕,卻並不是個經常使用暴力的人。
公孫衛最後發現,自己簡直沒理由不聽朝輕岫的話,然而等他聽話聽久了之後,又驀然意識到,周圍所有人都認為他投靠了武威王府。
「……」
小皇帝跟大多數人有相同的想法,覺得朝輕岫掌政以來,一步步擴大權柄,不久前雖然主動辭了樞密使,但在禁軍中依舊有著非常強的影響力。
任憑誰做皇帝,都很難對此視而不見。
聽見朝輕岫的囑託之語,坐在一旁的殷二十一郎忍不住略顯嘲諷地笑了一聲。
朝輕岫抬眼看向他,和氣道:「君侯何故發笑?」
殷二十一郎雖然說著不怕朝輕岫,但被對方點名時,表情還是有些緊繃,片刻後才勉強道:「沒什麼,只是覺得武威王所言極是。」又忍不住多了句嘴,「不過這些大臣,似乎都跟武威王來往親密。」
朝輕岫並不否認:「司徒公等人久在朝中,我年輕識淺,遇事自然需要常去請教高賢。」又道,「不止我,君侯也當多與賢士來往。」
殷二十一郎被噎了一下,只好道:「多謝武威王關心。」
朝輕岫微微一笑,抬目看了眼殿宇,她一眼掃去,發現小皇帝身邊許多內侍跟宮人看著已經有些眼生。
見到朝輕岫視線轉移,小皇帝忍不住動了一下。
小皇帝道:「這些年南北都不穩定,全賴武威王主持大局。朕一直不想讓武威王離開太久,可惜朝中大臣雖多,卻無人能與武威王相比,只好辛苦卿家了。」
朝輕岫收回觀察四周的目光,溫和道:「那些都是臣本分,就算官家看重臣,也勿要過分嘉獎。」
小皇帝:「武威王才德出眾,更難得的是並不居功,實在是臣子楷模。」
朝輕岫微微一笑,不再糾結這個話題,繼續道:「其實臣今日前來,還有一事要稟奏官家。」
小皇帝忙開口:「武威王儘管直言。」
朝輕岫:「愛惜親戚之情,人皆有之,卻不可不加約束。」又道,「臣回京後,聽聞王家有一位郎君擄掠良家男女為仆,又侵占民田,苦主告官後,反而被那位郎君派家僕殺害。」
小皇帝聞言,面色有些不好看,他抿了抿唇,低聲:「朕知道了,也說過他們。」又趕緊補充,「其實朕問過,許多事情都是底下人所為,舅舅姨母他們並不清楚,朕風聞此事後,已經下令申斥,今後必不再犯。」
朝輕岫:「可臣聽說首惡至今未誅。」
殷二十一郎插話:「大夏有律法,有爵者犯罪,可以用財帛爵位相抵。」
朝輕岫笑:「那位王家郎君何時有的爵位,臣怎麼不記得?」
小皇帝:「是朕看他勤勉,前些日子封了一個虛銜,犯事後已經革去,當時武威王不在朝中,或許不曾聽過。」
朝輕岫:「官家,臣有一言上奏。」又道,「所為『誠愛而欲快之也,而適足以殺之』,官家若要保全親戚,就不能放任他們為非作歹。」
殷二十一郎忍不住道:「王家是陛下外家,誰敢對他們心懷惡意。」
朝輕岫:「外戚跋扈之事,史書多有所載,君侯日日讀書,一定知道那些人的下場。」
殷二十一郎頓時啞然。
眼見小皇帝已經愈發難安,朝輕岫適時打住話頭,起身告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朝輕岫能感覺到,每次私下說話時,小皇帝都有些緊張,所以她一直表現得格外克制,雖然早就得到了可以在宮中攜帶兵刃的特旨,但近兩年來,她每次與小皇帝見面時,都會在殿外解下佩劍,進門後,也都認真行禮。
可惜她越克制,小皇帝反而越是不安。
今日朝輕岫進門後,剛剛一彎腰,小皇帝就站起來,抬手道:「武威王免禮。」又吩咐左右,「給武威王賜座。」
今天小皇帝不是一個人在殿中,殷二十一郎也在,方才似乎正在與弟弟說笑玩鬧,臉上還帶著一點汗水。
殷二十一郎看見朝輕岫後,不太明顯地冷哼了一聲。
朝輕岫先問候過皇帝跟殷二十一郎,然後說了幾句即將北巡的事情,又道:「臣此去不知需要多少時日,官家千萬保重。」
小皇帝:「武威王是社稷股肱,朕會在京中盼你早日歸來。」
朝輕岫微笑:「其實臣晚些回來也不打緊,朝中不乏忠臣良將,司徒大人秉性中堅,毫無私心,卓尚書明察秋毫,果決善斷,公孫將軍性行端良,智勇雙全,官家遇事多與他三人謀劃,定康必可無虞。」
小皇帝有些不安地看了朝輕岫一眼。
這三個人他都挺熟,也都清楚底細,比如公孫衛,原來是清流一派的人,可自從朝輕岫當了樞密使後,慢慢就變成了這位武威王的心腹。
當然若是詢問公孫衛,他一定會表示自己的選擇很正常,畢竟朝輕岫情緒穩定,賞罰公允,從不對下屬亂提要求,而且見事極明,別人只要對她忠誠,她就不會把旁人隨意當做棋子丟棄。
而且與江湖中的傳言不同,朝輕岫雖然可怕,卻並不是個經常使用暴力的人。
公孫衛最後發現,自己簡直沒理由不聽朝輕岫的話,然而等他聽話聽久了之後,又驀然意識到,周圍所有人都認為他投靠了武威王府。
「……」
小皇帝跟大多數人有相同的想法,覺得朝輕岫掌政以來,一步步擴大權柄,不久前雖然主動辭了樞密使,但在禁軍中依舊有著非常強的影響力。
任憑誰做皇帝,都很難對此視而不見。
聽見朝輕岫的囑託之語,坐在一旁的殷二十一郎忍不住略顯嘲諷地笑了一聲。
朝輕岫抬眼看向他,和氣道:「君侯何故發笑?」
殷二十一郎雖然說著不怕朝輕岫,但被對方點名時,表情還是有些緊繃,片刻後才勉強道:「沒什麼,只是覺得武威王所言極是。」又忍不住多了句嘴,「不過這些大臣,似乎都跟武威王來往親密。」
朝輕岫並不否認:「司徒公等人久在朝中,我年輕識淺,遇事自然需要常去請教高賢。」又道,「不止我,君侯也當多與賢士來往。」
殷二十一郎被噎了一下,只好道:「多謝武威王關心。」
朝輕岫微微一笑,抬目看了眼殿宇,她一眼掃去,發現小皇帝身邊許多內侍跟宮人看著已經有些眼生。
見到朝輕岫視線轉移,小皇帝忍不住動了一下。
小皇帝道:「這些年南北都不穩定,全賴武威王主持大局。朕一直不想讓武威王離開太久,可惜朝中大臣雖多,卻無人能與武威王相比,只好辛苦卿家了。」
朝輕岫收回觀察四周的目光,溫和道:「那些都是臣本分,就算官家看重臣,也勿要過分嘉獎。」
小皇帝:「武威王才德出眾,更難得的是並不居功,實在是臣子楷模。」
朝輕岫微微一笑,不再糾結這個話題,繼續道:「其實臣今日前來,還有一事要稟奏官家。」
小皇帝忙開口:「武威王儘管直言。」
朝輕岫:「愛惜親戚之情,人皆有之,卻不可不加約束。」又道,「臣回京後,聽聞王家有一位郎君擄掠良家男女為仆,又侵占民田,苦主告官後,反而被那位郎君派家僕殺害。」
小皇帝聞言,面色有些不好看,他抿了抿唇,低聲:「朕知道了,也說過他們。」又趕緊補充,「其實朕問過,許多事情都是底下人所為,舅舅姨母他們並不清楚,朕風聞此事後,已經下令申斥,今後必不再犯。」
朝輕岫:「可臣聽說首惡至今未誅。」
殷二十一郎插話:「大夏有律法,有爵者犯罪,可以用財帛爵位相抵。」
朝輕岫笑:「那位王家郎君何時有的爵位,臣怎麼不記得?」
小皇帝:「是朕看他勤勉,前些日子封了一個虛銜,犯事後已經革去,當時武威王不在朝中,或許不曾聽過。」
朝輕岫:「官家,臣有一言上奏。」又道,「所為『誠愛而欲快之也,而適足以殺之』,官家若要保全親戚,就不能放任他們為非作歹。」
殷二十一郎忍不住道:「王家是陛下外家,誰敢對他們心懷惡意。」
朝輕岫:「外戚跋扈之事,史書多有所載,君侯日日讀書,一定知道那些人的下場。」
殷二十一郎頓時啞然。
眼見小皇帝已經愈發難安,朝輕岫適時打住話頭,起身告退。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